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评畏佳的短篇小说《猎鹰》

编辑推荐 评畏佳的短篇小说《猎鹰》


作者:青青环儿 探花,1559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55发表时间:2009-10-19 13:15:03

《猎鹰》(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74996)是作者畏佳2009年9月11日发表在江山小说栏目的一部小说,并获得江山文学网精品推荐,是一篇9000余字的完整小说。小说读者面广,适合各个年龄层次读者阅读,是一篇特别适合家长和青少年儿童阅读的励志小说,阅读后有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感觉,给人百折不挠的勇气和信心。 />   《猎鹰》的故事发生在北方最寒冷的冬天。这样的日子里,居住在北方的人们,通常是不大出门的。因为在气候酷寒的北方——
  
   “没有风的日子,整个世界仿佛就要凝成一块大冰,干冷干冷的。要是出门儿,脸便会慢慢地变僵硬,想笑一下都吃力。一说话就像是在吐‘仙气’,吐口唾沫立马就会变成了冰壳。
   有风的日子风就像刀子,割在脸上干巴巴、木擦擦的那么疼。棉衣要是不够厚便会被她轻而易举地割透,整个人就跟光着屁股似的,完全暴露在她掌中。
   老人在吓唬顽皮的孩子时常说,你要是出去乱跑耳朵、鼻子都会给冻掉,一碰就掉!”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老人,一个孩子通过十几天精心准备、艰难寻找,终于找到了苍鹰的栖息地和行动的踪迹,然后设下埋伏、智擒苍鹰的全过程及擒获苍鹰后又最终放掉苍鹰,让其回归天空的惊险故事。
   整篇小说语言朴实、沉稳,叙述流畅,故事情节描写生动。全文没有对老人、孩子相貌、年龄的描写,但却通过老人和孩子的简短对话及在猎鹰过程中的举手投足,在小说中树立起了一个机智、勇敢、坚强的老人形象,和一个天真、活泼、可爱,勤于思考,心地善良的儿童形象。
   《猎鹰》这篇小说,通过找鹰、下夹子、猎鹰、放鹰的全过程,生动、细腻地描述了鹰的生活习性、鹰的顽强,及老人的执着、坚韧、机智,和孩子通过猎鹰过程的心理成长经历。《猎鹰》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小说。
   打开畏佳的小说《猎鹰》,读者的视线会随着作者干净、流畅、平实的文笔,走进那白雪皑皑的北国冰封世界,看到一位老人带着一个孩子在西北风刺骨的稻草堆前、几棵高大的柳树枯枝下与一只矫健的雄鹰奋力搏击的场景。
   那几棵高大的枯枝柳树是苍鹰们走累了常常来歇脚的地方;而那些像馒头般威武挺立的座座稻草垛,则是苍鹰们享受丰美佳肴和休息的长期据点。苍鹰们捕获了食物,如:野鸡、野兔、老鼠、野鸭等,就会在这里美美地大嗟一顿。
   其实读者所知道的这几棵高大的柳树是苍鹰的临时落脚点,稻草包是苍鹰的长期栖息地,这都是老人和孩子费了不少周折,用了近四天的时间,通过在寒冷的田野里奔波劳累、冒着刺骨的寒风,忍着空气的干冷及脸上皮肤和耳朵会被冻坏的危险,忍着随时有被苍鹰刚劲的钢爪啄伤的危险才找寻到的结果。
   读完《猎鹰》这篇小说后,我的脑海中回旋着这样几个问题。
   1、小说中的老人和孩子为什么要在这么寒冷的冬天猎鹰?
   2、既然要猎鹰,老人为什么不用枪打,而采用最原始的土办法,用打雀的法子,即用下夹子设埋伏的方法打苍鹰?
   3、擒获苍鹰后,老人和孩子为什么又把苍鹰放掉了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反复认真地再次阅读小说。
   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位经验丰富、身体健康、动作矫健、意志坚定、性格坚韧的人,他非常机智、勇敢,善于思考,从不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也可谓颇费匠心。
   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里,大部份人家是不准孩子出门的,因怕孩子玩的过于忘性,冻坏了手脚,孩子们一般是在家中的院子里或大人们身旁玩耍。可小说中的主人公老人却不这么做,他不愿意自己的小孙子整天呆在家里,他认为这样会把孩子闷坏。于是只要有空,老人就会带着孩子离开温暖、舒适的家,到田野、水渠里去打猎,烧野味吃,享受冬天打猎的趣味。因此,当孩子看到那几棵柳树下有鹰屎,提出打鹰时,老人便同意了孩子的主张。
   对孩子的教育,老人也有自己的主张和方法。老人从来随意地夸奖或者是责备孩子。例如,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老人打到麻雀时,用白沙在水渠里堆了一个灶,叫小孩去捡干柴,当孩子捡了一捆干柴回来,睁着比火苗还亮的眼睛对老人说:
   “爷,你瞅我拣了这么多,够了吗?”
   孩子这时极希望得到老人的夸奖,可老人没有立即夸奖孩子,而是说:“够了,够了,马上就烧熟了”。
   老人这样做,是有用意的,是不想助长孩子骄傲的情绪,是想告诉孩子,捡柴是孩子份内的事情。
   老人的孙子是个勤于思考的孩子,他常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但老人一般不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从侧面积极引导孩子思考问题,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小说中关于埋夹子选择地点的问题,孩子问:
   “爷,你咋知道把夹子下在东边的地里会打着雀儿(音巧,上声,为啥不下在南边、北边、西边?)”
   这时老人便反问孩子:“咱为啥要在沟里烧雀不在外头烧?”
   “嗯……因为里头暖和,背风!”
   “对,咱知道冷,雀也知道冷,它们也知道找温暖的地方呆着”。
  
   老人不溺爱孩子,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强能力。在寻找苍鹰的过程中,小说写道:
   “一条沟拦在他们面前,老人一下子就跳过去了,孩子铆足了劲,却还中掉在沟里,他迅速爬出来追向老人”
   当孩子摔倒在沟中时,读者的心跟着一惊,希望老人能去帮助一下孩子,可老人没有伸出手去拉孩子,也没有对孩子的摔跤流露出心疼的表情,而是自顾自地继续向前走。
   老人这一行为,视孩子跌倒于不见,让孩子自己跌倒再自己爬起来追赶自己的作法,其实是老人用无声的语言在感化孩子,要孩子不怕挫折,勇于自强自立。
   当孩子沮丧了,老人积极给予孩子鼓励。在寻找苍鹰的行踪的枯燥无味的三、四天内,老人、孩子每天都在田野上行走、兜圈子,连续几天一无所获,孩子变得无精打采了,老人便鼓励孩子说:
   “别泄气,总有一天会找到他们的。”
   由此可知,老人对孩子的教育总是适度、适时,该鼓励的时候就鼓励,这时老人也会毫不吝啬自己的语言。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小说中老人与孩子的简短对话中,读者可以感觉到,老人是一个言语不多,机智稳沉的人。
   老人做事民主,凡事尊重孩子的意愿。
   给苍鹰下夹子做埋伏是一件非常精细的事情。因为苍鹰是很精明的飞禽,只要有一丝的异动,苍鹰就会发现,如果稍一马虎,老人和孩子十几天的心血就会前功尽弃。于是,当老人要到稻草垛上去下夹子设埋伏时,并不想让孩子跟着去。但孩子执意要去,老人便同意了,老人尊重了孩子的意愿。
   他让孩子去捡块大点砖头。
   当孩子捡来了半块砖头时,老人感觉小了点,他没有对孩子责备,而是说:“小点,也凑合。”
   老人这种简炼、干脆的语言既是对孩子劳动的肯定,也是对孩子劳动行为的赞扬。
   在整个猎鹰过程中,老人除了教授孩子狩猎的本领外,还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和感染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孩子提出打苍鹰时,老人首先是征了一下,然后就同意了。但老人并没有告诉孩子用什么样的方法打下苍鹰,但孩子从爷爷精心制作夹子的举止形态里,已经断定,老人不会用枪打苍鹰,而是用打雀的办法,即用下夹子的方法来打苍鹰,事实也是如此。
   孩子凭着自己天真的感觉,相信爷爷是个好猎手,一定有办法打下苍鹰的,因为爷爷曾经告诉过孩子,他曾经用手枪打死过一条大蟒蛇呢;而且孩子还知道,在爷爷的工棚里,至今还有一条很长很长的枪,插在房顶的檀条上,那杆枪比孩子还要高。可爷爷这次却不用枪打了。
   老人选择了用打雀的方法打苍鹰,即用下夹子的方法打鹰,这点孩子想不通,读者也在思考。
   这样的打法风险很大,还常常会不劳而获的。孩子在狩猎的那些天的晚上还常常做梦,梦里都是打苍鹰的幻景:他们没有打到苍鹰,因为苍鹰飞得太高了。
   苍鹰是天空中的精灵啊,用土办法怎么能打中它呢?小说在这里也埋下了伏笔。怎样打下鹰,能否打下鹰,成了小说一个关键,是孩子关心的,也是读者想知道的。
   孩子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但孩子十分信任爷爷,这种信任是他们在长期共处中,共同建立起来的,孩子想,爷爷是有办法把苍鹰打下来的。
   爷爷真的是有办法的,这点小说在后部分予以了详细的叙述。
   首先小说详细地叙述了爷爷带着孩子找寻苍鹰的行踪,然后讲述了爷爷精心制作夹鹰的钢夹子,接着又讲了爷爷将倾心制作好的夹子如何隐藏到稻草垛里理想的埋伏点且不露一丝痕迹。仔仔细细,没有一点马虎。要做的准备工作都做完后,老人带着孩子静静地守候着苍鹰的到来。
   一连几天的守候,苍鹰终于来了,但却没有进到爷孙俩精心埋伏的圈套里,而是停在那几棵高大的柳树上。
   这时候,爷爷急中生智,让孩子用弹弓打苍鹰,自己用土坷拉打柳树。爷爷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将鹰赶到他们的埋伏点去。
   爷孙俩向苍鹰发起了多次主动的进攻,他们像在进行一场战役。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他们驱赶着苍鹰不断地向埋伏点在靠近,临近天快黑时,苍鹰几乎就要踩中埋伏点了,然而就在这时,苍鹰好像是知道了那里有埋伏一样,好像看穿了老人和孩子的意图,居然在即将降落的瞬间改变了飞行线路,再次昂扬飞向了天空。
   苍鹰飞走了,老人决定结束一天的战斗,这时老人怀疑是不是苍鹰发现了什么线索,是不是他们的行动露出了蛛丝蚂迹,被苍鹰发现了,老人要回去仔细想想。
   好在天公作美,当天晚上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下了整整一晚,接着又下了一白天加一个晚上才停。
   雪停的第二天,老人带着孩子再次来到埋伏点,这次猎鹰的行动发生了奇迹般的转折:
   一只被大雪冻坏的雀在雪地里扑腾着,一只苍鹰从天而降啄起雀,但却陷入了稻草垛里的埋伏点。事情发生得这样突然,这样疾促,以致老人、孩子还有苍鹰都震惊了。
   苍鹰惨叫的悲壮声,苍鹰宁可断腿也要挣脱出夹子的英勇气概,苍鹰拖着那半块砖头升离草垛,又从天空摔打下来的惨烈景象,苍鹰由于奋力的挣脱,将四周雪地搅得一片狠藉,这都深深印在了孩子的心中。
   苍鹰扑腾着、挣扎着,直到翅膀再也飞升不到天空时,老人知道鹰已经精疲力竭,再也没有飞升的力量了。
   时机已到,这时只见“老人敏捷地闪掉外套,一个箭步跃到苍鹰近前,顺势猛扑下去,将苍鹰紧紧地罩在衣服当中。”
   苍鹰被老人摛获了。十几天的狩猎终于获得了成功。
   此时此刻,孩子看到,苍鹰依然在爷爷的衣服里扑腾、惨叫,这是苍鹰还在爷爷用棉衣织成的罗网中作殊死的挣扎和抵抗,它的惨叫声从厚厚地棉衣中传出来,不堪入耳,敲击着孩子的心灵。
   现在该怎么办呢?孩子看着老人,老人看着孩子,最后,他们达成了心灵的默契,异口同声地说:“放了它吧?”
   孩子和老人放了苍鹰,为此孩子的小手还被苍鹰抓出了两道血槽。孩子的心灵也在整个猎鹰和放鹰的过程中成熟起来,并得到了升华。
   老人和孩子为什么最后会异口同声地说放了鹰呢,这个大大的问号,再次在我的脑海中闪现了。
   从老人而言,放鹰是必然的。老人一开始就不用枪打鹰,而是用夹子打鹰,这一行为,为老人放鹰埋下了伏笔,也就是说,老人打鹰是假,放鹰才是真,这是老人为什么不用枪打鹰的理由之一;不用枪打鹰的理由之二,老人是想通过猎鹰的过程教育孩子,让小孙子亲身感受猎鹰的经历,从这一过程中学习打猎的本领,开拓生活的眼界,增长生活的知识,这也就是说,老人猎鹰是假,通过猎鹰教育孙子是真,这是为什么老人在大冷天里要带孩子出来打猎的真正原因。还有一点,这是爷孙俩放鹰的共同点:鹰是天空精灵,人类的好朋友,而随着环境的恶化,鹰这种珍贵飞禽却越来越少了,把鹰放回蓝天,人类就多了一个大自然的朋友,大自然就多一份和谐和美丽。
   孩子之所以放鹰,是因为孩子被鹰的拼死抗争、顽强拼搏的气势所折服,也被鹰的灵性的所感染,这表现了孩子纯朴善良的童心。
   老人听从小孙子的建议,作出打鹰的决定,目的是想通过猎鹰的这一过程:找鹰、下夹子、猎鹰、放鹰,教育孩子做事要多动脑筋,要多一份耐心,要树立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信心,要从小培养孩子意志坚定的性格,要懂得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鹰一样,即使再强大也终会有自己的对手,也有被对手打败的时候。当生活遇到挫折时,也要像鹰一样,不气馁,不泄气,勇于拼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像鹰一样,即便是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只要有一线生机,依然要有决不放弃奋飞的勇气。小说的最后爷爷说的那一句:“能,一定能,它是鹰!”这句话涵盖了小说的主题,做人就要像鹰一样。
   孩子一开始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爷爷要用夹子打鹰,其实爷爷是想告诉孙子,解决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就像猎鹰这么望尘莫及的事情,人类也可以开动自己的头脑,用土办法把它打下来的。
   纵观整篇小说猎鹰的过程,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过程。孩子从一开始做爷爷的跟屁虫,到后来在猎鹰过程中可以与爷爷、鹰成犄角之势,独挡一面,到孩子主动跟爷爷说要放鹰,这都说明了孩子通过猎鹰这一过程,心灵迅速地成长起来了。
   小说的结尾处,孩子盯着有气无力地哀号着、扑腾着,爬向远处的苍鹰说:“爷,它还能飞起来吗?”
   老人肯定地:“能,一定能,它是鹰!”
   小说到此就结束了,却留给孩子坚定的信心和力量。同时,也让读者在惋惜之余,进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回味。
   小说的环境描写由远及近,情节通过找鹰、下夹子、猎鹰,最后放鹰的过程展开。虽然最后的结果是,老人和孩子通过十几天的狩猎却一无所获,但这十几天对于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老人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成功的。
   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读了畏佳的《猎鹰》这篇小说,你一定会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编者按】小说从教育孩子出发,留给孩子坚定的信心和力量,让读者进入深深的思考和回味。读小说,提问题,反复品阅,反复思考,品味内容,思虑主旨,查缺补漏,更好进步自己,很好的读书方式。【编辑:单培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单培文        2009-10-19 13:16:38
  作者总结得不错,从作者的文字可以看出,《猎鹰》这篇小说也非常优常,有空去瞅瞅。
-刻画心灵的印记
2 楼        文友:残秋冷月        2009-10-19 16:12:55
  对他人作品的品评,证实作者个人品格的高尚,况且评论得又那么细致入微,感佩、学习。
爱好文学并愿以文会友。
3 楼        文友:青青环儿        2009-10-19 16:14:39
  【编者按】小说从教育孩子出发,留给孩子坚定的信心和力量,让读者进入深深的思考和回味。读小说,提问题,反复品阅,反复思考,品味内容,思虑主旨,查缺补漏,更好进步自己,很好的读书方式。【编辑:单培文】
   _____谢谢单老师的编辑,辛苦啦!
4 楼        文友:青青环儿        2009-10-19 16:16:47
  发表评论ID: 残秋冷月 发表时间:2009-10-19 16:12:55 [删除]
   评论内容:
   对他人作品的品评,证实作者个人品格的高尚,况且评论得又那么细致入微,感佩、学习。
  
   _____谢谢残秋冷月的精心点评!您的诗作我拜读了,很不错,我非常喜欢!
5 楼        文友:南柯        2009-10-26 17:05:18
  已认真阅读,分析总结的很好。
刚直不阿
6 楼        文友:青青环儿        2009-10-26 18:21:37
  谢谢南柯老师认真阅读我的拙文并评论。问好。
7 楼        文友:忆若尘        2009-11-22 16:37:50
  “能,一定能,它是鹰!”不知道该怎么说,但就是那样震撼!人与鹰,生活上的曲折,都要坚定通过!问好!
爱好文学 运动 游戏
8 楼        文友:原上草A        2010-03-10 00:27:08
  来拜读佳作。
   敬谢青青环儿老师的光临和鼓励!
学习古典诗词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