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西风】忙碌(杂文)

编辑推荐 【西风】忙碌(杂文)


作者:之中 探花,14260.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53发表时间:2017-06-24 15:17:02

【西风】忙碌(杂文)
   一
   经常说忙碌,那是闲的时候;真到忙碌的时候,会忙到没时间说话。
   5月是忙碌的。从13号开始的忙碌持续到今天,20天了。昨天晚上把两份文件制作完成,总算基本能交差了。基本这话当然是有余地的。因为那些文件是否合格、合适,还得请专家们审定。但我知道大框架不会再变。
   忙碌中的一半活都不属于我的工作范围,纯粹是为别人代劳。说好是帮忙的,一答应下来,事情就成我的了。没办法,谁让我不善于推托、不知道耍滑头呢!早就知道人是有区别的。一种区别是会与不会。会干似乎也是劳累之源,你会啊,不劳累你劳累谁呢?你会要不干,又成了另一种问题。不会在这个时候可以站在远远地憋着喉咙窃笑。很多时候不会成了优势,比如没人让他干活,比如他因为不干绝对不会犯因为干活才会犯的差错。另一种是能用与不能用(好说话与不好说话)。会而且好说话,劳作不加之其身还会怎样?有些人会干但摆架子、提要求,便没人敢多与其商谈干不干工作的事情了。劳累中看别人轻闲潇洒无所事事,心里会生出一丝丝的怨气,觉得这个社会以及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来。既而又被压下来的工作所打断,专注与处理事务当中,那一丝怨气也在忙碌里消失殆尽。心理平衡也是从工作中找到的:完成了一项工作,处理了一件事情,帮单位及个人解决了一个难题。而这些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若讲人生价值,当然是能做事会做事,而不是什么也不会的混混所能体会得到的。真到了闲散无用的时候,还谈个鸟价值啊。
   公平从来是相对的。干活的人受累讨气甚或落不下个好,但客观上他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没有白白耗费生命。有用而受累,这就是平衡之一种。
   二
   忙碌当然是对人的一次全方位考验,或者说是一次体检。体力、智力、逻辑思维,操作水平、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事的配合、应急反应能力等,无不在其中反映。为什么把体力放在首位?因为没有好的身体,忙碌中的加班加点是不好支撑的。就说开始忙活的那个把星期,每天从早到晚,没了午休,恰好家人外出回家还得做饭,饭后又得赶忙往办公室跑;出差到北京下机到宾馆马上进入工作状态整理材料到凌晨;因为总想着工作中的事情,每天睡眠不到5个小时……没有体力,谈什么工作?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归零。至于应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体现的就不单是能不能干,而是会不会干的事情,是政策把握、经验积累、现实考量诸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反映,有时候还与人格魅力、表达方式有关。做好工作似乎很简单,在常人看来,不就是完成了一件事情,处理了一个问题而已。然而从做不好事情谁都能找到的毛病中反观,就知道做好一件所谓简单的事情是需要多么处心积虑、绞尽脑汁的事情!我不敢说自己的事情都做得好,但我深深体会为了做好事情所付出的夙兴夜寐、反复思考。为什么一有工作我就像疯了似地全身心扑上去?因为我不能辜负信任,更不能辜负自己的内心。
   过一段时间,有这样一次工作体检,对人来说获益良多。比如从中重拾信心、重建自信就很重要。从一线岗位退居二三线之后,虽说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但平时的工作简单而轻松,如果想偷个懒儿的话,几天不干事光看书看报喝茶也没问题。人的疲惫更多是无所事事中得来的,所谓人无压力轻飘飘者也。长此以往,便迷茫,便心虚,便胆怯,便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会做成什么。而这样一回忙碌,把交到手里的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比较妥帖之后就会知道原来我一直都在准备着,并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当年的工作水准与工作精神依然依附在身,对某些领域的工作仍然心中有数……比如从中磨洗头脑、磨练精神。平时工作轻松的结果不是舒服,而是焦虑。焦虑于我还能不能干事情,到底能不能干好事情;协调能力、交往能力、办事能力是不是还适应当下的形势任务。在这次紧急的突击性的任务中,在我负责的几个方面的事务中,实际检验了自己的能力水平。结果应当能算到良好以上,这让我很快慰。尤其让我高兴的是,过去积累的一些经验得到重新运用,过去经历过的一些情况、收集的一些材料在整体工作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单位整体工作的完成起到了独特作用。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平时注意积累与整理材料的习惯,“处处留心”的做法,在工作中帮了大忙。好些时候不是说事情有多大,而是说你注意到了别人没关注的地方、收集到别人没想到留存的材料,在那样一个必须需要某类材料的时候,它就是关键点了。我正是手里留下一份某省要求档案中必须有的材料样本,在大家为找这个东西是个什么东西的时候提供出来,为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当人们说“多亏了你”的时候,我要没有些得意那是不现实的。人呢,得意一下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能忘形。我得意于一份材料,并不得意有什么了不起。而那只是平时的一个习惯而已。
   体检结论一定是人体各个方面的综合。健康是干活的本钱,愿干能干是干好的前提,责任与担当是干好的基本原则,灵活性与原则性、发挥大家积极性是做事情的基本方法,体恤、大度、以已度人,虚心、耐心、热心、诚心,有了这些,事情基本成功。我的体检结果怎么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交付我负责的工作没出现大问题,基本在正常轨道上运行。
   做事情自然有成功的渴望,但也要有“尽人事、听天命”的准备。因为许多事情成功与否,不是你努力就可以的,还有许多因素制约、有许多未知情况出现,而这些东西都不是努力工作可以左右的。有句话可以留给做出很大努力但结果并不如人意的同道共勉: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中间不愧人,尽力而已!
   三
   忙闲不均是生活的常态。对一个人来说,如果天天处于如同这20来天的忙碌中,恐怕首先体力就不能支持。再说,如若天天“亚历山大”,每天精神都处于兴奋中,也会出问题。弦太紧易断啊!忙一阵,闲一阵,轻松而不松驰,繁忙而不烦乱,生活就在正常状态之中了。
   忙闲不均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却不一样。如前述,忙碌的人总是忙碌,闲散的人总是闲散,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我知道我的忙碌从某个方面来说是自找的。要从这个角度说,你得说命。我们总是在找不到其他理由的时候把一切责任推卸到“命”这个大筐里。反正无论怎么往这个不说话的大筐里装东西,它都不会提出反对意见来。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是最典型的命运论的言语。什么叫命里有与无?得不到就叫无,得到了就是有。我们只不过把即成事实用命来矫饰罢了。可怜的命啊!
   要说不羡慕闲散的人、什么事情都不做什么好处都不耽误的人,那是假话。忙碌到很焦灼的时候,比如腰酸背疼、大汗淋漓,饮无趣、食无味的时候就想,要是像谁谁多好,每天转悠一圈,工资待遇一样不少,多好!有人亲切地慰问说辛苦了的时候,我总会说不辛苦,命苦。何谓命苦?自找的苦处不往命上说还能怎么样呢?老家有句讲自找苦吃的老话是“手不疼了往磨眼里伸”。这苦是我自己伸手的,我只好把责任推倒命上去了。总说羡慕是相互的。我不知道闲散的人会不会羡慕忙碌的人,我只知道我出力流汗的时候,他们钓鱼游玩打牌说笑。或许他们会妒嫉,会用近似于诅咒的语言狠狠地说几句风凉话:忙死他们,谁让他们那么能的。
   是的,“能”应当是忙碌的根本理由。不能,甚至无能才是闲散的基本原因。这叫谁想来都会不舒服的。想到这里他们会怒吼:谁不能、无能?你让我去做做试试,做不好还能做不孬吗?正是,谁也没有时间与空间让你做坏了再叫别人重做。能者,平时积累与准备者也。如果劳累是个机会的话,也是给了那些有准备的人的,而不能给从来没干成事的人来做试验。
   昨晚加班应当是近一阶段工作告一段落的谢幕。事实上,我的体能也到了支持高负荷忙碌的最后阶段。因为今天去久无照料的菜地干活,腰被扭伤,疼得不能长时间工作。难道这不是命数吗?工作任务基本完成,身体就出了状况。有些事情不能推论。如果推导起来,又得讲到冥冥之中的安排了(事实是,我在搬运肥料的时候没小心,闪了腰)。
   说实话,我并不后悔我自己把手伸到磨眼里找来的忙碌。经过这一遭的忙碌,我的精神、记忆、处理事情的方法等从各个方面被检验一次,实属机遇难得。否则,总在悠闲里,连我都认不出自己是谁,还剩几斤几两了。
   2017年6月3日
  

共 32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此篇文字,让我不得不敬佩作者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认真敬业,一心扑在工作中。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心态,那么每一项工作都会做得很完美很出色。人是多面性的,也是复杂的。此篇文详细地剖析了处在忙碌时的内心变化,“能人”与“耍滑”的人在工作中的强烈对比。人活着就要有价值,坦荡为人,踏实做事。赞成作者的这句话: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中间不愧人,尽力而已!当某一天回想自己的一生时,不会有工作中的遗憾,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很有寓意的一篇杂文,非常现实,各单位都存在这种现象。有责任心的就多受点累,也体现出了自身价值,社会需要你,单位需要你,你是幸福的!那些奸懒馋滑、闲散惯了的,哪个领导能信任他,又能做好什么工作?混来混去就把自己丢了都找不到。此篇推荐赏读。感谢作者赐稿西风!【编辑:海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7-06-24 15:21:57
  一直以来很喜欢老师的文字,真切、朴实的文风。祝老师创作愉快!夏安!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2 楼        文友:之中        2017-06-24 22:06:46
  感谢精心编辑,感谢理解与支持!夏日炎炎,辛苦了!
3 楼        文友:黔牧之        2017-06-25 18:19:52
  老师的文字真实,说生活的常态,却是不一样的感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