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河口茶市与河口茶场

  河口茶市与河口茶场


作者:九狮居士 童生,574.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26发表时间:2017-07-16 19:07:02


   套用一句俚语:“药不到樟树不灵,茶不过河口不纯。”
   历史上的河口古镇因水运而发达,因茶市而热列闹闹近千年。铅山茶、纸贸易的大量外销,造就了河口古镇商业的繁荣,尤其是茶叶的种植、加工、提纯、营销活动。早在北宋景祐年间(1034年——1037年),铅山所产的白水团茶、小龙凤茶为当时信州府进贡朝廷的贡品。后来铅山茶叶逐日得到很大发展,河口逐渐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乾隆年间河口茶市又一次迎来了鼎盛时期。有茶庄、茶行48家之多,红茶销售“每年不下百万金”。从事茶叶生产加工者数万人之众。明代“河红茶”就是我国出口国外最早的著名茶叶品种。。现在说的“茶叶之路”。圴是从当年的河口茶市出发,经信江水路到鄱阳湖再分成东、南、北三条线路把中国茶叶运输出境。福建、安徽、江西各地的名茶都就近水运陆转集中到河口茶市经加工装箱后,才上船启运。东路经信江到鄱阳湖出湖口入长江顺流而下到杭州、上海。南路则通过广州口岸对外通商,依照当时清朝只能通过广州十三行进行贸易活动的规定,经信江西去,至鄱阳湖、溯赣江,经邮驿道,越梅岭到达广州口岸,再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转口英国、欧洲等地。北路的“茶叶之路”主要是出口蒙古国和俄国。俄国成为了北路“茶叶这条路上的大宗商品国”。赣闽交界的界山武夷山北南两边都盛产茶叶。武夷茶从赣闽山区运出,也在河口茶市加工装箱后,经信江西去,至鄱阳湖,过湖口入长江,到九江、汉口至樊城上岸北去,再穿越河南入社旗古镇,到达山西祁县,河北张家口,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出境,越蒙古国进入俄国的终点圣彼得堡。这就是当年中国三条“茶叶之路”。
   前后近千年的“茶叶之路”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东方树叶的神奇旅程。”。河口镇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茶叶神奇旅程的“万里茶道第一镇”。
   异常活跃的茶叶加工运输过境贸易和“河红茶”畅销欧英俄国的国外带来了河口茶市的空前繁荣。但自鸦片战争后,由于五口通商和国际茶市发生了巨大变化,河口茶市日渐衰减。1842年后安徽祁门茶直接“取道玉山、常山经杭州上海”而不再经河口加工装箱出口。但武夷山和江西各地名茶仍通过河口分输广州与上海销往国外。直到清同治末年河口仍为武夷山北坡茶叶贸易的大市场。光绪十七年(1891)九江成为内地茶叶贸易中心,近千年的河口茶市才完全失去茶叶过境加工贸易活动中心的历史地位。
   河口茶市的冷落与河茶生产的衰败致使“财匱民穷”,引起了官宦和绅士的恐慌,“多次集议力图挽救”。也想振兴河口茶市。均见效甚微。民国廿九年(1940)当时的政府在河口镇西郊创办了“河口区实验茶场”以期重振茶叶事业。但只有区区的303亩茶园谈何容易。
   建国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生产。全力恢复茶叶加工生产贸易。从1951年至1985年全县共垦复茶园31049亩,产茶8129担。1956年又在县城西“河口区实验茶场”的基础上建立了国营河口茶场。这是我省最早的国营茶场,由此开始了我县茶叶生产的新纪元。河口茶场在金尔镇场长的带领下,全体茶场职工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知短几年时间就开辟茶园3700余亩,年产毛茶5000多担,全力以赴恢复“河红茶”生产技艺,同时积极研发茶叶新品种,新增了: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的生产,20多年畅销广东、河北、上海、北京等23个省市。其中的红碎茶和普洱茶填补了江西制茶品种的空白,茉莉花茶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优质的茶叶重新获得了对日本、新加坡、欧美、香港等地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叶出口。
   1957年河口茶场的茶叶产量已经达到亩产219斤,按标准折合粮食产量是876斤,首超《国家农业发展纲要》。1958年金尔镇场长出席了在京召开的千人群英会,光荣地捧回了周恩来总理亲自颁发的国务院奖状。
   建场初期,制茶全靠手工,劳动强度大,工人辛苦,同时质量控制容易产生波动。金场长虚心向外厂学习,带领技术工人克服困难反复试验,制成了第一台焙炒搅拌机,从此焙炒茶叶工人就再也不会灼伤手手掌了。后来根据制茶需要还自制6台专用设备,提高了制茶产量,又减轻了工人强度。1974年国家有关部门从日本引进六台先进的制造青蒸茶全套设备。在金场长的全力争取下,江西省唯一一台制茶设备分配给了河口茶场。先进的进口制茶设备不但提高了茶叶质量,同时也增加了产量。至1980年该套设备生产精制茶叶4000余担获的很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工人们的精心操作及时维护,这台使用寿命定为五年的制茶设备,后来使用了8年之久。
   河口茶场在从事茶叶培育种植和加工生产营销主业的同时,还开荒种田种地,养猪养羊等多种产业,解决了600多名职工的就业,为国家积累了财富,取得了娇人的成绩。获得了从中央,省、市、县政府和农业、科技部门的无数次的表彰,邵式平省长为河口茶场颁发了署名的省级先进单位奖状。周总理为河口茶场颁发的署名奖状,更是一份珍贵的殊荣,也是对江西茶叶生产的鼓励与鞭策。但是,河口茶场在2005年改制后已经不复存在,3700多亩茶园200多亩田地已经被移民建镇和工业园区建设占用。和茶园一样,包括当年周总理署名的奖状在内的一批上级表彰的奖状奖旗也不知去向。
   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亮点,尤其是作为世界名茶“河红茶”的故乡——我县更理应重视茶叶生产。2014年5月22日《江西日报》以“让江西茶重绽芬芳”为题,分析与论证了江西茶叶生产现状与出路。文章特别列出了铅山“河红茶”的生产状况:“铅山县黄岗山,是中国红茶鼻祖“河红茶”的原产地。色泽乌润,茶质浑厚,亮丽芬香的“河红茶”问世后,全国各地商人纷纷前来订购。俄、英、印度等国商人也千里迢迢来贩运。“河红茶”的“正山小种”成为英国王室传统茶饮。史料记载,明万历朝起至清末,铅山茶叶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从事红茶加工的就有3万之众。这里出产的红茶,即便是茶市最萧条的时期,也不愁销路,成为客商梦寐以求的上品,然而近年来,铅山人面对的现实是,茶叶种植面积只有2万多亩。缘何放着大市场不扩大规模?铅山人坦言,政策给力不够是一大原因。”。“说到辉煌了半个世纪的“河口茶场”的倒闭,是否也应证了省报的分析与论证的原因!
   江西茶重绽芬芳,值得期待!
   河红茶重绽芬芳,值得期待!
   (杨必正)
   (2014-5-25

共 25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河口古镇自古出红茶,因此,河口古镇的茶场也有了悠久的历史,并因为产茶与售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文中,作者真切展示河口古镇的种茶史与茶叶发展史,细腻详尽,引用自然,对于故里河口,有着海一般深的情怀,对河口关于茶的产业与文化,从头到尾作了详细的介绍,让人真切了解河口古镇的红茶种植史与茶文化发展历程,值得推广! 【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7-17 10:21:43
  问候居士,欢迎继续来稿!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