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塘岸上的那蓬刺树(散文)

编辑推荐 【风恋】塘岸上的那蓬刺树(散文)


作者:宿松龙湖 童生,579.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65发表时间:2017-07-26 19:04:53

我们这些出生在五十年代的人,实在生不逢时。正发育会吃饭的年龄,遇到“三年自然灾害”;正是精力旺盛读书求学的黄金季节,大搞“文化大革命”。对小时候的印象,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饿”,一个是“冷”。
   那时候大人们形容我们吃饭是“饿牢里放出来的饿鬼”,或者是“一生都没吃饱过似的”。我们都特别盼望过年,觉得一年似乎比现在要长好几倍。现在一转眼就惊叹:“又过去一年了!”而小孩时好不容易盼到了腊月,那才是真正的“度日如年”,天天扳着指头数“还有几天过年”——现在想来,我们的加法,其实是在算过年中学会的。其实过年也没别的,就是能吃几天饱饭。那时一句千真万确的俗话叫“大人望插田,小孩望过年”,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叫“暖冬”,我想这是与那时的寒冬腊月比较出来的。我们小时的冬天特别长,来得特别早。几阵秋风扫落叶,几场秋雨绵绵,冬天便不请自至,而且像胡传魁似的“这回来了就不走”!我们不知骂了几千遍几万遍还是不走。硬是赖着跟我们亲近。我们唱得最熟的歌是《白毛女》里喜儿的那段唱词“北风那个吹,雪花儿那个飘……”
   那时候,我上学起得特别早,也没有家长接送,不像现在的孩子这么金贵。往往是村里最勤快的人们起来捡粪的时候我就醒了,毫不犹豫地爬起来,三下五除二地穿好衣服,背起破书包就上学。刚抽开门闩,一阵狂风便把门吹得大开,把我的破袄毫不留情地掀起来,冷风吹到肉上,只觉冷彻骨髓,牙直打颤,身子直哆嗦。一咬牙,裹紧破袄,侧着身子,头顶着寒风,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从家里出门一百来步来到一个小塘岸,东北风更来劲了,唱得更欢了,耳朵里满是呜呜的鸣叫声,好像是刘欢的《好汉歌》,甚至比他的嗓门更大更粗犷。好不容易跌跌撞撞过了塘岸,塘岸上的那蓬刺树喝退了在孩子面前猖獗一时的狂风。风小了,牙齿停止了打颤,我抹掉脸上的泪水,揩掉流到嘴边的鼻涕,深情地望着眼前的那蓬刺树:一棵碗口粗的榨树,树杆上满是一寸来长的尖尖的刺,人畜都不敢挨近它,那刺像针似的会把你刺得很痛,并会流出鲜血。正是它那满身得天独厚的刺,使它无忧无虑地慢慢生长,而且它旁边往往生出无数根藤条刺攀附到它的身上。榨树也没有摆脱这些刺条,像个和蔼的长者,任由刺条自由地舒展。聪明的小鸟们在上边做窝,娶妻生子,跳舞唱歌,再大胆的孩子也不敢上去掏鸟蛋捉小鸟了。榨树四季常青,那些刺条盘在它的头上,造型倒像古代贵妇人的发髻,一层层地盘起来,好看极了。那蓬刺竟有一间房子那么大的地盘,它傲然挺立,喝退了呼啸的北风,给了我温暖和呵护。我想,那时候如果写半命题作文《我最喜欢的……》,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写塘岸上的那蓬刺树。它给我的亲情,真的可以比得上我的母亲和奶奶。我一值把它当作亲人。一天来回六次路过时都会深情地望着它,虽然没有甜言蜜语的对话,但我们是能互相交流感情的。
   春回大地。不上学的日子,我们都会到山上满世界地跑着找吃的。在山上挖“昂角”,抽茅根,掐鲜嫩的刺根,寻红通通的“麦泡”,找寻白色藤叶上满是刺的“搭碗花”,结的果颇有美感的工艺品似的覆盘子。并排着走捡蘑菇,嘴里念叨着“土地蹦,蹦出来,哪个捡到发洋财!”到地里掐“小蒜”,抽麦子里那种大约是发病了的“火烧穗子”吃。上树摘桑椹又好看又好吃(现在知道它还营养丰富),摘粒子虽小但红的甜黄的酸青的涩的朴树籽。到田里摸田螺,掏田蟹,甚至找洞抓黄鳝,捉泥鳅。下塘摸螃壳,摘菱角,抽芡实管,剥芡实包。
   漫山遍野地找到这些野生美味后我们往往都会集合到这蓬刺树下,吃着,坐着,躺着,说着,唱着,笑着,打着,追着,闹着,尽情地享受生活,尽情地寻找快乐。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笑语欢歌。夏天刺条上百花齐放,很远很远都能闻到那沁人心脾的阵阵花香,蜜蜂边采花边哼着嗡嗡曲。三伏天烈日里的风很烘人,但那蓬刺树下的风却凉快。我们在树下抓子儿,丢手绢,讲故事。
   那蓬刺树冬天是我们的避风港,夏天是我们的“避暑山庄”。刺树对我永远是无私慷慨,它冬天给了我的温暖,夏天给了我的清凉。树下,我永远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再以后我成了“民师”。在搞责任制的日子里,我白天在学校教书,有时晚上坐完班,天气骤变,家里还有谷呀草呀什么的,又连夜摸黑回家收捡。即使是天漆黑一片,又没有电筒,我都不肯走大路,宁愿摸黑走小路。走在熟悉的塘岸上,路过那蓬刺树。树峦里有时蟋蟋嗦嗦地响,有时甚至小鸟在林中惊飞。有一年我一个同学死了,晚上回家更是精神紧张,头发不由自主地竖起来了,头皮也似乎起了鸡皮疙瘩。但走到那蓬刺树下,我便像投入了亲人的怀抱,什么都风平浪静,精神又放松了,脚步又轻快多了。
   塘岸边的那蓬刺树,她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永远永远的保护神!
  

共 19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是一篇很朴实的回忆性散文。开头起笔凝重,准确地抓住了那个特殊年代给我的独特感受“饿”和“冷”入文,继而裁剪生活细节,叙往事,描景物,吐感受,娓娓道来,倾诉对那个年代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抒写对塘岸上的那蓬刺树的挚爱和深情,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文末以“塘岸边的那蓬刺树,她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永远永远的保护神!”归结全文,强化感情,让人浮想联翩,耐人寻味。多种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美感。行文自然,语言流畅,感情真挚,写景状物,细致入微。欣赏佳作,感谢赐稿,问候作者,推荐阅读!【编辑:乡村幽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乡村幽兰        2017-07-26 19:09:26
  开头起笔凝重,准确地抓住了那个特殊年代给我的独特感受“饿”和“冷”入文,继而裁剪生活细节,叙往事,描景物,吐感受,娓娓道来,倾诉对那个年代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抒写对塘岸上的那蓬刺树的挚爱和深情,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文末以“塘岸边的那蓬刺树,她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永远永远的保护神!”归结全文,强化感情,让人浮想联翩,耐人寻味。
乡村幽兰
2 楼        文友:乡村幽兰        2017-07-26 19:09:47
  多种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美感。文章行文自然,语言流畅,感情真挚,写景状物,细致入微。
乡村幽兰
3 楼        文友:乡村幽兰        2017-07-26 19:10:26
  欣赏佳作,感谢赐稿,期待更多佳作呈现,问候作者,推荐阅读!
乡村幽兰
4 楼        文友:乡村幽兰        2017-07-26 19:11:05
  理解编辑如有不到之处,敬请谅解海涵!遥祝创作快乐!
乡村幽兰
5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7-07-27 07:59:42
  旧的事物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承载了我们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情感。欣赏老师美文,质朴的语言让我们懂得应该怎样去珍惜现有的生活。问好老师!
6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7-27 10:02:41
  欣赏老师佳作,问候,学习了:我们不知骂了几千遍几万遍还是不走。硬是赖着跟我们亲近。我们唱得最熟的歌是《白毛女》里喜儿的那段唱词“北风那个吹,雪花儿那个飘……”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7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7-07-27 14:00:35
  拜读宿松老师佳作,感谢赐稿!辛苦了!问好老师夏安文丰,创作愉快!天热请多注意保重!佳作已申报精品,2017.7.27.
碧潭飘雪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