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神交古代的中医

编辑推荐 神交古代的中医 ——读书有感


作者:横塘听雨 童生,53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91发表时间:2017-05-26 09:33:19
摘要: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

神交古代的中医 近日来,拜读罗大伦先生的《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内心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但是,觉得很有必要写一些东西,不然会辗转难眠的,而具体要写些什么却无从说起,只能是简单表述一下内心模糊的想法罢了。
   罗大伦先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节目原主编,《百家讲坛》主讲人。他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古代中医的感人故事和治病救人独到的心得见解。李东垣、朱丹溪、缪希雍、喻嘉言、傅青主、徐灵胎、王孟英哪个不是一代大师,但他们刚开始都只是一个普通人,最后,却成为中医历史中最为耀眼的明星。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和激动,刚拿到书的时候,就想一口气把它读完,可越读越痴迷,以致不忍心错过每一个情节。
   几天下来终于读完了,感觉像是在看小说,故事太精彩了,加上作者以白话文行文和十分口语化的语言,幽默的写法,不像读医书那样晦涩,完全没有障碍,通俗易懂。读那些鲜有人知的故事,而且还学到了好多养生知识,真是不错的选择。
   纵观各家成才之道,似有一个共同之处,所有人刚开始并不是已经确定好要成为一名医生,好多都是半路出家,而且都是亲眼看到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朋友得病后,无法救治或被庸医误治而丧命,悲痛和愤怒,激励自己去学习医术,并异常发奋,有的则是全靠自学,无师自通,而且能做到技艺高超。每个人在破茧而出的时候,都经历了撕心裂肺的痛苦,行医治病,甘受清贫,为救病患,几经生死,但初心不改,道亦无悔,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他们,那就是为医者必济世救民。
   古语云:医者,仁术也,无德不立。有些时候医德比医术更重要,纵使医术超群,如果心术不正,则可能成为杀人恶魔。书中的大医们,哪个不是心怀百姓,深感疾病之痛,抛却一切杂念,只想着治病救人,在他们看来,医生就应该无条件救治患者,这是理所应当的。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有时遇到患者不相信自己的医术该怎么办,换做现在可能早已拂袖而去,可他们没有,而是苦苦相劝,哀求患者接受治疗,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及时救治,一条鲜活的生命就会消逝。在他们眼中,所谓面子虚荣比起生命简直微不足道。明代大医喻嘉言,为救患者不惜立下生死状,若患者因施救有误而致死,愿以死相赔,人家不相信自己,却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做抵押,劝患者接受治疗,那是一种何等境界。还在想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医生,自己的家人和他人同时病危,你先救谁。大家心里肯定早有了答案,只是不愿说出来罢了。可是,王孟英在这种情况下却没有先救自己的儿子,而是选择先去抢救别人,等他跑回家的时候,儿子已经“倏然而殇”了。有些人会问,这种人到底图啥?其实他们啥也不图,只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什么是医道!换做现在的医生,会这样做吗?
   大医精诚,讲的是治病救人不比其他,一定要万分小心,不得有半点马虎,这就要求医者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仔细研究医理,辨证论治,识病不清,药不对症,很大可能会让患者一命呜呼。书中就讲到有好多患者,就是因为庸医的误诊误治而致病情加重,等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最后含恨而终。所以,若为医者,必为良医。医道不精,反误了患者性命,罪恶深重也。
   在读每位大师的故事时,都感觉自己已经穿越到了古代,和他们一起同疟疾、霍乱作斗争,一起被那些庸医气得浑身发抖,而当患者服药后病情痊愈时,又感到特别欣喜。虽相隔百年,却神交久矣。
   千秋万代,转眼即过,人生百年,倏忽而逝。唯愿,大医精神永存,泽被苍生,济民水火。
   在此,请允许我对古代的大医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共 14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什么是大医精神?就是具有崇高医德、技术精湛的医学家的精神品质。具备大医精神的人,不仅仅是指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教授,也泛指能够病患解决痛苦、体恤病人、关爱病人的普通医者。那么,什么是当代行医者应提倡的“大医精神”,什么是医学的终极目标,医患应如何携手对抗疾病,我们不仅需重温希波克拉底誓言、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白求恩精神,更需从张孝骞“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从医感悟,体验对生命的敬重,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从医者中,寻找您和同事对“大医精神”的诠释与践行。让我们发现、推荐身边的“大医”,讲述他们的故事,折射当代大医的各种理念。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5-26 10:02:20
  医生对病人是一种很牵挂,很担心的心态,所以跟自己父母对孩子的心态一样,所以是印着父母心,"医者父母心”是医生和医院理应遵守的基本职业操守。其实,“父母心”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要有平等心,对所有的“孩子”(患者)都一视同仁。如果区别心太重,对一类“孩子”极好,而对另一类“孩子”极差,那么,这样的“父母”就是典型的偏心眼和势利眼。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横塘听雨        2017-05-26 13:26:34
  是啊,现在医患关系很紧张,患者和医生都应该相互理解。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