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项梅清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清韵】不要小看不喜欢的事物(随笔)

编辑推荐 【清韵】不要小看不喜欢的事物(随笔)


作者:老榆树 童生,99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76发表时间:2017-06-15 17:10:24

人们对世间事物表示喜欢或不喜欢的时候,往往是用传统的、世俗的或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作为衡量标准的。这种衡量标准的接近或一致,对社会的稳定、对各种文化形态的谐调是大有好处的。
   正面事物自有其值得人们喜欢的价值。如何认识人们不喜欢的反面事物的价值,则非得有点哲学思想或“哲学精神”不可。这一点,我们得向先人和圣贤学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知出自哪位先人之口,它可真是一句高度概括了宇宙中最普遍规律的至理名言。不是么?再完美、再巩固的“道”,也能被“魔”钻空子,受到“魔”的挑战。为此,“道”不得不常作变通,但由于“道”的历史负荷过重,总赶不上不守规矩的“魔”的变化多端。立足于防范者往往斗不过主动进攻者。医药的发展总是跟在“病魔”的屁股后面跑;法律的建设总是步着罪犯的后尘追,如此而已。
   人性善还是人性恶的问题,人类争论了几千年。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坚持人性恶。一本“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经》产生的巨大历史影响似乎证明了“性善论”者的胜利,但是,正是荀子的“性恶论”培养的韩非、李斯这样的法家人物帮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黑格尔看到了人性恶,费尔巴哈则不敢正视这一现实,恩格斯对后者评论说:“在善恶对立的研究上,他同黑格尔比起来也是很肤浅的。”随着费尔巴哈哲学中的最后一点革命性的被葬送,德国古典哲学也跟着“终结”了。
   “爱”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思想,历史上也不乏“爱”的哲人,如老子、孔子、释迦牟尼、圣雄甘地等。人们在歌颂他们和他们的思想的时候,恰恰忽略了事情的另一面,那就是这些永恒道德原则的发现者、无私之爱的体现者怎样广泛而久远地禁锢了人性,制造了愚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人们总爱歌颂新生和生命,有位墨西哥诗人却称道死亡:“生活在死亡中延续。”是呵,没有死亡哪里来的生命?生活又何以常新?
   有人曾把文艺作品称为“苦闷的象征”,细想一想,它比把文艺作品称为“理想的追求”要深刻得多。理想的追求,是对不理想现实的批判,说到底,文艺还是苦闷的反映,是苦闷的象征。
   没有苦难,构不成世界;没有愚蠢,显不出机智;没有丑陋,衬不出美丽;没有恶劣和卑鄙,善良和高尚就无法界定。丑女造就了美人,懦夫成全了英雄。如此而已。
   对战争、地震、艾滋病和其他自然灾害怎么看待?很简单,它们在制造新的生态平衡,至少它们是社会进步的杠杆,人们为了现实的利益必定积极防范它们,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考量,人们同它们的较量必将造福于未来的人类。
   着漂亮外衣的不见得是美事物,听着顺耳的理论不见得是真理。真理是赤裸的,朴实的,即使你不喜欢它,它也是真理。
  
   写于一九九三年四月
  
  

共 11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榆老用辩证的手法论证了“不要小看不喜欢的事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实事物的本身没有错,只是我们看他的态度与眼光。就像一本圣经,如果你把它踩在地上,似乎是对它最大的不敬和亵渎,其实它就是一本书而已,如果上面不是圣经两个字,人们也不会大惊小怪;凡事都一样,只要我们正确的看待事物的属性与本质,社会就没有那么复杂。如同榆老再次提到的关于善与恶的问题,再比如:真理往往是朴实的,忠言往往是逆耳的,透过表象看实质,万物皆无常。感谢榆老一路对清韵的支持,祝写作快乐。【编辑:项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项梅        2017-06-15 17:14:43
  凡事都一样,只要我们正确的看待事物的属性与本质,社会就没有那么复杂。如同榆老再次提到的关于善与恶的问题,再比如:真理往往是朴实的,忠言往往是逆耳的,透过表象看实质,万物皆无常。感谢榆老一路对清韵的支持,祝写作快乐。
项梅
2 楼        文友:晨爱        2017-06-27 19:02:59
  欣赏学习,问好,顺祝夏安快乐!
晨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