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真相后才能让人放下
儿子出车祸去世,母亲悲痛不已,心里总想着儿子生前最后一刻说了些什么,是不是在盼望家人赶来解救?是不是还有什么话要对父母说?在没有得到真实情况之前,这位母亲心神不宁,不能看到儿子用过的东西,不能说到儿子做过的事情,连儿子的名字也不容许别人提到。丈夫劝她不行,外出度假也不行。儿子生前最后说了些什么,成了母亲心中过不去的一道坎。
美国电影《温柔的爱》,讲到了这样一段故事。
在大学校园里,有一个男孩总是在一个女孩下课时经过的台阶转角处等待,看见女孩走过来时,他便迎上去,装着恰巧遇到的样子。时间一久,女孩也注意到了。有一天,男孩主动向女孩打招呼,两人牵手外出,却在当天晚上出了车祸,男孩去世,女孩受伤,肇事司机伤势过重处于昏迷状态。
3个月后,女孩找到男孩家,告知男孩的父母她已经怀孕,并想生下来。她住到了男孩的家里,本想进一步了解男孩生前的各种事情,但男孩的母亲完全不能碰触这件事,男孩的父亲和弟弟也只好回避此话题。男孩的母亲甚至有些责怪女孩,这让女孩非常失望,后搬出男孩家。
肇事司机醒来,告诉了男孩母亲她儿子生前最后时刻的情况,男孩一直在念叨女孩的名字。母亲的心事终于放下,同时也了解到儿子是真心爱那个女孩的,故全家出动,找到女孩。
女孩临产阵痛时,一家人争先恐后讲述男孩生前的各种趣事,让女孩忍过疼痛,顺利生产。
电影看完后我在想,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就能释放心中的痛苦吗?
人的情感有时很奇怪。当陷入一个思维的狭窄胡同后,怎么也出不来,尤其是比较执着的人。不到黄河心不死,一条道走到黑,一根筋,可能都是说的这种情况。
如何解开这个心结?影片的结果告诉我们,只要知道真相就行。
在没有得到真相之前,人的心里会有很多疑虑。比如这位母亲想的:儿子临死前,撞成了什么样?他想了些什么?对受伤的司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上学上得好好的,晚上将车停到了马路中间呢?女孩为什么没劝劝男孩将车靠边?女孩怀的这孩子真是他儿子的吗?
一旦有了疑虑,便生出各种假设。男孩的母亲想到,儿子在严重受伤后,是不是特别盼望家人来救他?是不是还有些话要对家人说?要是我们早点赶过去就好了……
大多数假设中,总有一些遗憾,之后便形成一种自责。责怪自己为什么没多叮嘱几句,没有早点赶过去,以前哪件事情没有实现儿子的愿望等等。自责一多,心结更难解开。
事情到了这一步,知道真相就是必须的了。只有真相才能解开心中的疑虑,只有真相才能排除各种假设,只有真相才能减轻心中的自责。真相一旦明了,一切疑虑、假设都不复存在,自责自然也就消失了。
这样看来,真相的力量是强大的。只有了解了真相,心中的重负才能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