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古韵今弹】端午说粽子(随笔)

精品 【古韵今弹】端午说粽子(随笔)


作者:老生常谈 童生,64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36发表时间:2017-05-20 22:39:17

“榴花照眼,艾蒲生香,一年容易又端阳。”
   快到端午了,该说说粽子了。
   端午习俗各地不同,《白蛇传》里说饮雄黄酒,这个雄黄酒我到今天也没见过,大约是天天信口雌黄,所以不好意思见这东西吧,雌黄雄黄都有毒,大概只有不怕死的炼丹家喜欢,估计不仅白娘娘喝了不舒服,咱们人类也不喝为妙,其实这东西就是古人的消毒液,顶多在嘴角鼻翼象征性的涂涂,或是在小孩儿额上画个王字,让人家怀孕的老婆喝这个,法海禅师一定不会,这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高邮盛产鸭子鸭蛋,所以端午吃鸭蛋,鸭蛋我也爱吃,但好像没特别在端午吃过;赛龙舟是最重要的端午习俗,应该是全国都有的习俗,不过我的家乡缺水,除了在公园,很少能看见船,更没有赛龙舟的,春节倒是有跑旱船的,可惜跟端午没有半毛钱关系;有的地方端午节要挂朱砂画的钟馗像,我没见我的哪位邻居挂过,只在琉璃厂潘家园见过不少范曾大师流水线上下来的作品及其仿作品……
   北京过去端午讲究吃五毒饼,名字很吓人,其实没毒,五毒饼其实就是玫瑰饼,也有其他馅儿的,只不过用刻有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儿玫瑰饼或提浆饼上,好吃,据说吃了可以强身避灾;北京端午还讲究吃樱桃桑葚,特别要吃黑桑葚,说是吃了不招苍蝇;还讲究吃黄花鱼,用后院新掐的花椒芽炖,老人说一过端午黄花鱼听见雷声就该产籽了,鱼肉就不中吃了……
   全国通行的端午习俗是吃粽子,有人干脆管端午节叫粽子节,中国人过端午一定吃过粽子,估计没在端午吃过粽子的中国人大概不多。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据说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民间传说粽子的产生与屈原有关,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身体,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让水族来食用,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屈大夫,这就粽子的由来。唐代徐坚的《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有人梦见屈原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可用蓼叶将米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粽子就成了现在这样。还有人考证粽叶最早使用芦苇的叶子,后来流行菰叶(也就是茭白的叶子),之后是竹叶,现在我们是苇叶竹叶并用,云南还有用芭蕉叶的,自然荷叶也行,只是如果是鸡肉和糯米做的就叫荷叶鸡了,同理,竹筒饭虽然是粽子的早期成员,现在一般人都把它视为粽子的远亲了。
   粽子种类很多,历史很长,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广东的碱水粽,据说东汉末年就有了,估计刘备关羽诸葛先生都吃过。
   晋代还流行过益智粽,益智拌米做成的粽子,胡三省引用顾微 《交州记》的说法:“益智叶如蘘荷,茎如竹箭。子从心出,一枝有十子。子肉白滑,四破去之,蜜煮为粽,味辛。”估计可能不好吃,所以后来就失传了,还有一个与益智粽有关的故事:卢循由广州领兵北上时,曾馈刘裕以益智粽,刘裕则答以续命汤。送益智粽自然是嘲笑人家缺心眼儿智商低,刘寄奴是大英雄,连辛弃疾都佩服,自然不是轻与之辈,人家回的也干脆,续命汤的意思自然是你小子纳命来吧,老子这就收拾你,瞧瞧人家多大气。卢循多疑少决,贻误战机,在大战之际,还忙着和对手开玩笑逗咳嗽,败了自然正常。
   九子粽是粽子中的综艺节目,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并以各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唐玄宗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的句子,估计受赐者未必有醉草吓蛮书的李太白,但一定少不了杨家姊妹,也许还有大肚子里都是忠心的干儿子大胖子安禄山。
   一般说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北京叫江米,我也吃过大黄米(一种粘小米)包的粽子,据说还有用栗子的,我没吃过,配料就五花八门了。都说南甜北咸,在粽子问题上恰恰相反,北方人以江米小枣的粽子为正宗,顶多不放小枣,白粽子蘸白糖吃。传统相声《大保镖》里说师傅叫“江米小枣”,徒弟叫“白糖的”、“馅儿的”,这“馅儿”估计是豆沙馅,不可能是枣泥,您想啊,要是放枣泥还不如直接放几个枣呢?我吃过豆沙馅的粽子,可不是在北京。这段相声里还提到一个地名,似乎是专业的粽子之乡——北京西北宣平坡下坎儿有个小地名叫虎岭,可惜据说压根儿没这个地方,有人说这宣平坡实际就是东仙坡,虎岭其实叫胡良村,是相声艺人不识字,口耳相传以讹传讹的结果。此处在拒马河边,过去产苇叶,山上又能种枣树,端午时节乡人有多卖苇叶和粽子的,至于说枣里有虫子,是虾仁馅的(这是老北京式的幽默,也是比喻的手法,其实就是说粽子里面有虫子)云云,那是瞎说,您甭信。至于在粽子里放火腿大致是江浙的做法,大约宋代就有了这种做法,至于放咸蛋黄我觉得应该是广东的做法,至于何时有的这种粽子,我没考证过。
   据说湖州的粽子最好,连讳小宝的那位韦爵爷都喜欢,湖州粽子分为咸甜种。咸粽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这板油加得妙,加热的时候猪油融入豆沙,自然香滑适口。还有有蛋黄粽、满天星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金庸先生出自海宁查家,几百年来的名门旺族,自然是知味者。
   可以媲美湖州粽子,大概只有嘉兴粽子了,嘉兴的以鲜肉粽最为代表,五芳斋的粽子“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确为佳品,在粽子中称王,一定不是浪得虚名。
   俗话说“吃在广州”,广州的粽子种类自然也不少。广东最常见的粽子是咸肉粽,多以去皮绿豆、肥猪肉为馅,糯米为主料,是用粽叶和水草包扎而成,馅料丰富,有咸蛋黄、香菇、肥猪肉、鸡肉、瑶柱等等。裹蒸粽是广东肇庆的特产,每只重约一斤,据说要用猛火煮七八小时才能熟。还有碱水粽,广东叫枧水粽,吃时蘸白砂糖,风味独特。东莞的道滘粽,被誉为“天下第一粽”,可惜我没有吃过,不知道人家为什么是第一。
   西安的蜂蜜凉粽子,历史很悠久。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记载:“庚家粽子,白莹如玉”,说的就是它,它还是“烧尾宴”上的一道佳肴,叫“赐绯含香粽子”。唐代的“烧尾宴”就是大家熟悉的“琼林宴”,是皇帝宴请新科进士的,估计吃了这个粽子接着就是雁塔题名,离紫袍玉带已经不远了。这种粽子不包粽叶,全用糯米制成,吃的时候切成小片,淋上蜂蜜或玫瑰酱、糖桂花糖,在粽子界显的有点另类,而且好像也不全在端午前后才吃。
   四川粽子没有任何馅儿,更没有一点儿辣味,突出粽叶和糯米本味儿,吃的时候蘸炒熟的黄豆、花生、芝麻、白沙糖共研成的蘸粉,挺有特色。超市里有辣馅的所谓川味粽子,都不是四川生产的。
   屈子投江的汨罗按说应该算是是粽子的祖庭,据说其特色的粽子是烧肉粽,吃时要蘸调蒜泥、红辣酱等,口味够重的,我想历史不会太长,辣椒毕竟明代才传入的中国。
   吃来吃去,我还是最爱是北京的江米小枣粽子,可能是吃习惯了,这粽子冷热都好吃,还容易保存,粽子切片油煎味道也不错。只是糯米是粘的,不好消化,所以粽子不宜吃太多。
   有个笑话说一位国际友人吃了粽子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里面的饭和肉很香的,只是外面的生菜有点硬,吃完觉得胃都痛了。”,这只是个笑话,据说日本韩国泰国都有粽子,墨西哥也有类似的食品,其实这种包裹食物再弄熟的烹饪方法可能在人类的石器时代就开始了,比粽子更原始的是西北的羊肚烤肉和杭州的叫花鸡,没见那个黑人兄弟或是白种人抱着叫花鸡啃泥不是,人家至少吃过包装食品,不至于连包装都啃。老北京的菜包倒是连包裹物都入口,只是吃过的人好像不多了。
   端午,老北京叫“五月节”,是和春节中秋一样重要的传统节日。
   端午时节,已经入夏,蛇虫开始活跃,细菌病毒也越来越容易繁殖了,雄黄酒是消毒剂,菖蒲艾草也都是药品,吃粽子增加营养,能提高人的免疫力,咱们中国人的祖先想得多周到。
  

共 31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娓娓道来,读者细细品味,端午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民俗文化更是缤纷多彩,作者拮取大江南北的习俗,从“喝雄黄酒”说起,介绍吃鸭蛋、赛龙舟、挂钟馗像等传统习俗,考究辨析,取证事实,古今评述,内容丰富。 作者没有平述下去,而是将古往今来以至于大江南北的粽子一一对比,贯穿以历史典故,妙趣横生。想必,通过作者的介绍,大家一定对咸水粽、益智粽、九子粽、湖州粽子、嘉兴粽子、咸肉粽、裹蒸粽、咸水粽等粽子眼花缭乱的美味所折服。【编辑:影下拙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22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5-21 09:51:46
  这篇文章知识面真的很广,搜集了很多已经被遗忘的一些习俗,重新整合成这篇文章,是关于端午节民间习俗以及各种粽子的传说以及故事,甚至做法都恰到好处的糅合在一起,玲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却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进行一场科普活动。真正的知识与趣味的相结合。美文推荐,不能让这些习俗沉没。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1 楼        文友:老生常谈        2017-05-21 21:24:27
  谢谢
2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5-21 09:52:26
  年年过端午,却不知道端午有这么多典故,惭愧啊。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3 楼        文友:水之梦        2017-05-21 16:57:27
  我是一直不吃粽子的,原因很简单,嫌粽子皮剥起来太麻烦,嘴勤手懒。但看了这篇文章,食欲又大发了。能在兴趣盎然中增长见识,还能一饱口福,何乐而不为?开心,实用,还夹杂着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常谈老师辛苦了。
在美面前,万物平等。
回复3 楼        文友:老生常谈        2017-05-21 21:24:59
  可以吃一些
4 楼        文友:老生常谈        2017-05-21 21:29:35
  益智仁,中药名。为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果实。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福建、广西、云南亦有栽培。具有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
   《异物志》:“益智类薏苡,实长寸许,如枳椇子,味辛辣,饮酒食之佳。”
   《南方草木状》:“益智子,如笔毫,长七八分。二月花,色若莲,着实,五六月熟。味辛,杂五味中,芬芳,亦可盐暴。出交阯和浦。建安八年,交州刺史张津尝以益智粽饷魏武帝。”
万心抛付孤心冷, 折腰久矣谢无能。 我有伤心人不见, 夜夜龙泉壁上鸣。 -----集清人句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