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香山,双清别墅的沉思

编辑推荐 香山,双清别墅的沉思 ——北京印象之三


作者:孤独与快乐 童生,62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60发表时间:2017-07-10 20:57:39
摘要:有友邀北京穷游,至香山公园一览,旋登,谒双清别墅,见领袖遗风,有感乃成!

笫二天一大早,刚六点的样子,我便乘上去香山公园的303路专线公交车上路了。
   六点,城市才刚开始苏醒,这个点对于喜欢夜生活的都市人来说,是春梦正酣之机。
   在西单站,我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上车的乘客,车上连司售安保人员加上我共四个人,地方显得很富余。
   街上行人车辆稀少,这使整个马路显得十分寬阔,街道,楼房,通霄不灭的霓虹灯,还有早起的环卫工,以及赶早出摊的摊贩,永远都是任何一个城市晨早恒定的画面。
   来北京是我生命中的一次偶然机会,我得抓住这个机遇,尽可能地多走一些地方,刘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建议我多走走,多看看,这对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对于钟情于文字的我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首先,他提到了香山公园,这座皇家御用园林,尤其是山上的双清别墅,因毛泽东当年带领人民军队从河北西柏坡转战北京,这别墅是毛泽东居住过的地方,其中有些史实,并未公开宣传,共和国成立的步伐从此迈开,他让我不妨由远而近地了解北京这座古城的历史风貌。
   至于城中的园林名胜,因交通方便可以得间调配,就近酌情,好办一些。
   沿途各站不断有人上下,多是一些学生,或是下夜班的打工族,上上下下,车上座位绰绰有余,这是头班车,时间尚早的缘故,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
   约莫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当城市高楼的身影退去,路边见到田野的庄稼、一排排二三层民居楼以及大片的塑料大棚的时候,车向左拐过一弯道,前行不远,便是香山停车场,我在哪儿下的车,问了保安行进路线,出了车场。
   一抬头,但见一道群山逶迤如长龙,横亘面前,山上树木葱笼,古建筑嵯峨参差,碧瓦红墙掩映其中,远远见有一座高塔,塔顶在阳光下放光。
   这便是香山了。
   沿着眼前一条青石铺砌的街道望去,两旁整肃的仿古建筑鳞次栉比,店铺门面大多经营旅游登山用品,手杖、遮阳帽、太阳镜、手机自拍杆之类的,间或一二家经营佛教祭奠之类用品的,小饭馆隔几家便有,经营全国各地特色小吃的,门前的招帖上写着饭菜的种类、价格等等,招徕的声音南腔北调,五花八门。
   在一家临街饭馆,要了两笼包子,一碗稀饭,外加四根油条,闷住气吃完,一来早上没吃,二来要爬山的缘故,得多吃些,临了结账二十六块,贵就贵点,吃饱才有主意。
   我是从北门进园的,门票五元,着实不贵。这是我没想到的价格。园门一块黄松板上雕刻出香山公园四个行草大字,字迹显得苍劲有力,雅拙相宜。
   进园前行不足百米,右手边一座佛寺,赫然面前,殿宇森然,一道门禁挡住去路,抬头一看,“碧云寺”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对边又一牌坊上边,恭敬地写着“孙中山纪念堂”几个字,因为不到开园时间,门卫不让进入,无奈看了石牌上的简介,略记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他的灵柩曾停放在碧云寺最高处的金刚宝座塔内,四年之后,中山先生的灵柩前往南京紫金山时,曾在此殿设灵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和哀悼,之后,这里辟为“孙中山纪念堂”,供人们瞻仰。悬挂在门楣上的匾额是由宋庆龄亲笔所书的“孙中山纪念堂”六个大字。
   曲径幽行,转至一个石拱桥隔开的一大一小两个湖边,原先在底下看到的高塔,便遥相在望了,盘旋而上来到塔前,稍事休息,便绕塔观望,塔身并不是很高大,因为建在高处的缘故,所以远远望去便岿然在目了。
   这座塔名琉璃塔,在香山公园昭庙之南,是清代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为接待来北京给乾隆庆70大寿的班禅六世修建的。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昭庙被毁,唯琉璃宝塔保存下来。
   塔身为八面七层,高40米左右。塔下为一石砌方台,上建八角形基座。基座四周绕以白玉栏杆,有廊柱环绕顶部为八角形屋面,顶上收作八角形平台,每层均用黄、绿、紫、蓝各色琉璃构件砌成柱子、拱门、斗拱、额枋和檐椽、瓦陇。在每层八角檐下都系有铜铃。塔刹则以巨大的琉璃宝珠做成。
   看过琉璃塔,靠左侧前行不远,主道边一方大型彩色广告牌样的设置吸引住了我的目光,近前一看,果不其然,上边写着“双清别墅”四个白底红色大字,下边一行红色小字写着“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几个大字,再下边标上带有转弯的大箭头指向前方,远远望去山,有一群呈簸箕形状的建筑,按照提示,那地方一定是双清别墅无疑了。
   在指示牌前一侧,请了也是出游的一位老者帮忙,为我拍了以指示牌内容为背景的几张照片,谢过老者之后,便匆匆上路了。
   走着走着,攀登石阶连着向上有一些吃力,气喘吁吁的,怱然听到一处水响,看到对过的山坡根流水的地方,林荫中一条小径,忽然又突发奇想,与其在这大太阳底下攀登,还不如顺这条林荫小道走凉快呢,我从小就生长在山区,对这山形山势的走向有一些基本的判断,远望之后觉得大致不差,一定能到达别墅的。事不宜迟,遂一个人拿了手杖,背了包,一头钻进这条小路而去。
   事实后来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这边的山,坡势平缓,走起來虽然路可能稍远一些,但不用吭哧吭哧地爬高,反倒显得轻快了许多。可能和我持有相同看法的人也有,果不其然,前行一段后,我赶上了几拨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游人,顺着山路向别墅方向走去。
   沿途看上去,那苍翠的竹林随处可见,隐天蔽日的银杏树,漫山遍野,那一座古朴的建筑物伴着挺拔的松柏错落间置,嵯峨兀立,同纬度上看到的双林别墅在山脊的转弯处的一个山峁下,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居高临下,依山凭险的有利位置,其两面离山梁顶都不远,其进可守退也便捷,在身后最高峁顶上设立瞭望哨,便于及早发现敌情,机动灵活,真是让人心生赞叹!当然也不一定全对,但我心里确实是这么认为的。
   小径淹没在山坡的树木花草之中,需要走到跟前才能大致辨别路径的去向,上午的阳光撒欢地照在林间的树叶上,便生出大大少少半透明似的光片,仰望上去,那叶子轮廓上的毛绒状刺带清晰可见。
   林的疏密穿透出光线的斑驳,或细密或粗疏的光柱透过水汽的澄澈,显出魔幻状浑沌里的致密,林荫的稀疏处开着几种叫不出名的小野花,或独立或成簇地盛开着,清新的空气弥漫着花叶的甜香并向四周发散,
   穿行于这阳光的花影之下,给人一种叶花的芬芳与甘甜,好一处静谧里的舒适之地!虽然拾级缓步,亦不觉得十分吃力,反而生出兴冲冲的新奇与渴望。
   一路漫坡而上,当快到达坡顶,于对面别墅纬度大致相等时,道路便是一马平川地顺暢了,出于对目标的好奇与渴望,脚步的速度也轻快了起来。
   前边转过松虬横生的一堆黃碣色的礁石,便是下坡路,眼前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便出现在眼前,于是一溜小跑奔此处而去。
   走过了一段筒瓦覆盖的围墙,来到一座门楼前,门楣上“双清别墅”四个大字赫然入目,进至院中,有一块黑色岩石上刻着“双清”两个鲜红大字,落款是大清乾隆御制x年x月字样,院左手边一方红亭,亭内有石桌凳几若干,眼下有人正在此静坐休息。
   右手边一座数间厅房,门上书写“毛泽东同志”故居几个籀金草字;两边各一水牌,上面分别写上“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即著名的两个“务必”的警句。进到门里,室内墙周挂滿照片,电文,会议纪要等党和军队的重要历史文物,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会议的合影,有毛泽东与马歇尔、赫尔利、斯徒雷登等人会见的照片;其中靠右有山墙,玻璃橱窗内有一则毛泽东亲自书写的电文,引起了我的格外留意,因展室内禁止拍照,我只记得大概内容是,弼时同志,送来红鱼一批以供观览,敬祝健康。望接收。当时不明其意,后来问人才知,原来这是毛泽东为病中的任弼时送红鱼以为探视之礼。
   出了展室,信步至红亭小憩,打开带来的水杯,喝了几口。巡梭亭内围栏木座,石桌居中,想见当年毛泽东就是在此晨读新华日报并与身边工作人员谈话交流,指挥解放战争,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那首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便是在此间吟成的。
   双清别墅,是乾隆御题的香山二十八景之一。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南麓的半山腰,原是清代皇家园林香山静宜园“松坞山庄”旧址,环境幽雅,以其苍翠的竹林、遮天蔽日的银杏、挺拔的松柏、古朴的建筑引人前往。
   双清别墅在香山寺以南,是平民教育家熊希龄于民国七年(1918年)前后所建。1949年,中共中央曾在静宜园内办公,毛泽东同志在此居住,并与许多民主人士商讨国事。
   告别西柏坡,进驻香山,标志着中国革命事业的步步推进。作为高级领袖人物毛泽东,此时胸中气象万千,解放全中国、推翻蒋家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新政权这只是早晚之间的事了,她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重心已经由星火燎原的农村推进到城市,这对于建设一个近现代国家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头等大事。
   如果说领导干部的能力在于决策部署,落实完成各项任务和使命的贯彻等等。那么,毛泽东作为领袖人物,其眼界与胸襟早已超出常人的思考范围,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道路更曲折,前途更复杂,这是毛泽东未雨绸缪的洞见。是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任重而道远呢!
   前车可鉴,江山的兴废全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党带领人民军队浴血奋战艰苦卓绝得来的红色江山能不能立起来,站得住,传下去呢?反观历史上朝代兴替无一例外乎,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率,这些问题毛泽东早已想到了,于是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志们,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军队的高级将领,即后来著名的两个“务必”,言简意赅,直指要害。
   回过头来,联系当今的现实,党的干部们,有哪些人已经忘记了这段座右铭?是哪些人手中有了权,就成了老子天下第一?就飞扬钹扈、颐指气使,摆出一副管家婆的嘴脸?
   走在下山的石阶上,心头是沉重的,所有观花赏景的心情,早无影迹。
   来北京,去香山,绝对是值得一游的。在双清别墅的所闻所见,足以引发心灵的思考,会有触及灵魂的震撼!
   历史是面镜子,只有尊重历史,才有资格展望未来。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只能是一堆行尸走肉,只配做别人的附庸和跟班。
   夕阳映照下的香山,依然高大,回身而望双清别墅,掩映在群绿黛碧之中,恍惚里似乎有一种灵气当空氤氳,也似乎什么都沒有发生,只有听到的和沿途见到的才和眼前的景像有着真切的比照后的一种联想而已。
   走下香山,步入归路,迎面而来的燥热不啻于世道人心的浮华,于是,在头上竞生出一层细密的汗珠,挥之不去,拭之不竭,一天的劳顿,竟有些许虚脱的感觉,想得太多了,或是杞人忧天,但绝非是于已无关的故作呻吟之语!
   再见了,双清别墅,你这伟人足迹曾印的宝地!再见了,香山,你这红叶盛名的皇家御园。初夏时节,虽未看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红叶大观,登高双清别墅,让我耳濡目染了领袖曾经生活和战斗的地方,愿已足矣!
   一座古老的北京城,还有好多我想去的地方,接下来,我将用我的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留下我或深或浅的脚印,写出我心中哪怕是浮光掠影的记忆,也算不虚此行了!

共 44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写作者的香山之行,写了沿途见到的乡村风景、自然景观,写了山中的古建筑,对主要的建筑,叙述描写清楚具体,阅读文章如同亲临。文章重点写双清别墅,在建筑规模和历史的介绍中,重点突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这里的革命活动情况。整篇文章对香山和双清别墅的叙述描写,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特别突出了这里凝聚着的建筑文化和红色文化,文章的议论突出了该文的思想性。【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7-10 21:49:33
  旅游,真的是一次心灵的陶冶。作者到北京,到香山,到双清别墅,心灵受到了革命精神的熏陶,让作者对中国的命运又做了一次深刻的思考。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7-11 09:10:15
  欣赏老师佳作,好文字,问好老师,学习了:我将用我的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留下我或深或浅的脚印,写出我心中哪怕是浮光掠影的记忆,也算不虚此行了!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2 楼        文友:孤独与快乐        2017-07-11 11:35:36
  .谢谢老师引用,问好,致意!l
回复2 楼        文友:孤独与快乐        2017-07-11 11:35:53
  .谢谢老师引用,问好,致意!l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