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父亲留下的思念

编辑推荐 父亲留下的思念


作者:匡建华 秀才,195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50发表时间:2017-06-10 10:25:13
摘要:父亲走了,音容笑貌依旧,脑海中留下的更多是思念和记忆。在儿子的心中父亲是一个老实人,是对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是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人,若有来生愿意继续做他的儿子。


   我老家居住在土家山寨的一个小村庄,在那儿我们家的姓氏少,有人说外地搬来的,具体祖籍在哪里已不可考。由于父亲家只有几亩薄地,兄弟姐妹又多,一直在劳苦困顿中度日,解放初期定的成份属于“贫农”,只有父亲读书到初中,虽然他年轻时就投身革命,但不是离休。据父亲说,那时听说共产党好,就是跑不过去,直到1949年11月才参加工作。后来他虽然当了干部,也是一直是在工作和务农之间穿梭。
   父母在外工作,我们兄弟俩很小就留在乡下和婆婆爷爷在一起生活,可以说是最早的留守儿童,父母每次回家都要不停地劳作,无论是年三十,还是正月初一,不是种地就是上山砍材,以便他们外出工作时一家老小能正常地生活。我们兄弟吃的那点商品粮,父亲也是要从十几公里外的县城里背回家,是走了公路又走山路,来回几个小时。
   随着我们逐渐长大,家境一天天好起来。后来家搬到了小镇上,父亲终于能够歇口气,但他一辈子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锄头。解放初期,区公所干部在编人数少,就是当时的县政府也只有十几人,什么事都是自己动手,交通不便,有马骑就是大官了。在乡镇主要是农村工作,经常与农民联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特别后来父亲专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就更没离开过农民和土地,就是退休后他对于土地的眷恋似乎并没有因经历过那么多不堪之辛劳而稍有淡薄,反而历久弥深。
   父亲退休后就找当地村民租了一亩多田,应用他的农学知识搞起了科学种田,养猪、养鸡,种菜、种水果,拒绝用化工肥料、人工饲料和农药,让自然在那儿循环,每年收获满满的,每到我们休息时或过年过节,都会享受父亲劳动的成果。记得父亲九十四岁时过年还亲自杀鸡,品尝父亲弄的美味,享受家有父母的温暖。
   父亲去世的前几年,就想死后回到生养他的那片土地,觉得别处不适合他,即使化作一粒尘埃,也要飞回故土。
  
   二
   在所有人眼里,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解放初期,在乡下读书人少,像父亲在乡镇就算大文化人,加上又是贫农,出来工作顺理成章。先是区公所当秘书,由于工作很努力,爱学习,后来还当了几年区长。据说那时区长权力很大,可以直接批准杀人。可父亲说他没有动用那权力。父亲告诉我,第一任县长,解放前是在县城卖猪肉的,解放后就直接当了县长,原来他是中共地下党员,就是他介绍父亲入的党。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父亲转行搞农业技术,是什么原因没听他说过。后来他的同事刘爷爷说,是当地出了一起安全事故牵连了父亲,后来调查发现,那事件与父亲没有明显关系,直到1982年才平反。刘爷爷说,你父亲心态好,很少抱怨,不然活不到九十几岁。
   父亲可以说是干一行爱一行的人,为了搞好农业技术推广,是晚上学习,白天实践,十几年后竟然成了当地的土专家。记得我读高中时还帮父亲抄写过论文,他在玉米育种和推广方面的成就还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的奖章。在那个知识匮乏的年代,一个只初中文化的他,最后能有这样的成就实属凤毛麟角。
   在周围人的记忆中,父亲没有与人红过脸,更不用说挥拳相向。每年单位分点福利,父亲从来不争不抢。而对于公家的财物,父亲要求自己和家人则近于苛刻,绝不准动一针一线。亲戚们都怪父亲胆小,父亲就是那一句话:“那是公家的,不是我自家的。”父亲慈爱,偶尔动粗,巴掌也不是垂直落下,只是从臀部自下而上一滑而过,点到为止。但父亲的威严却并不因此稍有逊色,特别是在做人处事的大是大非面前,绝不会有丝毫的迁就。
   “老好人”是同事、亲戚、乡邻对他的共同评价。后来的几十年里,父亲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无论走到他当年工作的哪个村,都有饭吃有酒喝,时常有乡亲们到家里来看看他,拉拉家常,那也是他最高兴的时刻。
  
   三
   在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正值文革期间,是读书无用的年代,村里同年龄的孩子,大部分小学毕业,读到高中的极少。对于一般的普通农民家庭,与其考不上一个可以端“铁饭碗”的学校,不如早学点谋生技术或下地干活,尽早成家立业。而我们兄弟,用母亲的话说,全是要“读到了头”。因为婆婆爷爷、父母曾因没文化吃了不少没有亏。
   我们从小痴迷读书,父亲对我们也寄予厚望。每次父亲回家就是我们的节日。他一进门,一阵点心、水果的香味就扑鼻而来。另外每人还有一本小人书或课外读物,这比点心、水果更令人兴奋。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家里小人书、课外读物已可装几大麻袋。
   我们没有辜负父亲的栽培,高中毕业后正好赶上恢复高考,或许是平时读书多点,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金搒提名,完成了父亲此生最大的心愿。
   父亲以九十六岁的高龄走了,只是最后几个月老是说有人给他发电波,有时开座谈会,有时研究工作。父亲说的那些人的名字,是和父亲一起工作的同事,早已离开了人间,把母亲都吓着了。乡下人说是鬼来接人了,是不好的预兆。听母亲说,去世前的老人都这样。是否阴阳之间真的存在灵魂上的沟通,不得而知。
   父亲走了,音容笑貌依旧,脑海中留下的更多是思念和记忆。在儿子的心中父亲是一个老实人,是对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是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人,若有来生愿意继续做他的儿子。

共 20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三个章节,从三个角度讲述父亲的故事。第一章,写父亲的人生经历,突出家的贫困,突出父亲为家的辛劳;第二章,重点写父亲人生中遭遇的打击,突出了父亲良好的心态,揭示了父亲长寿的原因;第三章,写父亲为代表的家庭对文化学习的重视,揭示了他们的远见。文章写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敬意,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6-10 23:44:01
  作者父亲的长寿是让人羡慕的,作者父亲长寿的原因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作者的父亲勤劳,面对不幸始终保持着豁达的胸怀,而且这种坦然面对世间一切的心态到老不变。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匡建华        2017-06-11 14:16:03
  谢谢老师点评,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匡建华        2017-06-11 15:03:05
  谢谢老师点评,人的长寿是与心态有关系。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