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手机(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手机(散文)


作者:平淡是真 探花,1343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87发表时间:2017-07-21 21:43:14

有人问我,大树中考之前,是怎么用手机的呢?
   我的回答很简单:大树中考之前,是没有手机的。
   中考之后有手机,是因为班级组建了QQ群,有专门的学生群,我个人以为,孩子16岁,已经可以拥有控制自己的能力,于是,给他一个我们淘汰的智能手机使用。
   有人问我,大树高中的寒暑假,是怎么用手机的呢?
   我的回答也并不复杂:大树是可以拿到自己的手机的,学习是学习,空闲时间,可以像家长一样,刷刷自己的空间,跟朋友聊聊,还可以玩一下手机游戏,他还经常会在一些同学群里问问题。
   和我使用手机的方法差不多,我对于手机的使用,也大约就是如此,上班就是上班,写文章就是写文章。空闲的时间,看看微信QQ处理一下公众号留言和社团事务。还有平时查询路线,订餐,订票等也需要手机操作。甚至于现在手机替代了现金,很多小摊小贩都有二维码,那么不带钱也能生活,所以,手机更不可或缺。
   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手机如此,那么对于大树来说,手机虽不能说不可或缺,但确实可以充当他生活中的一个陪伴者。
   有的家长以为手机猛于虎。
   有的孩子确确实实被手机俘虏了。
   有的家长很焦急,剥夺孩子使用手机的权利。
   有的孩子在被剥夺手机之后,对家长产生很深的误解:为什么你可以,我不行?
   若是如此,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则会非常紧张。试想,如果我们家长也把手机放下,那么我们的心情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我的母亲已经年近七旬,最近一年,因为很多外孙子都外出上学,为了看到我们经常晒的孩子的照片,她学会使用微信。话说,这个过程也是很不容易的,但她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学会了。
   我当时感慨,母亲为了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真的是一直保持一个很高昂的学习状态。
   有时去到母亲家吃饭,到12点20至40之间,我会总是看手机,母亲也知道,这是大树会打电话的时间段。过了这个时间,我还在拨弄手机,母亲会问。我说:弄包车呢!收车费呢!通知事情呢!跟作者沟通呢!
   母亲很好奇,利用手机就可以做到收钱吗?就可以轻松通知到那么多人吗?我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母亲看到我低着头忙,就不吭气。等我弄好了,也到了我快午睡的时间。我午睡,母亲看电视,等到我上班的时间到了,母亲才会去休息。
   后来,母亲慢慢学会了用微信,她会提醒我说:别人给你点赞了,你也不知道回复一下。她还会关心我的行程,仿佛我一步一步的行走,皆在她的注视之下。
   有时会想,其实这样也不错,母亲不会孤单。但实际上想想,我们确确实实忙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了和母亲的沟通。于是,母亲又学会了留言。最后一句总是说:等你不忙了,再回复我。
   其实,对于母亲来说,我们就是她想了解,却如何也不能完全走进孩子的世界。
   那么孩子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亦然。
   这是必然的进程,是伴随孩子的成长,而必然推进的。
   高中三年,尤其每年的高考季,看到几家欢喜几家愁,我们会更希望孩子可以将更多的心思放到学习上,以期可以在高考后圆梦高校。但这个心思,对于孩子来说,总是无法很好的沟通,而生生造就了很多句子:若我有这样的机会,我肯定学的比你好。
   而实际上来说,真给你孩子的学习环境,你绝对不可能比孩子学的好。
   时下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图片,上面写着:为什么妈妈只看我的成绩?笑话,让她看题目,她能看懂吗?
   其实,孩子的学习之路,是需要他自己去走的。孩子和手机之间的关系,也需要他去修正的。我们家长做什么样的示范,孩子就会如何去学。我个人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宜疏不宜堵。简单粗暴的制止,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其实,最应该做的,还是教会孩子如何使用。
   孩子可能会玩游戏,聊天,还可能会看微课,查资料。
   我们可以去问,但不能约束。而一份底线必须讲清楚。一些诸如有被诈骗危险的信息不能相信,还有一些诸如违法违纪的东西不能碰。其他种种,要给予孩子一些空间。这个空间就像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父母不可能完全走进一样。我们的相处才会更加舒服。
   家长会想说:你用手机听听英语吧,你用手机查查资料吧,你用手机听听微课吧,你看看这篇文章,确实很不错呢!
   家长说得越多,就会给这些东西标注这是妈妈要求的标签,而孩子选择远离。
   若想让他愿意,其实,最简单的方法,还是让他知道这样做的优缺点。孩子们都大了,会有自己的分辨,若是一个对他有帮助的事情,他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这个假期中,大树起床后和睡前都会拨弄一下手机,我从不制止,他会用手机查阅资料,问问题,也会玩游戏,聊聊天,还会看我的公众号,帮我挑错字,然后对我的理念发表感言。
   大树知道我对电脑和手机使用的全部内容,他也知晓,我不会去约束他对手机的使用范围。有时,我看到他过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咳嗽或者碰他一下。他会展示手机屏幕给我看,大多都是查阅的资料和正在看的题目。他会瞪我一眼,我也会抱歉的一笑。
   其实,别看我写这么多,我也清楚,一个孩子使用手机的方法,绝对是不能复制的。那么,每一对父母对于孩子手机使用方法,都应该站在家长和孩子不同的角度去想,去分析,去跟孩子探讨,才可能找到一个更为妥帖的都认可的规则。
   现在看到很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孩子即将远行。时不时看到一些不舍的文字。其实,对于我们这样三年住宿过的家长和学生来说,对于高中的这种联系不便的日子都能适应。那么,随时随地都可以联系到孩子的大学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好适应的。现在想想,想看孩子了,让他发一张照片,或者一个小视频。有什么事情了,互相留言回复一下,就像还在身边一样的。
   而这样的关系,建立的基础,是亲子沟通顺畅,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再就是,不互相约束的基础之上。
   就像我们现在和母亲在微信上的沟通。
   也如我们现在和孩子在微信上的沟通。
   这些都会延续下去。
   其实,所谓父母子女,是血脉相连的不可分割的联合体。如何相处,都不可改变这个事实。但不同的相处,却可以决定相处的和谐度和温度。
   父母子女的爱,都是真切存在的。
   爱的表达方式里,就目前来说,手机并不是一个必须规避的载体。

共 24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网络四通八达的今天,手机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应用品,几乎人手一机或人手多机。确实,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困惑。这篇散文的主题就是围绕学生使用手机的正确与否来展开的。作者利用自己的儿子“大树”用手机的几个例子,有理有据的为读者开放画面,读来犹如看了一堂生动的说教课。看完那一个个画面,让尚处在“懵懂”期的各位家长舒出长长的感叹与释怀。如作者所说,我们与我们的父辈之间,隔着一条沟,即使理解,也不可能真正地走进彼此的世界,那么,我们和我们的下一辈也一样,你只需远远地看着、引导他们走入他们应该走进的轨道,千万别试图走进他们的世界或干扰他们的生活领地,16岁的少年,正值网络媒体发达的年代,手机是他们与外界或同龄连接的枢纽,家长不能用家长的眼光去纠正他们使用手机的权限。编者也是母亲,也有与作者一样大的孩子,作者文中所举的个例,也曾发生在编者的身上。通过解读这篇散文,醍醐灌顶也。一篇蕴含教育意义的散文,读后引人深思。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7-07-21 21:52:05
  真真,你给听雪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学课,如你文中所说,我对我家丫头用手机持反对观点,但是,我在她面对我“教育”她时的目光里,看到了反感两个字。看过你的文,我反省了两天,觉得我的“霸主”主义得取消了。读后,真是受益匪浅呢!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 楼        文友:刘福田        2017-07-22 11:23:48
  手机这个事确实两难,我觉得这样做还可以,问好!
哲学研究文学创作
3 楼        文友:上官风        2017-07-23 18:10:53
  自古“疏利于堵”。
   文章从现代社会日常使用的手机入手,客观且真实的列举了它的利与弊。凡事都像硬币的两面,有利有弊。
   作者首先在承认手机带来的弊端(诸如损害视力;容易上瘾;受不良信息影响)的同时,又很积极和乐观的肯定了手机带来的方便,查找资料;方便联系……
   更难得的是,作者通过母亲学习使用手机的经过,结合自己,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辩证客观理性的分析了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其实,不止是手机,不止是父母与子女,生活中许多事,许多人,如果都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多想一想,生活一定会更和谐、融洽。
   十分不错的一篇生活小计,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赞!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