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檀香】老常扫墓(微型小说)
清明节这天,老常起了个大早,在房间里扫了一眼,没看出还要收拾的,出来大厅拿了前一天晚上收拾好的两个大箱子,搬到了车里。回到家来,又仔细看看还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
老常刚要出门,发现脚上还挂着一双拖鞋,又回来,到鞋柜里挑了一双运动鞋,坐到沙发上换鞋子,他嘴上低估着:一年没上山了,得换一双好一点的鞋。
换好了鞋,老常在地上跺了几脚,确定合脚了,这才出门。
两个多小时的路程,老常一路上兴奋至极,每每想到给祖宗上坟烧纸,祖宗就能保佑自己生意红火,心里特别来劲,恨不得一脚踩下油门就到乡下老家了。
老常回来扫墓了,村子里又热闹起来。每年清明,老常准时回来扫墓,大家聚在一起,就看老常带的祭祀用品最多,高科技物品也多,什么智能手机、充电宝、单反相机、电脑、小轿车等等,今年更是买了直升飞机,他想得周到,空调也买来了。
大家围过来看完老常带的祭祀品,都一顿夸啊,夸老常想得仔细、孝顺,“一点点一点点,都是日常小用品,让祖宗图个舒适”,老常一边笑脸相迎,一边抽出了香烟,人群里递了一圈。
都是乡里乡亲邻里叔伯的,见老常带着大包东西回来,都知道老常生意又做大了,大家伙都称赞他。老常和他们蹲在地上抽着烟,被他们一番夸赞,自然是满心欢喜,老常嘴上咧着笑,又说“都是托祖宗的福,老人家显灵,我们做子孙的就是要多孝敬他们”。
抽完了几支烟,大家伙各自散去,老常也在邻家借了镰刀锄头,到山上去了。在山上忙活了一个上午,扫墓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老常也拖着个疲惫的身子回来了,一脸的草木屑,蓬头垢面的。
村子里有个习俗,扫完墓回来,各自家族坐在一起吃一顿饭,和宴席相似,胡吃海喝一通。老常本来挺不情愿的,但是习俗如此,他也将就着跟家族的人进了席。
酒正喝到一半,村东头嘈杂了起来。席上的人一听,都出门来看。老常跑出来,远远看见村头那山里,冒起了一缕黑烟。“不好,好像是扫墓的香烛烧起来,山里着火了”,身边有人大声喊道。
老常一听,浑身冒出来一阵冷汗。“这么干燥的天气,山里着火,那得多危险”,老常连忙问他们,“怎么办?怎么办?要不要去救火?”
“救什么火,当官的都还没说话,继续喝起来”,看的人都散了,老常还站在外面,看着对面的山头。
“老常,喝酒啦”,老常最后还是被叫回席了,“别看了,山上着火,自然会叫火警来,那又不是咱们烧的山,管不了”。
回到酒桌上,老常心里开始不安起来。老常都一把年纪了,以前听说过大火烧山,却从来没有见着过,这回望见了,生怕这一把火把整个村子都烧光了。
“喝……满上……一碗……”酒桌上一片劝喝,正喝得起劲,屋子外头,村长带着几个人正在叫唤:“别喝了,来去救火,老常,来去救火……”
“烧山啦?快打火警电话来”,家里有人应道。
村长在外头连忙劝止:“千万别打电话,我们能自己救下来最好,打电话给火警,我们村委就不好过咯,走,大家一起来帮忙救火”。
在村长的动员下,老常跟着大家一起去了村东头,刚到山下,上面传下话来,说是小火,已经扑灭了,都可以不用上去了。
一伙人这才安心下来,村长也安下心来,转身对他们笑道:“救下了救下了,那就不用上山了,真是把大家都吓着了”。
老常紧绷的心也松了下来,几个人正要往回走,村长那腰里的手机响了。
“啊?什么,西头山也着火了?”村长在电话里吃了一惊,赶紧叫住他们,“快快快,西头那山上也着火了,来几个人过去看看”。
老常和堂弟走在最前头,听说西头山上着火了,两个人连奔带跑的,一口气奔出一里多地。西头山是和外村相连的,着火是在山坳里,老常和堂弟走到山下还看不出有火势,只见山顶上浓烟滚滚。
老常一边跑一边跟堂弟说着“如果是大火就麻烦了,估计只是烧了点草木的烟雾”。老常和堂弟冲到山坳上,眼前早已是一片火海。
这可把老常吓糊涂了。老常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火,而且正当风口,火势急速,两个人赤手空空,刚上去,马上转身跑了下来。
老常的心窝子一下就凉了。奔跑了一里多地,再被这大火卷来,上气不接下气地,拿出手机来,打通了村长的电话,“村长,不行啊,这火势太大,得报警,太恐怖了,没法靠近……”
老常一边打电话一边撤退,两腿直哆嗦。
村长在电话里一再恳请老常不要报火警,说大家一起劈开一条火路让大火自己烧灭也行。老常打着电话,后面的人陆续来了,有拿柴刀的人,给每个人砍了一棵小杉木,用来灭火。
老常和堂兄弟几个人跑在前面,沿着山体拍打着火苗,“快,来这里……快去那里……你那边要小心啦,火烧过来了……”四个人又喊又爬的,已经累得体力不支。
村子里有一百多号人,其他人都分散了,有人到了山后,有人在山前,老常几个人在最外边,整个山上呼喊连天。
一百多个人,这可顶得上四个消防中队了。老常念叨着,却不见火势减小。
“不救了不救了,这根本没法救,稍不小心,命都搭进去了”,老常扔了小杉木,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
“休息休息,真正是累了”,堂弟也坐了下来,大汗如雨,“口也干,手也酸”。
老常也摇了摇手臂,才感觉到这双手都抬不起来了,“真的,快渴死了,他们有没有带水来的”。
“快快快,火又烧过来了,赶紧起来”,才坐了一会儿,堂哥突然喊了起来,老常一看,赶紧捡起杉木,又扬起来扑打火苗。
老常越打越困,后来杉木都扬不起来了,又坐到地上。“这太吓人了,别救了,就我们几个人,没用的”。
大火是救不下了,火势太大,老常几兄弟把外面扑出了一条路,让火苗烧不过来,也只能眼巴巴看着大火在山里肆虐。大火在烧树叶的声响,噼里啪啦的,让老常听得头皮都发麻。
两个多小时过去,大火慢慢灭了。
站在山顶上,老常几个人把灭火的杉木扛在肩上,居高临下,像极了刚刚战斗过的战士。老常看着一片青山被烧成的灰烬,满心失落。
回来的路上,大家议论纷纷,“要不是老常他们几个在外面扑出了一条路,让大火再少出去可就更麻烦了”,“多亏他们几个人”,“还好还好,他们把外面的火扑灭了”……
老常困得脚都迈不开了,在人群里,他看见村委那班子人,在数人头,有人在拍照片。
“以前救火的人都会发一百块钱当工钱”。
“今天看着阵势估计得一两百人了,那得发多少钱了?”
“村长不敢报火警咯,报了火警要受处分了”。
回程的队伍里,几个老人议论着,老常随意听了几句。
老常拖着酸软的腿向村里走去,不停地舔着嘴唇,不停地吞着口水。
回到家里,老常顾不得一脸烟灰,打开水龙头就趴了下去,喝了个饱。老常喝饱了水,搬了个靠背椅,迈着颤抖的腿,坐到太阳下,“这扫墓扫的,命都快没了”。
老常半靠在椅子上,脱开了鞋,伸腿出去。
老常拿起鞋子,才发现鞋底已经被灰烬的余热烧穿了,再看着自己那一双黑不溜秋的脚,又无力地笑了。
放下鞋子,老常在太阳下蜷倦地睡熟了。
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