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管窥凤羽  

编辑推荐 管窥凤羽   ——小议陆红芹小集《捧起每一掬感动》


作者:何心雨 举人,356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47发表时间:2017-06-15 21:41:12
摘要:陆红芹一个普通作家,一个认真做文章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不多见的普通作家。厉害!

管窥凤羽   陆红芹,女,1969年生,陕西旬邑人,淳化县司法局干部。这棵相对淳化本土而言的他乡之木,竟然在淳化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开花结果,绽放异彩,实在令人啧啧称奇。更奇特的是她的腼腆文静的外表之下,掩藏着一颗美丽而又强大的心灵。第三奇特的是,她的文静而又不失幽默的言语,让你觉得不是冷若冰霜,而是那种似曾相识的亲近,恍若同乡般两眼泪汪汪的感触;当她说出真相后,你的疏离带来的审视,反而会又一次增添了她的神秘、你的好奇。
   《捧起每一掬感动》是陆红芹君新近出版的作品小集,虽然不是正规出版社流向市场的那种书籍,但其意义的重大,在于打破了淳化县中青年作家作品无纸媒专集的僵局。小集包括序言主体两部分,序言由县内老作家刘永华先生执笔,从红芹君的读书成长写起,特别提到她的“笔耕不辍”“沉静文雅,腼腆内秀,话语不多,却有思想”,以灵秀之笔,书写生活感悟,文思泉涌,稳产高产,实在令人折服。本书的可读性,刘老提到三点:“一、丰富的历史知识沉淀。”“二、睿智的瑕瑜鉴别识辨。”“三、笃定道德规范的坚守。”并且将其散文与当下散文写作进行了对比,突显优劣,果真醒豁,令人大有开卷有益的迫切阅读的期待感。
   本书主体目录显示编排分为三辑,第一辑为随笔计14篇;第二辑为散文,包括(一)散文计23篇与(二)读书有感计5篇;第三辑诗歌3计首。全书共计集结个人作品45篇。
   每一篇文字显现的分量是那么轻松愉快的话题,然而读完之后仔细品咂又是那么耐人寻味,最后联系自身实际审视一番之后,反而觉得好不自在,心下沉重起来了。你看第一辑中《一岁年龄一岁心》一文,通过对宝钗处世态度的思辨,由年轻时的“她的圆熟却令我害怕”,到“做人,要外圆内方,也就是要做到所谓的圆融”的感悟,从而映射一种“自己成熟的轨迹”。在这里,“熟”而生厌,“融”而认同,细微的差别,体现认知的层次跃进,这种跃进因人因时因事因势等等,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由《举案齐眉的背后》,作者表明不喜欢这个词的态度,认为它“背后隐匿了”封建婚姻“不为人知的心酸”和“太多男女不平等的信息”。联想到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妻子动辄被“七出”;联想到“女人无法参与社会工作”,“亦步亦趋”成为男子附庸的无奈。又由此联想到“相敬如宾”表象上夫妻间的“和美”,反而从中感觉到“一种冰凉的距离感,疏远感”,如同“外人”的关系。作者提倡与张扬的是现代意义上夫妻平等关系,以周总理的观点予以印证,水到渠成,“互爱、互敬……互助、互学,都在一个‘互’字上”。
   对此点我仅赞成一半,记得上几代人,男子蓄着辫子,女人裹着小脚,这是封建的印记。然而村里人大多不识字,没条件或者读不起书,男耕女织千百年来从未间歇。牵扯与辖制的那种关系只存在于封建社会中上层人身上,大多数农家妇女是“无福”消受的。而封建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应当是准“精英文化”,绝大多数男女只是供养上层的“牛马”,贫寒家庭的丈夫不见得比妻子地位强势到哪儿去,何苦要凌驾于妻子之上呢?
   谈论武则天,也是挺不容易的事。记得我上师范就在乾陵脚下,偶尔攀上去,看烽火台耸立,赏无字碑奇特,观翁仲肃穆,啧啧称奇宾王像森然,汗流浃背于大冢的顶端;回望时那睡美人的姿态令山水生灵,令人心生倾慕。看她的命题《以小女人情怀看武则天》,武则天的成功因了她“知人善任,处事果断,善于抓住一切转瞬即逝的机会”,因了她“具有身处绝境从不言弃的坚强品质”。为此,她“付出了血泪代价”,“在很大程度上是她为了成就自己的野心积极所为的”,“也是血雨腥风的宫廷斗争中保全自己的必然”。当这些振聋发聩的灼见摆出来后,小小的命题便在作者笔下轻而易举地被攻破了。小女人的“无耐”、“身心寂寞”自在情理之中,她“孤枕难眠”,渴望“爱与温暖”。这些都是她的“美貌与才智”所致,“于女人而言,是双刃剑”。文章最后引用西谚——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牢牢地绾住议题,扭住人心,定住乾坤,小题大做,十分成功。读到这里,此文作者谁敢小觑?
   有的文章,知人论世,知事论人,对文史材料驾轻就熟,而不因袭旧说,另辟蹊径,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如讲关羽之死的《忠义比天高》,就大胆提出:“诸葛亮谋杀了关羽,刘备、曹操、孙权都是帮凶。”《慧眼辨人性》,将《红楼梦》中的“暴碳”晴雯与《水浒》中的鲁达比较,又对比阿Q,正衬反衬突显鲁达的“慧眼辨人性”,赞叹他是“粗中有细,雾里看花的高人”。
   只言片语,你可以洞见一个人的内秀与刚韧。《老屋》中写道,她回娘家特意去看“早已弃之不用”的它,推门而入,该是木兰十年征战般归来的欢欣吧,置身杂草丛生的庭院,竟生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画意;丛草“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我曾经的家园”,幽默而不失沧桑疼痛之感。在荒败的院子里,一处处寻觅儿时成长的踪迹,今昔对比,感情自然生发。最后揭示“繁华一梦”,岁月匆匆的遥深之旨。
   她涉猎广泛,感情内敛,于汪洋恣肆地叙说中,可以洞见其古典修养的深厚和对于中外名著的熟知。在亲情散文与诗歌中倾注了深切的情感与独特的经见和感悟。语言上又十分规范典雅,又注意到吸收流行语中的凝练美感词语,使得表达灵活多变、摇曳多姿。其视角广泛,早已突破了女性性别的局限,善于多角度分析比较生活现象所得的感悟,思辨深刻,阐解到位,逻辑缜密,令人叹服。
   衷心祝愿,陆红芹君写作愉快,以灵动生花妙笔,为广大读者奉上更多精致的文化大餐!

共 22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该文开篇介绍了这篇文章评述的读者,然后介绍了作者所读的书,指出了这部书对于作者所在的地区的影响。文章的重点,以列举的方式解读了这部书中的一些文章,引述内容,解读观点,表达作者看法的异同,这些内容,对这部书的内容价值和写作艺术价值,起到了很好的推介作用。【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6-15 22:24:15
  一个普通写作者,在他的成长路上,是需要得到鼓励的。作者这篇文章是对陆红芹作品的解读,与老作家为其写序言一样,对陆红芹无疑都是肯定和巨大的鼓舞,对她以后的写作是有积极意义的。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