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山碧云寺

编辑推荐 西山碧云寺


作者:蒺藜秧 布衣,46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07发表时间:2017-07-22 07:36:53
摘要:来到西山,来到碧云寺,且只做西山客,且只做碧云寺香客;享受香山的青松红叶,和煦阳光,享受古老寺院的缭绕香烟,清静幽雅,才是这山这寺对于人们的本原意义。

西山碧云寺 碧云寺位于香山公园北侧,自元代创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其引起今人们的注意,多因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度被尊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致电孙中山,邀其前来北京共商国事。尽管当时形势复杂,孙还是由宋庆龄陪同冒险北上,试图为实现国家统一寻找出路。但彼时,孙已积劳成疾,到了肝癌晚期。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在北京行辕合上了他那时而放射出无限激情时而又布满忧郁、疲惫和落寞的一双女人般的美丽凤眼,灵柩暂厝西山碧云寺;直到1929年5月奉安大典,才自碧云寺迎奉至南京;当年6月1日,安葬在南京中山陵。
   中山灵柩暂厝碧云寺四年多的这段时期,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为风云诡谲的动荡时期,各路军阀相互厮杀,各派政治势力角逐较量,国共两党的合作分崩……无量头颅,无量鲜血弥散在中华大地,硝烟烽火四起于神州山河,杀伐的呐喊声声,似乎还在至今的雨夜里回响……
   不过,这些将近一个世纪前的往事,在大多数游人的印象里已成为遥远,人们来到这里,只是休闲娱乐。因此,香山公园的生意红红火火,碧云寺却较为冷清;及至入夜,甚至有点阴森了,浓密的松柏遮天盖地,逼仄的空间更显压抑。碧云寺门前斜斜的石甬道上,几乎见不到一个散步的人,只是不时有山上的村民和西山客匆匆穿行而过。碧云寺绛红的大门,紧紧闭锁,把发生在寺院里的所有往事封藏得更加严实、神秘。这绛红的厚重寺院山门,恰如历史的门扉,后人是难以轻松打开的。后来者至多透过细细的门缝,管窥一丝两缕往事的好奇,所谓的内幕,早已随历史事件的完结沉入岁月深处,然后迅疾分解、消逝。
   从民主革命开拓者遗体暂厝碧云寺起,西山地区开始成为近现代直至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的一个焦点,各个不同时期为着不同目的的“西山会议”,在这风景秀丽的西山脚下轮番上演,把原本幽静的碧云寺闹腾得剑拔弩张,不时地充满火药味。
   远一点的,是那个由国民党右派密谋召开的著名的西山会议。1925年11月23日,中国国民党部分中执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和候补中执委员在碧云寺召开所谓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出席会议的有邹鲁、谢持、张继、林森、居正、戴季陶、叶楚伧等国民党早期组织者,他们不满当时的国共合作,反对国民党一大通过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会议通过决议,宣布中共“非法”,并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之党籍”“开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的共产党员”“解雇苏联顾问鲍罗廷”等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等议案。会后,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当时尚相对偏左的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这一派人物,遂被冠以“西山会议派”,声名鹊起。
   一般地说,该派人物被认为是国民党中间的“老右派”,是国民党新右派蒋介石等人的政治导师。他们一直秉承着纯洁党组织、坚决要求将融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整理、清除出去的宗旨。尽管孙中山生前屡次对老右派人物严厉批评,但最终,坚持党性和党组织纯洁要求的坚定的三民主义党徒获胜了,他们不但攫取了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党政军大权,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实现了他们对中共的政策。事实上,这是政党本质决定着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一批信仰坚定、意志顽强的忠诚党员作为中流砥柱,而任由意志薄弱者、信仰飘摇者把持党权,那么,它就必然逃脱不了被渗透、被分化、被颠覆的命运。
   及至当代,又有秉持不同观念的政治、文艺派别聚集西山,严肃地探讨国计民生、人心道德。80年代关于著名歌唱家李谷一“靡靡之音”的争论、关于邓丽君黄色歌曲的争论;近些年关于中国政治走向的新左新右学术、政治派别的角力,均从这永远沉默的西山脚下发端。无辜的西山,宁静的碧云寺,时时充满浓烈的硝烟气息。
   与这些意图掀天揭地的英雄好汉不同,另有一批对人生充满无穷探索欲望的痴迷情种来此,寻一爿蜗居栖息下来,青灯独对,穷天究地,观西山草木之荣枯,察碧云寺风气之流转。与发誓改天换地的英雄豪杰一样,他们内心也充满了炽烈的冲动,他们冲动的炽烈程度,内心执着的力量,对信仰的虔诚,甚至超过了张牙舞爪的好汉们。然而,他们表现出一种淡定和与世无争。连绵的西山对于他们,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碧云寺对于他们,是真正的山,真正的寺。
   入夜时分,在碧云寺前空空荡荡的巨石铺成的山路上悠闲散步,总不时地有异样的感觉。想一想啊,将近一个世纪前,一位影响、扭转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的遗体,在众人地护卫下,缓缓穿过这条石甬道,进出碧云寺山门。当年,碧云寺山门也许如今日的绛红,不知甬道是否巨石铺就。四周的古松柏肯定见证了历史的真面目,但它们只会保持沉默,把岁月和往事记载入年轮中。
   不可否认,中山灵柩四周的守灵者,均为中国当时代的社会精英,其中不乏先生的忠诚个人崇拜者,亦不乏三民主义的赤诚信仰者,更不乏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志士仁人。但是,他们也各怀城府。无论出于何种企图聚集在了中山旗帜下,他们都希望用自己的政治理念统一中国、驱动中国历史的车轮。来在中山灵柩旁祭拜执绋,在表达对逝者的虔敬情感的同时,也力图表明,自己才是中山先生和三民主义衣钵的正宗传人。他们深知,这一正统性对于其后的政治生涯的重大意义。同时,他们一定都在焦心竭虑地思考:中山之后,国家民族的命运将由谁来掌控?中国革命的航船将驶向何处?
   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大概只有两种政治势力:或把革命的动力主要寄托在社会精英阶层,或相信革命将主要由平民来推动。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的在于实现人民的民主,但中山先生及其不少信徒却相信,只有依靠精英型的会党才能开发民主政治。另一派别则更偏重于相信平民的力量,他们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疲于奔命的群氓、自私怯懦的小农,以及其它社会底层民众,只要在有组织有纪律的政党带领下,就一定可以摧枯拉朽,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成为历史前进的掌舵人。
   当年和今天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在为这个看似深奥的大问题激烈争执不下。尤其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存要求后,开始关注维系个人更高生存要求——个人尊严和阶层尊严的政治生活。于是,这一谜题再次成为焦点:依靠谁?为了谁?在精英中心和民众中心的分野中,任何一方真诚的政治家,都绝对不会二者兼顾,声称二者兼顾的,肯定是骗子和伪君子!
   事实上,仅需回过头去,回望当年围绕在中山灵柩旁的各色政治人物、政治势力的结局,答案不言自明。历史事实表明,只有那些为最广大的平民谋幸福的政治大船,才能够航行在中国社会的汪洋大海而不至于倾覆溺毙。
   如果说,一百年前,半个世纪前,一个伟大人物的声威,足以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因素,那么,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让自尊在灵魂的土壤上生长,而不再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哪怕他是上帝。决定未来政治成败的,将主要不再依靠一个伟大人物凝聚起来的力量,也不再依靠信仰的力量。政治的成败将更多取决于民众群体对现实利益分配的满意程度,将更多依靠群体理性的力量。人们更多地不会因为对某种信仰的崇拜,更不会因为对一个人的崇拜而选择政治道路,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直接和简明:谁给我公平的物质利益和公平的尊严价值,我就把票投给谁。
   ……
   云遮雾锁的历史,幻影重重的未来……
   来到西山,来到碧云寺,且只做西山客,且只做碧云寺香客;享受香山的青松红叶,和煦阳光,享受古老寺院的缭绕香烟,清静幽雅,才是这山这寺对于人们的本原意义。
   在香山居住很久了,似乎从未听到过碧云寺的钟声。慈爱的佛祖,请轻轻敲响碧云寺的钟声吧!
   哦,佛祖已走进信仰的岁月深处,仅仅留下一个背影,而且将不再回头。
   那么,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手,用众生之手,敲响祈盼和谐安宁的碧云寺钟声吧……

共 31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始具今日规模。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因寺院依山势逐渐高起,为不使总体布局景露无遗,故而采用迥旋串连引人入胜的建造形式。其中立于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近一个世纪前,一位影响、扭转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的遗体,在众人地护卫下,缓缓穿过这条石甬道,进出碧云寺山门。当年,碧云寺山门也许如今日的绛红,不知甬道是否巨石铺就。四周的古松柏肯定见证了历史的真面目,但它们只会保持沉默,把岁月和往事记载入年轮中。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7-22 10:34:10
  西山碧云寺因为暂厝过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更因为园林式寺庙的建筑格局,从而成为众游人心中的亮点。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蒺藜秧        2017-07-23 18:04:59
  那段历史纷纭诡谲,但从今天看来,顺应民心者得天下!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