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为大智若愚的秦昭王点赞

编辑推荐 为大智若愚的秦昭王点赞 ——重读《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有感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168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69发表时间:2017-06-06 21:43:31
摘要:觉得最了不起的人物并不是蔺相如,而是作者着墨不多、看起来有点可笑、反应有点迟钝的秦昭王,他才是这场斗争最后的赢家,因此我要为大智若愚的秦昭王点赞!

《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我读过好多次,以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敬佩的是蔺相如的勇敢机智,面对强大的秦王,蔺相如能言善辩,能根据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策略,为赵国争取了最大的利益,赢得了尊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加,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慢慢地怀疑起原先的观点,觉得最了不起的人物并不是蔺相如,而是作者着墨不多、看起来有点可笑、反应有点迟钝的秦昭王,他才是这场斗争最后的赢家,因此我要为大智若愚的秦昭王点赞!
   在文章中,作者对秦昭王的描写并不多,只是为了衬托蔺相如而出现的。秦昭王有率性可爱的一面:他一听到赵国得到了和氏璧,立即派人给赵王送信,还答应要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这个许诺最终没有兑现,也许是文中说的,秦昭王一开始就是依仗秦国的强大,“以空言求璧”,根本没有打算给赵国十五座城池;也许是秦昭王觉得自己答应的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划不来。当他刚刚拿到和氏璧,就得意忘形,传给身边的嫔妃和侍从欣赏,转眼间和氏璧又被蔺相如巧妙地骗回去了。正是由于秦昭王的好奇心和率性而为的个性,才引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除此之外,秦昭王还有实诚的一面,当蔺相如假装要撞碎和氏璧的时候,他很担心蔺相如真的撞坏了这块宝玉,坚决请求并且连忙向蔺相如道歉,指着地图划了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还被蔺相如欺骗的实实在在地斋戒了五天,答应了蔺相如“设九宾之礼于廷”等全部要求。等到这位大王按照蔺相如的要求,准备接受赵国使者进献和氏璧时,才发现这一次自己确实是上当受骗了。面对蔺相如如此的欺骗,秦昭王和他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如果故事只到这里,秦昭王确实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被蔺相如威胁、欺骗的一个可笑的对象。
   但在这关键的时候,秦昭王突然表现出了他过人的见识和谋略,他说:“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他不仅这样说,而且“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也许有人认为,秦昭王此时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面子,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其实,我认为秦昭王在此时才真正清醒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很快就表现出其睿智的一面,他说得很清楚:“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如果要问秦昭王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先看一下当时的背景:战国末期,七雄并峙,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到公元前279年之间,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在对付楚国。虽然秦国对赵国虎视眈眈,但是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赵国。
   秦昭王知道,此时此刻,秦国还不能和赵国断绝外交关系,更不能立即和赵国在战场上一决高低,还有赵国名将廉颇、赵国的军队实力都不容秦国小觑。秦国几代君主是以统一天下为目标,即使贵为秦王,也要以国家利益为重,需要的是谋略和耐心,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要委屈自己,放下身段,不能只是逞一时之强,表现出匹夫之勇。此时的秦昭王,真是大智若愚,英雄本色!
   秦昭王,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肩负着秦国几代君主统一天下的重任。从表面上看,在与蔺相如一次又一次的较量中,秦昭王始终是处于下风,但从长远的情形看,最终赢得这场较量的当然是秦昭王。至于和氏璧,暂时放在赵国有什么关系呢?历史证明,和氏璧几经流落,最终回到秦国的手中,秦始皇把它制成了传国玉玺。正因为秦昭王表现的是大智慧,这种大智慧在小聪明面前,就显得笨拙,显得可笑,好像一切事情是被蔺相如安排好的,秦昭王不得不同意蔺相如的要求。但事实的真相往往隐藏在背后,历史永远以一种简单的外貌掩饰着一种复杂的本质,只要用心分析,仔细地思考,拨开迷雾,就会发现更多的真相,就会发现实质性问题,这才是我们在读一篇文章时更应该看到的东西。
   下面请看一下秦昭王的简历,来印证一下我的观点:他是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武王的异母弟弟,小时候在燕国做过人质。秦武王去世后,和他的弟弟争位,成为国君。他在位五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秦昭王在位初期,他的母亲宣太后当权,后来听从魏国人范雎的建议,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任用范雎、白起等能臣良将,为秦的统一奠定了胜利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其中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秦昭王在位期间,做了很多了不起的大事:巩固对巴蜀的统治,消灭义渠,消灭了东周,为秦灭六国提供了雄厚的军事资源。除了外交军事方针正确之外,还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军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在治国方面成就显著,在当时口碑甚好。活动在同时代的伟大思想家荀况考察过秦国社会状况,他对秦昭王治理下的秦国吏治民风等给予了很高评价。正如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说,秦昭襄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是非常精辟的论断。
   看了这些内容,就会明白秦昭王这位有作为的君王,绝不是蔺相如可以相比的。他的大智若愚,是经历了长期的宫廷斗争练就的,也是秦国朝廷内部长期的争权夺利的胜利者。蔺相如的胜利,是凭借了当时秦国还不打算和赵国立即作战这个有利的客观条件,加上他本人的机智勇敢而取得的。而秦昭王却是以秦国的统一大业为重,懂得什么时候要让步,什么时候要等待,什么情况是要忍耐,怎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更懂得他的身份和肩负的重任。面对蔺相如的步步相逼,他首先让步,这是需要大智慧和更大的勇气才能做到的。大智若愚,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也不是自私短视的人随便就能做到的,当然也不是看一眼就能发现的,这需要很多条件才能形成的。因为小智慧容易赢得赞美,而大智慧却需要时间和事实的验证才能显现出来。
   所以,在这篇文章里,我更佩服秦昭王,我要为大智若愚的秦昭王点赞!

共 24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维,对《廉颇与蔺相如列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看到了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表面上看,秦昭王有点可笑、反应有点迟钝,在和氏璧问题上输给了聪明机智的蔺相如,可作者认为,他可爱而率性,且大智若愚,以秦国的统一大业为重,懂得什么时候要让步,什么时候要等待,什么情况是要忍耐,怎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更懂得自己的身份和肩负的重任,而时间和事实验证了他的确是充满大智慧的。作者善于阅读和剖析,能独辟蹊径,得出异于常人的结论。也值得点赞!【编辑:执手今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7-06-07 18:29:40
  谢谢编辑的点评,辛苦了!
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7-08-23 19:05:16
  秦昭王命司马错平定巴属之乱后,亲临天府,为巴属之富裕所震憾,又深刻体会到都江水患之危害,于是他下决心要治理水患,大胆启用李冰任太守,在之后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修筑都江堰,最终将巴蜀从旱涝灾害之地变成五谷天府之国。而巴蜀的稳定和繁荣,对泰国的统一和稳定起到了极大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都江堰,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就是秦昭王时代修筑的。也是秦昭王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2-16 07:34:37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渑池之会,秦客卿胡伤等密劝拘留赵王及蔺相如,秦王曰:“谍者言:‘赵设备甚密。’万一其事不济,为天下笑。”乃益敬重赵王,约为兄弟,永不侵伐。使太子安国君之子,名异人者,为质于赵。群臣皆曰:“约好足矣,何必送质?”秦王笑曰:“赵方强,未可图也。不送质,则赵不相信。赵信我,其好方坚,我乃得专事于韩矣。”群臣乃服。
   秦昭王能高瞻远瞩,以大局为重,以秦的统一大业为重,做出明智的选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