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老家的菜园

精品 老家的菜园


作者:江北乔木 举人,440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27发表时间:2017-07-04 09:10:00

在过去的大集体年代,我老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菜园子,也就几分地,这个小小菜园子就成了老家人自由的空间,可以灵活地种菜栽树,任意地发挥它的潜能。因那时种菜、种粮都没有市场,栽姜、种蒜还有专门到村子收购的,老家人大多都栽姜、种蒜。这是那个年代来钱的渠道,卖个零花钱不成问题。
   老家的菜园,其实老家人也都叫姜地,以生产队为单位分布在东河、北河、南河和西河岸,因大姜、大蒜都是需勤灌溉的作物,所以,都靠近河,灌溉方便。生产队里再按人口割地,分配到各家各户,地邻间再商量好,在地边界立上志石,这是很严肃的一件事,志石以内就属于各家的“地盘”。
   划分好了地,还得能浇上水才能种植作物,菜园虽说都在河岸,可也离河水有数十米甚而数百米远,那个年代浇灌工具相当简陋,只有一把锨,最多再加一只水桶,这样怎么能浇地?远离的河水解不了近“渴”。怎么办?有人就想到了挖井,于是,几家、十几家、几十家就合伙在自己菜园周遭挖井,一眼眼水井就出现在一片片的菜园里,也给菜园带来了灵动的气息。有了水井,有的就商量着凑钱买上了“水车”,有的做上了辘轳,有的制作了拔杆子。在自己的地头上挖好了水沟,就万事俱备,只等种作物了。
   种姜可不是一二人就能干了的活儿,那是全家七手八脚一齐干的营生。有铧沟的,有顺沟浇水的,有栽姜的,有施肥的,有扶岭的。缺了一道工序就影响进度,因而,每到种姜的时候,大都是全家出动,有的还请亲戚来帮忙。这个时候,东西南北的河岸线上可就热闹了,真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男女老少都派上了用场,男子在铧沟,少年在浇水,女人在栽姜,老人在施肥,配合的是何等默契,呈现着一幅幅灵动的乡村耕作图。再听大姑娘、小媳妇欢笑声,不是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吗?这一片片菜园里唱起了多少台戏,再配着镢起镢落的“唰唰”铧沟声,提水润沟的“哗哗”流水声,多么和谐的旋律,汇成了乡村田野里的大合唱。天长日久,在菜园里时间长了,地邻间的人们也像邻居一样,关系很密切,种植、浇灌大姜等作物的时候,都相互帮忙,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他们还依旧保留着这种地邻间、地邻般的感情,他们更难忘那段不寻常的经历。
   菜园也有宁静的时候,大姜、大蒜“吃”饱了肥,“喝”足了水的时候,一如人一样安然地睡去了,菜园里一片宁静。可一旦“饿”了、“渴”了,就给人的眼色看看,一天天看着作物苗不见长,这就需要追肥了;看着作物苗不正气,这是需要浇水了。老家人真像“辛勤的园丁”,整天往菜园里跑,用心呵护着这些大姜、大蒜们。
   大凡种过大姜的人都知道,大姜吃水特别勤、特别多,有时隔个三五天就得浇一遍。到了大姜浇水的时候,一片片菜园又灵动起来,仿佛是一片片流动的画卷。一个个拿着铁锨、扛着辘轳往井的方向奔去。假如井空闲着,就忙着支起辘轳或摇起水车浇地。有一人或两人摇着辘轳浇地的,摇辘轳的时候检验着力度,放辘轳的动作显示着潇洒,一圈一圈卷起的钢丝绳承载着力量;有两人摇着水车浇地的,两人需配合好,用齐了劲,有时还喊起号子,加快速度,一节节的井水就会随着皮钱奔涌上来;有一人用拔杆子提水浇地的,找一块较粗的圆木,横放到一个石柱的支点上,一端固定住一块石头,另一端固定一根长杆子,固定上水桶,利用杠杆原理,减少了人的用力,一拽一把里,显得是多么潇洒自然,涓涓流水绕着弯弯的沟渠流进了姜田;还有用牲口或几人推着水车像推模式浇地的,这种水车利用齿轮原理,平行推着水车就可上下提水,这种水车的最大好处是可用牲口或几人一起提水浇地,既节省了人力,又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摇起了滚滚活水。
   水车、辘轳、拔杆子提水声齐响的时候,也是别处体验不到的奏鸣,水车的“哗啦哗啦”声,辘轳的“呜呜呜呜”声,拔杆子的“吱呀、吱呀”声,打破了田野的沉寂,这不同的提水声里,似乎在同一时代演绎出的不同时代的调子,唱着不同的歌,述说着谁也听不清的故事。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不知从那一天起,“165”“175”“195”柴油机走进了农家生活,这些现代化机械逐步代替“水车”“辘轳”和“拔杆子”,机声隆隆,那是代表新时代的歌唱,那是新时代的变奏曲。
   有了机械浇地,节省了人力、物力,浇地速度还快,可遇到天旱的时候,也是没有办法。这时候,大多的水井都在忙着,有时一天二十四小时轮流转,一家一户地先排上号,有时排的号老长、老长,水井还不够抽的,等一家、一家地浇完了地,不知等到哪一天,真是心烦人。遇到像今年这样特别旱的时候,许多人干脆卷起铺盖卷到井沿上、地头上睡,开始野战,夜战。尤其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效果尤为明显,一只只马灯在田地里来回晃悠着,像传说的狐狸炼丹一样,夜深人不静,夜晚的菜园里呈现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天旱人不懒。”其实这是天大旱逼出来的,老家的人们睡觉少了,坚守在井沿等水的人们更是睡不安稳,盼水心切,望眼欲穿。他们不敢睡时间长了,睡一会儿就起来,用手电往水井里照一照,只要水位一上来,就马上抽,经验告诉他们,这样勤抽着,水上得快,可也挤兑了他们的睡眠时间,天旱的菜园是忙碌的菜园。
   老家的人们之所以在菜园里下这么大的工夫,因为菜园里有丰厚的回报,每年出产的大姜都是可观的收入,即便最差的年份也够本,民间都流传着“姜够本”的说法。到了收获大姜的时候,又是一次全家大行动,男女老少齐上阵,刨的刨,剪姜苗的剪姜苗,装的装,推的推,一篓篓大姜装进了偏篓,一车车的大姜推到了井子沿,菜园里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荡漾着收获的喜悦,笑意写在他们的脸上。
   人们把菜园里出产的大姜存放到开挖的姜井子里,遇到好的行情就卖,遇到行情不好就放一放,有的时候也像下赌注一样。记得有一年,大姜价格每斤升至十二元,邻村一位王老汉觉得该出手了,就把存放三年的三万多斤大姜全部出售,纯收入三十万元,小城媒体记者抢抓了这条消息,以《王老汉的喜事》为题,以花边新闻形式刊登在当地报纸头版,这个王老汉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平度城,老家也出了不少“万元户”,这都是菜园里养出的“万元户”。
   老家的菜园不知哪一年消失了,现在想来,我觉得有点怀念它,因为那里留下了农人的发展梦想,留下了我的坚实脚印、辛勤汗水,更留下了我的美好回味……

共 25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家的菜园,给家庭带来了收益,给我带来了温馨的回忆。老家的菜园,见证了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富裕。这是一篇深情的叙事散文,主要写出了当年大集体时代每家每户在自家的菜园里种姜种蒜的事情,突出了种姜的益处,从而细致地介绍了种姜的程序,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出了种姜,还写出种姜浇水艰难又难忘的情景,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种姜浇水也越来越方便省力,老家的农民们因为种姜种蒜很多人家都发家致富;最后抒发深深的思念之情。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充满了回忆的依依深情。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704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7-04 09:10:39
  老家的菜园,给家庭带来了收益,给我带来了温馨的回忆。老家的菜园,见证了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富裕。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1 楼        文友:江北乔木        2017-07-04 18:35:50
  平淡如水老师您好!辛苦了,敬茶!谢谢您的精彩点评、热情问候、美好祝福、倾力推荐!拜读了您写的编者按,提炼出了新意、深意,有高度,有厚度,有深度,写得太棒了,拜读受益匪浅!在这里,遥祝创作丰收,精品连连,事业顺达!夏日清爽!
2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7-04 17:50:46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2 楼        文友:江北乔木        2017-07-04 18:37:08
  谢谢平淡如水老师的鼓励支持及美好祝福!心存感激!在这里,寄上遥远的祝福:祝愿创作快乐、丰收!精品、绝品连连!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7-04 17:59:48
  恭喜乔兄又得精品,期待佳作接二连三。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3 楼        文友:江北乔木        2017-07-04 18:39:44
  余老师您好!谢谢您一直以来的鼓励支持及美好祝福!心存感激!在这里,寄上遥远的祝福:祝愿创作快乐、丰收!精品、绝品连连!事业顺达!祝贺一对好儿女!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