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我也谈医道(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我也谈医道(随笔)


作者:史建民 秀才,137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59发表时间:2017-06-15 22:58:03


   最近读了一篇网络微小说,《该治啥》讲得是老方体检时,查出有骨质疏松症,医生开了药,说须服用三年。老方回家遵医嘱,认真地服药。坚持服药几个月后,再去复查,病情照旧,又拎回来一袋药,继续服用。历经三年,胃越来越痛,骨质疏松症丝毫不见起色,且浑身乏力,头晕眼花,班也不能正常上,卧床不起。而牵扯出医道,医德,医风问题。先不说老方找的是不是正规医生,有可能他遇到的是包治百病的江湖郎中,而像老方能三年坚持服药治骨质疏松足以说明老方的无知与愚昧。这些与医道,医德,医风无关。
   那么,什么是医道呢?记得上大学时,甘肃中医名家王子隆教授说过,人就像一个煤气罐厂里的煤气罐。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如此,我所说的如此并不是单纯指外表,我之所以用煤气管作为比喻,是因为煤气管理的煤气罐并不是都一样的,一样的是容积,但是里面到底有多少气呢?有的人天生气就很满,而有些人天生气就很缺,就像煤气罐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体质。再说说王教授所讲的黄帝内经,因为我也只是初学入门,并没有多少医学方面知识原始积累,听起来有些费劲,但是又不妨碍我对他的兴趣。如果我们把《皇帝内经》放大,他就可以放大为医道,中医里有这么句话,叫做:从医入道,道以医显。如果再将医道放大,这就便是我们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高境界——道。
   《黄帝内经》与《老子》、《周易》论述的都是大道。都是自然之道与生命之道。《黄帝内经》不是认识的原始或初级形态,也不是朴素或自发阶段,而是代表东方文化的人类认识的高峰。《黄帝内经》开辟了道法自然的天地,展示了生命之神的光辉,实现了认识史上的奇迹。中医乃中华五千年文化之结晶。中医之道教人如何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和做人之理与道。最早的医道,即医道源头自《道德经》,而后衍生出《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内经》是一种生活哲理,《外经》是一种治病经验,只不过经时间的消耗丢失在历史中了。中国人对医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的,但不会或者说不知其理。
   中医之道源于老子《道德经》,教人如何更好的生活才会减少病痛,道就是让人减少心中妄想和欲望,减少对人的精、气、神的耗散,而后病才会不生。《内经》中提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并按从来,”。我们怎样的生活才会致使生病的机会降到最低乃至不生病,《内经》提出“百病必始于喜怒阴阳饮食”,人的情绪可以控制百病的产生。试问一个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住的人如何不生病、如何与人相处,中医之道也可以说是生活的一种理念、是一种道。在《内经》先是一种道即“从医入道,道以医显”。道就是生命、生存、生活的理。中国医道自古就有“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如果把一个国家的特种部队比作“国之利器”,那么中医之道就可以比作人的身体之“国之利器”。治国如同治人,很早中医就提出“身国同治论”,其中提出的“天人合一”,在哲学方面讲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人的身体这个小天地顺应外界大天地才会百病不生,最终由人成圣。
   在这个医道大体系中,包含太多生活哲理,人类只是不了解亦或是不太相信。早在先秦儒家就教人仁、义、礼、智、信,这个理正好体现在五脏的变化。在医理体系中,人的五脏顺应五时、五行、五气、五德、五方、五音、五味、五色等。五脏中,肝属木,在时为春,在方为东,在德为仁;肺属金,在时为秋,在方位西,在德为义;心属火,在时为夏,在方为南,在德为礼;肾属水,在时为冬,在方为北,在德为智;脾属土,在时为长夏,在方为中央,在德为信,从一个人的德性和平时的生活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五脏变化。先秦哲学中儒、医、释、道就叫人生活。在很多的先秦哲学中就体现出了医之道。这就叫“医易道同源”。
   《道德经》可以看做是一本生活哲理史诗,我窃以为可以看做是医道之源,因为它教人如何才是顺应自然、如何“天人合一”,培养我们如何去做人和生活。“大道无形、道隐无名”正是医道所需求的人格魅力。医道,从古至今都是认知生命本源和天地之道以求达长生久视,老子之道所讲正是给自己积德,德正好在五脏、五行中应运而生,建立自己的德行和人格,医道所将求的也就是医者之德。
   我所认识的医道,本身是一种悬壶济世、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职业,要做好一名医师首先必须有仁德,其次是仁心,最后才是仁术,人的五脏都有属于自己的德,何况主宰它的人。大医之人不仅考虑治病、治人,想到更多的是治社会风气、人之德性。《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之德就要像中央土厚德包容万物、生生不息,《易经》乾卦解“卦上冲,见群龙无首,吉”,我们的五脏六腑就要像一个大体系一样阴阳调和、生生不息。

共 18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世上事有道,万物有法。作者从看到的一篇网络微小说《该治啥》做引子,引出医道、医风、医德问题,重点谈及了医道。作者回忆自己上大学时老师关于医道的比喻,有联系自己工作后的亲身体验,针对医道的起源、医道的内涵和现阶段对医道的误读与误解进行了论述,并结合《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写出了医道的最高境界,那就是道——“天人合一”境界的“道”。作者写的要言不烦,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比较高深的内容,也让我们对医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篇关于医道的美妙随笔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7-06-15 23:04:22
  人们经常把道德连用,通过本文看,医道与医德还是大有差别。
2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7-06-15 23:07:19
  要想有好医道,比喻有好医德,医道与医德又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其重要性也就看出来了。
3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7-06-15 23:08:08
  如此专业的文字写的如此富有文学色彩,不容易啊,拜读!
4 楼        文友:史建民        2017-06-15 23:22:58
  谢谢快乐永远的精彩点评。
   医是术和器,道是真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只有有道之人方可成大医,所谓大医精诚就是这个道理,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5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8-06-21 10:28:20
  作为同行,我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浩渺若尘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