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故乡的胸怀(征文·散文)

精品 【晓荷·见闻】故乡的胸怀(征文·散文)


作者:糊涂飞扬 秀才,2306.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04发表时间:2017-06-02 21:13:08

棉絮状的薄薄的云朵,贴在蓝天上,一动不动。阳光从遥远的天穹赶来,明晃晃地,均匀地涂抹在故乡起伏的山峦和田野上,静谧,安逸。山峦被醉眼的浓绿覆盖,密不透风,像绿色的云团,一朵一朵,四处翻涌开去。水田,如一面镜子,与蓝天对视,新插的秧苗,露出羞涩的淡淡的绿,仿佛长在白云之上。村庄,就潜伏在这炫目的绿里,忽隐忽现。
   我站在大哥的屋前,凝视着身穿盛装的故乡,心,跟着这满眼的浓绿起伏,翻涌。大哥的房子,两边是一底一楼的平房,中间是二层小楼,四排三间,阳台上安装了浅蓝色玻璃窗,美观。外墙贴着白色瓷砖,像一艘航船,掩映在浓荫之中。大哥在院里忙着给孙子学武组装单车,单车是学武的妈妈网购的。大哥说学武不怎么骑车,旧车还能骑,撂在旮旯里生锈,又买新车,埋怨儿媳妇浪费钱。挣钱不容易,不能瞎折腾。学武今年八岁,上二年级,怕生,不怎么叫人,乐颠颠地围在跟前,一边看爷爷组装,一边好奇地倒饬零件,把说明书撕烂,净捣乱。大哥训斥他,他全然不顾,当耳旁风,大哥无可奈何,本就说说而已,只好听之任之。
   学武的爸妈都在广东打工,像大多数村里人一样。前两个月,换了车间领导,那领导百般刁难员工,学武的妈妈晓霞感到很难呆下去,萌生退意。打电话给大嫂,大嫂说,做不下去,就回来吧。晓霞回来了,就像几年前大哥大嫂从广东回来一样,大哥大嫂老了,干不动了,是故乡接纳了远方归来的游子。那天,晓霞回到武冈已是凌晨,我正好在家休假,与妻一起去北站接的她。晓霞风尘仆仆,一脸疲惫,还有一丝歉意。她想在武冈找点事做,离家近,可以照顾学武,钱少就少点。可运气不济,正逢市里环保大整顿,所有工厂包括砖厂全部停工,许多工人无所事事,另寻出路。无奈之下,晓霞没休息几天,拖着行李,形单影只,不得不又去了广东。离开时,学武正熟睡,晓霞看了儿子一眼,眼里闪着泪花,心酸酸的。她不愿看到儿子找不到妈妈时失望的眼神,不想听到儿子因她的离去而撕心的哭声。每次离去,悄悄地,像做贼,更像一场伤心地逃离,撕扯着晓霞的心,生生地痛。
   做父母的,不在身边,除了给孩子买些吃的,用的,玩的,弥补对孩子的愧疚,别无他法。我说。
   大哥沉默。其实,大哥心里清楚,他也是过来人,当初迫于无奈,把学武的爸爸留在大嫂的姐家,自己去厦门、广东打工,那时也是同样的心情。现在,同样的事情又出现在孙子身上,仿佛就是当初的复制品,难道真要这样一代又一代传递或留守下去?
   大哥,现在还打楼面不?我问。大哥无奈地笑笑说,不打楼面,哪有钱用,当农民,就这个条件,冇办法。大哥五十有三,清瘦,被太阳晒得黝黑。都这个岁数了,还与两个堂哥加入了“建筑队”,专门给人打楼面(浇筑混凝土),重体力活。年轻人都扛不住,何况年过半百的人了,为了那一百多块钱,为了贴补家用,大哥有腰疼病,吃不消,但每次仍咬牙挺住。大哥还没到需要儿子养老的时候,再者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仅能勉强顾了自己,还没有能力赡养父母。在农村就是如此,做父母的尽最大能力养活自己,不给后代添麻烦,实在不能动弹了,才要后人赡养。
   问及种田划不划算,大哥给我算了一笔账。大哥说,现在只种一季中稻,雇牛犁田,一天150元,一亩田需要两至三天;若雇人雇牛,一天需要320元。再是请人插秧和收割,需要两到三人,共要两天。每人每天180元,还得负责一日三餐,一人每天另加一包香烟。现在找人做事不好找,没人愿意干。插秧前,要加一次底肥,底肥一般是复合肥和尿素,一亩80斤,需要100多元。打两到三次农药,要50~60元。以上合计每亩田需要1500多元,不算买谷种和自己平时管理花费的功夫。而亩产按1300斤计算,稻谷市场价1.3元每斤,结果是1690元。两相比较,划不划算,一目了然。我问,种苞谷呢?大哥说,这两年种苞谷更不划算,苞谷需要加两次肥,一次底肥,一次追肥,加之苞谷价格一降再降,从一斤1元,降至0.8元,最便宜时才0.6元。
   哦……我长长地哦了一声,神色凝重,若有所思。
   谁愿意窝在这山里,冇办法,才务农的。大哥轻描淡写地说,一脸平静,似乎早已习惯了对命运的妥协或屈从。是啊,我们兄弟四个,只有大哥在老家,照顾八十三岁的老父亲。我们在外得以安心工作。
   不仅仅大哥有这个想法,绝大部分人都有。天堂村,我的老家,我要永远记住这个美丽的名字。她远离城市,贫穷,落后,犹如囚笼,困住了那里的人们,贫穷就像套在人们脖子上的枷锁。人们想方设法要冲出囚笼,挣脱枷锁,逃离农村,逃离故乡,要远离贫穷。在我上学时,尤其在母亲去世后,我一度憎恶故乡,埋怨自己出生在这个鬼地方,发誓要离她远去,不再回来。
   于是,不安分的年轻人,焦躁地挎上包,最先离开故乡,去了厦门,广东,或浙江,像学生上大学一样兴高采烈,汇入城市中的盲流。上学的,辍了学也走了,走得那么坚决,头也没回,无一丝留念。一个一个离开了,一拨一拨离开了,能走地都走了。村子越来越空,仅剩下老人留守。后来,年轻人有了小孩,把小孩留给老人,接着又走了,小孩成了留守儿童。留守等同无奈,与孤独随行,在乡村滋生蔓延。从此,村里有了叹息,村口有了迟滞和蹒跚的身影,还要那凝望而忧郁的眼神。
   父亲住房的背后,是二伯家。原来是五户人家的老房子,被瓜分,被拆除,四分五裂,夷为平地。老屋消失了。六年前二伯走了,走时,念叨着堂哥秋华的名字,深陷的眼窝里噙着泪水。秋华是二伯的二儿子,比大哥小一岁。二十几岁就外出打工,多少年了,一值没有回家,我已记不得他的模样。就连二伯去世这么大的事,堂哥也没回来,没看二伯最后一眼。堂哥与家里唯一一次联系,就是早年间开店,让二伯替他借钱,二伯借了六千元的贷款寄给他,而后,堂哥便没了音信。害得二伯省吃俭用好些年,替他还债,招致大儿子儿媳强烈不满。二伯家穷,堂哥从小缺衣少穿,穷怕了,刻骨铭心。是贫穷,让堂哥逃离了家,逃离了农村,像一只挣脱线绳的风筝,飘向遥远的地方,什么都不要,抛弃了亲人,抛弃了故乡。
   对于秋华,大哥摇头叹气,说堂哥的心肠是铁石做的,咋就不回来呢。小熊的儿子回来了,小熊没有回来,是被人送回来的。言谈中,大哥流露出深深地惋惜与同情。小熊是下面院子的,在一家国营煤矿上班,听说干得不错,成了家住在矿上,有了两个小孩,一儿一女。谁料跟别人贩毒,判了十多年,进了牢房。老婆气得离了婚,带了女儿走了。小熊无奈之下,托人把儿子送回老家。可能是这些年煤矿不景气,日子不好过,才误入犯罪的泥潭,可惜了!可惜了!妻离子散,儿子不到十岁,今后咋办?小熊有个弟弟,不务正业,刚从牢房出来不久,有个几岁的儿子,留在老家。兄弟两也真是,一个刚出来,一个接着进去,可害苦了他们的父母亲。他们的父亲严重耳聋,母亲眼瞎了多年,一聋一瞎,带着两个小孙子度日,日子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幸好,吃上了一级低保,勉强度日,生活总算有了保障。
   作为组长的大哥,队里的大小事务都装在心上,细细打理。可一提及大哥这个组长,大嫂就气不打一处来。大哥在前几年因牵头组织村民,征地,换地,筹资,举步唯艰,克服重重困难,把毛马路从村外修到村里,通到家门口,而后被选举为组长。如今,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三里多长的村道已在上月被硬化,出行更畅通,更便捷。为了修路,大哥受尽窝囊气,得不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今天这个同大哥闹,明天那个指着大哥的鼻子骂,大哥忍气吞声,陪着笑脸解释。因为大哥,因为大哥这个组长,大嫂也跟着受气,有人不仅找大哥闹,还找大嫂吵。大嫂愤然,明年说啥不让大哥当什么组长,没报酬,光受气。大嫂说,大哥当组长,按队里每人2元给报酬,队里现有人口70人,算下来一年到头才140元,不抵出门打工一天的工资。说归说,大嫂背地里默默支持大哥,要不,大哥坚持不了三年。每当看到家门口的水泥路,一直通到村外,通向更远的地方,什么苦呀累呀以及再大的委屈,全都抛之脑后,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涌上大哥的心头。
   留守的,还得生活,继续匍匐在土地上,耕耘收割。种水稻,苞谷,红薯,黄豆和油菜等,这儿是山区,多坡地,东一块西一块,与石头争地盘,不适合机械耕种。只能靠双手,靠两肩,用双手刨,用两肩扛,刨出生活,扛掉日子。没有经济来源,靠打短工维持开支。譬如大哥,譬如那两位堂哥。逃离的,还在逃离。逃不了的,继续留守。老人走了,如大伯,二伯,米嫂,老汉。大哥和堂哥他们回来了,然后慢慢变老,前仆后继,留守下去。
   如今,故乡还是那个故乡,但已改名了。我村已并入坪山寨村,村名变了,就像随妈跟了后爹,改名换姓一样。坪山寨,一个仅几百人的小村,八几年,我上小学时,因人太少,那儿的小学开不下去,小孩们来我村上学,我有几个小学同学就是坪山寨的。而我村有一千多人,为何被并入一个小村,大家咋也弄不明白。天堂村,一个多么美丽令人向往的名字,会慢慢淡去人们的记忆,沉入历史的长河。我不禁有了一丝伤感,想留住她,可她像我手中的沙粒,握紧,却从指缝间漏掉,随风飘散。
   村里寂静,如荒芜的无垠的旷野,让人心生寂寥和怜悯。我这个常年在外漂泊的游子,此时此刻,回到村里,站在大哥的屋前,“故乡”这个词,再次涌现在我的脑海。我想,故乡很小,但胸怀很大,如同这份寂静,漫无边际。无论你当初出于何种理由,走得如何干脆,决绝,无论你发过怎样的毒誓,说过让故乡多么伤心的话语,当你在外累了,老了,干不动了,呆不下去了,只要你想回来,故乡依然敞开怀抱,盼着你,欢迎你,接纳你!就像二伯一样,临了还想着堂哥,喊着他的名字。
  
  

共 38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后给人满满的心酸感,但这就是一种现状,我们不得不面对。散文中屡次提到的故乡“天堂村”作为本文的线索,村里一个个的故事将“胸怀”一词深化,带着憧憬离家的人们老了,只有故乡伸出了接纳之手,以一份薄土成就他们的退路;年轻一辈走了出去,又将孩子送回了自己的故乡,再留下这浓浓的思念。对于背井离乡的这个庞大群体,故乡就好比是自己的母亲,“有母亲的地方便是家”,所以,故乡又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它不问我们离开的久远,也不管我们是否衣锦还乡,始终以一种“任劳任怨”的姿态,静候着那些终究会归来的孩子们。文章真实地诉说着离我们最近的生活,无奈,现实,饱含心酸,却又有来自心底的眷念,那一山一水,都因“故乡”一词而成为一种信仰。感谢老师赐稿,期待更多新作。【编辑:清粥小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605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7-06-02 21:14:17
  感谢老师的分享,作为背井离乡中的一员,深深感激还有故乡一词,有家,便是我们最大的退路。问好,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糊涂飞扬        2017-06-05 16:36:22
  老师,辛苦了!
2 楼        文友:你猜        2017-06-02 22:28:31
  问好老师,祝您写作愉快!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糊涂飞扬        2017-06-05 16:36:54
  谢谢你猜老师!问好!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6-02 23:01:01
  飞扬老师说得真好“当你在外累了,老了,干不动了,呆不下去了,只要你想回来,故乡依然敞开怀抱,盼着你,欢迎你,接纳你!”欣赏拜读老师佳作,预祝征文比赛取得好成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3 楼        文友:糊涂飞扬        2017-06-05 16:38:57
  谢谢关注!对于故乡,每次回去,感慨颇多,一面在发展,一面在空虚,以及诸多无奈,不得不让深入思考。
4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17-06-03 00:31:24
  故乡的怀抱面对所有在外的游子,只要你愿意回来,他就愿意敞开!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4 楼        文友:糊涂飞扬        2017-06-05 16:39:44
  谢谢老师关注和留评!问好!
5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6-03 09:18:24
  欣赏老师美文佳作,问好老师,好文章!品读学习:水田,如一面镜子,与蓝天对视,新插的秧苗,露出羞涩的淡淡的绿,仿佛长在白云之上。村庄,就潜伏在这炫目的绿里,忽隐忽现。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5 楼        文友:糊涂飞扬        2017-06-05 16:40:38
  谢谢老师留评!祝好!
6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7-06-05 14:44:18
  祝贺老师精品!
回复6 楼        文友:糊涂飞扬        2017-06-05 16:41:37
  谢谢!老师常精,让人羡慕。
7 楼        文友:何叶        2017-06-05 14:46:44
  恭喜精品!飞扬老师好棒!加油哈!期待更多精彩!
何叶
回复7 楼        文友:糊涂飞扬        2017-06-05 16:43:06
  谢谢社长停留关注!祝社团红红一片!
8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6-05 15:09:32
  恭喜飞扬老师斩获精品,真棒啊,期待老师再接再厉。预祝这次征文取得优异成绩,问好老师,感谢老师对社团的支持,祝创作愉快,精彩不断,文笔丰盈,佳作不断。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8 楼        文友:糊涂飞扬        2017-06-05 16:43:47
  谢谢!谢谢!
9 楼        文友:你猜        2017-06-05 16:08:49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9 楼        文友:糊涂飞扬        2017-06-05 16:44:17
  感谢!感谢!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