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见闻】天职(征文.微电影)
人物
竺春梅,眼科医生,四十岁
李小明,少年,初一学生,十三岁
黄丽娜,眼科医生,二十八岁
护士长,眼科护士长,三十八岁
吴民,行政副院长,五十岁
李前进,李小明父,四十岁
林云舒,李小明母,三十七岁
李长福,李小明爷爷,七十岁
斑主任老师,三十五岁
年轻交警,二十六岁
一、红旗大街与胜利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日外)
(红旗大街与胜利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太太,颤颤微微地过马路,被一辆疾驶而过的三辆摩托刮倒,三轮摩托没有停车,老太太爬了几爬没能爬起来,一个滑旱冰鞋的少年,飞快地滑到老太太跟前,蹲下身子把老太太从地上掺扶起来,又掺扶着老太太把她送上人行道上。少年刚转过身,就见一辆丰田摩托疾驶而来,后座上驼着一大卷铁丝,铁丝掉落下来,车主没有发现,也没有停车,继续飞驰而去。滑旱冰鞋的少年李小明,赶紧躲闪,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没能站稳脚跟,一下子摔倒在道牙子下,头部撞到那一卷铁丝上,左眼却被一根支出来的铁丝刺中,少年惨叫了一声,双手捂住滴着血的左眼,不停地大声喊叫:我的眼睛!我的眼睛!
(一名正在马路中间执勤的年轻交警闻讯跑了过来,双手扶起李小明,惊叫了一声:“得赶紧上医院!”年轻交警把李小明扶到他的摩托车的后座上坐好,向最近的市立第三医院疾驶而去。)
二、市立第三医院眼科诊室(日内)
(少年李小明被送进眼科急珍室,接诊的主治医生竺春梅和年轻医生黄丽娜,立即进行紧急救治。)
黄丽娜(痛心地):老师,眼角膜损伤得这么严重,这个孩子的这只眼睛,恐怕是保不住了呀?
竺春梅(忧心忡忡地):只有一个办法,进行眼角膜移植。
黄丽娜:那得有可用的眼角膜呀。现在最缺少的就是可用的眼角膜呀!必需得从刚死的人的身上移植,志愿者又是那么稀少,千千万万盲人都望眼欲穿地盼着呢呀!
竺春梅(似乎轻轻叹了一口气):是呀,可用的眼角膜太稀缺。人们的观念还不可能一下子就转变过来,家属都不愿意捐献死去的亲人的眼睛,都要保存一个完整的尸体。愿意捐献眼角膜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
黄丽娜:老师,我记得你给我们讲课时讲过,严重损环的眼睛,必需进行眼角膜移植才能保住眼睛,而且必需得在六个小时之内进行移植。
竺春梅:是的,过了六小时,成活率就很低很低,失去了移植的意义了。所以,要想保住这个孩子的眼睛,必需得尽快找到可用的眼角膜。
黄丽娜:可咱们上哪去找呀?咱们医院里也不会有吧?
(这时候,护士长快步走进来,向竺春梅报告。)
护士长;竺大夫,按照你刚才跟我说的,我巡视了一圈,还真发现了一个。
黄丽娜(急得没等护士长说完就问):发现了什么?
护士长:刚才内科急诊室抢救的一位老人,没能抢救过来。说是这个老人,是在过马路时,被一卷铁丝绊了一跤,一下子跌倒了,心脏病急性发作致猝死。
竺春梅(惊讶地):一卷铁丝?又是一卷铁丝!
护士长(气恨地):也不知道谁那么缺德,把铁丝扔在马路边上?
竺春梅:那位老人有家属吗?
护士长:没有,是一个人出来的。身上也没有任何证件,也没有手机。现在正在设法寻找。也是被交警送过来的。
黄丽娜:那咱们能不能……(只说了半句就不敢往下说了)
竺春梅:我也在想,要是能用这位老人的眼角膜进行移植,这个孩子的眼睛就能保住,他还这么年轻,才十几岁,人生还有好多好多年要过。
护士长:刚才我到太平间看过了,那位老人的眼睛,完全符合移植条件。
竺春梅:咱们去请示一下院领导。
护士长:老院长上南边去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不在家,就行政副院长吴院长在家。
竺春梅:那咱们就去找他说说。这么小小年纪的一个孩子。没了一只眼睛,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黄丽娜:他是因为去扶一位摔倒的老太太,叫一根铁丝扎破了眼睛的。还是个有爱心的好少年呢。
竺春梅:咱们就更应该全力以赴想办法,保住他的眼睛。
(这时候,只见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小跑着走进来。)
班主任老师(自我介绍地说):大夫,我是李小明的班主任老师,刚才接到交警同志打来的电话,才知道李小明眼睛受了伤。他是单亲家庭,妈妈在广西出差。还没有联系上。学校正在想办法跟她联系。也正在想办法找到他的父亲。他妈妈跟他父亲离婚多年了,两个人一直没有联系。我们都千方百计在找。李小明是个特别好的孩子。是我们斑的中队长。是历年的三好学生。乐于助人,做好事。交警同志跟我们说,他就是在扶一个跌倒的老人时,被掉在马路上的一卷铁丝扎伤眼睛的。请您千万要治好他的眼睛。他年纪还这么小,将来还要念高中上大学,以后还要工作。不能没有眼睛啊!请您一定要想办法治好他的眼睛啊!
竺春梅(安慰地说):老师,您别着急。我们正在想办法。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也不会放弃的。请您放心。
斑主任老师(连声说):谢谢!谢谢!谢谢!
三、行政副院长吴民办公室(日内)
(竺春梅,黄丽娜,护士长三人,敲门走进副院长室。副院长吴民正在跟什么人打电话,示意几个人坐下,三个人坐到沙发上。)
吴民(举着电话筒说):那好,就这样,等我们老院长开会回来,我再跟他详细说。你放心,没问题。拜拜。(说完放下电话,笑着对竺春梅三个人问):三位女士一起来,敢问有何见教?
竺春梅(向护士长和黄丽那看了一眼,意思是那我先说):吴院长,我们刚才接收了一个小患者,左眼被铁丝刺破了,必需进行眼角膜移植才能保住他的眼睛,护士长探寻到,刚才急诊室送来的一位老年患者,因心脏病急性发作猝死,我们想用他的眼角膜,给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少年作移植。特来请示你。
吴民(马上问):你们征得老人家属的同意了吗?据我所知,那位老人,到现在还没找到他的家属吧?
竺春梅(进一步解释地):可是,您也知道,做这种移植是有时间限制的,必需在六个小时之内进行,才能保证成功。过了六个小时,就没有意义了。现在我们还没打听到老人家属的情况,据说老人身上没有任何证件,弄清楚老人的身分,恐怕不是短时间的事吧?要是错过了这个时间,错过了这个机会,那孩子的眼睛就保不住了呀!
吴民(理解似地笑了笑说):竺大夫,我非常理解你作为一位眼科医生的心情,咱们作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可是,竺大夫,你不会不知道,没有家属的同意,没有家属的授权,死亡患者的身体,是谁也不能动的呀。我知道,患者刚刚去世,眼角膜还能存活,用他的眼角膜,能救回孩子的一只眼睛,眼睛对一个人来说是无比宝贵的。我们不是也常好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地保护什么吗?可见眼睛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多么宝贵!可是,竺大夫,没有经过患者家属的授权,那可是严重违规的呀!
竺春梅(不甘心地):吴院长,你说的这些规定我们都知道,可是,眼前的现实是,这个孩子,才只有十几岁,送他来的交警说,他是为了扶一位被摩托车撞倒的老太太,被铁丝刺伤了眼睛的,他的班主任老师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好学生,希望我们一定要治好他的眼睛。他还这么小,还在上学念书,以后还要上大学,还要工作,还要谈女朋友,还要成家立业。要是就这样失去了一只眼睛,他将来的命运,可就会完全改变了呀!刚才您说,咱们做医生的,救死扶伤,是咱们的天职,是责无旁贷的。摆在咱们面前的现实就是,若是不能给这个孩子作角膜移植,他就会永远失去一只眼睛,刚才您也说了,眼睛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而那位老人,因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急性发作猝死。生命已经走到尽头,没有了任何复活的希望和可能。把他的眼角膜,给这个少年移植,我觉得对这位老先生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善举善事。也许是他心甘情愿的呢。用他的眼角膜,让一个有爱心的好少年的眼睛,重见光明,也让他生命的一部分,能够在另一个鲜活的生命上延续,即使他的生命和人生已经完结,可是,他用自己的一个器官,挽救了另一个青春少年的眼睛,他的生命应该说也又有了一个新的的亮点,新的价值,让他即使在生命已经终结时,还能谱写一曲真爱之歌,这难道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吗?
吴民(听完竺春梅的一席话,噗哧一声笑了):竺大夫,你真成了诗人,听了你的这些诗意盎然的话,我都深深地受感动了。要我是那位老先生,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捐献出我的眼睛,我所有的器官。可是,我的大主任。有明文规定呀!我们即使有再大的善心,也不可以突破这规定的呀。没有死者家属的同意,没有死者家庭的授权,我们是不可以动老人的任何器官的呀。竺大夫,这件事我是不会同意,不会批准的。其实我心里也十分同情,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那么可爱的少年,将会永远失去一只眼睛,我怎么能不痛心?可是我坐在领导这个位置上,第一条就是要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这是我必需第一个要考虑,要把握的。所以,我得请你们原谅。我不能批准你们的这个请求,批准你们的这个治疗方案。
竺春梅(点了下头说):吴院长,我明白了。我完全明白和理解您的意思。您作为院领导,考虑的角度和我们可能不太一样。我是说您会考虑得更会面更原则。我作为一名医生,我所考虑的只是我的患者。只是千方百计怎么能治好患者的疾病。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老院长一再教导我们的。我不能眼看着这个孩子,在有很大希望时,错过这个机会。我无法面对他和他的家长他的老师,说我本来有机会,有能力,不叫他失去一只眼睛,可是,我害怕破坏规定,害怕承担责任,而不得不回避。我可以跟他们理真气壮地说,我没有任何过错,我尽到了一个医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救治了他。但是,因为没有现成的眼角膜可以移植,我只能这样处理。至于这个孩子将来会遭受怎样的痛苦和磨难,这和我无关,我也无需想得那么多,那是他父母亲的事情。我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想得那么多。
竺春梅(越说越有些激动):是的,我有一百个理由一千个理由,为自己正名,为自己开脱。任何人也没有理由责怪我,我可以心安理得。高枕无忧。可是,我面对着这个孩子,他就躺在我的面前,他的一只眼睛将要永远关闭,他这一生一辈子都会因为失去本不该失去的眼睛而痛苦终生,而且是在我有机会有能力保住他这只眼睛的时候,我作出了逃避的懦弱选择,而且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可是,我无时无刻不在想,若这个少年是我的亲生儿子,是我的亲人,我又会怎么作?我的女儿和他差不多一般大,也是个中学生,倘若是我的女儿遭遇了这种不幸,我也会冠冕堂皇地逃避吗?我坚决不会的,我甚至于会摘掉自己的眼睛为女儿换上。因为我一直时时刻刻都在这样想,所以,当我知道有一个老人,正可以救活这个可爱男孩的眼睛时,我怎么也无法说服自己去放弃。我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即使是踩了红线,我也没办法叫自己不往前走了。吴院长,我明白该怎么做了。您就当我们从来没有来找过您。您就当不知道这件事。
吴民(依然劝解地):竺大夫,我还是要劝说你们,不要用感情代替规定代替制度,确碰红线,是会遭来不可想象的后果的。我还是要力劝你们,到此为止。千万不要感情用事!
竺春梅(站起身):吴院长,我们知道了。那我们走了。
四、眼科医生办公室(日内)
(竺春梅,护士长,黄丽娜三人,从吴副院长办公室,回到眼科医生办公室。)
竺春梅(面对护士长和黄丽娜说):现在咱们三个人就算开个会。这个手术我决定做。你们要是同意,就跟我一起做。但是,我有个要求。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都由我一个人承担。你们两位不能参与进去。
黄丽娜(着急地不同意地抢话说):那怎么行?得咱们一起承担。怎么能叫你一个人承担?!
护士长(符合地说):是呀,咱们三个人一起承担。
竺春梅(向两人摆了摆手):行了。这个事就别争了。也许什么事都不会出。也许那位老人的家属是个非常通情达人的人,很乐于我们这样做呢。说这也是他们的老爸最愿意看到的呢。好了,准备手术。
黄丽娜(调皮地做了个祈祷的手势):愿上帝保佑我们。阿门!
五、眼科手术室(日,内)
(眼科手术室内,竺春梅主刀,护士长和黄丽娜作助手,李小明躺在手术床上,无影灯下,竺春梅熟练地进行着手术,手术顺得完成。三个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都朝对方点了点头,表示对手术结果很满意。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笑容。)
(手术室门打开,护士推李中明出来,一直守候在手术室门口的斑主任和送李小明的年轻交警,看见竺春梅几个人也跟着出来,走上前,用目光询问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