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泠印社揽胜

编辑推荐 西泠印社揽胜


作者:孟梦 秀才,1020.8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42发表时间:2017-07-25 07:52:45


   以前,我只知道西泠印社是清光绪三十年,浙派篆刻家创建的一家专门收藏、研究金石篆刻的民间艺术团体,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近百年来仅有不到四百名社员,入社门槛之高,让一般的名家望而却步。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精英名社”。我也听说过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名称由来。更知道经它编辑出版的金石书册蜚声文坛、名震遐迩。但是,因为没有来过杭州,我不知道坐落在西子湖畔的西泠印社,不仅环境幽雅,建筑精美,还是一座独具特色、上好的江南园林。
   这天,晴空万里。我从长长的西湖白堤下来,没走多远就看见白墙黛瓦下有一个月洞门,门上方是著名学者、文学泰斗、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题写的“西泠印社”几个苍劲的大字。
   走进月洞门,首先扑入眼帘的是右侧白色墙壁上镶嵌的一幅“涛声听浙东,印学话西泠”的西泠印社全图。这幅图除了简要介绍西泠印社的发展史外,还详细描绘了西泠社的整体布局。按照图中指引,我在这座被誉为“占湖山之胜,撷金石之华”、静谧又充满雅趣的园林里,择小径,瞻先贤,看亭榭楼台,听山风泉音,一边凭吊久远的历史,一边探访久远的故事……
  
   莲泉
   进门左侧是一个被称为“莲泉”的方形池塘,原名莲池,又叫小方壶。一九五三年时曾一度被填埋,建社八十周年前夕才又重新疏浚挖开。种睡莲,置假山,放养红鱼。一九八八年,又由社长沙孟海倡议,与会社员题名,勒石成印,在池塘东面立了一块纪念建社八十五周年的条型狮钮刻石。这方用海宁青石刻就的印章,高一米五八,“利用巧色,因材施艺”,顶部蹲着一只威猛霸气的雄狮,栩栩如生,意趣盎然。正面刻着“西泠印社建社八十五周年纪念社员题名”,四边是一百三十四名社员题名手迹,皆由名家篆刻,类似边款,配上青蓝颜色,显得古朴典雅,别有一番趣味。
  
   柏堂
   莲泉后面是一座屋檐上翘、瓦头仰起,像庙宇一样的建筑,据说曾是南北朝时建的广化寺。因建寺时门前植柏两株,一株虽枯却坚悍如金石,故名柏堂。苏东坡曾赋诗咏赞:“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姿尚宛然。双干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见太平年。忽惊华构依岩出,乞与嘉名到处传。此柏未枯君记取,灰心聊伴小乘禅。”
   广化寺“原迹久圯”,现在看到的柏堂是印学博物馆的印史厅,为清光绪二年重建,堂前柏树是一九八三年建社八十周年时补种的。柏堂门楣上方挂着首任社长吴昌硕所题“西泠印社”的匾额。旁有对联“旧雨新雨西泠桥畔各题襟溯两汉渊源籍征鸿雪,文泉印泉四照阁边同剔藓挹孤山苍翠合仰名贤”。
   步入厅堂,陈设布置是一色的江南风格。仿明式家具,木刻对联和各式绘画。一面以西泠印社为背景的大屏风上,画着创社四英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隐和前后五任社长的肖像,人称“西泠先贤图”。屏风上方悬有清代文学家俞曲园手书的“柏堂”匾额。旁边两侧是黑底白字的对联“大好湖山归管领,无边风月任平章”。中间两排柱子上,也悬有两副对联,大门背后靠门一侧的是“易雨易晴静观自得,尽善尽美为乐至斯”。后面的是“访三老碑亭东汉文留遗迹在,问八家金石西泠社近断桥边”。
  
   东西庑廊
   印社的东边和西边都有一道长长的庑廊,东庑廊是“印人书廊”,西庑廊是“印人印廊”。
   “印人书廊”四个字为启功先生所题,廊中安放着沙孟海先生撰书的记述印社历史的《印社八十五周年碑记》,以及日本籍社员撰刻的《西泠印社记》等碑刻,还存有丁敬、蒋仁、奚冈、黄易、邓石如、陈豫钟、陈鸿寿、吴让之、赵之琛、钱松、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马衡、张宗祥、沙孟海等著名印人的书法作品十七件。
   “印人印廊”原来是一堵墙,印社九十五周年庆时改墙为廊。廊前立的白牌介绍说,廊内展示了吴昌硕、齐白石、李叔同、傅抱石等四十多名家的篆刻作品,存有从明清到现代的名家印蜕四十七方。刻石上覆盖着拓片,并用黑、朱两色区分印面和边款。为了保护拓片和刻石,还在刻石上罩了玻璃镜框。
   在印廊南侧,背靠院墙的地方有一块刻于一八八一年的西泠红梅碑,所刻梅花图原为清末湘军将领彭玉麟所绘。文革时曾被埋于地下,二零零七年掘出后修复重立。另外,南墙上还有一块清乾隆四十一年四月抚浙使者长白三宝撰文并刻写的《重浚西湖并复柏堂竹阁记》石碑,迄今已经二百四十多年了。
  
   竹阁
   印廊的一头连着一个坐北朝南,不甚规则的小阁,几蓬黄竿翠竹郁郁葱葱地立在小阁旁边。阁门匾额上刻着“竹阁”两个篆字,是浙江著名书画家诸乐三先生的手笔。传说“竹阁”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命人所建。“小阁多植竹,白公(居易)每偃息其间,遂以名。”并写有《宿竹阁诗》:“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无劳别修道,只此是玄关。”南宋文学家姜夔也有诗曰:“凉观酒初醒,竹阁吟纔就。”传说宋元祐六年,东坡先生与会勤上人同哭欧阳公也在竹阁。此说虽无法考证,但从东坡先生题过的一首诗中可见传说不谬:“柏堂南畔竹如云,此阁何人是主人。但遣先生披鹤氅,不须更画乐天真。”
   日转斗移,年代变迁,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早已不是最初的竹阁了。文献记载,现在的竹阁乃光绪二年重建。两旁的楹联“以文会友,与古为徒”由丁上左撰刻,是已故副社长王个簃先生的行书。
   沿着一条石板铺就的山道往前,路边立着一方巨大的龟钮印,印纽下面刻着金石寿三个蓝色篆字,仔细一看是建社八十五周年纪念。再往前行,一棵大树旁矗立着一座饱经沧桑的石坊,额枋上隶书“西泠印社”四个绿色大字。
   石坊叫前山石坊,建于一九二三年,系建社二十周年纪念,也是西泠印社的标志性建筑。石坊两侧的方形石柱上镌刻一幅篆书对联:“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廿年”。
   正当我认真揣摩对联的时候,听几位从上面走下来的人议论说,孤山北麓也有这样一座石坊,和它是姊妹坊。那座石坊上的对联是:“东汉印传今犹昔;社结卤泠久且长”。上联是说,此处保存有东汉石刻;下联的意思是西泠印社必将久远地影响中国印石艺术的发展。
  
   石交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走着走着,不仅想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句子。石径蜿蜒,竹林苍翠,环境清幽,山石上青苔斑驳,满眼都是绿色。正如阶旁摩崖刻石所刻——“渐入佳境”。
   突然,翠竹丛中一个茅草亭出现在眼前。竹根下白色简介牌上写着:石交亭,建于一九一二年,印社初创时期建筑之一。一九八三年重建,现为毛杉木六角亭。进入亭内,正面上方挂着赖少其书写的蓝底黑字“石脚亭”匾额,正中置一石圆桌和四个石鼓凳。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少女正拿着相机拍摄。石交,“结交金石”之意也。外国少女是否懂得,不得而知。杭人王毓岱在《石交亭记》中写道:“宇宙间万物惟石最古,自有天地以来便有此石。……惟石不能言而好古者咸愿与之交。……所谓印人者皆石交也。琢之、磨之,攻之、错之……”
   围着石交亭转了一圈,看到右边岩壁还刻有“静观”二个蓝色篆书大字,也是社员所书。
  
   山川雨露图书室
   从石交亭往上是建于一九一二年的山川雨露图书室,也是印社初创时期建筑之一,原为印社诸子论印处,后来辟为西泠印社金石书画供应部,现在是印社产业经营用房。其黑底金字隶书亭名匾额出自清代文人翁方纲手书。两边的红底金字楹联:“湖胜潇湘,楼若烟雨,把酒高吟集游客;峰有南北,月无故今,登山远览属骚人。”系会稽陶在宽的手笔。印社创始人之一王福庵先生写有一联诠解,甚是绝妙:“此屋阅沧桑,幸比邻竹阁柏堂,劫火犹留一净土;同人寿金石,愿追溯秦符周钵,瓣香岂仅八先生。”
   紧挨山川雨露图书室的是粉墙黛瓦,古朴雅致的仰贤亭。
  
   仰贤亭
   仰贤亭原为明代故迹,但年久为墟,一九零五年印社初创时诸君重建,创始人叶铭博考志承,追踪往哲,题额“仰贤”,承袭了明天顺间胡郡守所题旧名。亭的三面都悬有匾额,正面园洞门“仰贤亭”为赵朴初题写,东门为王个移书,南墙外匾额为沙孟海书。
   亭内正中有一张石圆桌、一条石凳。石桌厚厚的边沿上,刻着篆书铭文:“龙泓印学开南宗,一灯相续传无穷,二篆八分校异同,和神如坐春风中。”印社集刻陈列了丁敬、郑板桥、赵之谦等二十八印人的画像,“述其事迹,系以传替,按年次而编摹。求形容于仿佛,一堂济济”,分刻十六石,嵌于左右亭壁,供后人瞻仰。
   亭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中堂壁间所嵌的浙派鼻祖丁敬身大像碑。画像系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所画,吴隐摹刻。碑高五尺,左题“丁敬身先生像”六个篆字。画中丁敬持杖立石上,光顶高颡,脑后几许白发,头颈伸得特别长。作者追求文人画的天趣、人趣、物趣,构思独特,别出心裁,造型夸张,“怪”中见美,拙中含趣。玉池上有袁枚题诗:“看碑伸鹤颈,拄杖坐苔矶。”罗聘画中有诗,袁枚诗中有画,诗画呼应,相得益彰。
   说起这幅画像,还有一段故事。清乾隆年间,浙派篆刻艺术和扬州八怪双双兴起,两派的篆刻家、书画家联系频繁,有时欢聚一堂,品茗论艺;有时鸿雁传书,赠诗递画。交往中,丁敬与才华横溢、小他三十八岁、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弟子罗聘相识,并结为忘年交。一次罗聘又来杭州,出于对前辈的敬仰,给丁敬带来一双棕鞋,还一再请求给丁敬画像。个性孤洁忤俗,生前曾屡告家人,死后不许“画像出殡”的丁敬,面对罗聘的请求,理解罗聘的心情,破例同意画像,条件是只允许罗聘个人收藏不能示人。罗聘答应。
   画作完成后,丁敬赋诗一首《送诗客罗君遁夫归扬州》:“作客光阴更如飞,那能送别不依依。春风未为牵游舫,夜雨偏来湿钓矶。酒趣无缘徒怅怏,梦魂虽接但依稀。惟馀一事差相慰,画里形骸共子归。”并自注:“遁夫画我倚杖坐石大像归。”写完,意犹未尽,紧接着再写《又承赠棕鞋于老夫,酬以一绝》:“赠我棕鞋称瘦筇,缘云拟上最高峰。闲苔新长茸茸地,惟许麏麚看过踪。”这两首诗既说明了画像的创作过程,也反映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为了使画像“秘诸箧衍”,丁敬在罗聘离开杭州之前,又给他写信说:“但恐留此妙笔在世,翻为世上坏流指詈之耳。”要罗聘不要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罗聘答应后离去,将画像连同丁敬手书的送别诗条幅及给他的信,都珍藏在他的寓所。百余年后,画像等由江苏布政使濮子潼从江苏一书商手中购得,赠与途径南京的著名藏书家丁立诚,归藏丁家八千卷楼。直到一九一七年春天,丁立诚之子、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丁辅之把画像、送别诗、致罗聘书札以及袁枚题诗等重新装裱在一轴之中,并请吴昌硕题词,“供养于西泠印社”。后来,由吴隐摹刻成碑,立在仰贤亭,任后人祭拜。
   仰贤亭上还有藏书家丁立中题的百字长联,颇值得细细品味。上联:诵印人传记,如龙泓之雄浑,鹤田之渊懿,完白之清奇,自子行铁笔后,各具丰裁,固不囿两浙专家,集同好讨论一堂,洵能绍秦汉先型、斯冰遗法;下联:考西湖志乘,若君复作水亭,嗣杲作书楼,东坡作石室,于乐天竹阁侧,别开幽胜,更卜筑一椽精舍,继往哲重联八社,允足助林泉逸兴、唐宋风流。
  
   宝印山房
   穿过仰贤亭的月亮门,与其相对的是宝印山房。
   宝印山房建于一九一二年,也是印社初创时期建筑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毁于失火。一九七四年,印社邀请了当时建筑设计界的精英,原地重建,恢复了它曾经的风貌,并建了一个曲廊与仰贤亭相接。整修后,曾作为外宾接待室,接待过数以万计的外国友人和中央领导。
   “社筑西泠,看山影湖光皆可作八家心法;印传东汉,证莆宗皖北不仅求两浙渊源。”门楣上悬西泠八家之一赵之琛书写的“宝印山房”匾额,两旁挂着清道人李瑞清所书金文五言联:“天地有正气,山水函清晖。”上下联分别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句,寓意印社地灵人杰。
  
   西泠四泉
   走出宝印山房,在仰贤亭后面的山径旁边,有一泓修竹绿荫掩映着的冷冽清幽的泉池。斑驳的摩崖石壁上,印社早期社员、日本长尾甲先生题写的“印泉”二字依稀可辩——因为多年风侵日蚀,石壁剥落,字迹残缺,下部被修复石壁的水泥遮盖了。
这里原为印社的界墙,一九一一年因为久雨墙圮,掘地得泉。一九一三年经过疏浚挖深,以印命名,为“印泉”。杭人王毓岱曾作《印泉记》,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印人眼中的印泉:“予谓扶桑名士,远历重洋,渡东瀛而客西泠,既题字而留纪念,又以此泉归美于印人。……诸社友即可鉴泉,以订白水之盟。同人于摩挲金石之余,因得以沦茗品泉,共涤烦襟,心心相印。……今社中人均高尚其志,不以纷华物欲扰其思虑,则印泉可作廉泉观点。湖上有三潭映月,旧名月光映潭。社以印泉环之,漱涤万物,牢笼白态。每当圆轮皎洁,倒浸波心一颗明珠,印泉又可作印月观点。”

共 1447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意蕴厚重的游记散文,主要叙述描写了在杭州西湖之畔游览世界著名的西泠印社的经过。文章的开始就运用敬重的语言介绍了西泠印社出版社的性质以及建立的时间,拥有的成员,总写了刚刚进入印社大门的所见,引用对联突出了这是一处环境优雅、文化厚重的学术团体所在地;接着分十八个部分,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即移步换景的方法,叙述描写了游览的全过程;第一部分“莲泉”在进门左侧,描写了形状,显得典雅古朴,别有情趣;第二部分“柏堂”在莲泉后,写了柏堂的来历以及进入柏堂所见,写出了历史的悠久;第三部分“东西庑廊”写出了印社东西两边的建筑,分别介绍成员们的书法作品、篆刻作品;第四部分“竹阁”连着印廊,写出了竹阁的最初来源,以及后来的演变发展;第五部分“石交亭”,介绍建筑时间,后来的重建,在亭中所见;第六部分“山川雨露图书室”在石交亭往上,图书室现在的作用;第七部分“仰贤亭”,写出了来历,亭内的布置,突出了引人注目的浙派鼻祖丁敬身大像碑,以及像的来历;第八部分“宝印山房”,介绍了建筑时间后来重建的时间,第九部分“西泠四泉”,印泉乃其一。其它三泉自下而上,分别是潜泉、文泉和闲泉。第十部分“鸿雪径”,先介绍这条小径的环境,再介绍来历。第十一部分“印藏”在小径之上北侧,石碑记载着一代大师李叔同出家前的一段故事。第十二部分“凉堂与四照阁”,在小径之上转角处,介绍了这两处建筑的最先来历,后来的发展演变。第十三部分“题襟馆”,介绍了“题襟”的涵义,后来印社创始人吴昌硕用此作为书房名,后来此馆的发展变化。第十四部分“华严经塔”,介绍了经塔的外形,给人的感觉。第十五部分“吴昌硕纪念馆——观乐楼”在华严经塔的西侧,详细地叙述描写了观乐楼的里外布置。第十六部分“小龙泓洞”,叙述描写了洞的位置名称来历,在游览时的里外所见。第十七部分“缶亭”,写出了亭子位置,亭里的摆设。第十八部分“汉三老石室”,介绍了建成时间,三老名称的来历以及石室周围的摆设布置等。最后抒写游览的感受以及愿望。全文语言朴实清新,厚重凝练,突出了此地厚重的历史文化。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7-25 07:53:53
  这是一篇意蕴厚重的游记散文,主要叙述描写了在杭州西湖之畔游览世界著名的西泠印社的经过。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1 楼        文友:孟梦        2017-07-25 08:09:34
  十分感谢编辑老师点评,辛苦了!祝夏日吉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