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北京印象之二

编辑推荐 北京印象之二


作者:孤独与快乐 童生,62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02发表时间:2017-06-28 08:10:56
摘要:这篇是北京游纪系列之二,纪录了在北大旁听的一些事情。

北京印象之二 北大,这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是多少莘莘学子心中梦寐以求的殿堂,走进北大,借光刘老师的福荫,能在他所交流的学科,得便听讲,那真是此生不曾设想的事情。
   走进北大,这座有着百多年人文历史积淀,散发出思想的阳光智慧的学术殿堂,有着历史的博大与厚重,明天的灿烂与辉煌的庄严学府,在心中,油然生出一种祟高的敬意,学问的渊博高山仰止。浑然之间,一种莫名的神圣之光,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幸运垂青了我这个岁届花甲的乡野村夫,诚恐诚慌里生出一种朝圣者的渴思与虔敬。
   第二天早早醒来,好不容易捱到天明,吃过早餐,跟在这位古道热肠的老师后面进入x3楼的教室,怯生生地找好了靠后排一侧的座位,取出早前就备好的笔记本,钢笔等物品,端端正正地摆放于面前的课桌上,导师还没有来,顺便偷眼打量了一遍前后左右的听讲者,似乎没有觉察到大家对我的到来,有什么诧异的表情和新奇的关注,这才把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情,悄悄地放回肚子里,心里的紧张和局促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这是综合类交互式讲座,各学科之间交流互动,只要你有时间,都可以参于听讲,当然是以本学科为主,兼顾其它。
   这些是刘老师后来才告诉我的。
   不一会儿,一位个子稍矮,戴着深色镜框的老者走进教室,全体起立,鼓掌欢迎。
   这位导师一身便装,面带笑容,目露慈祥,和大家打过招呼之后,便开始了他的演讲,我忽然心生感动,这样一位学养深厚,造诣非凡的导师,说话的神态举重若轻,侃侃而谈,给人的感觉,有如一位宽和仁厚的长者之风,若是走在大街上,人们指定会把他看作退休离职,颐养天年,慢步从容的老者的,其言行朴实无华,与普通人无异,甚至觉察不到他有什么过人之处的。
   身后的电教屏幕上打出美学概论几个大字,下面一行小标题:试论xxx先生的创作风格与实践。
   紧接着,大屏幕画面上出现了中央电视台某王牌娛乐频道的画面。屏幕上一个刚滿五岁的小男童,用灵动地歌喉深情地演唱一首时下风行的民族歌曲。他那眼神,那动作,那婉转明丽地声调,仿佛牵着人的思考,在辽阔的草原上放牧思想,喂养灵性。曲毕,台下掌声雷动,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就连坐在节目评审席上的专家,在颔首倾听之后,均给予了极高地佳评,有位资深年长的评委甚至连呼惊奇,一个年仅五岁的孩童,没有受过任何系统的专业培训,竟然能够把一首有较大难度的歌曲,表达得如此完美无缺,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无疑,眼前这位孩子,未来充满希望,说他是不容小觑的歌坛神童,也是未必为过的!
   画面戛然而止。
   这位导师开始发言,他顺着人们的思路启发大家,美是与生俱来的,普遍存在于世间的万事万物之中,衍生于生命以及自然的各个领域,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画匠,就是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之美的慧眼,用自已的画笔,勾描出人物性格的光芒,以及山水自然的灵性。我在想,艺术是一种相通的学科,就拿作诗写文章而论,作家与诗人,不正是需要这种思想艺术的通灵?用我们的眼晴,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东西,然后用诗歌艺术的笔墨去思考去还原去升华这世界上至美的画面么?
   随后,画面进一步深入,屏幕上出现了xx画家体验生活的画面,他深入基层,感悟自然,到边远山区,草原草甸,在深山峡谷,市井街衢留下他奔忙的足迹。那现场的临景描摹,景色的渲染,主题的烘托,无不凸显他非凡的智慧,睿智的思索,那山水那花木树叶在他的的笔下灵动地再现,那人物那景象的意趣,在他的画面上形态毕肖,栩栩如生!
   不多时,一幅写生水墨与自然风光相映生辉中浑然一体了,看到这里我感触良多,是啊,一个艺术家,只有让自已扎实地融入生活的画面,把自已的情感、才思作用于时代潮流,社会责任与义务的担当,才能创作出反映当代,无愧于历史波澜壮阔的画轴卷秩。才对得起艺术家这个称号,联想到文学艺术的创作之路,也必须是无出其右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大概也是这些道理。
   由此,进一步联想到当今的诗坛,有多少不思进取,一昧靠金钱开路,靠投击博位的所谓名人,大师,把自己关在封闭的象牙塔里,冷清孤寂里江郎才尽,硬着头皮发一些连自个都不看好的东西,固步自封里孤芳自赏,目中无人里尸位素餐!把一个神圣的学术圣殿搞得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自已拿不出像样的作品,还对别人的作品横挑鼻子竖挑眼,借以显示自己的权威,这种僵化的思维,这种唯我独尊的学术专制思想为患学界,害人非浅。
   有专制便无自由,没有自由又何谈艺术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呢!
   接下来,讨论关于绘画的一般表达技巧,比如横云断山法。一座山峰,不能在有限的幅面上,任性地表达出其高大雄峻的身姿,那么,来段横云就中切割,云山雾罩里给人一种遐想的空间,以退为进地达到表达主旨的终极目标,同时,相与画面各景同谐共生里而又不失其违和。
   教授滔滔不绝里,这样总结着。
   下来还讲了画家的自我实践,理论与实践的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以及自我推广,甚至,提到了伯乐相马,世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个人的成就与际遇以及有无名人的点化、推祟不无关系,这一点,我自有体会,深以为然。
   接下来是学生提问发言,有不少同学就自己创作实践的具体问题向导师发问,得到了导师提纲挈领的指点,课堂上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气氛在同学们赞许的目光里显得异常活跃。
   是啊,记得有人说过,大学不独其学堂之大,而在于其导师之大。那些学有所长,出类拔莘的学术顶尖人物,其境界其学养,无疑是开拓思维,造就人才,千金难求的至宝呢!
   叮呤呤,急促的下课铃声骤起,就这样,在轻松,活泼里,一堂别开生面的专业课就此结束了。
   下午,去了北大图书馆,那里的一些情景,一些人和事的交融,令我至今记忆犹深,难以忘怀呢!
   我是拿着刘老师的借书证去的。
   北大图书馆,这个有着全国最大藏书量的图书馆,里边的馆藏卷帙浩繁,汗牛充栋,以我观光客的行色,要去解读这座历史悠久的图书馆,不啻是异想天开的。
   心中有个小秘密,只要能破解这道秘密,那么,我的图书馆之行也就不虚此行了。
   走进图书馆,大开间阔大的空间自不用说,那车载斗量的文献资料,在各楼层间归类存藏。在一层检索到资料,拿到手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展卷卒读了。
   这是青年毛泽东在北大工作学习的一段资料记载,书中这样写到:一九一八年,青年毛泽东在其恩师杨昌济的介绍下,入北大图书馆做馆员工作,具体分管报刊收、发。也就是负登记来此读报的读者,发放报纸及阅后的收集工作,勤奋好学的毛泽东借着旁听的机会,先后加入了哲学研究会和新闻学研究会。
   青年时代无疑是奠定人生性格和命运的时代,这虽然依靠天赋和个人努力,但是,机遇是一个不容忽略的有利因素。
   在北大这个全国人文荟萃的最高学府里,当时正值五四前期,各种先进的思想、学说、潮流人物汇集于此是必然的事情,毛泽东这个在当时北大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也因此有机会接触到这种先进的思潮,以及当时风向标式的人物,比如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北大又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当时身处风潮中心的毛泽东,也因此接触到了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革命者,并在这里首先读到了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译本。
   无疑,这一切对于青年毛泽东的人生道路选择,主义信仰的比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毛泽东这位早年新民学会会员,当时,在湖南已小有名气,再加上在北大这座学术殿堂的陶冶,这对于追求真理,以天下为己任,有伟大抱负的青年毛泽东的人生世界观的奠定,绝对有至关紧要地决定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同他的恩师杨昌济这位当时住在东城区鼓楼后豆腐池胡同十五号的北大教授,在一来二往地接触中,结识了恩师的女儿杨开慧,并发展到最后的婚姻,当时,青年毛泽东曾写下这样一首诗词来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思慕之情:“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可见当时二人的感情笃诚了。.
   转至后来革命斗争中,杨开慧不幸被拘后宁死不降,被湖南军阀何键杀害,当时远在江西指挥红军作战的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悲伤不己,此身一去,百身莫赎,这是毛泽东痛心疾首的一段话。并于其后在柳直询女烈士牺牲之机,赋蝶恋花词一首,诗中的怀念痛惜之情,跃然成行。
   浏览完资料后,原物奉还,看看时间已近傍晚,随机步出图书馆。沿着行道树的柳荫,在斜阳的余晖里,我信马由韁地走着,思绪始终沉浸在刚刚过眼的历史风云激荡之中,是啊,可以说,没有在北大的工作机会,没有五四运动的这个历史机遇,当然,还有很多的偶然和必然的因素,造就了毛泽东这个中国革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中国革命也许还要经过更加漫长的过程。
   英雄人物虽然不能停止历史车轮的转动,但是,他对历史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命运,却有至关重要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
   ……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或跟刘老师同堂,或单独前往,我分门别类地听了不下五场讲座,有自然的历史的,学术研讨类的。尤其,有一场关于北大与严复的讲座,对我印象很是深刻,严复,这位北大并校后的首任校长,其时如何能在举步维艰,百废待兴的旧中国,开创学术人文的先河,为百年北大奠基,随着讲座地深入展开,让我对北大这种全国数一数二的学府的前世今生,有了系统全面的认知与概念。在这所全国最高的人文学府里,在导师专家的讲座上,每一次地参与,融入,无疑是个人心灵上茅塞顿开后的豁然开朗,至于首都北京这个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其对于我而言,尚有太多的闻所未闻的秘辛。
   借道北京,接下来,我将用我求索的步伐,亲自体验,丈量这座城市的风骨,体味机遇给我带来的种种欣奇与惊喜。

共 39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能到中国最高学府北大蹭一堂课,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和难得的机遇。什么是机遇?机遇就是可遇不可求的际遇。通过北大教授的讲座,作者明白了美是与生俱来的,普遍存在于世间的万事万物之中,衍生于生命以及自然的各个领域的道理,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画匠,就是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之美的慧眼,用自已的画笔,勾描出人物性格的光芒,以及山水自然的灵性。我在想,艺术是一种相通的学科,就拿作诗写文章而论,作家与诗人,不正是需要这种思想艺术的通灵?用我们的眼晴,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东西,然后用诗歌艺术的笔墨去思考去还原去升华这世界上至美的画面么?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6-28 09:24:10
  到北大蹭课,收获总是大于新奇的。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