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东西文化的碰撞(散文) ——从总统府到中山陵
谁言帝室尽荣华,历劫沉浮似雨槎。
奋斗长谋华夏事,英雄逐梦赴流霞。
南京之行,匆匆到不能再匆匆了。我们几乎带着一路小跑参观了总统府,前后不到20分钟。
遭遇这样的旅行社,有一种被劫持的感觉,幸好国人祖上被劫持惯了,除了表达感到遗憾或强烈不满之外,只能寄希望以后此类事情不要发生了。带着这样的心情,参观了总统府,拜谒了中山陵。
果然被导游影响了情绪,在总统府门前,看见门楼上镌刻“总统府”三个箔金大字时,似乎觉得与影视中的“总统府”有了不小的落差,印象中哪种威严、壮观、神秘色彩打了折扣。至于进入总统府内,所见到的更是一片没落,更平生了几分苍凉和慨叹。目及之处,人去楼空,厅堂瓦舍,屋角墙垣,门窗桌椅,一应器具,虽不是过分的旧迹斑驳,看上去好像也都灰尘拂面,不似日日有人清洁保养的样子——或许全都是南京导游的缘故。
在近乎一路小跑留下的记忆轮廓里,唯独能从总统府各个区域不同年代的建筑上,依稀感觉到六朝以来,特别是从太平天国以来,居住在这里的几代主人们——洪秀全、孙中山、蒋介石——身上流露出来的文化痕迹。感受到在这座建筑群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洪秀全,这位农民领袖,相对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而言,早年也曾经有着与其他人同样深厚的科举情怀,对朝庭有着同样幻想。但是不同于常人的是,他能够在科考失意中,最早走向叛逆。而促成他思想叛逆的根源正是对科考的失望,加之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西方基督文化的书籍。在太平天国的天王府里,洪秀全实践着他理想中的政教合一政体,当然他头脑中的教,既有基督影子,又有着浓郁的太平天国特色。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在两江总督署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自己的天王宫。从现在保存或后期几经复原的建筑上看,天王府的规模足够宏大。建筑风格上,“天朝宫殿”即体现出浓重的中国传统封建帝王宫庭特色。当然从进步角度说,洪秀全追求的“太平一统”的梦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家利益。
太平天国的建筑群里,增添了西方欧式建筑风格,这与以儒家为特色的中国传统宫庭建筑相比,已经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反映出一方面洪秀全身上即有极强的王权思想,又带有基督元素的神权意识。
洪秀全虽然只是总统府匆匆的过客,而在其后,经曾国藩大火焚烧后,又留下了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栋、刘坤一等响亮的名字,他们按照个人的文化理解把传统的、近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元素柔和进建筑群中。
饱经洗礼的总统府在1912年后,等来了新的主人——孙中山,这座建筑也才进化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总统府。
西花厅是集中纪录孙中山先生活动的地方,我们终于放慢了脚步——但也仅仅不到5分钟。
临时大总统办公场所陈列非常简朴,孙中山先生临时休息室内,安放一张单人床,一面落地镜,一张小沙发和小凳子,那张床看起来很窄,可能是为孙中山先生量身制作的。办公桌却十分宽大,正中放着台灯,旁边是笔筒和砚台,看得出每天要审阅很多文件。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奋斗”俩字,是孙中山先生的亲笔字,用相机拍了下来——回来有些后悔,这样珍贵的文物是不可以辐射的。当年就是在这里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创立共和的。在另一间休息室里,摆放四张单人床,墙上左右分别排着“天下为公”“知难行易”牌扁,见证了伟人的为国为民的无私情怀和为中华复兴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
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临时大总统很快就让位给了袁世凯,而袁并没有在南京建都,辛亥革命革命并未成功。这段历史,世人熟知,个人无需管见。仅从南京“总统府”的遗物中,探索一下这里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或许从另外一个视野再次寻觅到辛亥革命失败因缘。从洪秀权到孙中山,虽有时代的切割,但是文化的层次依然可见。孙中山年轻时代崇拜过洪秀全,但是经过后来的革命实践检验,洪秀全仅仅是接触了基督方面的一点启示,核心的思想还是帝王思想和神权思想,而孙中山接受的是完整的西方文化教育,西式民主思想,贯穿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一生。他倡导的是民生、民主、民权三民主义的思想,把封建的王权思想彻底的抛离,成为一位完全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者。而正是文化的差距,使得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所产生的历史意义简直无法在一个层面上对比。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蒋介石当上了中华民国最高统治者,坐镇南京,掌控了全国的权力中心。蒋介石同样接受的是西方文化,他也把自己标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然而,真实的蒋介石,却有着与孙中山先生完全不同的思想,蒋的东方文化情节,在他的一生中都存留着明显的痕迹,仅从他的名字“中正”来说,传统的儒家文化特质就十分明显。
在总统府蒋介石的办公室里,蒋总统办公桌放置的并非“中正”,背后靠的是室内的一角,据说从谋略家观点考虑,这种安排是最安全的角度,受到的攻击最小。而孙中山的办公桌确是端端正正的摆放。仅从这一细节,即可见出蒋介石与孙中山性格相比中,更多了几分心计,而这几分心计,其实反映的是两个人文化的差异。
完全站在学术角度看蒋介石的历史功过或许一时还有些戒惕,但有一点应该肯定的是,从中国民主革命进程讲,看不到蒋的贡献是不公平的。
历史不容假设,如果孙中山当初不让位给袁世凯,辛亥革命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但是从孙中山先生所反应的文化特质来说,这种假设确实不会存在。
由此我们也可以从孙中山先生与蒋介石的文化差异来看,探究他们所创办的事业结果,或许从另一个侧面发现问题,孙山所坚持的完全的西方民主思想,确实在当时的中国未必行得通,直到今天中国的文化,也西方文化复杂得多。
从总统府参观出来,我们接着进入中山陵。导游这个时候也许跑累了,让我们自己行动。大家终于可以想看哪里就看哪里了。在紫金山下,我就被中山陵宏伟壮观的气势震憾了,这里的每一个台阶,每一棵雪松,每一个视觉都让人心里震荡。当我站在中山陵脚下,向上远远的仰望,感受到的是这里强烈的庄严和肃穆,对革命先行者无比的崇拜。而当我登上392级台阶后,视野忽然有一种超乎想象的开放,虽然站在最高处,却不似至高无上样子,而是敞开了胸怀,和整个南京城融合到一起。在中山先生的陵前,没有像其它皇家陵墓那种拘泥和恐惧的感觉,除了敬仰之外,完全有一种平和、亲切与自然的感受,好像伟人还活着,伟人就在我们身边。
下了山之后,与同行的游客议论此行的体会时,大家也都深有同感,这也许是因为今天的人们对中山先生所接受的文化容易理解些吧。
现如今,总统府有着诸多保存完好的近代中西建筑遗存,国内独一无二且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珍贵的文物和史料,成为南京旅游必到之所。因时间有限,我和伙伴们也只是在门口留个影照,思绪良久,感叹而诗之:
中华半部近代史,金陵一座总统府。
太平天国帝王殿,清朝江宁织造署。
孙文就任共和梦,蒋宋腐败独裁路。
风雨城头旗变幻,峥嵘岁月春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