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汇聚爱心 传送温暖(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见闻】汇聚爱心 传送温暖(征文·散文)


作者:心梦王水 举人,3393.0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37发表时间:2017-06-04 13:49:01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读着这样的诗句,不觉想到,那个“你”就是阿拉义工。当她在2006年12月的冬季带着地温,像一丛野生的梅花在嵊泗岛上油然而生,那淡雅的清香带着爱传扬,告知春的到来。而后从嵊泗扩大发展到舟山本岛。在2014年那个“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人间四月天”里,成为了市民政部注册备案的民间公益组织“舟山市阿拉义工协会”。协会成立的那一天正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雨生百谷”,这预示着一个更加繁茂葳蕤的时节开始了。正像那一天当选为协会会长的谢莹艳所说,阿拉义工发展已经第八个年头,注册成立只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从头开始,去更用心地帮助别人,更自豪地快乐自己。
   是的,阿拉义工矫健豪迈的步伐没有中止,而是踏上了又一个新的行程……
  
   一
   雁飞南北头雁领。谢莹艳就是阿拉义工这个民间草根公益团队的领头雁。
   从小善良、聪慧的“80后”女士谢莹艳,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熏陶下,具有善良、淳朴、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懂得“没有集体这个大我,哪有个人小我”。20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她,听说家乡建设需要大学生,毅然放弃了一份在外地收入可观的工作,回到嵊泗,成为县广播电视台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她经常跑街头巷尾、走桥头、上船头采访,深入民间调研,夏炎冬寒,风雨无阻。这份特殊的工作,让她接触到了比一般同龄人更多的悲与喜,体验了更深的人生真谛,同时也更加萌发了她内心深处蕴藏的那份爱心。那年11月,她采访菜园镇东海社区“爱心小屋”这个专门为社区困难家庭设立的定期提供生活物资的场所,感触深刻,她就决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爱心小屋”提供帮助,很快她就用行动兑现了承诺。每个月一发工资,她都会带上生活用品走进那间温暖的小屋。十余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谢莹艳在生活上非常简朴,但在助人为乐中经常慷慨解囊。虽然是名合同工,收入不高,家庭总收入也很少,她自己勤俭节约,省吃节用,但坚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将节俭下来的钱都用在了慈善事业上。汶川地震、雪灾、慈善一日捐等公益性活动,她总是尽力多捐一些,往往是在单位捐了以后,又往红十字会等捐助地进行捐赠。对身边的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点滴帮助。他们中有患病的贫困青年,有高中毕业上不起学的贫困大学生,有未曾谋面的他乡小学生,有生活困难的老人,有遭遇突发事故的女老板,甚至还有在公园参加锻炼、跳交谊舞的退休老人……
   2008年的一次采访中,谢莹艳认识了贫困大学生金丹琼。这个正读大一的女孩,因家境贫寒,面临着辍学的困顿。谢莹艳的心被深深震撼了,如此贫困的家庭,终于有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受教机遇,难道就要因此丧失?虽然自己的经济也不丰厚,但她毅然决定:从自己每月微薄的薪酬中取出一部分会给金丹琼。于是她带着牛奶、蛋糕走进了金丹琼的家,看望金丹琼病重的母亲,安抚金丹琼那颗遭遇苦难的心,鼓励她继续去深造。自此,每月发工资的当天,总能看到谢莹艳在银行排队汇款,虽然那汇款单上只有看似微薄的101元,而那101元中凝聚了她真挚、温暖的爱心,这一汇,就是四年。这一汇,使一个困境中的学生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勇敢地去面对生活。谢莹艳来临城后,又关心和帮助考入舟山中学就读的嵊泗学生小慧,送去奶粉、饼干等慰问品;多次请小慧到她临城的家中吃饭;参加学校里的家长会;小慧偶尔考砸了,还安抚小慧的情绪并给予鼓励,使小慧尽快调整好心态,继续前行,完成学业。她又资助关爱一个失去妈妈的女童,使之茁壮成长……
   2008年3月,谢莹艳从《舟山日报》上了解到,一个名为“爱心总动员”栏目,在为解决一些困难家庭孩子的就学问题献爱。她拿出存折翻了许久,存折里的钱是她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生孩子用的。可是这个准妈妈还是狠心瞒着家人,给“爱心总动员”栏目组汇了1000元,那可是她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啊!而自己由于难产,近8000元的生产费用只能向别人借。有人说她这样不值得,用自己救命钱捐给他乡人,做了好事人家也不知道,而她却从来没有计较过这些,想到的是困境中的孩子能露出笑脸……
   她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10年度中国好人榜好人、浙江省优秀志愿者,第三届舟山市道德模范……
   一个领头人的品位往往决定着一个团队的品位,影响着一个团队的发展。
   阿拉义工有这样的一个表率一个楷模一面旗帜引领,风采自然卓尔不群……
  
   二
   “阿拉义工”,这名称富有舟山地方特色,体现民间情怀,叫起来顺口,听起来顺心。“阿拉”是舟山方言,是我们的意思。义工们自称“阿拉义工”,闪动着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受助者赞称“阿拉义工”,饱含着一种亲切感和敬爱感。“阿拉义工”之名是在行善乐施中自然而成的。
   这个义工队可以说是从家庭开始,母女俩一起做公益。兢兢业业做教师的母亲,退休以后就全身心扑在义工工作上;从小学雷锋演雷锋的父亲是一个老党员,是义工团队后勤部长老大哥。还有几个亲朋好友。06年时,最初就几个人,他们去看望老人,去帮助困难人员。而这小小的队伍,却引起了人们的认同,受助人员附近的邻舍见了,就问他们是哪个单位的,是什么团队,下次去了能不能叫“阿拉”一起去。谢莹艳开心地说,叫“阿拉”义工,“阿拉”一起做义工。她看到社会上好心人越来越多,于是2006年12月,名为嵊泗阿拉义工的组织正式成立了。在现实和网络中,他们招募一些有爱心的朋友,一方面宣传义工工作,动员更多的人献爱心,另一方面开展各类活动,在嵊泗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撒布了他们的爱心。
   住在马关的毛阿姨,对阿拉义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阿姨女儿远嫁香港,平时一个人住。谢莹艳每年都要带人去看望她,后来又有跟毛阿姨同一幢楼的义工毛腰芬,常常陪毛阿姨聊天,使毛阿姨感到亲切温暖。有一年台风,农贸中心定时关门了,谢莹艳等义工就挨个打电话给空巢老人、贫困老人,询问家中是否有米有菜,是否备有电筒,并叮嘱他们不要出门,有事情打电话,会有义工送物品过来。这让毛阿姨更是难以忘怀。现在每年的立夏,毛阿姨总会给义工们准备节日的礼物,那就是她起早生炉子为义工们烤煮茶叶蛋,以表达对义工的感激之情。毛阿姨还把义工的善事告诉香港的女儿。女儿从香港回来就特地来感谢义工,常在香港的朋友面前赞赏家乡义工之好。
   义工们设身处地想到偏远小岛上的空巢老人和生活困难人员,他们一定需要精神的安慰和物资的帮助。于是阿拉义工组织了偏远小岛千里行活动。黄龙岛,绿华岛,壁下岛,每一个偏远小岛,阿拉义工都组队去走过。大洋岛有个阿婆,瘫痪在床20多年,不肯见生人,也不肯吃药。听说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专门来看她,激动地问:真的是来看我的吗?得到肯定的答案后,老人钻出被窝,看着眼前年轻的义工直夸好。那时候“晴子”刚大学毕业进医院工作,是阿拉义工团队新进的成员。此后,阿婆不肯吃药的时候,当地社区干部打电话给“晴子”,“晴子”一劝,阿婆便乖乖听话吃药了。他们到过一个人守护孤岛36年的女医生钟杏菊所在的壁下,跟钟医生一起看望老人。去那小岛,风急浪高,义工们常常晕船吐得稀里哗啦,但是,他们总会想起初次到来小岛看望慰问老人后,准备离开时,一个老人紧握这谢莹艳的手说:“阿囡,啥时候再来,我好多年没有看到年轻人的样子,这么多人来看我,舍不得你们走啊!”是啊,现在小岛留下的是老人,他们多么需要慰藉与关爱。于是,不管天气多么恶劣,只要决定了日子,能开船,他们每年都要去一次,让翘首期盼的老人们看到年轻的光彩,给他们开心和快乐。
   他们又跟钟医生一起去安吉,去大盘岛。大盘岛,离嵊泗偏远小岛壁下岛还有25分钟的船程。2012年他们经历风浪颠簸又来到了大盘岛,岛上只有16位老人,最大的94岁,最小的69岁,他们到的那天,老人们在码头迎接他们。这个荒僻的海岛,因为义工的到来,有了生气。义工们给老人送慰问品,帮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理发剪指甲……告别的时候,义工们含着泪说,我们每年都会来……
   于是,阿拉义工参与的人越来越多,队伍不断地壮大。阿拉义工的名声就越来越响亮,阿拉义工的旗子越来越鲜亮,阿拉义工的活动越来越广泛和精彩,越来越深受人们的欢迎。
  
   三
   一个表率,一个楷模,一面旗帜,那是无声的号召。阿拉义工就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成现今近三百人的大家庭。
   2013年,谢莹艳到新城工作,阿拉义工组织就从嵊泗一隅发展到了舟山本岛。义工团体在新环境中发展组合,更名为舟山阿拉义工协会。经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于2014年4月20日在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会议室召开了舟山市阿拉义工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舟山市阿拉义工协会章程》、《舟山市阿拉义工协会会费缴纳管理办法》、《舟山市阿拉义工协会印章管理制度》。协会还聘请荣获第三节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八届中国医师奖的小岛医生钟杏菊为协会顾问。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意味着阿拉义工工作更加规范,更上层次,更具规模。
   嵊泗阿拉义工队为舟山阿拉义工协会分会,每月一次的公益活动,每年一次到小岛看望老人的活动,依然进行着。为老人过生日,过节日,因地制宜的活动不断开展着。嵊泗多台风,每逢台风天,义工们总要去老人家里看一看,走一走。孤寡老人邱老伯住在菜园,家门前有条沟。“灿鸿”来袭前,义工们冒着风雨挖沟排水。邱老伯种了几株柚子树,每年,成熟的柚子他自己舍不得吃,也舍不得送亲友,一定要给义工们留着。民众与义工的那一种感情深刻而厚重。而舟山本岛上,阿拉义工协会的公益活动蓬勃而有生气,丰富而有意味。
   2014年3月1日,阿拉义工协会在新城乐购超市旁的小广场,开展公益活动,设置了理发、血压测量、家电维修等多种服务项目,7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还可享受免费上门服务。为老服务是他们一直进行着的重要活动。
   2014年12月27日,“这个冬天,让爱温暖岛城”阿拉义工大型公益系列活动在新城启动,以公益活动的形式辞旧迎新。除舟山本岛的义工,在嵊泗开渔家乐的吴燕君等29位志愿者也专程从嵊泗赶来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们设摊开展爱心义卖,并免费提供理发、修鞋、测量血压及维修电脑、家电等服务。中午,阿拉义工协会会长谢莹艳和志愿者们,还提着牛奶、冬衣等物品,看望慰问了新城、定海的15户困难户;又上门为“背”着偏瘫爸爸上大学的浙海院东科学院女大学生程佳丽做了10多道家常菜,与小程家人一起喜迎新年。下午,他们陪着100多位新城老人免费观看了电影《智取威虎山》。元宵节,他们在客运站现场煮了1500份汤圆,端到南来北往的旅客面前……
   2016年元月的下旬一天,舟山的最低温度到了零下五六度,阿拉义工协会想到了寒冬里在岗位上坚守的环卫工人和交警。星期天的清晨5点,会长谢莹艳就开始用红枣、桂圆、姜片为材料,煮熬了20锅姜茶。义工们从食堂借来汤桶、饭桶盛装,运送到临城垃圾压缩站,那里,环卫工人运送垃圾过来的人员比较集中。义工们有的把姜茶舀到杯子里,有的将姜茶送到环卫工人的手中,还随时给喝完姜茶的工人添加。他们在329国道临长路,为刚刚引导完结冰路面车辆的交警们递上一杯姜茶,温暖一下受冻的身体。义工们还为沿途看到的园林工人、客运司机和旅客送上姜茶,使之驱寒,使之暖心。同时,嵊泗的阿拉义工队同步为坚守岗位的人们送上了银耳汤和姜茶。在寒冬之时,真是一杯姜茶驱寒意,一份真情暖人心。
   而到了酷暑之间,7月29日周末,义工们分组开着电瓶车到新城的各个路段寻找环卫工人,给他们送上一份夏令用品和一袋暖暖的早餐,并叮嘱他们注意身体,戴好防暑防晒工具,还将咨询医生后所传授的防暑方法告诉给这些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想到年初最冷的天给他们送过姜茶,如今最热时又来送夏令用品,似乎感受到酷暑中的丝丝清凉和点点温存。环卫工人不由自主地去买来冰棒一支支递给义工。义工们激动地说:“还有什么比授予别人爱,而获得对方的肯定并报以最真诚的感恩还要幸福呢?”于是在“心也被融化了”的感动之中,义工们受到了情的陶冶,爱的升华。
   阿拉魔幻厨房是阿拉义工2016年推出的一个新项目,针对不同人群特点设置了趣味亲子课程、义工专业课程、中老年养生课程等,短短几月已经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喜爱。魔幻厨房不仅让义工和各界人士学做不同特色的膳食,还针对不同的困难人群将我们特色营养美食送到他们的手中。后期还将推出营养餐、月子餐等,为更多的人群提供科学营养的食品。不仅对义工和厨艺爱好者进行厨房食物制作的培训,还因势利导以食材为主题穿插科学魔法实验,锻炼了小厨师的动手和创作能力。

共 677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80后女士谢莹艳,是阿拉义工民间草根公益团队的领头雁。20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放弃了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成为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深入民间采访,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萌发了内心深处的爱,探寻着人生的真谛。采访一个“爱心小屋”后,就决定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支持,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阿拉义工”,叫起来顺口听起来顺心,阿拉义工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队伍不断壮大。“阿拉义工”,就是一面旗帜,给人们送去了温暖,成为美丽舟山一道亮丽的风景。义行千里,爱漾方圆,阿拉义工用行动谱写心中的壮歌,用爱心把旗帜铸就,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一篇颂扬阿拉义工的文字,令读者动容,佳作倾情推荐品读,感谢赐稿。【编辑:军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军杰        2017-06-04 13:51:01
  蓝天大地播撒着他们的爱意,传扬着这个传奇的名称―阿拉义工!
春花美艳终将谢,逝去年华不再回。 惟愿今生多努力,惜时莫让寸光阴。 军杰/2016
2 楼        文友:军杰        2017-06-04 13:51:50
  感谢老师支持[晓荷],期待更多精彩!
春花美艳终将谢,逝去年华不再回。 惟愿今生多努力,惜时莫让寸光阴。 军杰/2016
回复2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17-06-05 12:10:19
  谢谢 编辑辛苦了 问好。祝心想事成
3 楼        文友:        2017-06-04 20:29:18
  这些阿拉义工值得我们学习,只有人人都奉献一份爱,人间就会多一份温暖,感染我们的不仅是她们的精神,还是他们的这份震撼人心的行为。问候老师
希望认识更多优秀文学作者,老师,文友,一起学习,互相欣赏
回复3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17-06-05 12:11:06
  是啊。 应该让这美好传播
4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6-05 11:03:18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老师,品读学习:有人说她这样不值得,用自己救命钱捐给他乡人,做了好事人家也不知道,而她却从来没有计较过这些,想到的是困境中的孩子能露出笑脸……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4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17-06-05 12:11:56
  谢谢鼓励支持。一种美的总是能够打动仁心!
5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6-05 22:49:30
  一篇满满正能量的作品,欣赏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感谢老师参加晓荷社团征文,期待更多精彩,预祝老师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5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17-06-07 17:45:11
  谢谢 鼓励支持。祝夏安!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