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专栏作家】任和尚

编辑推荐 【专栏作家】任和尚


作者:老生常谈 童生,64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66发表时间:2017-08-01 14:41:52


   任和尚是城外馒头庵的当家的,说是当家的,其实馒头庵里只有任和尚一个人。庙小者为庵,这本是古法,不一定非是比丘尼所居,可不少人见这馒头庵里住了个和尚,难免觉得奇怪,当地人倒是早习惯了。
   按说和尚出家了就不再用俗家的姓了,偏偏人们提起任和尚都要提姓,而且没有一个人知道任和尚的法名,这也算是一奇吧。
   曹雪芹的《红楼梦》里也有个馒头庵,这庵原来叫水月庵,因它馒头做的特好,故有个混名叫馒头庵,任和尚的馒头庵在城外的官道边上,正名叫菩提庵,叫馒头庵因为门口两棵合抱粗的馒头柳而得名。
   馒头庵外面,一边是一片菜园子,一边是一片坟地。正应了那首古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据说当年任和尚第一次到馒头庵时,就随口吟了唐代诗僧王梵志的这几句诗。
   任和尚能写会画,一手颜体字很有功夫,还有一身好武艺,拳脚兵器都拿得出手,尤其喜欢乐器,差不多有弦的就能弹,有眼儿的就能吹,也不知这么一个人当年怎么就当了和尚。
   当年馒头庵当家的老和尚也擅长乐器,笛子和管子都很有名,当年刚满二十岁的任和尚来馒头庵就是为了向老和尚学一支叫《拿天鹅》的曲子,这曲子本是宫廷大乐,传入民间被馒头庵的和尚改成了管子独奏。据说馒头庵旁边的那片菜地曾经是元代行宫的遗址,庙里不知那代的当家的和宫廷乐师学了几支曲子,其中就有这支《拿天鹅》,描摹的是元代帝王放海东青拿天鹅的情景,煞是精彩,元代早完了,朝代都换过几次了,这曲子却一代代的传了下来。
   任和尚曲子学完了,老和尚却病了,庙里没有别的人,任和尚只能留下伺候老和尚,可惜老和尚寿数已尽,一个月后就魂归极乐世界去了,老和尚临死把庙给了任和尚,于是任和尚就结束了云游生活,成了馒头庵的当家和尚。
   说是当家的,其实就是一座不大的菩提庵,三间正殿,供的是达摩老祖,两间厢房,香火钱很是有限,旁边是几亩菜地,运河边还有十几亩水浇地,算是庙产,雇人种着,年年多少收一点租子,也就是够吃的,再加上任和尚每年施茶舍药,根本没什么富裕的。
   任和尚这个和尚挺特别,没怎么见他念经拜佛,庙里就一个人,自然也做不了什么法事。虽然就一个人,任和尚倒是持律甚严,一直坚持过午不食,而且酒肉不沾,他只是好玩儿各种玩意儿,还爱贪个热闹,这就不太像个和尚了。他平时爱和十字街剃头的陈瘸子一起唱个戏,过节演戏,任和尚虽然因为是个和尚,不好意思粉墨登场,可场面上的事就得靠他了。您可别小看戏台上的打鼓老,那可是戏台的指挥,就是戏班子的戏箱除了打鼓老之外谁也不能坐,可见打鼓老在戏班子里的地位。据说戏箱不能坐是因为戏箱里装有龙袍,而打鼓老可以坐,是因为传说梨园行的祖师爷老郎爷就是风流天子唐玄宗,这位李隆基当年就好打鼓,据说他当年打坏的鼓槌就装了好几柜子。
   任和尚每年还热衷走会(也就是民间花会表演),每年除了春节城里的花会外,京西金顶妙峰山的庙会更是一年不落,每年必到。一个和尚到娘娘庙表演,就显得有点儿不伦不类了。任和尚擅长一对飞钹,每次走会一个人就算一档。按规矩第一档花会一定是五虎棍,据说这五虎棍是当年赵匡胤所创,真龙天子所传,哪档花会都不能走到这五虎棍前面,所以是官定的第一档,后面就是任和尚的飞钹,连戴三的中幡都得排后面。飞钹就是大号的铜镲,任和尚这对飞钹更是出号,估计比《西游记》里小雷音寺黄眉老妖困住孙猴子的那对金钹只大不小。平时供在供桌上,每年走会前才请出来。任和尚武艺出众,一对飞钹舞得风雨不透,一练起来定能得到一片的喝彩声,练到高兴的时候,能扔起两三丈高,然后稳稳接住,动作每次还都不同,或是犀牛望月,或是苏秦背剑,或是夜叉探海,或是二郎担山,而且从来没失手过。
   任和尚当年曾有一匹好马,那是方圆几十里跑得最快的马。有一次任和尚从金顶妙峰山回来,路过一个汤锅(汤锅是过去屠宰牛、马等大牲畜的地方),看见一个牲口贩子正要把一匹瘦马拉进汤锅,任和尚看那马虽瘦,确是一匹难得的好马,又动了恻隐之心,赶紧拦住了牲口贩子,掏干净了身上所有的钱才将那马买下。原来那马贩子从口外贩了十几匹马,这匹马的性子太烈,又瘦得皮包骨头,所以根本没人问价,还踢伤了一个伙计,马贩子一生气就准备把这马买到汤锅里。也不知这马是感谢任和尚的救命之恩,还是任和尚驯马有术,回来的路上这匹烈马竟然被任和尚降服了。
   马是干草黄,也就是黄骠马,不仅跑得快,还跑得稳,任和尚遛马时,能一手笼缰绳,一手端个沏着茶的宜兴壶,壶里的茶水居然一滴不洒。
   闹义和团那年,安平镇的红灯照烧了教堂,老百姓帮了不少的忙,为了报复,洋人要血洗安平镇这十九个村子,徐爷得了消息,为了救人,到馒头庵跟任和尚借了这匹黄骠去安平镇送信儿,十万火急,徐爷自然是快马加鞭,连来再去,跑了整整一夜,马真是好马,速度愣是一点儿不见慢。等回到庙里还马的时候,这马一见任和尚,冲他打个一个响鼻——死了。徐爷一看,还想安慰安慰任和尚,任和尚摆摆手,说:“救人事急,此马今日也是一番功德。”
   后来徐爷特意托人花高价从口外买了一匹好马还给任和尚,可任和尚说什么也不要,而且从此以后再不养马,这匹黄骠马最后被任和尚葬在了运河边的林子里。
   任和尚最爱的是种葫芦和养蝈蝈,葫芦就种在后院的园子里,蝈蝈是自己分的,这里的“分”读四声,养草虫的人,称繁殖草虫为“分”。葫芦就是普通本长,葫芦不上范,不夹板,不勒绳,自然长成不加人工称为本长。任和尚种的葫芦长的周正,大小合适,蝈蝈也不出奇,只是颜色正,叫声响亮圆润,最奇的是任和尚的养法——钱眼儿葫芦。一个本长的葫芦,葫芦上透雕着古钱眼,这钱眼儿虽是透雕,但缝隙不大,放进个瓜子仁儿都费劲,可偏偏里面有一只全须全尾的活蝈蝈,您说奇怪不。葫芦没镶没补没接头,蝈蝈自然也没毛病,谁也不知道任和尚是怎么把这蝈蝈放进葫芦里的,所以有人传说任和尚会搬运大法,这当然是没影儿的事儿……
   这蝈蝈可不好伺候,连喂蝈蝈的倭瓜花都得撕碎了从钱眼里一点点儿放进去,清理还特别麻烦。蝈蝈是百日虫,最多养三个月,只要蝈蝈一死,这葫芦就废了,因为谁也不能再把活蝈蝈放进去,里面死了的蝈蝈自然也弄不出来。
   为此我曾经请教过一位养草虫的大家,老先生想了很久,才告诉我做法——先雕好葫芦,等蝈蝈秋天产籽之后,把蝈蝈籽小心地放到葫芦里孵化,然后把小蝈蝈一点点儿养大……老先生似乎有意一试,我试着雕了几个钱眼儿葫芦送给老先生,后来却没了下文,想来是没有成功。老先生经验丰富,设施齐备,也未成功,当年任和尚的馒头庵只有一铺火炕,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弄成的。
   任和尚一年只做两个,一个自己玩儿,一个送人。徐爷、金大力、城里的首富马老太爷、县里的高县长,还有住在京城在运河边有几百亩好地的下岗的王爷“涛贝勒”,都得到过任和尚的蝈蝈,可惜只有徐爷才参透了此中的禅机——人不能只认识钱,要是钻到钱眼儿里,那准得完。抗战胜利后,不少人忙着买房子置地,偏偏徐爷散尽家财,不少人暗笑徐爷糊涂,可等到解放了,一划成分,人们才知道徐爷的高明,这是后话,咱们以后再说。
   1931年,日本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来建立所谓的满洲国,任和尚就一个人悄悄离开了馒头庵,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有人说,任和尚知道天下将乱,去了山西五台山参禅修道去了;还有说,国难当头,任和尚去东北投了抗联,打日本去了……
   这才是——
   奇僧轶事至今传,红尘游戏数十年。
   禅机几人能参透,人间处处是灵山。
  

共 30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任和尚是个普通人,却做出了许多不普通的事,因而也是个极不普通的奇人。他因喜欢器乐而去馒头庵找老和尚学曲子《拿天鹅》的,不料等曲子学完,老和尚却死了,他只得接手馒头庵,成了这小庵的唯一和尚。他不但能吹会唱,而且还能写会画,另外,还有一身好武艺。他的不一段,除上述外,还有养奇马、奇蝈蝈等,更令人称奇。九一八事变后,任和尚突然不知去向了,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小说文字凝练流畅,对任和尚的刻画维妙维肖、栩栩如生,情节描写细腻详实、富有画面感,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推荐赏阅。【编辑:醉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醉童        2017-08-01 14:43:15
  作者你好,小说很精彩。欢迎继续赐稿短篇栏目。
回复1 楼        文友:老生常谈        2017-08-01 17:08:11
  辛苦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