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净土

精品 净土


作者:梓烨灼灼 秀才,2324.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77发表时间:2017-06-04 20:33:42
摘要:传说中有一片净土,在太阳的那边住,一颗心不再飘浮,只想回到梦中的小屋。我不知道传说中的净土在哪里,却在偶然的机会,走进古村落,认识了一位坚守着传统的老人和一位不争香火钱的师太。他们就是住在太阳那边净土上的人。

“传说中有一片净土,在太阳的那边住,一颗心不再飘浮,只想回到梦中的小屋。”
   ——题记
  
   一
   榆次区什贴镇小寨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作为榆次人的我,之前从没有听说过。然而,当我和一群文友穿越那座古老的门洞,踏进这个几百年的古村落时,我的心颤抖了,并不是单纯因为它的破败与凋零,而是深深地惋惜时光的无情。它就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身上满是岁月的印痕。我心里不免一丝的失望,难道今天就看这些残垣断壁吗?
   随着人流向北不远,远远望见一排整齐的蓝砖古墙,走近看,是一座民居。我们试着扣响了拱形大门,出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位身形微胖、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听了我们的来意后,表示非常欢迎。这是一个两进的院子,前院中间是个小花坛,里面的四棵美人蕉刚刚打苞;二门东面的一排串串红开得正热闹,仿佛是一群叽叽喳喳举着花束迎接客人的小学生;南面是个小菜园,黄瓜、西红柿、辣椒……应有尽有。最难得的是,整个院子不见一棵杂草、一块纸屑,无一处不整洁,无一处不得体。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我心中不由产生了几分好奇。
   踏进二门,正面是五孔窑洞。这里的窑洞和别处绝不雷同,黄土窑洞外面用青砖表墙,窑顶上的脊瓦角兽和东西厢房屋檐上的斗拱兽脊遥相呼应,向我们昭示着院子主人曾经的辉煌。主人把我们领进窑洞,外面炎热的世界和窑洞中的清凉形成鲜明的对比。坐在整洁的土炕上,老人娓娓地讲述起来。
   这座院子和相邻的几个院子组成同一院落建筑群,原来的主人姓赵,单名檀,字鹤林,清中期人。他曾经同时任祁县乔家和太谷曹家在太原分号的掌柜,深得两位东家倚重。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自己辞职开起了字号,也做起了东家。不久,就在家乡小寨仿照祁县乔家大院的布局建造了这座院落,算来至今已经有180年的历史了。院落整体气势恢宏,原来里面有金漆作画,很是豪华,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壁画已经不复存在;外面的砖雕工艺也非常考究,最典型的是正面窑洞前墙正中的一组天地爷神龛。神龛整体高约1.2米、宽1米,分三层。最下层是一棵松树下立着一只仙鹤和一只山羊,松鹤延年、吉祥如意,寓意是显而易见;中间是神龛,两边各有一个小麒麟,那可爱的小家伙纹理分明,栩栩如生,拱卫着凹型的神龛;上面是缩小版的廊柱飞檐。整个神龛小巧而庄严,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可惜,倾巢之下,没有完卵。老人叹了口气,接着说。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太行山没有能够阻挡日寇的铁蹄。赵鹤林的两个儿子惨死,他从此一蹶不振,于1944年,将这座凝聚着他心血的院落卖给了本村几户人家,最东面的这个院子就是老人的父亲当年买下的。
   如今,老人70多岁了,但他不舍地离开这座院子,他说,午后小睡一会,然后走到天井中间,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呼吸着山间自由的空气。这时,如果静心谛听,可以听到自己的每根骨头、每个关节在发出欢笑。早晨与傍晚,他就在前院或窑后的菜地里种几棵时令蔬菜和豆黍之类的小粮食。他用传统办法种植,从不用农药和化肥,既没有污染之嫌,也没有激素之忧。能让几个在市里工作的孩子吃到放心的蔬菜和粮食,老人觉得自己也算是不吃闲饭了。说着,老人会心地笑了。
   老人是父亲买下这座院子后的第二年,在窑洞的土炕上出生的。窑洞见证了他的一生,他深爱着这座院子。为了修缮它们,他不断地买古瓦、旧砖,还要请匠人,总计花费将近20万元了。孩子们劝他去城里住,村里人也说,20万块钱在新村盖一个院子也用不了,何苦死守着这座老宅呢?老人说到这里又自嘲地笑了,他是不愿看到这座曾经标志着家乡辉煌的院子像村头的门洞一样破败下去。
   和老人握别的时候,我能深深感到那双粗糙大手上传递的健康与自信。“欢迎大家每年来做客,不过要记得晚一个月,我会拿亲手种的黄瓜、西红柿招待大家……”我们走出大门很远了,老人还立在门边朗声说着。看来,在没有污染的净土上生活的人也是纯粹的,我真有点羡慕老人了。
  
   二
   午饭后,我们一行人驱车赶往什贴镇的另一个村子——要店 ,那里有一座保留下来的明代佛寺。
   说起去佛寺,我心中不由泛起一种淡淡的不悦。去年在去云南大理崇圣寺的途中,白族导游金花一路诱导我们在观音像前请长明灯,最差也要上三柱香,在寺里对我们几个“冥顽不化”分子冷嘲热讽的话语犹在耳边;前几年和同事们一起爬绵山,一个老法师逼着同事掏180元钱买一块黄绫,说是能保佑她的孩子一路顺风,考上大学……这情景历历在目。也许是“一朝见蛇咬,十年怕井绳”吧,对旅游景点的寺庙和道观,我只有敬而远之,生怕我这凡俗之躯,打扰了神灵的清修。
   路很近,大约一刻钟,当我们到达资圣教寺的时候,看到的居然是紧闭的山门。难道这里谢绝进入?我心生疑惑。这时,一位年轻的老师敲响了山门,出来开门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师太,矮个子,光头,棕色的僧衣僧裤。“阿弥陀佛!”她高诵佛号后问明来意,带着我们走进了寺院。
   寺院共有三进,和全国许多寺庙一样,第一进大殿里供的是弥勒佛,第二进大殿供观音菩萨,第三进,也就是大雄宝殿供如来佛祖。听师太讲,只有这大雄宝殿和里面的塑像是明朝保留下来的,另外的两座殿是根据村民中年长者的描述重修的。果然,我在大雄宝殿前看到了明正德六年的碑刻,这块碑上的字已经无法完全辨认,但依稀能读懂这是一块功德碑,上面刻着寺庙修建的起由、时间和出资修庙施主的姓名。
   宝殿前有一个方形的大鼎,看样子应该是新铸的,上面满是仿古的雕纹,里面有许多香灰。我想,师太接下来是要让我们进香了吗?没有,老师太让我们坐在廊檐下,她站立在下午温度最高时的太阳下给我们讲起了50年前的一段往事。一群红卫兵举着红旗、唱着《忠字歌》闯入了寺院,高喊着“破旧立新!”“毛主席万岁!”等口号。没想到正殿里堆放着生产队的饲草,队长一声大喝:“谁敢破坏?按故意损毁生产队财物论处!”这群戴着红袖章的接班人踌躇半天,没人敢第一个站出来动手砸神像、拆庙宇,只好撤走了。古寺这才得以保存下来。
   听着老师太用榆次土话给我们讲述这个本地故事,感觉别有一番韵致。望着她光光的脑门上微微沁出的汗珠,文友们有点过意不去。一位老师撑起了阳伞递过去,却被她太婉言谢绝了。她继续给我们讲佛教的六道轮回:行善事会升入天道,浪费粮食会被打入饿鬼道,大奸大恶之人会被打入地域道……
   离开正殿,我们又在师太引导下,准备穿过一个圆形洞门,绕道去看正殿后面的五棵五百年松树。不料,我却被洞门两面的两条偈语吸引了,正面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背面是与之极其相近的另外一条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两条偈语中还深藏着一个故事。
   唐朝中期,五祖弘忍法师命弟子们以菩提树作偈语。他的首席大弟子神秀就作了后面的这几句,一颗佛心也要像擦拭镜子一样,经常修炼,才能使它不受蒙蔽。而大师的一个小弟子惠能听了师兄的偈语,让人代笔(惠能小时候家里穷,没上过学,当时还不会写字)写了前面的几句偈语。弘忍法师一看就明白了,小弟子的修为远远在大弟子之上,一颗纯洁的佛心是不会被尘世的尘埃蒙蔽的。于是,他从此悉心栽培惠能,最后把禅宗的位置传给他。
   “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金钱、名誉、地位等就如同一个个妖艳的女郎,时时向过往的人们抛着媚眼。只要稍稍一点不留神,就会坠入欲海。而意念中对世间这一切事物的挂碍便是心中之尘。僧尼的生活自然是简朴而辛劳的,吃的是素食、穿的是粗布,每天晨钟暮鼓,早晚诵经礼佛。仅占地十多亩的资圣教寺纤尘不染,就知道十来个师傅每天付出的艰辛劳动,更别说还有知客、煮饭、种菜……这些日常杂活。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我不禁觉得眼前这个矮个子法师需仰视而见了。
   转过一排禅房,五棵松树便展现在眼前了。南面的四棵挺拔傲立,如同四位守候在大殿后面的士兵;北面的一株则与众不同,向两边伸出长长的手臂,仿佛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见面要有一个深情的拥抱。抚摸着松树粗糙的树皮,我陷入了沉思:五百年的风吹雨打、雷轰电击,改变的是松树的颜色,它更加苍翠,更加浓郁了;不变的是它的志向,始终向上、忠贞不渝。这几棵松树不正是寺中的僧众吗?
   一切世间之相皆为虚妄,终须败坏。所有城市的喧嚣,心中的烦恼,都逐渐离我远去了。我要到大殿前虔诚地敬一炷香,不为佛祖,只为这些普通的僧众。

共 34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和网友们这一行走了两个地方:一是古宅,一是古寺。古宅的主人公70岁了,他给作者们讲述了这座古宅的来历,讲述了古宅原始主人曾经的辉煌,文章描写了古宅表现出的建筑和建筑雕刻艺术,写了老人为保护古宅投入的资金,特别是老人眷恋保护古宅的原因,是让人感动的,写出了老人的淳朴感人。写古寺,同样写了一位老人,她个子矮小,却热情淳朴。她给作者们讲述了古寺的相关故事,讲述了行善的道理。这两个地方,都是感人的净土。好文章!【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605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6-04 21:55:29
  两个地点,两座建筑,两个老人,都写出了一种“净”,环境净,心灵净。古宅老人,那份对“古”的坚守,对故土荣誉的坚守,都是感人的;古寺老人的坚守,是对善良的坚守,这同样是感人的。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6-04 22:53:44
  感谢春雨阳光老师辛苦编辑!晚安!
2 楼        文友:驴鸣        2017-06-04 23:45:45
  写了两处“净土”,每一处的写法既写实又穿插着历史乃至传说,突出的特点是“净”,由环境的净,到人心灵的净,那种坚守和善良,对现代人的感动和震撼,在看似平淡的行笔和结构中表现得淋漓而尽致。也许大爱和大美就掩藏在这样的古宅和古寺中!而越是现代的所在越俗不可耐!散文的写作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这也许就是作者要表现的深层内蕴吧!
回复2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6-05 07:20:16
  哪有杨老师说得那么深刻,作协活动的作业,必须写的。
3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6-05 17:24:38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3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6-05 18:26:43
  感谢老师关注,落日这边安!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6-05 17:51:30
  恭喜获精,继续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4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6-05 18:27:36
  又见武戈老师,问好!
5 楼        文友:天生我才        2018-07-13 18:50:15
  老师笔下的两个去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令我无限神往!读文仿若同游,谢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