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陇南民歌浅谈(随笔)

精品 【荷塘】陇南民歌浅谈(随笔)


作者:老娄 举人,42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91发表时间:2017-05-21 21:02:49
摘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陇南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及思维、语言等方面,受到川、陕之地人们的种种影响,加之陇南山大沟深,河流阻隔,历来交通不便,使当地山区人民长期以来与外界的来往、交流受限,也造成了他们在民歌演唱上的特殊爱好与习惯,慢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与外地截然不同的歌唱形式和内容,具有了这一带民歌鲜明的风格和特点。这也就出现了在民间歌唱艺术上十分宝贵的“不同色彩区”现象。

【荷塘】陇南民歌浅谈(随笔) 陇南民间歌曲品种繁杂,内容丰富,特色突出,可谓是民间音乐艺术的“富矿”。表现最突出的如两当、康县一带山区流传的“两当号子”及山歌,这类民歌高亢、明亮、华丽、热情,既有些“川味儿”,又不同于四川、陕南的民歌;在文县碧口一带地区流传的民间小调及以民歌风格为主的玉垒“花灯戏”,它们的旋律悠扬动听,别有一番风味,还有当地群众中流行的一些劳动歌曲如“锣鼓草”、文县桥头一带流行的“九声号子”、成县一带流行的大型十三联套劳动歌曲“筑城号子”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区语言特点和风格;特别提及的是文县中寨附近、武都区一些山区所流行的“琵琶弹唱”,这里的山民经常用自制的土琵琶为自己的演唱伴奏,他们所弹唱的民歌优雅婉转、韵味十足、曲调动听。
   所有这些不同形式和风格的民歌,都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反映了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它极大地丰富活跃了山区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一、号子、田歌类
   陇南地区劳动歌曲一类的民歌,丰富多样,较突出的如成县一带的“筑城号子”。千百年前,为了防备土匪盗贼的抢劫骚扰,人们以最原始的劳动方式筑建城墙或高大的庭院墙体,在筑墙劳动中为了打夯动作整齐划一,同时为了减轻干苦力活儿的单调与疲劳,从而有了“号子歌”,于是就慢慢形成了一整套有头有尾的“筑城号子”,其中联套最有特点、最精彩,它由十三个单号子歌连缀而成,曲调豪放气派,声势撼动人心;它的节奏长短相宜,疏密多变,特别是一些号子曲之间连接时做了转调处理,且转调自然,妙趣横生,再加上富有力度、朗朗上口的衬词渲染,打夯人在干活中放声歌唱,相互应答鼓劲,歌声既热烈有力又欢快活泼,而靠近川北地区的文县一带的“九声号子”、“三声号子”,它是以领号子者同和腔声中的声腔多少而命名的。“九声号子”是当地搬动重物的一种劳动号子,它的前十六小节是以每两小节为一声腔,后四小节为一声腔,共九声唱完为一段,故被称作“九声号子”。这种号子和一般劳动号子不一样,它打破了唱号子多半为领唱者一句,大伙和唱一句的格式,而是结合了搬动大木头或其它大物件的干活情景,由领唱者先唱四乐句,而后由大伙合唱五乐句,这类号子旋律性较强,曲调动听,节奏长短有致。
   其它一些地区的劳动号子也同样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武都的“打夯号子”也是数首单号子连缀起来演唱的,但一些曲调是随着领唱人所唱音调和节奏来作答合唱,还有像宕昌的“铧匠号子”(铸造铁器用具时演唱)、康县成县的“吆母猪调”、“吆牛歌”等,都具有各自的特色。
   在两当及康县一些山区群众中流传着完全不同于一般劳动中所唱的号子,这就是早已美名在外的“两当号子”。当年在两当县文化馆任馆长索向武在收集此类号子中初步考察到,“两当号子”是由早先流传于两当县云屏、广金一带的“老号子”和由陕南的略阳、勉县一带传入的“陕南号子”融合而成的。在一九五七年时,“两当号子”曾作为甘肃的“土特产”而赴京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汇演,当极富特色、高亢、粗犷的“两当号子”在北京天坛剧场“喝”起时(当地人称唱为“喝”)赢得了全场掌声雷动,后又多次参加了省、市、县的一些群众文艺调演,获得了大奖。
   “两当号子”在演唱习惯上一般由四至六人演唱,常以齐唱为主要形式。演唱号子特别注重“接气”,就是第一组人将要唱完一句换气时,第二组人即从这一句末尾拖腔处开始接唱,让听者感觉不到半点换气的痕迹,产生了“一气呵成”的艺术效果,除此之外,尚有领唱、对唱和高低八度和声的合唱等演唱形式。在“两当号子”的曲目中,“排号子”和“花号子”最为精彩。“排号子”主要流行在两当县的云屏、广金和张家一带,曲调音域不太宽,旋律在音程之间跳动也不太大,如“拉箱号子”和“山歌套号子”较为典型。当地群众在当年土法炼铁活动中,四至五人合力推拉大风箱时,用唱号子统一推拉风箱的动作鼓舞干活人劳动情绪而唱的,如《久不唱歌忘了歌》、《三根竹子长上天》等。“花号子”类的曲目一般较少和劳动的动作结合,此类号子的曲调高亢明亮,音域比较宽广,旋律上跳动较大,有的曲目还出现了一些装饰性的变化。这类号子唱词上多带有衬词,甚至有些歌曲全部用衬词来演唱,如其中的“哇哇号子”、“唢呐号子”、“鸡公号子”,只用“阿”“咦”“哟”“啊”“哎”等衬词从头唱到尾。这类号子常常是在劳动休息时或喜庆婚宴时演唱,像“唢呐号子”实际上是用人声模拟唢呐,由二人或四、五人以上组合演唱,又如“鸡公号子”即用人声模拟鸡鸣,别有一番意趣,这在民间歌唱中实为独树一帜。
   另外,陇南地区有好几个县,群众在日常劳动中喜欢唱“薅草歌”,特别在文县、康县、武都一带,当地群众俗称“锣鼓草”。它是在人数较多的集体锄草劳动时,大伙就会邀请来一两个或两三个在这一地区有些名气的民间歌手,有些地方俗称“歌郎”,专门陪伴在锄草人群一旁或前后,他们敲锣打鼓,有说有唱,以响亮动人的歌声或诙谐风趣的词句,为锄草人群助兴。此类劳动田歌,曲调较简单多样(多为上下两乐句式),变化自如、有唱有说,内容有较短的民俗生活轶事,较长的历史故事传说;有时在演唱中,歌者会触景生情,出口成章即兴编词,甚或诙谐风趣地夹杂一些表扬或批评个别锄草人的词句,惹得大伙哈哈大笑,既活跃了劳动的气氛,又起到了减轻人们劳作疲惫感的作用,此种歌唱形式十分受群众的喜爱。
  
   二、山歌、花儿类
   陇南各地的山歌、花儿,歌曲结构形式多样,演唱风格各具特点,总的来说,这类民歌音调嘹亮动听、悠扬婉转。靠近川陕地区的山歌节奏上较有规律,一般散板式的演唱并不太多,因各地山隔河阻,靠南的一些区域同靠北、靠东的一些区域音乐风格差别较大。歌手一般用真嗓演唱,山歌的句式结构多为四个乐句和两个乐句,唱词大部分为四句和两句的七字句成段,四或五字句成段的较少。在山歌方面最具地方特色的仍应数两当及康县一带山区群众中流传的歌曲,它除了音调上高亢明亮和好听外,还充满一种真挚的热情感,曲调也好学好唱,如其中一首《太阳落坡四山黄》中唱道:“太阳落坡四山黄哎,犀牛么望月(叮呤叮呤,噹啷噹啷,索啰索啰呔!)姐望郎。犀牛望月归东海哎,小妹子望郎(叮呤叮呤,噹啷噹啷,索啰索啰呔!)进绣房。”
   陇南各地的山歌、花儿,基本上是属于五声音阶的商调式、羽调式‘’徵调式,而宫调式较少,角调式就更少。流行于成县、武都一带的山歌,如《露水湿了蔓不断》,《月亮出来模糊糊》等一些歌曲,旋律大多从低到高,多用音阶的递进手法旋到高处后,以级进式的旋了下来再回到调式的主音上,使歌曲感情表达的十分充分且音调悠长动听,而康县的一些山歌如《贤妹子看上少年郎》、《看你管我不管我》、《不为担水为看郎》等曲目,曲调音程跳跃较大,似乎就像当地高高低低的峰岭一样,似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深情厚谊或为情所困的难言情绪。武都区一些山区的山歌也有类似这种情况,如《一天把你照到黑》、《欢乐一天是一天》等,特别是有些山歌在一个乐句的结尾处,有这种以“三连音”形式的同音“闪唱”处理,形成了一种独到的特点,很特别,很有意思,如《麻捻(麻线)要连(“从”的意思)细处断》,康县个别地区的山歌也有此种特点。
   在宕昌县北部一带地区流行的山歌,当地人把它叫“花儿”,它基本属于甘肃的“洮岷花儿”体系,它以两种曲调的不同和流行地区的不同分为“南路派花儿”和“北路派花儿”,宕昌北部当地人也有称其为“曲儿”的,还有人因此种花儿的声腔特点,会令听众往往在心理上好似被刀子猛扎了一下的感觉,因而又称它为“扎刀令”,如《想人三天没还阳》歌中唱到:“莲花山的倒跌缸,(即山尖上湫池)我想人(者)三天没还(哟)阳。人头倒还阳脸上(哟)黄,黄过去手把(注:扶的意思)厦子墙(即房墙),瞭着阳婆山头黄。”此歌曲音调大起大落,跌宕有致,情绪热烈,感人至深,实为民歌中的精品。
  
   三、小调类
   陇南各地流传最广泛,也最受群众欢迎的当属小调类民歌,在它的曲目中大量反映了千百年来的各种社会生活,在歌曲中唱出了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人生境遇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这类民歌中有反映自然科学的,如《十二名花》、《二十四节》、《九九算》、《点花》;有反映神话传说及历史故事的,如《十古人》、《十二大将》、《王祥卧冰》、《杜康造酒》等;反映风土人情方面的内容就更多了,如《串红毡》、《十贤良》、《拜年》、《十学》等,更多的是反映爱情方面的,如《送郎》、《绣荷包》、《进兰房》、《月儿落西下》等。在小调中还有一些是反映当地的和我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方面的曲目,如《反白郎》(发生在清朝时期来到陇南一些地方的农民起义军事件)《光绪逃西安》、《吴三桂搅烂天下》等。当然,也还有一些属于纯娱乐性的歌曲,如《怕老婆顶灯》、《十道黑》等。这类民歌旋律舒缓流畅、优美动听,表现感情深刻细腻,歌曲的曲式结构比较规整,多为较严谨的启承转合式的四乐句格式或加减式的两乐句格式,也还有少量六乐句式、八乐句式。歌曲调式多样,其中五声音阶的商调式,羽调式较多,徵调式和宫调式次之,角调式很少。在歌词表达形式上一般都是多段式,有的歌曲竟长达十数段。
   陇南地区小调类歌曲中,文县中寨及武都区一些地区流传的“琵琶弹唱”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一种小调歌曲,歌手们都用自制的土琵琶来伴奏歌唱,曲调委婉柔美,悠扬动听,曲目有《女寡妇》、《男寡妇》、《打猪草》、《摘花椒》、《光绪逃西安》等。这类演唱曲目旋律起伏有致,韵味浓郁。这类“琵琶弹唱”曲目充满艺术魅力,真可谓是我国民间音乐中的奇葩!
   陇南由于地域宽广,又多是山区,这也就造成了在小调一类歌曲上的风格大不一样,它在调式及曲调的旋律上独具特色,如靠近四川的文县碧口地区的一些民间小调就是这样,完全不同陇南北部和东部的风格,如碧口名歌手郭天才唱的《打菜苔》、《双探妹》等。康县阳坝流传的《上茶山》等,而在偏东北一些地区的西和、礼县、成县一带,这里的小调在调式、风格以及在乐句结构上,就比较接近陕甘大部分地区民歌的风格,如当地传唱较多的《孟姜女》、《十二将》等。
  
   四、社火秧歌类
   陇南的社火秧歌一类民歌也为数不少,山区及小城镇的人民群众在每年春节和民间喜庆之日,都会进行一些耍社火、唱秧歌的活动,他们组织起的社火队载歌载舞走乡串户进行表演,一般都会在活动中加演一些单独小型节目,有边扭边唱的秧歌舞蹈,有较简单情节的小秧歌剧,演唱小曲小调,如在表演“竹马子”或“纸马舞”时唱《竹竹马》、《送京娘》;跑旱船时演唱《开船令》、《船曲》、《倒推船》等表演“霸王鞭”时唱《霸王鞭》歌,演“秧歌舞”时唱《秧歌雪打灯》、《十对花》、《采花》、《冻冰》等。每当社火队表演完后,当地的一些大小单位或商铺、饭店以及乡镇机关单位、村庄的大户人家,都会表示感谢而赠送社火队些烟酒、美食或钱款。这时社火队就会演唱起感谢单位或主人盛情接待的《道谢歌》、《告别歌》等。这一类歌曲的曲调简单流畅、朗朗上口,曲式多为四六句结构,观众们易学好唱,所以这类民歌广为流传。社火活动中,在表演“舞狮子”“舞龙灯”这些节目时,大多都是用节奏有致,欢快热烈的锣鼓点来伴奏表演。
   在各地社火表演中,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小秧歌剧往往更受群众欢迎,因其有不同的人物,有趣的情节和故事,再加上有歌唱、有对白、有简单的乐器及打击乐伴奏,所以观众更爱看,如《小放牛》、《张连卖布》、《钉缸》、《刘海戏蟾》、《观灯》等,这一些小节目延长了耍社火的时间,也更丰富充实了社火表演的形式和内容,特别是其中一些有活泼风趣内容的小秧歌剧常惹得观众哈哈大笑。
  
   五、酒曲类
   民间歌唱中,人民群众在大小节庆活动及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老人贺寿、小孩满月、新房竣工等庆贺筵席中,人们在敬酒及相互划拳时,常常演唱“酒歌”。酒歌的演唱增添了喜庆活动的欢乐气氛,又有了礼仪文化及智慧方面的比赛内容,深受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在这些活动中以男宾客为主,他们常常以唱酒歌来显示自己的聪颖智慧和好汉气派,如宕昌县流行的酒歌《喝酒都是英雄汉》中这样唱道“一颗青稞两头尖,撒在地里交给天,青稞透土绿暂暂,青稞杆杆像竹竿……喝酒都是英雄汉,一盅一盅往下咽。”歌曲显示了饮酒者豪迈的气派。在一些酒歌演唱中,更多的是用唱酒歌进行输赢比赛,在酒歌一遍遍演唱中,来计算麻雀或螃蟹等动物的眼睛、爪子数量多少,若其中一方唱错了数字就算输了,就得喝酒,如两当县的《螃蟹歌》:“正月里好唱螃蟹歌,一个螃蟹共合几张壳?几个大夹夹呀几个小脚脚?几个眼睛几个耳朵?”对方唱:“正月里好唱螃蟹歌,一个螃蟹共合一个壳,两个大夹夹四个小脚脚,两只眼睛没有耳朵。”两个人边唱边用双手手指比划着数字多少,若比划对了,就接着唱二只螃蟹、三只螃蟹、四只螃蟹……谁唱错了,或把数字比划错了,就算输了,就要喝酒。流行在宕昌一带的《数麻鞋》又是一种有趣的“数字酒歌”:“一只麻鞋刚半双,一二三!三二一!哎哎哟!”饮酒者一直要数到十只(五双)麻鞋或更多。所有这类风趣幽默的又充满智慧的酒歌,在陇南各地广泛流传。

共 653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比较专业的随笔,介绍了陇南民歌的情况。有一起合着节奏唱的号子,有独唱对唱的山歌。六乐八乐句式的小调,带有剧情的社火戏小调,还有庆贺喜事场合庆祝歌,还有风俗曲,宗教歌曲等。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了陇南民歌,介绍了地方文化的一些表现,体现出作者对地方文化的热爱。许多事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想想,需要反过头来想想,总结经验。学习和保护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多学,多体验,然后才称得上承传。我们需要这样的专业精神,需要对文化的学习和关照,好随笔,有价值。推荐共赏!【编辑:陕西派】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52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陕西派        2017-05-21 21:03:42
    一、号子、田歌类
   陇南地区劳动歌曲一类的民歌,十分丰富多样,
2 楼        文友:陕西派        2017-05-21 21:04:23
    三、小调类
   陇南各地流传最广泛,也最受群众欢迎的当属小调类民歌。在它的曲目中大量反映了千百年来的各种社会生活,在歌曲中唱出了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人生境遇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
  
  
   赞赞赞
3 楼        文友:陕西派        2017-05-21 21:04:58
   四、社火秧歌类
   陇南的社火秧歌一类民歌也为数不少,山区及小城镇的人民群众在每年春节和民间喜庆之日,都会进行一些耍社火、唱秧歌的活动
  
  
   赞赞赞
4 楼        文友:陕西派        2017-05-21 21:05:39
   五、酒曲类
   民间歌唱中,人民群众在大小节庆活动及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老人贺寿、小孩满月、新房竣工等庆贺筵席中,人们在敬酒及相互划拳时,常常演唱“酒歌”。
  
  
   赞赞\(≧▽≦)/
5 楼        文友:陕西派        2017-05-21 21:06:33
  感谢赐稿,祝写文愉快,佳作连连
6 楼        文友:天龙        2017-05-22 02:10:29
  祝老师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频!!
7 楼        文友:天龙        2017-05-26 05:09:27
  祝贺老师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8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5-26 07:20:31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向老师问好。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