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治国(赏析)

编辑推荐 【菊韵】治国(赏析)


作者:玉峡耕牛 秀才,1358.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66发表时间:2017-07-17 10:13:57

《道德经》第六十章 治国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详解:
   1、治大国如烹小鲜。
   白话:治理大国就如烹煎小鱼一样。
   阐述:大国,指春秋时期人口多、幅员辽阔的诸侯国,如千乘之国。这样的国家,有较强的“惯性”,不能“急刹车”,不具备“船小好调头”的特性。烹小鲜,指烹煎小鱼。“治大国若烹小鲜”一是治理大国,样样要照顾到,不能顾此失彼。饮食讲究色、香、味、形、意、养俱全。二是治理大国,雨露均沾,不能厚此薄彼。要“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三是治理大国,要善掌火候,轻重缓急精准适度。如若火候掌握不好,锅中小鱼则或未熟、或夹生、或焦糊。治人事天,不能脱离实际、好大喜功,急躁冒进。“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四是治理大国,不折腾不闹腾。“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伤人,挠则鱼烂。”习近平说“领导一个13亿人口的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老子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治理大国要有耐心,要兼顾各方,轻重缓急要拿捏得精准,政策要有连续性,切忌朝令夕改,频繁更换,否则会严重搅扰百姓的生产生活,折腾得百姓无所适从,百姓的日子就烂了,就会出大事。
   2、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白话:用清静自然的无为之道来治理天下,所有的妖魔鬼怪、歪风邪气就都会销声匿迹、无法兴风作浪了。
   阐述:以“道”莅天下,而“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太过玄虚,如何做?一时难得要领。其实,说白了,就是以大道之理、以大道之德莅临天下。何为道理?从大的方面来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为道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清静为天下正”,此为道理;从治国安民来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此为道理。何为道德?“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此为道德。莅,临也。“鬼”,古人好拜神祭鬼,尤其是祭祀大典十分隆重。一方面祈求庇佑,另一方面怕自己做了触怒鬼神之事,希望不要降罪,不受责罚。三是借用鬼神,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不神”,神,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鬼的神通、本领。不神,是指鬼藏身匿迹,不敢张牙舞爪、兴风作浪;二是指神仙的神。不神,意思是鬼待在鬼位,行鬼之道,而不行使神之职,此为正位。反过来也可说“其神不鬼”,意思是神在神位,行神之道,不行使鬼之职,亦为正位。“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整句话的意思是,以“道”莅临天下,人鬼殊途,各行其道,互不相扰,或者说鬼神各安其分,各得其理,各守其位,不轻举妄动。老子认为,将“道”定为国策,天下万物各行其道,一顺则百顺,“鬼”即魑魅魍魉、妖魔鬼怪、歪门邪道等,自然无用武之地,自然会销声匿迹,天下自然清净太平。“鬼”,有的来自人的内心,有的来自外界,但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鬼”,都可归为非道的思想、非道的言行,不德的思想、不德的言行。“鬼”无处不在,但并不就一定能作祟,能兴风作浪。如果“道”占据了统治地位,人心归位,得以正位,“鬼”哪里还能有什么作为呢?此乃“其鬼不神”之义。倘若不以大道莅临天下,阴阳从此而不和,邪正从此而相反。小人之道日盛,君子之道日衰。君弱臣强,臣行君事,必致鬼气乖张,妖孽作乱。其鬼未有不神者矣!
   3、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白话:并不是说这些鬼的神通、本领不存在了,神通不灵验了,而是这些神通、本领已经无法祸害人类了。
   阐述:“非其鬼不神”,意思是,在“道”的普照之下或震慑下,“鬼”并不是什么能力都没有了,他们的本领、其神通并没有消失,依旧存在。“其神不伤人”,“鬼”只是收敛起邪性,或蛰伏起来,或其本领对人根本就起不了作用。言外之意,不是不想,只是不敢或无法伤人。这里的“鬼”,并不一定就是真“鬼”,有时,人比鬼可怕得多。如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侵略者,如十年文革时穷凶极恶的造反派等等,他们比鬼更凶残。“其神不伤人”,是指那些比鬼还凶残的人,在以道莅天下,在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之时,他们内心的“鬼”是会被制约的,不能显示其杀伤力,或者说,在以道莅临天下,人心归位,人心得以正,人心不动如山,不为物欲所诱,不为妖孽所惑,众邪自然不侵。或者说,在以道莅临天下,鬼行鬼道,人走人道,大家各行其道,互不相扰。故曰其神不伤人。倘若莅天下者,恣纵情欲,背道失德,大干天地之和气,以致阴阳颠倒,或正复为奇,或善复为妖。其鬼未有不神者,其神未有不伤民者。
   4、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白话:并非是它们觉悟了,境界提高了,从此改邪归正不想祸害人类,而是英明的统治者也不伤人,他们无机可乘。
   阐述:“非其神不伤人”,并非那些魑魅魍魉、妖魔鬼怪、歪门邪道等洗心革面,弃恶从善,觉悟了,境界提高了,他们不是不想伤人,只是没法伤人,其不伤人的缘由是“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这句话很值得玩味,言外之意,圣人以前也会伤人,君不见:“其政察察”而“其民缺缺”,“圣人”好心也会办坏事;君不见:天下多忌讳,其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所以,圣人伤人,往往披着道德外衣,名正言顺,杀人不见血。如今,以道莅天下,“圣人”学会清静无为,不折腾不闹腾了,懂得治大国如烹小鲜,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得以安居乐业,胸中无怨气,心中无戾气,人心和合。潜藏在人心内的“鬼”不会被激发出来,外在的一切妖魔鬼怪、牛鬼蛇神自然无机可乘,无缝可钻,无法张牙舞爪,只得偃旗息鼓。所以说,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这句话折射出老子的两层意思,一是这世上或许根本就没有鬼,鬼都是由人所为的,至少是人招惹出来的。二是因为“圣人”也会伤人。圣人是道德的楷模,是道德的化身。但道德一旦变成了具体的形式,成了工具,被不道德的人利用,道德就会成为伤人甚至杀人的利器。此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仁义道德”都是“吃人”,就是这种情况。言外之意,“圣人”只有以道莅天下,才能真正以道德化人而不伤人。
   5、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白话:以道莅临天下,鬼行鬼道和圣人行人道,互不搅扰,互不伤害,那么道德所带来的利益、所产生的红利才能完全地归属于天地万物,归属于万民。
   阐述:《周易》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意思是,君子与天地合其德,天之高不可攀,君子向天学习进取之心;地之容纳万物,君子向地学习包容之心。君子与日月合其明,君子为人处事光明磊落;与四时合其序,君子行事不违背自然规律;与鬼神合其吉凶,君子善察造化之机、变化之道而预知成败得失;先天下而天弗违,君子开天下之先河,天道不违背他;后天而奉天时,君子做时势决定而非做不可的事,也能符合自然规律。天道尚且不违背他,而何况人,何况鬼神?言外之意,大人做事,不仅合自然规律,也符合社会规律,既合道亦合德。圣人以道治天下,圣人之心,合鬼神之心;鬼神之德,合圣人之德。鬼神与圣人既不伤民,阴阳相得,理气感通。则家国天下,未有不治者。“交归”者,天地交归,则天地合德;日月交归,则日月合明;五行交归,则五行顺序;六气交归,则六气相生;鬼神交归,鬼神各正;阴阳交归,阴阳流通。德之交归者,众德交归于一德,一德交归于一道也。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以道合阴阳,以德应鬼神,其如春风和气,充塞乎天地之间,万物感应,莫不各得其理,莫不各正其性。故曰“德交归焉”。
  
   综述:
   上一章,老子讲“有国”之道。首先在“治人事天”,讲究啬养之道。再从啬养之道,步入早服之道,深信不疑,绝无二心,心诚则灵。又从早服之道,步入重积德,积德之厚,比于赤子,厚德载物,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从重积德,再入无不克。虽不有心胜于天下,天下之人,远者闻风而向化,近者亲慕而服行。不求克,而无所不克;不求胜,而无所不胜。几于道矣。故言莫知其极。几于道者,可以有国。其道之深,其德之厚,足配拥有江山社稷、自己的邦国。而且这样的邦国,是以道为根,道根深扎。以德为蒂,德蒂牢固。如此之邦国,子孙祭祀不辍,可以长久。最后老子总结:这就是根深蒂固、长生久视之道!
   本章,老子再谈治国之道。“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国、一鲜,一大、一小,一治、一烹,老子将深奥的治国道理,用一个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告诉世人。“以道莅国,其鬼不神”,以道定为国策,以道治理天下,那些魑魅魍魉、妖魔鬼怪、歪门邪道等就不敢兴风作浪、张牙舞爪;“非其不神,其神不伤人”,并非那些妖魔鬼怪的神通、本领不存在了,神通不灵验了,而是这些神通、本领已经对人不起作用了,无法祸害人了;“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并非那些魑魅魍魉、歪门邪道等洗心革面,弃恶从善,觉悟了,境界提高了,他们不是不想伤人,只是没法伤人,因为“圣人亦不伤人”。为何圣人亦不伤人,因为圣人懂得治大国如烹小鲜,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圣人以清静无为之道莅临天下,那些魑魅魍魉、妖魔鬼怪、歪门邪道等再无机可乘,无缝可钻,从此人归人道,鬼行鬼道,各就其位,彼此相安无事,这叫以道化德,道法自然。以道莅临,以德交归,其如春风和气,充塞乎天地之间,万物感应,莫不各得其理,莫不各正其性。全篇论述,可谓是环环相扣,丝丝入理,又如抽丝剥茧,最后罪魁祸首一目了然!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却在上面。

共 40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章,老子再谈治国之道。“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国、一鲜,一大、一小,一治、一烹,老子将深奥的治国道理,用一个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告诉世人。“以道莅国,其鬼不神”,以道定为国策,以道治理天下,那些魑魅魍魉、妖魔鬼怪、歪门邪道等就不敢兴风作浪、张牙舞爪;“非其不神,其神不伤人”,并非那些妖魔鬼怪的神通、本领不存在了,神通不灵验了,而是这些神通、本领已经对人不起作用了,无法祸害人了;“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并非那些魑魅魍魉、歪门邪道等洗心革面,弃恶从善,觉悟了,境界提高了,他们不是不想伤人,只是没法伤人,因为“圣人亦不伤人”。为何圣人亦不伤人,因为圣人懂得治大国如烹小鲜,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圣人以清静无为之道莅临天下,那些魑魅魍魉、妖魔鬼怪、歪门邪道等再无机可乘,无缝可钻,从此人归人道,鬼行鬼道,各就其位,彼此相安无事,这叫以道化德,道法自然。以道莅临,以德交归,其如春风和气,充塞乎天地之间,万物感应,莫不各得其理,莫不各正其性。全篇论述,可谓是环环相扣,丝丝入理,又如抽丝剥茧,最后罪魁祸首一目了然!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却在上面。辛苦了!真不愧是大家,捋一捋,就条理清楚、脉络清晰。强烈推荐阅读!【编辑 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17-07-17 22:18:13
  老子的道德经真是一部宝典,小到齐家,大到治国,都写的那么有道理。耕牛的解读更是有助于对道德经的学习和理解,学习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