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芒种

编辑推荐 芒种


作者:未名书屋屋主 进士,1094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52发表时间:2017-06-05 05:46:40

芒种 记得林清玄在《六月芒种》一文中这样写道:“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背负的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六月的明亮里,我们能感受到四处流动的光芒。”多么美丽的场景,多么诗意的感觉呀!今又芒种,乘车去一个乡镇参加征文颁奖仪式,来到一望无际的田野。东风染尽三千顷,光芒普照八百川!
   乡村之于早年在乡村工作的城里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总有一丝莫名的牵挂。过去每每在夏收夏种时参加支农小分队,帮助农民割麦插秧。见了田园,见了农舍,见了乡亲,就倍感亲切,更体验到农事的繁忙和农人的艰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到了芒种人更忙。“芒”“忙”谐音,我怀疑古人给芒种起名时有这一层意思。至于那“四处流动的光芒”,大概是文人的诗意而已。你看,小面积的大麦收了要忙育秧,这育秧包括翻地、整墒、灌水、下种等多道工序。还要苫上塑料薄膜,掌握好温度湿度。这里还未停当,那里小麦又要开镰,麦收那个忙和累就不用说了。小麦一登场,赶忙趁好天脱粒扬场,未等晒干,又要忙大田的水稻秧苗了。于是,又是翻地、整墒、灌水、插秧一整套工序,哪道工序都劳心劳人。就说插秧吧,把秧苗用麦楷扎成一样大小的秧把子,把秧把背到大田,举臂用力均匀地甩到秧田里去。男人们完成了前道工序,插秧才正式开始。于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全家齐出动,老少皆弯腰。那个场面的火热,真令人感动。
   而今我又来到这希望的田野,苏北平原依然麦浪滚滚,一望无际,六月芒种的光芒依然灿烂,所不同的是,一条条林荫道直通村落,一幢幛小楼鳞次栉比,一块块高效农田平平展展,一座座生态园林郁郁葱葱。公路上,田间陌上,只听得机声隆隆,收割机、拖拉机往来如梭,一场麦收活剧即将上演。望着沉甸甸的麦穗,与镇里涉农工作人员聊收成,虽是麦收时节,却颇有点“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味儿。如今,麦子水稻种植收割早已改进了农艺,实行直播和机械收割。当年苏联那尾大不调的“康拜因”早已被适应我国特点的小型联合收割播种机所代替,农家金镰等小农具也早已高高挂起,再也不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刈麦插秧了。国家粮库甚至到地头收购,地里的庄稼转眼就变成口袋里的人民币。国家实行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很多农民已成农业工人,既得土地租金,又拿工资。一个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壮丽图景已经显现。
   “清池碧浪鱼虾蟹,沃野平川稻麦棉。灌水南厢红似火,淮河北埠绿如烟。”我想起我在征文中的一段诗词。望着眼前这一片沃土,我不禁要问,芒种,这个穿越了千百年时光的古老节气,你是否要赋予新的涵意?

共 10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到了芒种农人更忙,每当我给学生讲述白居易的这首诗时,总是想起来小时候和父母亲以及哥哥姐姐们一起在地里割麦子的辛苦忙碌的情形,忆苦思甜,良多感喟。作者以言简意赅的文笔描述苏北平原的巨大变化,于今昔对比中彰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喜成就,读来令人感慨复感动。正如作者所言,芒种,这个穿越了千百年时光的古老节气,今天已经赋予了新的涵意。欣赏佳作,推荐阅读。【编辑 上善若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7-06-05 05:59:13
  佳作感情真挚,字里行间充满豪情,颇有教益,欣赏!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回复1 楼        文友:未名书屋屋主        2017-06-05 10:02:32
  若水老师黎明即起编辑文章,敬业的精神精到的编评,令人感佩。遥祝夏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