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逛棣花(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逛棣花(散文)


作者:铁笔浪人 童生,956.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07发表时间:2017-07-17 15:23:46
摘要:棣花,秦岭山中的一处村镇,因秦岭的壮美赋予了她的色彩,也因贾平凹的原因,让她多了些人文故事……

【流年】逛棣花(散文) 陕西商洛这个地方,属于秦岭山区,山大沟深。过去只有一条老公路在山里绕来绕去,时而山脚,时而山梁,忽上忽下的,汽车跑得辛苦,也充满危险。司机一把方向没搂住,一脚刹车没踩稳,车子就会直接掉进山谷,被青褐色棱角尖锐的石头,连撞带刮就成了碎铁片片。那时候山外人进一趟山不容易,山里人出一趟山也不容易。只不过,山里风景景致绚丽优美,原生态。就在商洛的山里,有一个在当地算不上不大,也算不上小的村镇,它叫棣花。过去倒没听谁说过,近些年逐渐有了名气。有了名气是因为外地人去的多了,回来后就给人宣传,他去了棣花怎么怎么的。尤其是西安城的人,周末没事就喜欢到附近百八十公里的地方,开着车乱转,回来后就有了闲聊的题材。外地人去的多大概有两个直接原因:一是国家往山里修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遇山开洞,遇水架桥。一条路修的宽阔顺直。即使有拐弯,也是弧度优美的曲线,汽车跑在上面姿态平稳。不像原来的老路,翻山越岭,不停的拐弯,大多还是连续的急弯,让司机一路开的紧紧张张小心翼翼。路好走了,进山就容易了,人也就多了。二是棣花与名人贾平凹有关。贾平凹是棣花人。我也是基于这两个原因,在一个周末,驾车去棣花休闲一番。
   我最早对棣花这个名字有印象,也是通过看贾平凹的文章知道的。很多年前,贾平凹写了一组关于故乡商州的文章,有《商州初录》,又有《商州又录》。记得那组文章里面就提到棣花。后来,贾平凹功成名就之后,又专门写了一篇关于棣花的文章。文章的题目就叫做《棣花》。在文章的第一句他就写到:“无论如何我是该写写棣花这个地方了……感情棣花这个地方他以前好像从没有写过。这次回过头来专门写棣花,有一点象早年离家远走闯荡世界的游子,专程回家看他老母亲的味道。”的确,贾平凹是棣花出生长大的人。但如今的棣花已经和他当年离开的棣花大不一样。这就像当年离开棣花的贾平凹和如今又回到棣花的贾平凹不一样是一个道理。去逛棣花,不提贾平凹,显然是和贾平凹过不去。
   修了高速公路后,棣花的交通非常便利,不再象贾平凹当年坐长途班车去西安走的是老公路,在秦岭的云雾里翻来翻去。老路的情况我记得贾平凹在他关于商州的文章里有详细而动人心魄的描述,看过让人生畏,生怕上去下不来,或者过去回不来。如今西安到上海之间的高速公路,就紧挨棣花边上通过,并且留有高速路出入口。高速公路一马平川,汽车在上面跑如离弦之箭,吃顿饭的功夫,就从西安到了棣花,或者又从棣花跑回了西安。下了高速路,就是棣花的市井街道。新建的棣花特色小镇,就在高速路出口的左边,乡土气息的泥瓦房错落有致的摆开,青石街道蜿蜒但不崎岖。虽是山区的街道小路,平原来的老少也是能放开手脚大胆的走的。
   我眼前看到的棣花和贾平凹写的棣花还是有点不一样。我看到的是现在,贾平凹的《棣花》写的是过去。我看到的棣花是一派新农村气象:村外接的是高速路,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通水泥路。街道干净清整;山区最不缺树木,棣花的村前屋后街道两边,花草树木也就大小相连,高低相接,不远处连绵不绝的青色大山作为屏风,环境自然优美。但在贾平凹的《棣花》里没有写到这些。他写到的尽是棣花的人和事。文章首先说棣花过去,大概是民国时期,有俩名人:一个是大画家,善于画虎;一个是功夫了得的武术家。大画家画虎有一绝,画前先要蒙头大睡,一觉想来,便把画笔在口中一抹,突然间脸色大变,相貌变得凶恶异常,提笔作画行动如猛虎下山,眨眼的功夫一只活脱脱的老虎就跃然纸上。那位武术家也是十分了得。说有一年两个也有点拳脚功夫的人不服他,便找上门来挑战。趁武术家在河边沙地里午休,一齐扑上来,一人压上半部分,一人压下半部分,想把武术家扼翻在沙窝窝里。武术家只是身子一弓,起身一跳,就将一个家伙撞出一丈二远,当场断了一根肋骨。另一个家伙被武术家的屁股夹住了手,在沙地上走了一圈,猛一放松,那人后退三步跌倒,手指已经夹得没了皮肉。这两个人物的事迹和遗迹,我在村子里没有发现,我也没有刻意找人去问。都是已经作古的人物,不必再花时间去考究。我倒是刚一进村口,过了一座小桥,就看见前面的一面墙上用醒目的红色的颜料写着三个大字“高兴家”,并标注一个同样红色的箭头。我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就叫《高兴》,就是根据贾平凹的一篇小说改编。电影里主角原型,看来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人。要不用箭头在墙上标注什么,还不是让游客去“高兴家”参观参观嘛。后来我也得知,这个原型和贾平凹是发小。这个电影过去看过,还有点印象。现在箭头指明了原型的方向,又是贾平凹的发小,我能不过去看看吗?顺着箭头指的方向,沿着一条小巷子,一直往前走,大概有二百米,就到了一处崖背的上面。崖背的下面就是“高兴”家。站在崖背上,只能看到“高兴”家的房顶和院子里的树冠。要到“高兴”家,还得在崖背上右拐,有一条下去的石阶,走到底再一左拐的左边,就是“高兴”家的大门。“高兴”家两扇朱漆大门,每扇门上两道亮锃锃的黄铜铆钉让人眼前先一亮。门外一边的半墙上挂了一个古色的木牌,上面用隶书写着四个金色大字:刘高兴家。下面还有一行用楷书写的绿色小字:贾平凹《高兴》原型人物。看到这里,游人也有一种走到电影里的感觉。
   “高兴”家的大门敞开着。大门处是两层的门房,过了门房是一个小院落,后面是上房。一脚跨过门槛,门房里两边的墙面都贴有书法,看落款都是“高兴”写的。字写的有书法的范儿,是绝对能拿出手的那种。院子四四方方,绿荫覆盖。上房的门厅里支了一张大书案,书案上摆满文房四宝,也有写好的书法作品,还有一些书,有新有旧。我看到新书的书名是《我和平凹》。“高兴”就在书案后面站着,也忙着。院子里还有五、六位比我先到的游人,从院子里撑起架子的照相机来看,他们刚才是给“高兴”照了相,或者是和“高兴”合了影。他们对“高兴”称呼刘老师。刘老师刚为一位游人写了一副书法作品,正忙着给帮着晾干和包装。我不便打扰他们,就在他的这个小院观察和感受既是普通人又是地方名人的生活环境。刘老师相貌憨厚,这是我的第一印象。他和贾平凹是发小,估计也就同龄。名人的年龄如今都不是秘密。贾平凹今年65岁,那么这位刘老师也应该和65岁不差上下。65岁的农村人应该是有些老态,但这位刘老师却不显老,身板看着也硬朗。和游客说话声音洪亮,精神劲很好。我见他给其他游客正忙,也不便打扰,就把他家里挂的字足足看了好一会。他写的字就其内容是适合挂在书房或者客厅之类的地方。他的小院里还有关于他和《高兴》那部作品,以及他和贾平凹过去一些事的介绍展板,让游人更了解了一些情况。《高兴》这部作品之所以成功,就源于刘老师这位原型对生活乐观向上的追求。当年,刘老师也是为了生活,多次翻越那座艰难险阻的大山,来到西安城内谋生,收破烂当小贩,但在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没有迷失对生活本质的美好追求。在发小贾平凹的笔下,充分展现了一个社会底层人的正能量,这在中国社会的大转型阶段,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告诉了普通人要用怎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为什么要这样生活。我站在院子里看完“高兴”家的所有,“高兴”仍和其他游客交谈着。我想给“高兴”说句话,又觉得打断别人说话不礼貌。即就是说话,初次见面素味平生又能说些什么话。说句“你好”,显得老套。说句“《高兴》那部电影很好看”,也感到是没话找话说。说句“吃了么”?又不是饭点。看着“高兴”也忙着,我最后也是进门一句话没说,出门也一句话没讲,带着参观完“高兴”家的收获,离开了这个干净朴素,文化味浓,又有点景点意味的农家小院。
   出了“高兴”家左拐往前走一点,就到了新建的棣花古镇的景区里。这里是一大片荷塘。去年早已枯败的荷叶荷梗零零散散流落在水面,还有更多枯败的莲蓬。这些莲蓬虽是败落,但形状完整,还颇有意韵。可以想象到了七八月这里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致。
   景区的道路青石铺就,坚硬而平整。来游玩的人三三两两一堆一群,散落在景区各处。我信步前行,看这里的房,看这里的树,看这里的天。这些组成了棣花最主要的景。棣花这个依村新建的旅游景点,要说和陕西关中地区近些年来建的一些乡村景点有所区别,就是它很自然的和大自然的环境相结合,有山有水。山就是不远处的秦岭,水就是依村流过的丹江。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其它地方不具备。房屋在仅有的平地上依山依水而建,错落有致,花草树木散布其中,头顶一片蓝天,空气新鲜,阳光明媚,是个适合休闲的地方。
   不过这些年任何乡村旅游景点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街道两边的商铺几乎都是饭馆。当地和外地的小吃一路排开,形式多样,口味多变,是爱吃的人喜欢的地方。我对吃并不讲究。吃饱既为原则。好吃与不好吃,让我用文字来描述那是难为了我。到了饭点吃一个当地小吃了事。味道合不合自己口味是小事,重要的我觉得既来之就要融入之,这样才能很好的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
   棣花历史悠久。书上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是驿站,说明了棣花自古就占据交通要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最乱的一个时期。众多的诸侯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扩大地盘,常年杀杀打打,搞得百姓不得安宁。当然,乱世也出英豪。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又出了许多著名人物。有思想家,军事家,纵横家等。棣花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就少不了和古代的一些历史人物事件有了联系。到了宋朝,棣花这里成了宋朝和北方金国的边界。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通商口岸。现在棣花里建了一座宋金桥,就是依据这段历史而建。这座桥就象征着当年的国界,桥北是金国,桥南是宋朝。一桥南北两个国家,两个民族。这桥也是棣花一景。
   在宋金桥的南边,有一块景区的指示牌,上面明显刻着“贾平凹故居”的字样。名人的故居就在眼前,那有不去参观之理。按照指示的方位,很容易就找到地方,肯定在“宋朝”这边。
   贾平凹的故居,我这次参观时不巧,大门锁闭。人只能从门外看看,并感叹着从这个农家小院里诞生了一位中国的著名作家,也显示了小院的神奇。实际上这个小院和其他的小院并没有特别的不同之处。不同的地方就是这个小院走出了一位著名作家。在贾平凹故居的大门前,是一片场地,基本上是花圃。五月的季节,花圃里花红叶绿,春意盎然。在这片场地的左下方没有种花种草,地面青石铺就。有一块大石头卧在地上。石头后面树立一块木板,木板上全文刻着贾平凹的一篇文章《丑石》。这篇文章我过去看过,名字是有印象的。今天看着眼前的木板,把这篇文章又读了一遍。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文中的丑石全凭自己想象。今天读这篇文章,丑石就在眼皮底下。要不我一直认为贾平凹的散文写的相对要比小说好(我适合看短文章)。就这一块普普通通的大石头,用他的笔写出来,居然成了有灵性的东西。看过文章再审视这块石头,这块石头一点也不丑了。不丑就是美。美了也就成为这里一景。这是贾平凹的神奇,也是文学的神奇。
   在这块石头的背后又是一座院落,大门上面的门楣处用楷书写着“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几个金色大字。这是文学爱好者的殿堂。游人算不算文学爱好者呢?我是看过贾平凹的文章,并很是欣赏贾平凹的散文的,所以走进艺术馆大门的那一刻,好像有种莫名的重逢。山区的平地一般很是稀少,所以在这个不大的院落里盖起三座房屋,把这个小院装的满满当当。三座房屋分别是贾平凹的文学展室,书画展室,影音展室。丰富的展品详细的把贾平凹及他从事的文学道路给大家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过去有本书叫《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套用这个书名的形式,参观完“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就要知道文豪是怎样练成的。
   说起贾平凹的文学成就,我认为他最大的建树还是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能够以小见大,以普通的事物景象入手,写出文学内在的美感来。这种美能轻而易举的拨动人们心中共同的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这种美依靠人的精神意韵而不是纯粹的浅在的感官。据说好多人看了贾平凹散文里写的地方,都跑过去参观,到了却大呼上当。他的文章不是景点介绍,却比专业的景点文案更具吸引力。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是棣花古镇景点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到棣花,不去“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里参观一番感受一番思考一番,那游玩的价值就大打折扣。诚然,棣花的山水秀丽,山高水长,但自然的景观再能结合人文的价值,旅行的意义岂不更高。
   贾平凹在他的《棣花》里最后写道:“棣花就是这样的地方,山美,水美,人美。所以棣花的姑娘从不愿嫁到外地,外地的姑娘要千方百计要嫁到棣花,小伙子就从没有过了二十六岁没有成家的了,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复一年,一月复一月,但辛苦的乐哉,寿命便长,大都三世同堂;人称“人活七十古来稀”,但十六个小队,队队都有百岁老人。”看来,棣花这个地方还是适合再来的。它的故事和风景不是一两个周末就能够完全看完的。下午时分,太阳将要落山,我该动身往回赶。明天周一又该上班了。我启动车子很快驶上高速公路。车窗外面是刚参观游览过的地方,房屋树木忽忽的往后倒去。但这些都已经装在了我的脑子里。车子又如离弦之箭,朝着山那边的西安城奔去。

共 51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逛棣花》一文中,作者突出去到棣花的目的是“逛”,此逛,非闲逛,而是始终顺着标识指引走入一幕又一幕意味不同的风景。棣花这座深处秦岭深山的古镇,因为风情秀美,加上走出贾平凹而被世人知晓。大家现在走进这里,又多了一层原因是路畅通了。正因为此,作者利用周末闲暇时间,来到这里。移步换景是他的经历,高兴家、宋金桥、贾平凹故居、丑石、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所蕴含的不同精彩,带给作者不同的领悟。待夕阳西下之时,踏上归程,再次掠过一日走过的风景,感叹意犹未尽,而心生再来之约。此文书写棣花,紧致的文字,像画笔一样绘制出一幅棣花美景,层次清晰,下笔利落,让人心生向往。佳作,流年荐阅!【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7-07-17 15:27:59
  我没有去过,这个字见过,却不知道怎么读,特意查询了一下,棣花,di。看到您的书写,真的想去看看,也去经历一场莫名的重逢。
   谢谢您支持流年,祝福。
回复1 楼        文友:铁笔浪人        2017-07-17 16:06:20
  感谢编辑拙文。读书长见识,出游也能长见识。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