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微型小说 >> 【军警】我的名字叫袁炳发(小小说)两则

编辑推荐 【军警】我的名字叫袁炳发(小小说)两则


作者:袁炳发老师 布衣,11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81发表时间:2017-07-08 15:53:21

@我的名字叫袁炳发
  
   我的名字叫袁炳发,是国内一名写小小说的作家,获过几次大奖,因此,被人称为前卫小小说作家
   因此缘故,本市的一家文学杂志主编,为了提升他们杂志的人气指数,邀请我作他们杂志的小小说栏目主持人。
   谈此事时,这位主编通过我的一位朋友找到的我。
   主编是在酒店安排我和这位朋友的
   我老婆曾经说过我,喝完二两酒后,天大的事都敢答应!
   我就是在那天和主编喝完二两酒后,开始“啪啪”地拍着胸脯子,说:“大哥,放心,你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这个栏目还真得非我莫属!”
   朋友也在一旁附和着:“是啊,发哥为人仗义,这活儿还真就得他干!”
   主编喝了一口酒后,说:“当然,我选人如果有错,那还是主编的水平嘛!”
   然后,我们三个人开始咣、咣碰杯。
   碰了几杯后,我便醉得一蹋糊涂了……
   当我第二天酒醒后,我就开始后悔答应那个主编了。其实我也很忙,忙工作,忙写作,还忙应酬。从时间上来讲,我根本无暇顾及他的那个小小说栏目。
   但言出必践,既然答应了,就得好好给人家工作,而且还要工作好,这是我的性格。
   杂志社发了小小说栏目由袁炳发主持的启示后,全国的小小说作者都慕名给我的电子邮箱发来小小说,而且每天来稿的数量令我目不暇接。
   就在我每天忙着编辑这些电子稿件的时候,编辑部转给了我一封手写邮寄来的稿件。
   这让我惊诧不已,现在全国电子邮件满天飞,而这个作者却顽固地、沿袭着古老的邮寄方式,这不能不引起了我对这封信的格外注意。
   我立即拆封,阅读稿件。
   再让我惊诧的是,这篇小小说的题目竟是《我的名字叫袁炳发》。
   哼,小儿科!把我的名字用在作品的题目上,无非是想讨好我,让我把他的作品编发了。
   略一思索后,我决定先看作品再说。
   看完作品,我眼球大亮,这篇小小说堪称近年来国内少有的佳作。
   于是,我立即编辑。一个月后作品面世。
   后来,出乎我的意料,这篇小小说获了该年度的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
   获奖之后,编辑部每天都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信的内容基本一致:《我的名字叫袁炳发》是一篇抄袭来的小小说。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原作者就是该篇获奖小说的责任编辑袁炳发。
   我恍然大悟,突然想起几年以前,我确实以自己的名字命题,写过这篇《我的名字叫袁炳发》的小小说。
   但让我想不明白的是,在当时我编辑这篇小小说的时候,我怎么竟然没有发现作者是抄袭我本人的小小说呢!
  
   之后很久,直到现在,我仍然想不明白。
  
  
   @木像
  
   旧时宾州府南街口有一家喻户晓的名店,名曰“季氏雕坊”。
   “季氏雕坊”老板浙江东阳人氏,姓季名文博。
   季文博祖上几代专营木雕艺品,先祖是木雕界有名的祖师爷,曾与当时的“雕花皇帝”杜云松、“雕花榜眼”楼水明齐名。
   季文博从小志向高远,好学上进,八岁学徒,秉承祖业。二十岁时,季文博便以一组人物木雕“醉八仙”而名冠东阳。
   人怕出名猪怕壮。此话倒也不假。出名后的季文博遭到族人的嫉妒、排挤,一赌气带着妻儿老小、细软家私离开东阳,投奔宾州府“周记木器行”的周老板。
   此前,季文博与周老板也仅有一面之交。当时,周老板去东阳采购木料,因黄杨木紧俏,周老板在东阳城跑了月余也求购不到。怎么办?家里已经签下一单生意,就等着这木料了。
   周老板在客栈愁眉不展时,有当地朋友来告诉周老板,东阳木雕名家季文博备有上等的黄杨木,只是不知道人家肯不肯卖。
   周老板听后,右手指轻弹一下袖口,又轻叹一声:“事已至此,行不行也得一试。”
   朋友引荐,周老板见了季文博,把自己的难处和盘托出,并愿意出高价匀兑-些黄杨木。
   岂料,季文博一口应诺愿意帮忙,而且是以进价转卖,难事应刃而解。
   周老板感激不已,非要多加些银两。季文博说:“生意人讲究的是取财有道,我绝对不做乘人之危之事!”
   这样,周老板就顺利购入这批木料,完成了家里的那单生意。
   季文博远离故土,投奔周老板来此安置家业,自是让周老板喜出望外,他还正愁季文博上次雪中送炭之恩无以回报呢!
   周老板把季文博一家安置在府上住下,便陪同季文博在城内选地购宅,最后在挨着南街口的临街买了三间门面房。门面房的后院两边是筒房,季文博的十余米长的木雕工案就摆放在这里。案子上置放着大小手锤、刻刀百把,地面上还堆放着磨石数块、蜡粉、染料百余袋。
   “季氏雕坊”开业那天,周老板请来了宾州府的商贾豪绅与各界名流前来捧场。
   一阵鞭炮响过之后,周老板与季文博就带着这些脸面人物去了城内的“仙鹤酒肆”吃酒饮茶至夜半。
   “季氏雕坊”开业不久,生意就红火起来,原因有三:一是季文博木雕高手,二是周老板的鼎立相助;三是县城的有钱人家很讲究住居及祠堂的雕刻装饰。
   季文博除了接一些屋檐门窗的雕刻活计之外,还木雕-些反映民间生活的耕种、收获、桑蚕、织线、织布、放牧、狩猎、裁缝、商贾及花鸟鱼虾、蔬菜瓜果之类的壁挂、条屏置于店面出售。
   谷雨时节,县城的“裕生堂”老板林道明筹办六十大寿。此人算得上是宾州府的商贾人物,又是周老板相交多年的至交。因此,周老板上街沽了两壶老酒,来到“季氏雕坊”,与季文博对饮进餐,商量送林老板什么寿礼方为妥当。
   商量结果:季文博雕刻一个林道明本人的木像。
   周老板说:“以木像为礼不俗,最主要是木像出自木刻高手,算是艺术珍品!”
   因了周老板的这层关系,季文博与林道明也吃过几次酒,来来往往,说来也算是脸熟的朋友了。
   季文博专选了材质坚实,木纹细密的木雕良材龙眼树,为林道明雕刻木像。
   季文博连熬数夜,精雕细琢,终于在-天的拂晓把木像雕刻完毕。然后将其染为棕褐色,
  
  

共 22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风学风创作风......像一股热浪席卷文学网络。有的作者不惜个人的耻辱抄袭作品,特别是还要抄袭名人的作品。第一则小说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作品揭示文学创作的风气需要改观,需要文人要有正当的文风。@木像。讲述季文博为人忠厚,讲诚信。雕刻手艺远近闻名,但季先生为自己的雕刻艺术视为生命。好手艺,还要有好人品。好小说共赏!感谢赐稿!问好!祝福!【编辑:林雨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7-07-08 15:53:48
  好手艺,还要有好人品。好小说共赏!感谢赐稿!问好!祝福!
林雨荷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