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听张脉贤先生说徽文化(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见闻】听张脉贤先生说徽文化(征文.散文)


作者:柳拂桥 秀才,185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00发表时间:2017-06-01 14:37:35


   在赭山公园边市徽商博物馆随园小坐,高低错落的粉墙黛瓦下面竹树掩映着,明窗净几的茶座,依次有几个徽州来的客人。桌上有香茗缭绕,翠生生的,仿佛那热气也有股子青郁的颜色,甜香似乎可以看见。喝的是毛尖,一定是徽州山里的清明谷雨时候茶,就在9月28日的上午。当然也有主人在,馆长许苏平一干人等忙前忙后,几乎没有稍息。主要还是市文化交流协会房培陵主席和我陪。电视台的两位年青记者在等着采访。
   我斜对面是张脉贤先生。一个77岁的绩溪老人,如今住在屯溪。绩溪原属徽州,而今属于宣城。而屯溪那儿已经改叫黄山市了,可是我忘不了郁达夫的那篇《屯溪夜泊记》,还是喜欢老名字,也如那条明清时期的商业街。熟悉和喜欢徽州的人,没有不知道屯溪老街的。张先生后来给我手机短信告别说“已经上高速回屯了”。也是这个屯溪的屯。看来老旧的东西也有自己的市场,并不必然就不好。
   张先生穿一件浅蓝色的T恤,有时尚的感觉,只是没有我想象的高大魁梧,那张阡陌纵横的脸明白无疑地写出很多沧桑来。我猜想,那一定是“七山二水一分田”了。可是他精神矍铄,言谈举止也潇洒。用房主席的原话,那是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他还不停地说在此有渊源,工作过多年,有许多老人,还有芜湖是徽商的门户和集散地,芜湖很多个第一都是徽商创下的云云。
   后来,我们陪着从大门开始逐个参观。博物馆安排了靓丽的导游做解说,口齿也清晰。只是她运气不好,今天遇到了徽文化专家,所以有捉襟见肘的意思。诸如门前石鼓的雕刻到底是些什么内容,能不能全部解释清楚。徽州三雕里面,砖雕是最难的,因为一不小心砖块就会整块地毁了,前功尽弃。徽派建筑为什么会有马头墙?它原先叫封火墙,这很多人知道。可是,为什么改,哪一年改的,谁改的,就很少人记得了。他一再强调天井不仅有采光的实用价值,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张老是地道的徽州人,浸淫此道几十年了,如今耄耋之年还任安徽省徽学会副会长,兼了很多的社会职务和客座教授,无外乎是宣讲传播徽文化吧。他一路走一路和解说员说着博物馆藏品之来历与典故,而我们在旁边听着,自觉受益匪浅。
   参观结束后,我们还是就座边喝边聊着。张老有几个关于徽文化的观点,对我印象颇深,也深表赞同。他说,很多人以为徽文化是地域文化,其实不对。首先,徽州人的祖先本来是中原人,并不是徽州土著,徽文化里面有很多外来元素。其次,他说徽商行天下,如今在天南海北都能看到徽文化的踪迹,它已经辐射开去。再说了,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有发祥地的,我们不能因为徽文化生在徽州,就说它是地域文化。那么,藏学和敦煌学,也是有地域发端的,我们能因此说,那也是地域文化么?很精辟到位的分析。
   不知什么时候聊到徽菜了。他说,在徽文化全书编纂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人写徽菜,所以,就他自己写了。大多数人以为,徽菜重色重油重火功,如今不符合营养学了。他解释道,这是对重的错误理解造成的。重油,是说的注重用油,而不是一定要油多。否则,重火功、火候如何解释呢?徽文化博大精深,虽然已经研究很多年了,可是还不够,传播的也还不广。在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徽文化曾经走在世界前列,可是,并没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和传承……
   聊的很多,可是我记的不多。记者要采访了,于是,张老就在走廊里和镜头聊起来。起先,我怕打扰他们,就没去。后来后悔了,就凑过去听。并且插话问他,为何汤显祖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个“无梦”到底该如何理解呢?张老说,无梦到徽州,就是说做梦也没想到去徽州。好像徽州没给汤显祖多少好印象。现在为了扩大影响,也抬出汤显祖的这首诗来,其实是做旅游的需要哦。张老好像还说了什么,可是我没能记清。回来后,我在网上搜索一番,也没能见到多少张老关于徽文化的文章。于是,就很懊丧,当和张老面对面时,多请教一些该多好啊。
   就这样,我在回张老短信的时候说,下次去徽州,我一定去拜访您,面聍教诲。算是留下了伏笔。张老一再说,徽商博物馆真不容易,许苏平不简单,保留了这么多传统文化,有机会我还会来的。
  

共 16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完此文对于徽文化有了真正的了解,正如文中所言:一直以为徽文化就是地域文化。经过张脉贤先生详细的解说,才醒悟明白过来,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只是没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挖掘。文后提起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首诗来,同时为以后留下伏笔。全文语言流畅,道出徽州文化的真正出处和博大精深,体现了老祖宗智慧的结晶,传递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佳作推荐共赏,感恩赐稿!【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6-01 14:38:43
  “徽文化博大精深,虽然已经研究很多年了,可是还不够,传播的也还不广。在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徽文化曾经走在世界前列,可是,并没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和传承……”一语道出了徽文化的历史底蕴和价值。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6-01 14:39:54
  通过老师的文章,对于徽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感恩老师分享佳作,期待老师更多精彩演绎,祝老师此次征文取得优异的成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