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小絮
端午假期转瞬即逝,又一次踏上了西去的火车。
挤在人群中,穿梭在层层叠叠的人潮,随着车站的喇叭声,混合着热汗味儿和毒辣辣的日光,又一次离开了家乡。
人群里不乏带着大包小包的老乡,蜂蜜,粽子,王月亮的酥圈圈,点心,张记糕点,棋子豆,还有顾撅子(一种包油和苦头子的发面饼),成了人们在异乡回味家乡的寄托品甚至成了一种情感的寄托。我也带了两包点心,是马记点心,也是县城的一个老字号,但是没有王月亮有名气而已。
家乡是西北的一个小县城,端午节的习俗比较丰富,以前过端午节的时候,粽子,棋子豆,顾撅子,插沙柳,采艾蒿,系彩绳或者红绳子一样都不能少。小时候,端午节一大早,奶奶上完庙回家,手里都会带几束沙柳,在每个屋子的门上或多或少的插上柳条,说是辟邪。然后开始烙顾撅子,顾撅子烙完开始烤棋子豆,粽子基本上都是前一天包好的。我特别喜欢端午,因为有粽子吃,糯糯的粽子上面撒上一勺蜂蜜,在兑些冰冻的凉水,简直是美梦般的奇迹。炎炎夏日喝一口蜜水再吃一颗粽子,一天的暑气全解了。上午的早饭简单朴素,罐罐茶几盅下肚,配着顾撅子或者棋子豆,简直堪称完美。
现在生活节奏快了,生活比以前好了,人们忙着工作和享受,很少有人再去亲自做这些。平日里大街上就能买到这些原本端午才会出现的美食,想吃粽子去粽子铺吃;想吃棋子豆去王月亮家买;想吃顾撅子每天早上的饼子摊前就。人们每天晨练回家的时候早餐顺便在外边解决了,或者直接带回家。生活越来越惬意,人们越来越忙碌,时间越来越紧凑,节日的习俗悄悄发生着变化。不过,节日的精髓依旧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承下去了。我想,并不是我们丢弃了传统,而是我们在更加努力的过好生活,在拥有美好生活的日子里愈发精力充沛,心无旁骛的过好每一个节日,和家人,和朋友,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努力过好生活中相聚的每一个时辰。
今年的端午已随着汽笛的长鸣结束了,期盼明年的端午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母亲一起包粽子,和家人一起过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