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传说中的伟大帝王冉闵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编辑推荐 传说中的伟大帝王冉闵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作者:九五 童生,84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34发表时间:2017-05-19 08:11:17

传说中的伟大帝王冉闵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冉闵,崇拜他的人称他为民族英雄,伟大的帝王;厌恶他的人称他为背叛者、刽子手。
   说起冉闵,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到了今日,很多人依旧在争论他的功过是非,也没有一个定论。在官方宣传上,几乎看不见此人的资料,这也让很多人对冉闵产生了很多的兴趣。
  
   一、“五胡乱华”——东晋十六国
   谈冉闵的历史就要说到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复杂的乱世时代,各种民族和政权在中原大地兴起又覆灭,群雄逐鹿,纷争不休,屠戮百姓,毁坏文礼,代表中国正统的东晋王朝则偏安一隅,腐败无能,历史上又称其为“五胡乱华”。因为与东晋同时期的中国北方大地上前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等十五个政权,连同西南氐族建立的成汉,总称十六国,这些政权大多由叛乱的胡人建立。除这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冉魏政权、丁灵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个政权(这五个政权时间都很短)总计先后建立了21个政权。在百余年时间里,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人民深受其苦。
   冉闵就成长于这样的乱世中,所谓时势造英雄,冉闵也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冉闵(?-352年),亦作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他是十六国里后赵政权皇帝石虎的养孙(冉闵的父亲冉良为石虎的养子),以勇猛著称,为石虎稳固后赵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后赵的建立者为羯族人石勒,是继承了前赵皇帝匈奴人刘渊的基业,这其中杀伐攻取暂且按下不谈。石勒在一次战争中俘获了汉人冉良,当时,冉良是汉族老百姓为五胡民族进入中原后自保组成的“乞活营”的一员,由汉人陈午领导。冉良当时十二岁,石勒就命堂侄石虎收他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冉良在石虎手下勇猛多力,攻战无敌。历任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与当时的大多数人来说,冉闵也算是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冉闵年幼时就果断敏锐,石虎很宠爱他,如同对待自己孙子们一样抚养他。冉闵成年后,身高八尺,骁勇善战,勇力过人,而且擅长计谋。皇帝授任建节将军,改封修成侯,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算是后赵政权一颗闪亮的将星。咸康四年(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石虎在昌黎之战中大败,后赵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只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由此冉闵威名大显。
   石虎为石勒堂侄,公元333年石勒驾崩,传位于自己的儿子石弘,但没过多长时间,就被位高权重的石虎所杀,迁都邺城称天王,到了公元349年,石虎自己当起了皇帝。这样的杀伐夺权,在当时的乱世十分常见。石勒本为前赵大将,通过叛乱和杀戮建立了后赵,如今自己的儿子也惨遭毒手。
   石虎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道,好杀伐,穷兵黩武,在军中,凡是比石虎有才艺或有武艺的,石虎就会设法把他们杀死,死于他手上的人不可计数。石虎是好杀的人,每次攻下一座城后,不论男与女都一律杀死。一次,石虎攻下青州后又下令屠城。在国内,他下令凡是有免兵役特权的家族,五丁取二,四丁取其二,而没有特权的家族,则所有丁壮都需服役。为了攻打东晋,在全国征调士兵的物品:每五人出车一乘、牛两头、米谷五十斛、绢十份,不交者格杀勿论。无数的百姓为了安全,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卖掉。在首都邺城以西三里,有石虎所建的桑梓苑,苑内临漳水修建了很多座豪华的宫殿,以美女充之。选美女时甚至将她们的丈夫杀掉。苑内养有名种的奇珍异兽,石虎经常在此游玩设宴。从襄国至邺城的二百里内,每隔四十里使建一行宫,每宫都有一位夫人,数十位的侍婢居住,由黄门官守门。这样骄奢淫逸的生活是石虎的常态。对待子民如此狠毒,对待自己的儿子同样不手软,他先后残忍杀害了自己的两位太子石遂、石宣,父子反目也在后赵政权形成了常态。
  
   二、杀伐夺权——冉闵的奋起
   石虎死后,自己的儿子又开始互相杀伐,先是皇后刘氏和吏部尚书张豹杀死石虎中意的燕王石斌,让刘氏的儿子石世即位称帝。石世继位后第一年,就被石虎第九子石遵所废。冉闵作为石虎的养孙,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也在不断发展着自己的实力,这种情况下,稍有不慎,他就有可能成为牺牲品。石遵在废掉皇帝石世前,就曾拉拢冉闵说:“努力吧!事情成功后,我让你做太子。”借着冉闵和自己带领的军队,石遵杀到京城,废了石世,杀了很多反对自己的人。但是,石遵称帝后,却立了自己儿子石衍为太子。为了弥补冉闵的失望,石遵封冉闵为辅国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冉闵也正式成为后赵举足轻重的军事人物。
   石遵即位为帝后,石虎的另一个儿子沛王石冲不服气,也想效法石遵打进京城做皇帝,被冉闵率军打得大败,最后被冉闵所杀。这样,石遵皇位的直接竞争者,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冉闵身为汉人位高权重,慢慢成了石遵的提防对象。在石遵即位的同一年(公元349年),石遵召哥哥石鉴等进宫,在母亲郑太后面前议论此事,都请求杀冉闵。郑太后认为冉闵功高只是有些骄纵,不可杀。石鉴出宫后,派宦官杨环驰马报告冉闵,冉闵很快作出反应,劫持了李农及右卫王基,并指使将军苏亥、周成率领三十名甲士在如意观拘捕石遵,并在琨华殿杀死石遵。
   石遵死后,在冉闵的支持下,石鉴又当上了皇帝,他封冉闵为大将军,又封为武德王。不过石鉴又是一个作死的主,这次他不仅丢了性命,还把祖宗江山都丢了。在他当上皇帝的第一个月,就想除掉冉闵,石鉴派遣兄弟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深夜在琨华殿计划杀掉冉闵和李农,未能成功,宫中惊扰混乱。石鉴恐怕冉闵叛乱,假装不知此事,连夜在西中华门斩了李松、张才,同时杀了石苞。
   冉闵身为汉人,在羯族建立的后赵政权中,从暂露头角到成为国家之柱,一路上引起了许多羯族贵族的不满,加上身处政治斗争的中心,想杀他夺权的人有很多。当时,石虎另一子石祗在襄国(后赵原首都),集结了军队传檄诛讨冉闵、李农,实则也想分一杯权力的羹。皇帝石鉴就任石琨为大都督,与张举及侍中呼延盛率领七万步骑兵分几路讨伐石祗等人。这时,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又谋划诛杀冉闵、李农,最后被冉闵、李农反杀。
   在都城,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集结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人居住的区域,也想杀掉冉闵等人。石鉴知道后,表示支持他们的行动,孙伏都及刘铢就带领士众攻打冉闵和李农,但未能获胜。冉闵、李农带着数千士卒杀入宫内。石鉴害怕冉闵会杀了自己,迅速招来冉闵、李农,打开宫门接纳他们,对他们说:“孙伏都谋反,你们应当立即讨伐他。”冉闵、李农进攻杀了孙伏都等,从皇宫的凤阳门杀至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
   冉闵终于忍无可忍,他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按照当时石遵的意思,这帝位本就是他的。冉闵派尚书王简、少府王郁率领数千士卒,在御龙观看守石鉴,食物都悬吊着给他吃,同时发布命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胡人有的攻破城门,有的越墙而出,逃亡者不可胜数。
   冉闵为试探民心,在城内发令称:“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命城门不再戒严。于是,百里之内的汉人都进城来,离城而去的胡羯人也堵满了城门。冉闵终于明白胡人不愿为自己所用,他颁布了一条著名的命令告知内外汉人,这就是“杀胡令”: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
   冉闵的杀胡令,在当时的乱世及其罕见,自匈奴人刘渊颠覆西晋王朝,五胡在中原烧杀抢掠,受苦受灾的大多数是普通的汉族百姓,加上暴君石虎的盘剥,汉人的生活苦不堪言。杀胡令让汉人们找到了情感的发泄口,在命令发出一天之内,涌进首都邺城的汉人就杀了数万胡人。冉闵也亲自率领汉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那些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也依照冉闵的命令杀了他们。冉闵的杀胡令是汉人的福音,却是胡人的末日。通过杀胡令,冉闵也得到了赵国多数汉族民众的支持。
   被石鉴派去平叛的石琨眼看冉闵做大,联合石祗一起对付冉闵。石琨率领手下七万军队转头进攻邺城,冉闵率领一千汉人组成的铁骑出城迎敌,一千对七万,燃烧着复仇之焰的冉闵最后赢下了战争,还斩杀了三千余胡骑,冉闵的勇猛可见一斑。回到宫里,冉闵下令处死石鉴。
   公元350年,在众多汉族官员的拥戴下,冉闵正式即皇帝位,改国号为魏,改年号为永兴。追封祖父、父亲为皇帝。冉闵称帝后,向南渡的晋朝皇室发出请求:叛逆的胡人扰乱了中原,如今已消灭了他们。如果能共同征伐的话,可以派遣军队前来。”可怜的东晋朝廷腐败无能,怕惹怒胡人并没有答复。
  
   三、称帝立业——乱世中汉人少有的雄才英主
   冉闵建立的魏国,史称冉魏,是北方少数的汉人政权之一,也是相比之下最为强盛的一个。在与后赵残余政权的斗争中,勇猛果敢的冉闵多次打败在襄国称帝的石祗,在巩固冉魏政权的同时也在扩大着自己的实力,北方流落的汉族民众都投奔到魏国,冉闵也成了国破家亡的汉人的保护神。一时间,冉闵拥兵三十余万,国内太平祥和,生产恢复,帝国达到全盛。冉闵整顿核定九流,依据才能授予职任,儒学后人多数得到显赫的官职,后世也称可比作魏、晋之初。
   冉闵的功绩就在于在乱世中重建了国家秩序,汉人重新夺得北方大地的控制权,对于中华文化和汉族民众来说都是利好消息,五胡乱华带来的不仅是国破家亡,更是汉家文化的泯没,在北方大地上,连年的战争屠杀导致人口锐减,生产停顿,几乎沦为了胡人的跑马场。事实上,西晋的统一局面只维持了十一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和紧接着历史上著名的导致华北地区人口,在八年之内消失达90%的五胡乱华,所谓“十室九空”如是,这对整个当时的帝国无疑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汉人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南渡的晋室遗孤不思进取,偏安苟且,与冉闵政权一对比,更加凸显出冉闵的可贵。
   可是,冉闵向晋朝发出的联合声明,在偏安的东晋朝廷中石沉大海,这注定了在北方群狼环绕的冉魏政权注定是一个绝唱。公元351年,冉魏永兴二年,冉闵攻打襄国长达百余日,挖地道、垒土山,建造房屋、翻地耕作。石祗非常恐惧,除去自封的皇帝之号,称为赵王,又派出使者到鲜卑慕容儁、羌人姚弋仲那里请求援军,后赵正式灭亡。
   冉魏的强盛终于招来了胡人的嫉恨,石祗被迫取消帝号后,联合鲜卑慕容儁、羌人姚弋仲进行了疯狂地反扑,冉闵的军队损失惨重,退回邺城。军事上的大败,也让冉魏政权内部的危险扩散开来,国内贼盗蜂拥而起,司、冀二州饥荒严重,人人相食。
   石祗又派大将刘显带领七万士众攻打邺城,被冉闵率军杀死三万余人,大败而回。刘显十分畏惧冉闵的勇猛,秘密派出使者请求投降,请求杀了石祗来作为报效,冉闵整顿师旅而返回。刘显果然杀了石祗及其太宰赵鹿等十余人,把石祗的首级传送到邺城,送来人质请求冉闵保全生命,冉闵则下令在大路口焚烧石祗首级泄愤。没想到刘显竟然在襄国称帝,继续与冉闵作对,之前的行动不过是缓兵之计。冉魏永兴三年,公元352年,刘显又率众攻伐常山,常山太守苏亥向冉闵告难。冉闵留下手下的大将军蒋干等辅佐太子冉智守卫邺城,亲自率领八千骑兵解救常山。解除了常山之围后,在刘显部下的帮助下,冉闵得以进入襄国,诛杀了刘显及其公卿以下百余人,又焚烧了襄国的宫室,把当地百姓迁徙到邺城。至此,石氏政权与冉闵的对抗终以失败告终。
  
   四、千古绝响——时代的悲剧
   冉闵虽然彻底消灭了后赵政权,但自己的国力也深受损失。临近东晋的部众有很多归附东晋,东部则逐渐被前燕蚕食。在冉魏建立的同时,东北方的前燕的力量也在一天天壮大。在冉闵刚刚灭亡了后赵残余后不久,公元352年4月,前燕就派出大将慕容恪率20万大军来攻。冉闵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对他说:“鲜卑乘胜气势强盛,不可硬抗,请回避一下再增添他们的盛气,然后组织军队进攻他们,便可以取胜。”冉闵勇猛无敌,不听劝告,誓要击败慕容氏。在安喜(今河北定州)、常山(今河北正定)率领骑兵与鲜卑人进行了10次战斗,最终皆取胜。慕容恪受此重创却不曾畏惧,他想了一个办法,用铁锁把战马连接起来,在善射的鲜卑士兵中挑选了五千名勇敢的人,列成方阵进攻冉魏军队。
   这一次决战,也是冉魏帝国的最后一次挣扎,在前燕如潮地进攻下,冉闵终因寡不敌众陷入重围。冉闵左持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迎击,斩杀三百余名鲜卑兵,虽然冉闵勇猛异常,但最终体力不支被擒。
   冉闵被慕容恪擒获,与董闰、张温等一起被送到蓟城(今天津蓟县,前燕首都)。燕主慕容儁十分高兴,但仍打算羞辱冉闵一番,就问道:“你不过是石虎手底下一个奴才,凭什么自立为帝?”冉闵轻蔑地大笑着说出那句千古绝响:“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可做帝王?”一番宁死不屈、豪气干云的话语,让鲜卑人无话可说,恼羞成怒的慕容儁下令在龙城斩杀冉闵。据史载,永和八年(352年)五月初三日,慕容儁把冉闵送到龙城,并在遏陉山将其斩杀,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虫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胆颤心惊,怕触犯神明,派使者专门立庙祭祀冉闵,给冉闵上谥号为武悼天王,当天天降大雪。杀了冉闵后,慕容儁称帝,鲜卑慕容开始入主中原。
   冉闵死后,冉魏政权也很快灭亡,前后共存在三年多时间。
   冉闵的一生可谓叱咤风云,波澜壮阔,在仅有的三年帝王生涯中,冉闵就做出了后世很多帝王难以比肩的功业,在军事方面,勇猛的冉闵可谓当时的战神,多次上演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冉闵灭后赵建立冉魏,让北方大地终归汉人之手,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于存续汉家文化和族人有着重大的贡献,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但是,冉闵生性刚直好强,才高而锋芒毕露,又有点刚愎自用,这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能成大事,也能毁灭一个人。一纸杀胡令,让备受欺压的汉人终于出了一口恶气,却也失去了有可能来自少数民族的支持,后来没有了冉魏政权的保护,当初的杀胡令也产生了反作用,汉人受到的欺压后来变得更甚,南渡之人变得越来越多。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民族融合也在不断地向深层次发展,只是这样的民族融合太过沉重,由仇恨和鲜血作为代价。
   冉闵称得上一个伟大的帝王,但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承认他的功绩,吸取教训。仇恨会带来新的仇恨,西晋末年的混乱到东晋十六国的乱世,终究在于统治者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积压的仇恨和仇恨之间产生的相互报复,让汉族和当时的少数民族都受到了巨大损失。这无疑值得现在我们深思的。

共 589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冉闵成年后,身高八尺,骁勇善战,勇力过人,多计谋。石虎在昌黎之战中大败,后赵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只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由此冉闵威名大显。两晋时期,五胡乱华,胡人视汉人为猪狗,称汉人为“羊”,不仅大肆杀戮,还烤而食之。后赵大将冉闵发布了让汉人崛起反抗的杀胡令,才让汉人的血脉得以保存。“杀胡令”是冉闵最为著名的政令,此令共分三道。第一道“杀胡令”是冉闵在邺城幽禁后赵皇帝石鉴后颁布的,号称“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也就是说: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杀。第二道“杀胡令”: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这道令看似简单,其实绝难理解,如何才是与官同心,如何又不同心?官方不做正式说明,谁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正确执行,只好听凭自己所想。第三道命令: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冉闵称得上一个伟大的帝王,但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承认他的功绩,吸取教训。仇恨会带来新的仇恨,西晋末年的混乱到东晋十六国的乱世,终究在于统治者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积压的仇恨和仇恨之间产生的相互报复,让汉族和当时的少数民族都受到了巨大损失。这无疑值得现在我们深思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5-19 09:42:50
  冉闵的“杀胡令”拯救了汉民族,这是功不可没的。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九五        2017-05-19 14:58:37
  是的,冉闵也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是民族英雄,值得后人敬仰。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