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陇中丝绸古道巉口情

精品 陇中丝绸古道巉口情


作者:云随风 童生,83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89发表时间:2017-06-08 13:49:31

陇中丝绸古道巉口情 擦拭历史,一个悠久的小镇——巉口,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汉代时是国家囤粮的地方。宋元时期在这里设置安西城,明清两代在这里设轩巡检司,北宋时期在这里设置巉口关,由此得名。
   关乎情,关乎往来。黄土掩埋不了历史,历史会在这里证明,件件古物都长着会说话的嘴。世间有灵气的东西,不管千年,遇见时人会蹦出来。那不,1925年在巉口村出土8件“新莽权衡”(权5,衡1,钩1,丈1),从此,这个昔日古老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新莽权衡”一起名扬海内外。可谁会想到,“新莽权衡”一出土就伴随着内忧外患中的中国经历了那么多惊险与磨难,最终还是未能保全于一地,一衡二权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丈一钩三权现藏于中国台北博物院。权衡本指度量衡中称量物品的衡制,权衡初制像我们今天的天平,一根叫衡的横杆,中央有钮可提,使衡杆两端平衡,称重量时,一端称物,另一端悬权,权就是我们所说的砝码,有一定的斤、两重量,砝码与称物等重,则平衡。巉口出土的铜质“新莽权衡”不仅完全具备上述特征,而且还刻有详细的重量和颁行过程的铭文,在我国度制、衡制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弥足珍贵,属国宝级文物。
   古镇象一个洗去铅华的女人,曾经的容颜被岁月雕刻上深深的皱纹,曾经的浪漫如今弥漫出苍凉的慈祥,古街老巷就象撒落的珍珠,不经意拾起一串,就会有一个很长很长很美很美的故事,诉说着古镇失去的峥嵘岁月。
   很多事很多人走过了路过了,从相遇相识到相知,感慨缘来如此投缘。然而生活的种种渐渐的疏远又各自走向陌路,终究知道是过客,但纵然只是过客,有些遇见便就是真的一辈子。那曾经听见了,也遇见了,总有些不舍——泥封、卜骨、玉蝉……
   “泥封”是古代封缄简牍公文及书信遗留下的实物鉴证。“星占卜骨”主要是人们用来根据天象占卜人间吉凶的卜具。
   巉口,一个西汉时就不仅有繁荣的商贸,而且有发达的文化,同时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公文书信的驿站。
   一座坟丘,能显出一个家族的高贵。更何必这儿有一群,一群汉墓,在离巉口镇不到15公里的的南北区域内,其中省级保护单位就有两处。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地生命,湮灭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可是,岁月你带不去我熟悉的一切。因为冷兵器时代的战略需要,历史的使命亲临了巉口。
   地以人传,人以地荣。近年来,省、市、区文物部门在巉口发掘的汉墓就达20余座,出土文物上百件,特别是1999年配合巉柳高速公路巉口立交桥建设工程而发掘的两座西汉积炭木椁墓价值最大。该墓规格较高,出土文物珍贵,按汉代丧葬制度,此种规格只有官宦或贵族阶层才能享用。说明在当时的巉口,必有名门望族存在,也必定设有一定级别的官署。除此之外,在巉口还先后出土“五铢”、“货泉”、“大泉直一”等品类繁多的汉代钱币。另外在巉口汉代遗址内出土了大量铁器、铁渣和牛、羊、马等畜类的骨骼,说明当时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在巉口汉代村落遗址内,砖瓦遍地皆是。定西市安定区博物馆收藏有巉口出土的完整的汉代大型筒瓦、板瓦及瓦当,说明当时有一定规模的地面建筑,可以想象,当时店铺林立,车水马龙,是何等地繁华热闹。
   在民间,还广泛流传着“巉口八景诗”,曰:“墩岭观日代代传,禹王栈道几千年。磐石滴珠惊蛰见,驿道飞雪五月天。双河春浪掀波澜,白塔藏骨官道边。古城夜月光明鲜,西陵烟雾紧相连”。相传此诗出自清代邑人光绪举子万中伦之笔,“巉口八景”也因此而闻名。境内还有青烟寺、观音寺等祠宇,是宗教祭祀的重要活动场所,在周边地区都享有名气。为传承和弘扬当地民俗文化,镇上依托新农村建设,在充分挖掘巉口古文化、农情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在康家庄建设了集文化娱乐、古具展览、政策宣传及“农家书屋”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陇中人家”,充分展示陇中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弘扬了“人一之、我十之”的定西精神,并建立了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定西“三馆”(即定西精神纪念馆、陇药文化博物馆和马铃薯博物馆)落户巉口,更使巉口成为弘扬“三苦精神”和特色文化的前沿阵地,为巉口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锦上添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有人说,巉口在这个大时代的浪潮中确实落伍了,因为它没有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思想仍旧停留在过去的圆点上。但有一天,当你真正地走进这里的某一处村落,耳边也会偶尔吹来一些凉爽的风,似乎通过周围一些零碎的触觉,感悟到某些微妙的变化。
   无论你有多少想象力也很难想象出2000年前巉口古镇的繁荣与辉煌。1925年巉口出土了八件“新莽权衡”被尊称为国宝,近年来巉口出土了“阴颖丞印”、“泥封”、“玉蝉”和“星占卜骨”和“五铢”、“货泉”、“货布”、“大泉直一”等汉代钱币。今天当你漫步在巉口仿佛还能听到远古深处传来的过客脚步声和悠扬的驼铃声。一个曾经的商贾歇息地、兵站、商埠、城堡、驿站,记录了历史的风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著名古镇在近100年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沦落为一个很不起眼的荒废小村落,历史就是如此的无情,巉口就像用完的手帕被抛弃和遗忘,乃至于就连名字到底是哪个(“谗”、“巉”、“馋”字)都说不清了。
   不过历史昭示现实,巉口作为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地,必然有复兴的一天,现在巉口的复兴之日来临了吗?是的。在城市化和市场化浪潮中,城市扩张对周边的辐射力越来越远,市场的承接能力也在向四周延伸,大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规模在难以承受的时候就会向周边寻求空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巉口进入了兰白经济圈的视野。
   不出人杰,何显地灵?没有物华,怎比天宝?苍苍寒冬,一堵孤孤的寨墙,我悄然地站立在风的墙上,远望凄凄河道、袅袅暮霭,如长蛇般盘绕而去,顿时一行热泪簌簌滑落。我不知道,自己是在为失落的古镇抱憾,还是在为匆匆的过客伤感……
   安定巉口出土的新莽权衡,说来还有一段充满辛酸和传奇的沧桑史话,比如,“莽权出土”“兄弟卖铜”“兰州失盗”“文物西迁”“抢运台湾”等片段,堪比意外惊喜、跌宕起伏、曲折坎坷、峰回路转的惊险剧,实际上是和我们民族的那段屈辱苦难的历史分不开的。
   1925年初秋的一天,年仅13岁的巉口小伙秦恭在距离镇子不远的关川河河滩放牛,顺便拔一些猪草背回家,这天正好是雨过天晴,绿草团团簇簇,当他走到一处塌崖下时,忽然发现半崖有东西在隐约发光,便好奇地爬上去看个究竟,见是黑黝黝的硬物,发着斑斑绿光。秦恭年纪小,力气单薄,没敢挖,回家后告诉了年长几岁的哥哥秦让,第二天兄弟俩便去挖掘,不曾想,这一挖,便挖出了8件稀世之宝。不过,秦氏兄弟是不可能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所在,只当是废铜烂铁堆在家中柴房,这一堆,就是4年。1929年,甘肃大旱,饥荒之年,生活艰难,秦家兄弟于是打起了那一堆烂铜的主意,两人一合计,用独轮车推到兰州变卖,碰巧被古董商人马实斋发现,用60块银元以碎铜价格买走,转手便以240块银元卖给了古玩商人张寿亭。此时北平的古董商朱柏华闻讯赶到兰州,出银140元抢购了8件宝贝中铭文清晰的铜衡及“九斤权”,随后以5100块银元转卖给北京琉璃厂尊古斋。其余6件由时任甘肃建设厅厅长的杨慕时先生用800块银元买下,后转交兰州民众教育馆收存,并向公众展出一个月,声名鹊起,传遍陇上。1932年7月的一个雨夜,收存于兰州教育馆的莽权文物除最重的石(dan)权外,余皆被盗。时任甘肃行署主任的邓宝珊将军及时电告当时任国民政府北京古物保管委员会主任的马衡先生访查,不幸中的万幸,马衡先生访缉天津英租界古玩商铺时发现了正欲运往国外的5件莽权国宝,遂数次交涉,未果,无奈只好通知天津公安局拘押珠宝店经理,并顺藤摸瓜破获了这起轰动一时的盗宝案,追回了文物,移交给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南京博物院前身)收存。被倒卖到琉璃厂尊古斋的2件莽权,也由马衡先生多方奔走协商,最终得以原价赎回,保存在北京团城。
   大浪淘沙,去伪存真;物相竞争,适者生存。细细品味刘庄人与时俱进中“干一件事成一件”的传奇,作为曾经的巉口游子,我竟觉得脸上有些发烫。同在一片蓝天下,共生中原大地上,刘庄人能把“盐碱地”、“蛤蟆窝”变成致富路、文明村,而巉口呢?只有那一段与时代抛下的巨大落差,像一个巨大的利剑般的叹号,冷冷地悬在心头,让我们久久地回味着,思考着,而且实实地面对着。
   无论过去是称邮置,还是称驿站,都设有传舍。就是接待来往官员,招呼驿车、驿骑休息,调换马匹车辆,供应食品的场所。“颖阴丞印”出土于巉口,说明当时颖阴县的文书传递至巉口遗留下来的,同时也说明巉口在汉代时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邮置所在地。
   而现在,巉口作为兰州的东大门,作为古代的驿站,它的基因是一脉相承的,这种驿站的基因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再生,孕育出新的生命之花。

共 35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巉口,甘肃定西一个古老的小镇,为古代屯粮之地,亦是古丝绸之路。在这个古镇上,会说话的古物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沿革,以及各朝各代的兴衰成败。文中,作者踏行于这片故土上,真切展示古镇上各件古物上所发生过的故事,在远去的岁月中用所了解的一切努力还原它们的真相。那些大大小小的文物,曾在战乱时期流离失所,甚至有的差点流失国外,好在,总有一些与它们有着某种缘分的收藏者们,把它们争取回来,归置于国家所有,不至于落入他人之手。而作为巉口子民,亦为古老而辉煌的历史生出某种情愫,尽管诸味皆有之,但仍是一颗赤子情怀,感动并启迪于后人!文字深沉厚重,意蕴深长,值得细细一读,欣赏,推荐! 【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608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6-08 13:51:08
  文字再现了巉口的风雨苍桑,它辉煌的过去与满地宝藏已成为过去,不管如何,身为巉口人,仍然为它的一切而感到骄傲,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1 楼        文友:云随风        2017-06-08 15:24:39
  感谢雪舞的编辑与点评。谢谢!
2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6-08 17:29:46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3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6-09 18:30:44
  祝贺佳作获精,期待精彩不断!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