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端午日

编辑推荐 端午日


作者:瑜玲珑 布衣,116.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58发表时间:2017-05-26 07:52:32
摘要:各地的端午习俗各有不同,玲珑的家乡的端午日也饶有风情呢。

侗家人牛魂节的五色糯米饭才吃完,打一个嗝儿,那酸酸腻腻的味儿似乎还在心头口翻腾,烦人的梅雨便窸窸窣窣地来了。“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端午日便随着这粗粗细细、时有时无的雨也来了。而古镇长安的端午日向来是晴朗的,即便是头天还下着倾盆的雨,端午节这天也必定回晴,这是长安历年来的自然规律了。
   小时候常听外婆说:“端午晴,药杵停”,总是不懂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长大了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如果是晴朗的,那么这一年的天气很利于人的健康,生病的人会大大减少。
   外婆说,初夏是植物成长的最佳时期,也是人们易为发病的季节,所以药王每到这个时候就忙着到处采摘草药。如果端午这天下雨,那就意味着这一年生病的人很多,老天让雨水滋润百草,好让药王采药治病救人;而这天出太阳,就意味着这一年生病的人很少,老天要把百草晒死,百草死了,就意味着人们不会生病。人们不生病,药王的药自然就卖不出去了,只好把刚采来的药拿出去晒干,留到明年再卖。是的,端午时节百草茂盛,最是采集草药的好时候。你看,那山上、地头、田边、路旁的草木都已经长到了最富朝气的青年期,而中国人又是信奉神农的,有“凡草皆药”之说,因而端午采药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端午日那天早上,天门刚开,乡下的农民们便从四面八方挑来了他们头几天或当天起早采来的草药摆卖起来。这些端午日卖草药的人并不以卖草药为生,他们大多数是种田的,也有在村间里做些小买卖的,卖力气活的,卖手艺活的,但到了端午时节,他们便放下了手中的活计,爬山登岭采摘草药,单等到了端午日这一天挑到城里大卖一气,不但可以赚个兜满袋满,还可以满足一下逛县城的瘾。
   平常的长安街是很有秩序的:三日为一圩,一圩一大市。卖的货大都有固定的地方:卖书的在立新街,卖牛的在牛屎街,卖鸡鸭鱼肉的在菜市场,卖寿衣粗布白铁竹器的在建设街,卖芝麻糊油糕铜瓢粑的在和平街,卖烟叶烟丝干货的在辣椒巷,运出运进的货物在大码头装卸,河东河西来往的行人走唐码头,人们在什么地方交易什么货物,早就约定俗成。到了圩日子,大家就很默契地到相应的交易场所进行交易,百多年来留下的老规矩,只在端午、中元、中秋这几个节气和春节被打破。
   这一天,不管是卖书的立新街还是卖牛的牛屎街,不管是卖鸡鸭的菜市场还是运货的大码头,都挤满了卖草药的人。大街小巷,街头巷尾,街左街右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草药。有的用箩筐实实地装着,有的用簸箕满满地晾着,有的用撮箕厚厚地堆着,有的用报纸密密地摆着。活经通络的艾蒿、益气健脾的白术、驱蚊的香茅、清热解毒的连翘、补血的血藤、治胃痛的柚叶、治妇科病的龙船花、治小儿厌食的山楂皮、治跌打损伤的白芷、壮阳的淫羊藿,滋阴的益母草、新鲜的青蒿、陈年的吴茱萸、水灵的菖蒲、风干的百部……各种功效的草药应有尽有。卖草药的摊子一个挨着一个,这一摊的绿紧紧地挤着那一摊的绿,这边街的绿对峙这那边街的绿,绿与绿相连,街与街相接,宽宽窄窄的街巷仿似一条条大大小小的绿龙。每一种草药都散发着它们独特的味道,一种两种三种……无数种草药的味道纠结在一起,从这片绿色的海洋里弥散开来。艾蒿的清香、川贝的刺鼻、三叶草的怪异让你不能不感受到端午的热烈来。叫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每一条具有交易功能的街道都是从街头热闹到街尾,那场面算得上蔚为壮观。
   夹在两绿对峙的狭道中跚跚而行的,是接踵摩肩的采购者。这些采购者大多是女性。从牵着衣角生怕被挤散的黄毛丫头到步履蹒跚老眼昏花的阿婆,从光鲜夺目的时尚美女到邋里邋遢的市井大妈,从穿着整洁的知识分子到穿着睡衣的街道大嫂,无不耐心地挤在这熙熙攘攘的人潮中,无不专注地打量着那些平常又神奇的草药。每一条卖草药的街道都是人头攒动,道路被人流塞得水泄不通。梅雨留下的潮湿被端午的日头蒸晒,发出一种陈腐的沤味,夹杂着百草的药味、人们身上的汗味——端午日的空气变得沉浊起来。这沉浊的空气、喧闹的声音、拥挤的人群、从清晨开始生发,至中午到达鼎盛,这熙攘的草药买卖交易一直到下午才随着草药卖尽而消散。
   收市后,原来整整洁洁的一条条街道变成了一个个蓬头垢面的乞妇。当拾荒人、扫街的清洁工及时拾掇净街边被嫌弃的枯枝败叶后,各家各户再用几桶清水把自家门前的场地一冲,条条街道又变得像刚梳好妆的少妇般清爽起来。
   买回的草药有的被挂在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大堂里,插在擦洗得明明亮亮的门楣、窗棂上,家家户户顿时有了一种别样的风情,让人感受到端午这个节气的隆重。大概端午插艾的习俗全国绝大部分地方都有吧,台湾的钱琦在看完竞渡之后,在归家的路上,也曾闲闲地在五月斜阳下“笑指榕枝艾叶鲜”。有的(大多是干草药)被男人们或粗或细地剁开,装在密封的玻璃瓶里,泡制药酒。有的被熬成了一大锅或黑或褐的药汤,一家人按照先长后幼的顺序,逐个地洗他个热呼呼的药水澡。据说小孩洗过草药澡,一年四季不会生疮长痱子;老人洗过草药澡,一年四季不会生癣,所以古人称端午的草药浴为“浴兰”。欧阳修也曾说“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美酒清尊共”可见端午日确实是浴兰的好时候。洗完澡,大人们会在小孩儿的脖子上挂上个新缝制的小布包,布包里装着一块像橡皮擦大小的樟脑。外婆说,樟脑的味虽臭,但却能够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提神通窍,预防感冒,小孩子戴樟脑不会患脑膜炎病。所以小时候的我没到端午,总是乖乖地挂着难闻的樟脑袋子在胸前,只有在洗澡时才敢取下。
   趁小孩老人洗药澡的空当,年轻的妇女们便包起了粽子来。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不少,孩子多,粽子自然就得多包。妇女们通常在厅堂里摆开阵势,一盆糯米一簸箬叶地包起来。老大最饿吃枕头粽,阿小爱吃羊角粽,男人青睐驼背粽,阿公阿婆喜欢吃三角粽。女人们一边包,一边盘算着有多少米多少叶能包多少粽,清点着家里的每个人喜欢的粽子都包了没有。待包好了各种形状的粽子,男人们已杀了鸡点了香祭了神转好桌,准备吃饭了。女人们就快手快脚地把粽子统统放进因为一年才用一次而生了铁锈的大鼎罐里,生起火,慢慢煨了起来。小孩们早就抵不住鸡棒腿的诱惑了,扯着嗓子喊:“阿妈!阿妈!快点来吃饭了——”
   雄黄酒斟满了杯,阿公阿婆(或是家里最有权威的那个人),就用手蘸了蘸雄黄酒,抹在每个小孩的额门上,再把剩下的往墙角细细一倒,倒个杯儿底朝天,然后神清气爽地说了声:“好,吃饭!”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大嚼起来。
   鼎罐里的粽子要用文火慢慢煨到下半夜才完全熟透,馋嘴的孩子苦苦等着,可是在离阿爸打开鼎罐,用抓勾捞起那一串串胀鼓鼓的粽子还有很久的时候,女人们就已经一遍遍地催促孩子们上床了。馋虫儿爬满了心头的孩子们在女人们“不听话?不听话明天一个粽粑角都莫想舔!”的巨大威胁下,无可奈何地爬上了床,在那散漫着粽叶香、糯米香、艾蒿香的夜里千牵万挂地睡了。他们在梦里高兴地对自己说:明天一早就可以吃粽子了!

共 28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极富情感的文笔讲述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特别是描写长安街市(作者以浓墨重彩描写买卖草药,极其真实)的情形,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展示出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充满活力的民俗画卷,极有艺术感染力,结尾描写馋嘴的孩子苦苦等着吃粽子,以致于思念成梦——在梦里高兴地对自己说:明天一早就可以吃粽子了!极其真实,真切!令我们回到了童年,粽子意味着巨大的幸福感哦,呵呵。欣赏佳作!【编辑 上善若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7-05-26 08:08:36
  作者描写端午节的风俗,真实真切,展示出充满活力的民俗画卷。感谢赐稿!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回复1 楼        文友:瑜玲珑        2017-05-26 22:18:46
  谢谢老师的阅读和高度评价!每次想到韩国人把屈原申遗去了,就觉得心痛,其实端午节气源于中国,端午习俗源于中华大地,那轮得上小小一个韩国来霸占?咳……说多都是泪,还是用我们的笔来论证屈原、端午是我们自己的吧。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5-26 10:38:47
  欣赏老师佳作,好文,品读学习:艾蒿的清香、川贝的刺鼻、三叶草的怪异让你不能不感受到端午的热烈来。叫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每一条具有交易功能的街道都是从街头热闹到街尾,那场面算得上蔚为壮观。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2 楼        文友:瑜玲珑        2017-05-26 22:19:38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感谢你雅正。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