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梦(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见闻】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梦(征文.散文)


作者:七弦 童生,519.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96发表时间:2017-06-25 09:44:40


   一、净坛老人
   很多时候,人一旦倾心于某个地方,某地的风物人情,他们会跨越几千里的行程,跨越艰难险阻,只为了抵达心心念念的地方,将心里深藏的那份执念放养在那里。
   大概是去年的夏天,具体时间却是半分也不记得了,我与朋友去了一次巫峡北岸。那里有著名的净坛峰,山中云雾缭绕,洞奇石秀,这是大巴山最后的秘境。在净坛峰边上有个黄岩村,由于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村子里的村民陆陆续续都搬了出来,如今只剩下一位老人还住在那里。
   山上的小路蜿蜒曲折,也是和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老人的屋子就在小路的尽头,依山而建,半壁为崖,还有座阁楼。早年他和老伴长居于此,有三男一女四个孩子,老伴去世后,子女们也都离开了村子,在外面盖了新房,组建了新家庭。
   老人是个木匠,屋子里的家当基本上都是老人当年自己打造的,铜制的门环已经用得发亮,梁上还挂着几块腊肉,老人一直没舍得吃。
   土屋上的阁楼,冬暖夏凉,储藏食物也不易变质,所以多年来即使有电,也不需要安装冰箱和空调。土豆、红薯、玉米是老人经常吃的食物,也是他辛辛苦苦亲手播种的。饮用水用的是从深山引至石凿子里的山泉,清冽而甘甜。手巧的老人还自制了四个土蜂窝,每年都能吸引来不少蜜蜂,据说这样的蜂蜜市场上能卖到几百一斤。灶房上面的砖瓦旧的旧、碎的碎,到了天晴时,外面的阳光透过缝隙正好可以投射到厨房的灶台上,温温凉凉的,让人心生安暖,即便几十年的烟熏火燎已让墙壁早已变得乌黑,甚至有些地方有了些蛛网。
   要下山时也曾按耐不住地问了老人为何不愿去山下过好过一些的日子。老人总是很淡然,笑着摇头不肯离开说:“一辈子都住在这里,换个地方,就不会生活了。”
   老人将一辈子的光阴都交给了时代居住的祖屋,将此生所能给予的所有情怀都交给了它,于他而言,屋子即便蛛丝密布,残破不堪,都是他的全部。
   那一刻,对老人没来由地肃然起敬,亦觉得净坛这名字取得真是妙不可言,不虚此行。一个人最为难得的,是初心不负地扎根于自己的梦,干净而利落地安于自己的寂寂清欢,不为外界繁华景象所惑,不为他人活法所扰,亦不为权利名望所动。
  
   二、龚扇传人
   记得前不久在杂志看见一篇关于扇子的文。文章写的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龚扇及其第五代传人龚倩。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扇子的实用性渐居次席,但其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未曾远去,总有些人,能够心怀素梦,摒弃浮华,耐住寂寞,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视为自己一生的梦,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龚扇的制作过程,到现今还没有一步可以用机器代替,从选料制作到编织成品,都是全手工操作而成。其间需要使用专门的工具,凝神屏息而作——喘一口气、打一个喷嚏,都可能让上千条细丝乱作一团。若是一个地方编错了或是编得不够好,就要从已经完成的部分里撤下其中的一根竹丝,再将新的竹丝重新编进去。通常一把扇子的编织,一整套的工艺完成下来,需要经历六十天以上。
   “每一步都要经过成千上百次的练习”,龚倩回想起幼年经历的训练,仍觉得历历在目。自八岁开始,龚扇就成了她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龚倩从小便带有别于其他同龄的孩子所不曾有的沉静和淡泊,对于一件事情往往会投以十二分的专注,旁人都说龚倩为人直率简单,属于“心态极好”的那一类人。
   我们生活中所接触的手工艺者,不乏浮躁之辈。有的人想借着一些祖传的手艺,或是打着传统文化的名义来捞些实际好处,而龚倩对于祖传手艺的感情,纯粹得少见。她并太过在意钱财,只是一心一意地专注于龚扇的制作,竭尽全力地去将每一个步骤做到最好,然后拿到店里去卖。对于出身工匠世家的她来说,她自己做的同祖辈们所做的,并没有什么区别,也并非觉得是件什么“了不得的事”。她说的有一句话让我记忆尤其深刻,她说:“龚扇不会死。在任何一个时代,手艺人都不可能大富大贵。我做龚扇,也没想过能靠着祖传的手艺大富大贵,我只想对得住父亲的遗愿。”
   在说这话的时候,她的语气平和,缓慢,而坚定。她心里所怀着的这个梦,虔诚,干净,平凡,而盛大。
  
   三、关于梦
   这或许是一种虔诚的执念,更是一个对于生活怀揣希冀而美好的梦。
   朋友让我写梦,可真真难为了我。想想自己这一生,还从不曾专注地、决绝地去执念于一件事情,也未曾想对于生活该怀揣一个怎样的梦,然后无论夏雨冬雪,抑或荆棘遍布,不管不顾地,决绝地,将这一辈子,将此生所有的时光都交付与它。
   梦,这个字,有意趣,读来唇齿含香,里面藏有痴痴的美。就像一场春风来,“咔哧”,花骨朵炸开,灼灼开在春光里,一朵接一朵的梨花呀,落满了千万枝。
   梦是对生活充满希望,是身处苦难,却超然于苦难之外,更是踏实善良,安于自己想要活着的生活。那个净坛峰生活着的老人,尽管与世隔绝,生活清苦,简单孤寂,可他并不以此为苦,一个人过着简单的生活,自给自足,逍遥而自在。于老人而言,在他当年选择在那里住下生活那一刻起,他的梦便在那里落下扎了根。而他这一辈子也注定了要与这个梦紧紧缠绕在一起,生命不止,梦便不曾消散,至死方休。
   梦是清简自持,安于自我,更是将执念表达成真,将梦想升华为传承。那个龚扇的传人龚倩,她甘于寂寞,摒弃浮华,安心地做好一柄柄龚扇。她此生所愿所梦,便是将祖辈的手艺,将传统工艺完完整整地、默默地传承下去。哪怕为此要赔上她的性命,耗尽她一生美好的年华,她亦执念如初、无怨无悔。
   一个人的梦,或许真的只关乎一种虔诚,一种态度,一种执念。你可以白日做梦虚耗光阴,也可以逐梦追求一种爱情,亦可以执梦于某种理想信仰。梦一切可以给你带来欢喜与支撑的东西,然后心怀虔诚,然后认真执着,那么生命里,哪里都如见春光,哪里都可见清欢,哪里都是欢乐的。
  

共 23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从净坛老人执笔,一辈子生活在山上的老人,将一辈子的光阴交给了时代居住的祖屋。来到老人居所,感受到古人生活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那份由心底散发出的纯净令人惊叹,正如作者所言,净坛这名字取得妙不可言;龚扇传人,龚扇具有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作者详细笔墨的描写,对于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予以崇高的敬佩。他们的那份耐心、那份执着、那份心底的虔诚令人赞叹和尊敬;关于梦,梦可以是荒唐遥不可及的梦,也可以是可以实现的理想之梦,有梦的人生才会有目标、有动力。作者巧妙的将净坛老人和龚扇传人他们心底的梦串联起来,这是生命不息、代代相传的梦。全文基调轻盈曼妙,犹如清澈的甘泉缓缓流入心间。语言凝练优美,具有阅读美感,诗意隽永,留给人无尽的遐想,读来唇齿留香,蕴含哲理哲思的佳作,推荐共赏,感恩赐稿!【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6-25 09:46:48
  “一个人最为难得的,是初心不负地扎根于自己的梦,干净而利落地安于自己的寂寂清欢,不为外界繁华景象所惑,不为他人活法所扰,亦不为权利名望所动。”这份由灵魂深处散发出纯净的初心令人赞叹,他的灵魂是高雅脱俗的,能够在这浮躁繁华是社会中保留这份初心,真难得!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6-25 09:51:11
  老师的文笔流畅而轻盈,就像娟娟流淌的泉水一样,缓缓流入心间,抚平人们浮躁不安的心灵。感恩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期待您更多精彩,祝老师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6-25 15:52:21
  欣赏老师佳作,好文字,问候,品读学习:梦一切可以给你带来欢喜与支撑的东西,然后心怀虔诚,然后认真执着,那么生命里,哪里都如见春光,哪里都可见清欢,哪里都是欢乐的。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4 楼        文友:醉歌        2017-06-25 20:25:32
  学习了,写得真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