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我的童年

精品 我的童年


作者:秋耕 举人,3625.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07发表时间:2017-06-29 11:28:33

童年应是多彩的,但我的童年似乎是灰色多了一些,只是故乡的月光照在上面,多少又略显出一丝光亮来。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一个秋天下午,下了几天的秋雨终于停了下来,久违的秋阳终于熠熠地照在土墙老屋小院中。彼时,风轻轻地吹,一如春风轻柔地抚摸着,轻吻着。在老屋的内室里,几名女人正在焦急而兴奋地忙碌着,因为一名婴儿即将呱呱坠地。是的,那婴儿便是我了。但听母亲说,我出生后的七天内由于舌头被一根经揪住,以至都不能吃奶水,瘦得只剩下一口气了。当时父母急得不行,凡能想到做到的办法都试了,还是不行,天天往公社医疗所跑。有一天,正在路上走时,被一个在路边村的一个大娘看到了,她顺便问到父亲是怎么一回事,父亲于是把情况向她说了一下,她说:“这事不好办,不过还是让我试一下吧。”其实,她的办法就是直截了当地把那根筋拉断。果然,她用一个棉纱浸透盐水后轻轻地把那根经脉磨断,之后就好了,能吃奶水了,命总算保住了。但现在想想,一出生就七天没有吃奶,脑子一定被缺氧了,难怪有时思考哲理时总是想不通,在博识的人面前总也抬不起头来,命苦呵……但我仍要历感谢父母,因为毕竟是他们给了我生命,也要感谢那位大娘,因为她有有救命之恩呵。
   能吃奶水就意味着能生存了,然在我的童年里,饥饿和寒冷仍是记忆最深的部分,也是那时常常有的事。因为在六七十年代,全国的一些农村里似乎也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的家因为小孩多,又要修改土屋,因而显得格外的贫寒。红薯,这个现在没多少人吃的东西,便是我们那时的主粮了。每次放学回来,已是饥肠辘辘,父母亲总又不在家,于是就到灶台上揭开锅盖,取出一两个水煮好的红薯,权当晚餐。当我们做好了事或写好作业就和衣睡着时,母亲才披着星光回家,而我们早已进入梦乡了。是呵,在春天快要到来的时候,正是庄户人家最饥寒的时候,有时我们甚至连红薯都吃不上,只能吃红花草——那是一种春天开小红花,只有牛吃的草料。一方面冬天还没有过去,寒风彻骨。另一方面,整个冬天几乎没有什么收入,主要依赖秋后收藏的一点杂粮过活,因而日子过得特别的艰难而困苦。吃肉?那可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了。在那青黄不接的早春,庄户人若能吃上一小碗腊肉,就已经相当富裕与满足了。那种满足,不亚于在人的一生中经历过的最为幸福的几件事情了,也如一个长时间在浩瀚的沙漠里,走了一天一夜,又饥又饿又喝而突然看到了一片绿洲一样。在我的童年,难得是吃了一两次肉的。那肉无非也是腊肉,它通常是在饭锅里蒸熟的,切得很薄,放在一个陶瓷大碗中,待米煮开后放入锅中,饭熟腊肉也熟了,当揭开锅盖时,那种腊肉的香味溢满了整个屋子。开吃了,挟一片放入嘴中,特别的爽口润滑,轻轻一咬嘴边便流了油,再用力吮吸一下,那滋味,那情景是多么的清爽而神气。薄薄的肉片带来的不仅是香而嫩的味觉感受,更主要是一种巨大的对生存满足与惬意。呵呵,那个香味至今还是那么让人神往呢。
   生活仍非常清贫。当我长到六岁的时候,便能帮家里做些农家活了。那时,打猪草与牧牛,是最为常见的事情。清晨,当太阳还没有出来,母亲经常带着我们踏着露水,去很远的山上找几种猪能吃的野菜或树叶,回来后洗干净放入铁锅中,加上水煮熟后分次给猪吃。猪吃这些野菜却也长得好,它们长得虽然很慢,有时要一两年吧,但同时它们很聪明。记得那时家里养了一头猪,冬天很冷,父亲怕它冻坏,就让它在家里睡。它很懂事的,每当要排尿时,就用头拱门直到父亲开门外出尿完才回来呢。当然,养猪还不是我们主要的活计,我最主要的事项还是放牛。牛有水牛和黄牛之分,我们都放过。牛是最能吃苦耐劳的,六七十年代它们可是生产队里的主要生产工具呢,所以放牛是一件责任很大的事。每天清晨我们把自己所要放的(养的)牛从牛棚里牵出,然后在它头部站上,说声“起”,于是它就抬起头来,坐到它的背上了,到了山上让它自己找草吃。当然,我们也不能闲着,还得找一些嫩草,割上捆好,待牛吃饱后就又带回牛棚。春夏是牛最忙的时候,有时还没有把牛牵上山吃草,就直接让它到地里或水田里耕作,完工后才能吃草,自然是我们这些放牛官们带上已准备好的青草来给它们了。一天劳作结束了,我们便带着它回家。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骑着牛背往家赶时,天突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也许那天雷声特别地大,牛显是被惊恐了,它突奔起来,我也只好在它的背上一起一伏地跑了起来,但很快我就从它的背上被甩了出去,还好被抛向路边的一块长着厚厚的红花草的水田里,但由于害怕还是疼痛。我趴上地上半天喘不过气来,而这时雨下得更大了,简直就是浇铸一样,好象自己被置于一片汪洋的大水中……牛呢,它似乎也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于是很快地停了下来,等着我。是呵,牛是人们最好的朋友,它最能通人性的。试想,在所有与人生活在一起的动物之中,牛是最大的动物了,而且长期在与人的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牛与人已经完全可以建立起了一种默契。不过,牛的寿命大约二三十年,它生病了,不能做活了,那个年月通常只好杀了它。杀牛是最不能看见的,记得有一次一头牛被杀时它的眼里还流着泪,其实它心里清楚的很,只是说不出来呵,而那恨心的屠夫用一把菜刀在它的脖子上割了下去,鲜血从它的喉咙管中喷溅而出,有的鲜血喷射时达一两米远,整个屠场都被染得鲜红……
   童年,这便是童年,淡淡的忧伤,清寒的记忆。可我能得到的除此而外,还有什么呢?月光。童年的月光,就是外婆或祖母所讲的故事,是人生记忆里的一泓清泉。童年的快乐,最多莫过于在月光下的情景了。
   山里的月光似乎与其它地方不一样,它既光大明亮又清凉如水。
   特别是夏天的夜晚,月亮很大,象一只大脸盆,或挂在枝头——那一棵故乡最高的枫杨树的稍上;或立在山的顶上,或低低地罩在整个村子上一片蓝天上。而不论月亮在什么地方,月光则如淡淡的牛乳一样静静地倾泻在山村的每个角落,“月亮光光,装满筐筐。抬进屋去,全都漏光……”这月光,这儿歌,总又让人变得格外的兴奋起来的。于是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在那银白色的月光下,玩起了“打仗”的游戏。或钻进草堆里,或爬进树丛里,用激水筒里的水彼此向对方开火。玩累了,就一起坐在草堆上抬头痴望着那园而亮的月儿,呆滞地想那月亮里的故事,幻想着自己也能长上翅膀像嫦娥一样飞上月亮,与小白兔一起玩;或象孙悟空一样驾着祥云去王母娘娘的瑶池里大吃大喝一顿,或一不高兴干脆大闹一下天宫,打碎那无可侵犯的凌霄宝座……
   是的,月光总是让我们充满了憧憬和美好的想象,但月光下人们一般总是有些蒙蒙的胆量,做一些白天不敢做的事情。童年的我们虽然多清贫忧愁,但我们还有一个更加忧愤的事情,那就从小因祖父的问题就被村里的一些人们看不起,特别是村长们的子女,更是让我们受了许多的白眼和侮辱。于是,我们就进行了小小的报复。记得也是在一个夏天月光下,手里拿着一根铁条,对正坐在河边的村长家的“小地主”的后背突然发起攻击,打得那位公子哥儿哇哇大叫,而我们也飞快地跑走。当时虽有点害怕,但过后确是快活了好几天,可笑的是至今那位公子还不知是谁打了他呢。
   夏去冬来,即便是最贫寒的乡村也迎来热热闹闹地春节。而过年呢,当然是童年里又一个最值得记忆的元素了。过年的时候,父亲通常用红纸包包好五角或一元钱给我们,我们收到这份压岁钱后,个个兴高采烈的。然后,再吵着要一些爆竹放。放爆竹就是一件更让人兴奋的事,特别是两响的,一上一下,底下的响声沉闷而有力,发出“砰”的一声,而冲向天上那响好象开天辟地一般,呼啸着发出“叭——”地巨响,特别地震慑人心,更使整个村子里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除夕的下午,如果天气晴朗的话,当夕阳西沉的时候,通红通红的光线把墙壁照得红亮亮的,更把墙上帖的年画——通常是一幅或两幅伟人们的画像,如《毛主席去安源》等照得奕奕生辉,整个堂屋充溢着金色而温暖的色彩。我们在桌子边玩耍,父亲在劈柴,而母亲更是在忙碌做年饭,全家笼罩在一片详和温馨的氛围里。虽然那个年月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父母们健在安康,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却也欢乐融融。但那时过年并没有什么好酒菜,只是母亲早早就酿好的米酒,用一个瓶子装好,吃饭之前我们都能喝一杯的,这时母亲总是说:“你们喝了酒,吃了年饭就要好好地学习了。”乡下过年时,我们都要穿新衣,穿新鞋子,也只有这时才能换上一身新的,那种心情不提有多高兴了,只是穿鞋的时颇费一些事的,有时穿不上,就狠狠地向里穿,小脚被告挤得很疼。现在想起来,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几人在过年时都能穿上新鞋,不知熬了多少过夜晚呢,她弓着腰,在一展暗淡的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纳着鞋底,寒冬腊月的,母亲不知吃了多少苦!而我们的脚长得很快,当她把鞋按几个月前的样子做好了,自然就有些不合脚了。
   但过年这份热闹的,不仅仅是自己已早早把烦劳、不愉快统统甩掉,除夕之夜家家户户也是这样的。是呵,只有在这除夕之夜是最轻松的,就是老五保户,老单身们也个个自得其乐。听说在一个除夕之夜,有一个老单身——好象是外地人,不知什么年月来到村上的,很会经营,家里有些好肉好酒的,自己吃年夜饭时一边吃饭,一边收听那红灯牌子的收音机。有时还自言自语道:“吃、吃、吃呵,不吃干什么,别客气呀,呵呵……真好吃呀……”“什么?火擦(老家一种用来拾火碳的一种工具)当上了总统,这是怎么回事呵……”他年纪也许大了,耳有些聋或对那时的政治时势不太懂吧,误把一种拾火碳的一种工具当成一个欧洲国家总统的名字,发出最惊讶的声音。喏喏,他老人家虽是惊诧莫名的一声惊叹,然而却成为那时最搞笑的一件事,给一个不富裕的过年平添了另一种氛围,更是农人们在私下里谈论时,最愉悦的一件美谈呢……
   吃了年饭,我被父母告知,要在秋季送去上学了。我是九岁才上学的,那时不知听了什么人说的,八岁八呆子,不能上学的,于是只好九岁才到乡下的一个好象是一个祠堂改造小学校破蒙上学。秋季开学,已是天高云淡,清晨的寒露把校边的木连树(栾树)上的花浸染得粉红,看着这些象小灯笼一般的花儿,寒冷中却引起无际的遐想;而在数九寒冬的早晨,大约是零下9度,父母都应征到公社治理水利工程去了,大哥很早就起床为我们煮好饭,菜好象只有一碗蒸酱豆,是祖母给的,但我们吃起来很香呵。吃完饭,我们踏着厚厚的霜上学去,只穿一条单裤子,冻得瑟瑟发抖,但我们还是高兴地向学校跑去……
   那时的学习也只有两两三门课,语文、算术和写毛笔字或描红等,老师通常只有一两位,一人教好几门课。他们都是本土本村的先生或女士。刚上学是轻松的,只要一下课就到教室的外面墙角里找一种叫灰鳖子的小东西,它形状如同我们现在见过的甲鱼,只是不知小了多少倍而已,背部软软的,用手轻轻的一按,它伸出小腿脚来试图奔跑,十分好玩。但也有一件烦恼的事,就是中午午睡,那时人小,生性好动,中午那能睡着,只好装睡,但一经被老师查到则被带到外面晒太阳,正午的阳光很热火,还真是受不了的呢……
   这就是我的童年,在牛背上,在月光里,在上学的路上。

共 44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的农村还很贫瘠,而作者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度过的。因此牧牛就成了最早的劳动,夜晚对月时的遐想就成为最有梦幻意味的生活,还有过年时和家人一起辞旧迎新吃弄饭时愉悦,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那个年代里独特的记忆,厚重且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编辑:铁血胡杨】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0629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7-06-29 11:34:28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日子是贫瘠的,所以那个年代的童年是艰辛的。
铁血胡杨
2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6-29 20:17:21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6-29 22:21:49
  恭喜获精,再加努力。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4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7-06-29 22:44:57
  感谢老师的文章,让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在那个清贫的时代,能有一点点吃的和玩的,都觉得快乐无比。和现在相比,孩子讨厌吃饭,什么美味都没兴趣;玩具玩了一天就没新鲜感。幸福快乐是人的知足!与环境和金钱无关。祝夏安!
浩渺若尘
5 楼        文友:禅心归隐        2017-06-29 23:33:00
  读老师的童年,也带起了学生的童年往事、、、
   遥祝夏安吉祥!
6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7-01 08:21:53
  欣赏精品佳作,问候老朋友,祝福写文愉快,创作丰收!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