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烟雨朦胧

编辑推荐 烟雨朦胧


作者:秋高鹿鸣 童生,594.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98发表时间:2017-05-19 16:25:56
摘要:小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但他们同样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这里讲述的,便是这颗金子般的心和中华民族那厚重的传统!


   清明时候,老天爷好像不愿意放弃千百年来的习惯,阴雨连绵的,把南方的大地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远山隐去了,近景也模糊着。烟雨中传来着远远近近的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告诉人们,一年一度的扫墓祭祖活动正在进行着。
   陈家源带着他的大儿子陈国强、二儿子陈国威;大儿子陈国强带着他的女儿陈翘燕,二儿子陈国威带着他的儿子陈高,一大早就融入这烟雨之中。陈家源挑着两个箩筐,里面放着“三牲”、纸钱、香烛、鞭炮等用品。箩筐上盖着簸箕,簸箕上铺了雨布,里面的“三牲”、纸钱、鞭炮等物品,也就防范了那飘洒着的烟雨。陈国强和陈国威扛着锄头,陈翘燕和陈高,手里拿着砍刀。他们穿着雨衣和雨鞋,雨衣下摆沾满了泥巴,雨鞋的鞋底,沾踏有厚厚的泥团,走起来笨笨的,重重的,已经很费力了。
   从早上七点出门,到现在已经是下午三点了,这中间,他们只吃了几个面包和一瓶矿泉水,饥俄和疲惫挑战着他们。
   先人的墓地已经拜祭完毕,在最后的一口墓地上,陈家源把“三牲”等物品收进箩筐,孙子陈高问:“是回去吗?累死我了!”陈家源说:“祖先都拜祭了,但还有一个人,我们要为他扫墓的,虽然他跟我们不沾亲的。”孙子听了,一丝的不高兴表露出来,一脸的无奈。但爷爷说话了,他只好服从。
   为什么要为这个人扫墓,陈高和陈翘燕谁都不清楚,但每年清明,都要拜祭他。这次因为太饿太累了,陈高试探着问是否认可以回家了,他是希望不去拜祭了。要知道,这个人是睡在一座颇高的山的半腰上,上去的路崎岖陡峭,荆棘颇多着呢!
   陈家源的眼睛搜索到孙子的不乐意,他略一沉思,挑起担子,对陈高和陈翘燕说了:“让你们的父亲告诉你们吧,我们为啥要去拜祭他!”说完以后,挑着担子,顶着飘洒的烟雨,带头走在了前面。
  
   陈家源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兵,残酷的战争给他背上留下了一个弹疤,他把弹疤和一枚军功章一起带回了家乡。他的家乡是在小县城的边上,进城去就是十多分钟的事情。刚复员回家的时候,美女爱英雄,山区里的李芳,在别人的介绍下认识了陈家源,第一次见过陈家源,仔细看了那枚金光闪闪的军功章,吃了一片香喷喷的鸭肉,就帮陈家源搓洗那绿色的军装了。隔了三天,李芳再来到陈家源家,陈家源说;“多住几天吧!”李芳轻咬着唇,慌乱的目光扫过陈家源,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答应了。陈家源一个暗示,到房间里去。李芳看到了,迟疑着,最后还是挪动脚步慢慢地跟了进去。在那房间里,李芳就是陈家源的人了。
   第二天一早,李芳赶回家里,怯怯地跟父母说了,父母说,自已的事,自已拿主意吧。得了父母的话,她就到乡里把证明拿出,下午,与陈家源一起,脸上带着羞涩,心里藏着喜悦,低着头,到民政那里办了结婚手续。没有摆酒,也没有告诉亲戚朋友。陈家源的父母,宰了一只鸡,买了一斤肉,摆在案头上,点上香,烧过纸钱,向陈家的列祖列宗禀报后,就顺利地办结了人生大事。
   婚后不久的一天晚上,陈家源亲热了李芳,说:“村里的十多亩鱼塘要发包,我们一起养鱼吧?”李芳摸着陈家源背上的弹疤说:“行,你是英雄,我跟着你!”“那鱼塘离家较远,我们得住在塘边的小瓦屋里,你惯不惯的?”陈家源对她说。李芳用力紧抱着陈家源,头埋在他耳边,悄悄地说:“这更好,我们亲热,就不用害怕闹出大动静来了!”“好,我们去养鱼吧!”陈家源高兴了,一个翻身,将李芳压在了身下,手又动起来了。李芳用手背贴在嘴上,笑着问:“又要?”陈家源看着她的眼睛说:“高兴的事就要让它经常发生!”李芳咯咯地笑起来,用手捂着拢不了的嘴巴,到了最后,用力地挺着了腰。
   他们就住在那塘边养起鱼来了。小瓦屋建在塘基上,不高,两米左右,连着三间过。一间铺了床,晚上睡在那儿,一间作喝茶吃饭用,一间是厨房了。隔着不远,还有一排小瓦房,小瓦房住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孤寡老头,老头是做豆腐脑的,日常挑到城里卖,以此为生。他的瓦房前面有一口水井,陈家源他们用水也到这口井里挑。
   陈家源他们住过来,这老头也高兴,说:“晚上有个伴,不再荒凉荒凉的了!”老头姓张,叫张万顺。张万顺父母早亡,没有兄弟姐妹,他早年是有过老婆,但没有生育,几年前老婆也死了。老婆死后,张万顺才搬到鱼塘边住的,跟陈家源是同一条村的。晚上吃过晚饭,张万顺也常过来坐上一会,说说话,抽几顿水烟,便回去泡豆,泡完豆就上床休息。凌晨五点,起床,将泡好的黄豆磨成浆,去渣,倒进锅里煮沸,然后勺到一个水桶大的瓦缸里澄成豆腐脑,一直忙到快九点了,吃过早饭,便挑着豆腐脑进城去卖,下午五点左右,卖完了,便回来,日日如此。
   安营扎寨地养鱼了,陈家源夫妇白天有说有笑的劳作着。陈家源撑一张竹排,李芳就在排头撒料,鱼儿忽地浮上来,衔着鱼料,忽地又沉下去,水面上荡出了一圈圈的涟漪,看着涟漪,他们的幸福也就一圈圈地荡漾起来。晚上,吃完饭,坐在那里喝茶、说话,待张万顺回去了,盯着那灯灭了,笑着对一下眼,便起来洗洗上了床。衣服脱得光光的,李芳白白的身子就放在那里,看得陈家源青筋暴起,脸上绛红。陈家源激动起来,毛手毛脚直奔主题,李芳扭动身体,防御进攻。陈家源不明事理,问:“不给我啦?”李芳羞羞地说:“先玩一下好么?”陈家源明白过来,抱着李芳,从头到脚,慢慢吻去,热烫烫的嘴唇哄着李芬的肌肤,让李芬酥酥麻麻的。李芳的眼睛迷迷的了,嘴上梦呓般小声喊着:“家源,家源......”喊声由缓变急,陈家源便在她的大腿内侧轻轻吻过,精神饱满的干起活来!
   这样的日子还未过够,大儿子陈国强就来到了他们的中间,隔开了他们的恣意欢乐。一年半后,二儿子陈国威也报到来了,陈家源和李芳之间的欢乐,只能等哥弟俩熟睡后进行,那过程就象电影上摸据点一样,小心翼翼的,不能发出一丁点响声!又过三年,他们盼望的女儿陈乔乔也出生了,自此,小瓦屋热闹了起来。日子在劳累和繁忙中日出日落的过着。夫妻间的亲热,只能放在后半夜里进行,每次都像救火一样,急急忙忙的。说实在的,李芳因劳累和睡眠的不足,对亲热已不太渴望了,只是陈家源雄心壮志还在,红旗不倒。这亲热,李芳纯粹是为了陈家源的,用三、五分钟消谢他那心头上的火,要不,他翻来翻去到天明呢!
   人口多了起来,生活的担子也重了起来,到了孩子他们全都入学,这副担子就更加的压肩了!再有,养鱼的人多了起来,大片大片的土地挖了鱼塘,鱼的价格掉下来,可是喂鱼的饲料,价格却往上长着。陈家源掉到了财务的窟窿里去了。这一年,陈家源的父母患重病,年头年尾相继离去,漏屋偏遇连夜雨,又一笔大大的债务缠在了他的身上。陈家源的压力大了,夫妻间的亲热,也明显的少了起来。翻来翻去想的不是亲热的事,而是人民币的事情了!
   一家子五口人的嘴张着,十多亩鱼塘几万尾的鱼,口也张着,陈家源被逼得头崩额裂的。他只好向张万顺开口,借些钱来周转度日。张万顺卖豆腐脑,多年来有一些积蓄,听陈家源说了,二话不说就借给了他。捉鱼卖了,陈家源马上还他,然后到了过不去的关头,再向他借。如此的循环着,把日子艰难地过着。
   这一年的冬天,天气奇寒,南方也下起雪来。这是百年以来未曾有过的事情。李芳翻出了陈家源退伍的时候,部队发给的几条作为纪念品的毛巾,连缀一起为女儿作一个被褥,女儿大了,也要自己一床了,但是还没有单独的被褥,于是,李芳找了一块旧布和那几条毛巾,用针线为女儿缝制。陈家源见了,发了脾气,用从没有过的吼叫对着李芳:“那是我的纪念品,你怎么敢动它!”李芳一怔,幽幽地说:“你那纪念品放在那也是凉着,女儿可是没有被褥,你让它给女儿暖和暖和吧,女儿嫁了,拆了还你,还不是纪念品么?”陈家源听了,转过头去,大颗大颗的眼泪珠子,从男子汉的脸上滚落下来,摔到了地上。
   这年奇寒的天气,给陈家源他们造成极其残酷的损失,寒冻过后,天气暖和了,鱼塘上漂浮了厚厚一层白花花的鱼。看着这痛心的景象,陈家源摇摇晃晃的,差点儿倒了下去。
  
   烟雨朦胧中,陈家源他们来到了山脚下,大儿子陈国强接过父亲的担子,让父亲休息一会。他们艰难地向半山腰爬去。陈国强中学毕业后,外出打工,后来从小工头变成了老板,并在那城市定居了,每年这时候,都带女儿回来扫墓拜祭先人。二儿子陈国威在大哥陈国强的支持下,念了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县里的政府机关,成了公务员,每年也相约带儿子回来扫墓拜祭先人。三女儿陈乔乔最有出息,清华大学的博士,现在在美国作访问学者。
   二儿子陈国威抬头望了望颇高的山,然后回过头来对陈高和陈翘燕说,你们跟上,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你们讲这个故事。陈高和陈翘燕走在了前面,陈国威一步一步地把后面的故事讲述出来:
   “那时候,你爷爷欠了一身的债,鱼塘的收益也不好,我们长期喝稀饭,就着那几根红薯。红薯是你奶奶在塘边种下的,我们主食也就是它了。我们没有早餐吃,空着肚子上学,到了第三第四节课,眼睛冒黑的。现在我们要去拜祭的这个人,叫张万顺,他见我们饿得眼睛塌下去了,就把他作豆腐脑隔出来的豆渣拿过来给你奶奶,要她放些盐,加上一些切碎的韭菜,放在锅里煎饼给我们吃。我们吃了,美味得很!张万顺养有一头猪,这豆渣原是喂猪的,见我们吃得香,他就把那猪卖掉了。
   有一天放学,我们回来了,张万顺招手让我们过去,过去后,他从瓦缸里勺出一人一碗的豆腐脑给我们吃,每碗豆腐脑多加一匙胶胶的红糖水。我们高兴无比,飞快地把那豆腐脑吃了,并用舌头把整个碗舔遍!你奶奶走过来,张万顺笑着对奶奶说:卖剩下来的,不吃就馊了!奶奶听了,不再说什么了。从此以后,张万顺回来,我们都能吃到一碗卖剩下来的豆腐脑。
   吃的多了,我们觉得奇怪,为什么张万顺总有卖剩的豆腐脑?你奶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问张万顺。张万顺说:市道不好了,卖不出去了呢!
   我们不信,不可能天天卖不出的吧?
   为了弄个明白,一天放学后,我们来到张万顺卖豆腐脑的地方,悄悄地看他卖豆腐脑。卖了一会,他就准备收摊了,有两个人走过去要买豆腐脑,他笑着说:卖完啦,你们来迟一步了,要吃,等明天吧!我们想,今天,张万顺可是彻底卖完了豆腐脑,没有卖剩的了!
   可是,当我们回到家里,张万顺又招手把我们叫了过去,他打开用白布包扎着干禾草作保温的瓦缸盖,从里面勺出了白白嫩嫩的,还冒着热气的豆腐脑!我们心里一热,眼泪水出来了,掉到豆腐脑的碗里去,这碗豆腐脑,吃着,咸咸的、甜甜的!我们明白了卖剩的豆腐脑是怎么回事的了!
   我们吃着豆渣和豆腐脑慢幔地长大了,从小学到了中学,张万顺和我们也像一家人了。有一天早晨,太阳老高了,还不见张万顺出来,你爷爷过去瞧他,见他静静地躺在床上,你爷爷以为他病了,唤了他几声,没有反应,摸了他,硬硬的,过世了。你爷爷清理他的遗物,发现枕头下压着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包着的是人民币,一共有三万八千块,面额是一百快的,还有一张字条,上写着:陈家源,用这钱帮我办理后事。剩下的用来给孩子读书!”
  
   听完这故事,陈翘燕已泣不成声,泪水伴着烟雨流淌在那年轻的脸上,陈高则对爷爷说:“爷爷,您让一下,我到前面砍开荆棘,为伯伯开路!”陈家源让开了,陈高拿着砍刀,走到了最前头去。
   到了张万顺长眠的地方,陈翘燕接过锄头,用极不熟练的动作锄着杂草,陈高挥动砍刀,将荆棘杂树砍去。陈家源打着伞,遮着那雨,让陈国强、陈国威将“三牲”摆在拜台上,然后斟上三茶五酒,点上香烛。三注青烟飘起,散开,渐渐地融入到烟雨中去。据说,这青烟可飘到天国去。
   拜祭完毕,陈国强、陈国威把茶、酒撒在地上,然后收拾好其它物品,准备下山。陈家源从另一个箩筐里拿出一卷爆竹递给了陈高,待陈高把爆竹挂在坟头儿上了,陈家源说:“点燃吧,让鞭炮声告诉万顺,他不会冷清的,每年清明,我们都会来看他的!”
   噼噼啪啪鞭炮声响起,烟雨朦胧的群山又传回来了噼噼啪啪的回响。这鞭炮声传得很远,又从很远的地方再传了回来!
  
  

共 47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人的小说,正是讲述了一段夫妻与一位自强不息的老人之间的故事:年轻的夫妻陈家源和李芳为了生活,去村外养鱼,和卖豆腐脑的老人张万顺成了邻居,他们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在陈家源这个战场上复员的英雄陷入经济危机时,张万顺默默地帮着陈家源度过难关,时常给陈家源的孩子们吃豆腐脑,来缓解孩子们的饥饿感,那可是救命的豆腐脑。后来张万顺留了一笔钱去世了。在每年的清明节陈家源都要带着儿孙们去给张万顺扫墓。小说耐人回味、温馨感人,情节张弛有度,生活气息浓烈。倾力推荐共赏!【编辑:清纯芳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7-05-19 16:27:05
  感谢赐稿江山!问候作者!期待更多精彩!
清纯芳心
2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7-05-19 16:29:11
  很感人的小说,他们平凡却很纯真!情感真挚!
清纯芳心
回复2 楼        文友:秋高鹿鸣        2017-05-20 08:52:19
  纯真才是美好!感谢你的倾情推荐,谢谢了!
3 楼        文友:张克鹏        2017-06-01 22:08:22
  无疑是一曲人性悲歌。但在笔者看来,作品的写作价值,不仅仅在于描写、展示、批判了这个功利社会的荒诞性和残酷性,作品更是对爱和真情的完满人性的热切呼唤。这也许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所采取的写作立场——为了使生活更加美好而提供反面例子的写作价值远不止在其认识价值。在创作的手法上,小说的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也很具借鉴价值。通过张三的遭遇与录像带中日本摄影师的遭遇相对比,张三的善良、幻想与家人的冷酷无情的对比,张三住的茅屋的寒酸冷清与张三家里的热闹喜庆的对比,以及张三床柱上那根红绸子提醒今年是张三的本命年的细节描写,极力渲染了张三遭遇的不幸,在巨大的反差中凸现了悲剧性,因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 楼        文友:张克鹏        2017-06-01 22:09:06
  无疑是一曲人性悲歌。但在笔者看来,作品的写作价值,不仅仅在于描写、展示、批判了这个功利社会的荒诞性和残酷性,作品更是对爱和真情的完满人性的热切呼唤。这也许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所采取的写作立场——为了使生活更加美好而提供反面例子的写作价值远不止在其认识价值。在创作的手法上,小说的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也很具借鉴价值。通过张三的遭遇与录像带中日本摄影师的遭遇相对比,张三的善良、幻想与家人的冷酷无情的对比,张三住的茅屋的寒酸冷清与张三家里的热闹喜庆的对比,以及张三床柱上那根红绸子提醒今年是张三的本命年的细节描写,极力渲染了张三遭遇的不幸,在巨大的反差中凸现了悲剧性,因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