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晓荷】我读禅诗(赏析)

编辑推荐 【晓荷】我读禅诗(赏析)


作者:三子四以 童生,71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80发表时间:2017-07-07 23:17:49


   禅,是华夏锻炼思维出智慧的生活方式。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中国禅宗的法脉源于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柯迦叶,续于公元526年前后南朝梁武帝时来华的天竺僧人达摩,确立于初唐时期的慧能,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今人认为禅宗的成功主要基于它的否定的辩证法,基于它对佛教经典化繁难为简约、化深奥为简易的功夫。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自上古时即以诗言志,以歌咏言。至后,诗性精神更是投射到了政府官员、在野人士、和尚道士,甚至乡野贩夫走卒的日常生活里。而禅诗正是融合了禅和诗各自的味道。那一首首禅诗就像是在禅文化的海洋中含英铄金的枚枚彩贝。它们或绘景言趣、或叙事述理,其空渺的性灵,悠长的余韵,常常沁人心脾、清凉怀抱,令我们在涵泳玩索之时,如饮甘露、清泠剔透而超然忘我。
  
   一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初读这首南朝禅诗,有种时空错乱、颠倒世界的感觉。既然空着手,手里怎么会有把锄头?既然是步行,又怎会在那水牛背上?人从桥上经过,怎么会是桥下的水不动而桥在动?这首诗充满着反理性、反常规、超现实的精神。作者通过这种夸张怪诞的艺术风格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禅的精神,引导我们去另眼观察这个世界。也许我们无法像修禅的智者们那样领悟到“大象无形”、“大音无声”的至高境界,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试着去领会,试着对身边的事物另眼相看。在生活中,我们处人处事,往往都会抱着常理、守着常规。当我们遇到一些想不通的事的时候,能不能把那习惯性的思维给它短路下,就像诗里描绘的场景,给它反一下,或许你就会有瞬间的灵感,而那有如昙花般的闪现,是不是会给你的思维带来极大的促动呢。
  
   二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必这首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大家一定不陌生。这是一首不言禅却字字入禅的诗。尤其是最后一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常常被认为是禅门的“平常心是道”。滚滚尘世中,我们既会遇到热闹也会面对冷清,众声喧哗的狂欢那是一群人的孤单,独步河畔的孤单却是一个人的狂欢,这些都是人生路上的风景。人离不开社会,所以不得不和其他形形色色的人发生关联,去相识应酬,去交往合作。同时人也有单独自我的性灵,有自己的意趣与爱好,有自己的追求与梦想。所以一个人不能完全丧失了自我,要在那所谓随大流之外努力地保有一方自己的天地。那自横于野渡的无人之舟,是我们推却万般芜杂事,独享的一时半刻的闲适风景。这既是一种休憩也是某种磨炼,之后,是我们以全新的自我再次面对这人世间。
  
   三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被后世称为“诗佛”的大诗人王维的《鸟鸣涧》。很喜欢这首诗描绘的意境,尤其是“人闲桂花落”与“月出惊山鸟”这两句。在喧嚣的尘世中忙忙碌碌的我们,又有多少闲心去看那花落草长,去听那虫鸣鸟啼呢?所以说只有心闲下来了,才能察觉到细微的桂花飘落。只有心静下来了,才会连那静谧的月光都当成是一种打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首《竹里馆》,其用语遣句是如此的平淡无奇,可是当你闭上眼,空明澄净的月夜幽林和那安然自得的长啸之人在你心中是不是营造出了一种物我交融、外境与内心泯然合一的意境呢?王维的很多诗都是只写山水,不入禅语,也不绘禅心。但是当我们细读慢品时,却似乎又能略微体会到那如羚羊挂角、不着痕迹的禅境。这无禅语而有禅境的诗堪称禅诗的上乘之作。
  
   四
   “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而今再到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这是唐末五代时的一首充满禅意的诗,尤其是“花在旧时红处红”一句。往日的花依然红艳,就好像从未凋零过般。“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其实花开花落乃是自然之理,作者想告诉我们,这就是佛性,它是不生不灭的。“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花落并不因为雨打,絮飞并不因为风吹。春夏秋冬,四季总是在不停的交替循环,实际变而无变,变化是现象,不变是自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现象亦复如是, 你比如我们对于各种人生目标的追求,就要有这样一种超越的态度,既不放弃追求亦不刻意追求,顺其自然,任运自然而为之。
  
   五
   “一兔横身当古道,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只向枯桩旧处寻。”;“潦倒云门泛铁船,江南江北竞头看。可怜无限垂钓者,随例茫茫失钓竿。”这两首宋代禅师的诗,应该是批评那些学禅的人一味地把机锋、转语的妙用当作禅学的中心,结果是如无灵性的猎犬一味地在那些字句上空寻而无法证得自性。教禅的人认为讲讲古代禅师们的公案、机锋,便以此表示禅学的精要。结果是“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连自己的钓竿都弄掉了。我们暂且不论如何悟禅,诗中的禅意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仍有着一定的启迪,于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为追求某一目标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甚至拼尽所有的气力,挥洒所有的热情。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遇见那层层的艰难险阻时,总相信自己只要不惜心力的苦战便可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诚然,不畏险阻、勇于追求是到达彼岸的动力,可是你有没有发现,有的时候正因为我们的心灵之弦绷得太紧而让我们丧失了一颗朴素的平常心,而正因为我们在精神上过度的迫切和焦虑,有时与成功失之交臂。
  
   六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曾量。”这是一首讽喻诗。我们也不难看出,这首诗说的对象是裁缝。以前的裁缝总是手拿剪刀、量尺走村串户,忙着为他人量体裁衣。整日针来线去,奔波劳碌。为了生计,可谓量尽了他人的长短。什么时候也量量自家的长短呢?这首禅诗是借裁缝讽喻了芸芸众生常有的“见过于他人”的愚顽之相:社会上有些人,眼睛里只有张家是非、李家长短,总是评论别人的长与短、贫与富、贵与贱、美与丑、好与坏,就是不知道对自己怎样衡量。我们如果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常常返照返照自己,我们或许就能够避开很多人生的陷阱。自家长短你几时量?我们不妨常常问问自己!“此针本是铁造成,一头尖来一头浑。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这又是一首铁面无情的讽喻诗,借缝衣针形象的讽刺了那以貌取人的陋习。全诗没有任何人为造作的成分,直抒胸臆,却又如此贴切,相当自然,使人回味无穷。
   当你在那都市的深夜中品读这些长歌短偈、五言七律时,眼前是否会浮现出一盏微明的清莲心灯呢?是否能导引你送走尘世的喧嚣,迎来心中的那片宁静呢?先贤云:“当你认识了那朵莲花的时候,你也就变成了那朵莲。”

共 26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禅,即大彻大悟,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就像作者开篇引见这段描述一样:“也许我们无法像修禅的智者们那样领悟到‘大象无形’、‘大音无声’的至高境界,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试着去领会,试着对身边的事物另眼相看。在生活中,我们处人处事,往往都会抱着常理、守着常规。”其实这篇文点醒了当下很多人,告诉我们不应习惯性的做“思维的短路者”,即使是众生喧哗,也要唯己独醒,哪怕人生路上遇到太多困难,也要保持一方自己的天地,时刻清醒,足见古人大智,运用修行、交融、感悟等参透其中,不管什么,儒家思想也好,道家学说也罢,我想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倘若想要做一名修行者,必将先苦其心志,不畏艰险,才能最终克服一切困难,迎来一片光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聆雨        2017-07-07 23:22:02
  期待美文带来冰凉透夏,欣赏。编按写的不好,请谅解,由于是手机浏览网页,不如电脑方便。
回复1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7-07-08 06:30:21
  感谢老师辛苦而又热情的编按,祝夏安。
2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7-07-08 06:28:33
  感谢老师辛苦的编按,祝夏安。
3 楼        文友:聆雨        2017-07-08 12:07:04
  谢谢,希望能多多参与社团的征文活动,共勉学习!共同进步。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