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征文“岁月流韵”】用心灵铸就的民族史诗(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编辑推荐 【绿野征文“岁月流韵”】用心灵铸就的民族史诗(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作者:秋心 榜眼,44047.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82发表时间:2017-08-03 14:06:45

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长篇巨著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的佳作。是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早就想一睹为快,可是,虽然购买了此书,放在案头一直没有抽出时间仔细阅读,这次县作家协会要召开这部作品研讨会,才得以认真阅读。
   首先这部作品给人的震撼是深厚的底蕴和突出的主题。
   首先主题是鲜明的,不像如今一些青年作家写的东西,洋洋万言不知所云,就是你读了半天不知道他要说的是什么?而额尔古纳河右岸主题突出,个性鲜明,她讲的是一个名族的迁徙游牧发展兴衰。
   其次就是它丰厚的底蕴,一篇文章,一部小说,或者一首好的诗歌都要有丰厚的底蕴。什么是底蕴?就是一篇文章的骨,一篇文章的魂,你要突出什么?是一种精神的境界,深沉浑厚的内敛语言,或婉约,或低吟浅唱,或铿锵有力娜地有声。
   在这本长篇巨著里,作者讲述了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鄂温克族的成长发展历史,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现状。
   作品以鄂温克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口吻叙述一个民族的生存、坚守、抗争和文化变迁。“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越来越稀疏,它们就像我身下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痕迹……”,这是它的第一个句子。这些比喻的、完成式的、叹息着的句子有一种来自命运本身的苍茫意味。简约、直接使忧伤与诗意洋溢而出,为整部作品确定了基调。
   整部作品充满忧伤悲悯与同情,同时也表现鄂温克人民的善良坚韧不屈。这个民族在冰天雪地的祖国大北方生存,一条额尔古纳河隔成了中苏两个国度。这脉坚强的鄂温克民族,在右岸过着游牧生活,他们以饲养驯鹿为生,以獐狍野鹿灰鼠为食,他们不忌生冷,敢于生食野兽的心肝脾脏和生肉。这是严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这一脉人民,试想,冬季里漫天大雪,风沙茫茫,千百里地渺无人烟,他们不生吃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等着饿死?
   这里的环境和严酷的现实生活条件,造就了这个弱小民族的衰败!
   饥寒交迫,野兽袭击,疾病瘟疫,缺医少药,都是对这个民族最大的威胁。“许多生在冬天的孩子,常常由于严寒而夭折。我有一个姐姐,她出生时漫天大雪,父亲去找丢失的驯鹿,母亲特意为生产搭建了西愣柱,姐姐出生时由于风大掀起了一角,姐姐受了风寒而得病,只活了两天就走了。姐姐被装在一条白布口袋里,扔在向阳的山坡上。”母亲因为失血过多,加上悲伤,已经好几天没有进食,没有走出希愣柱,面色如土。所以,当族长提出这里灰鼠稀少,要搬迁时,父亲林科是反对的,并且把族长痛打了一顿。母亲说“你怎么能这样?你真让人生气,我们怎么能这样自私?!”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夫妻之间的恩爱,也从母亲口中说出了他们的善良和识大体,小家服从大家服从整体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生存。
   姐姐,从小被萨满跳神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鹿死了。可是,再一次迁徙途中被冻死在小鹿妈妈老驯鹿身上。
   达西的妻子被野狼吃掉,达西为了报仇驯养一只鹰,最终杀死了两只狼,达西和那只鹰双双被狼吃掉。这就是悲惨的结局。
   另外一个希楞柱来请萨满,原来是驯鹿得了瘟疫,萨满没有救活他们,回来时带回两头驯鹿,也带回来一场瘟疫,大多数驯鹿都死了,只剩下父亲精心挑选出来的三十几头驯鹿生存下来。
   父亲出去换驯鹿,遭遇狂风暴雨,被雷击死在茂密的森林里。萨满和族人把他风葬了。
   几件很简单的事情,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命运。
   这就是这个民族的命运,他们风餐露宿,捕食野兽山鸡、灰鼠为生,现在啥也没有了,他们依靠打鱼烤鱼吃。
  
   作者通过一位老人的回忆,把她的幸福,她的快乐,她的悲伤,她的痛苦淋漓尽致的表露出来,展现鄂温克族人民的坚强和特殊的生存方式以及与生活的抗争。从一百年前写到了现代社会,从鄂温克的第一个识字人到第一个大学生,从清末的动荡、罗萨的侵扰、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到二十一世纪的幸福安康,从生活在森林到搬迁到城镇的许多变化,从住的希楞柱到住在大瓦房里,这总总的变化,道出了这一个伟大民族的发展变化和与时俱进的滚滚洪流,同时也寄托着作者对这一民族未来的希望与担忧。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无法记录他们崛起的坎坎坷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只能靠口口相传,而这些也只是在很少的一部分老人那里可以得到只言片语。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全国上下各地区都在发展自己的经济,争先奔小康,这一民族的青年人也开始走出自己居住了千百年的深山,告别了他们祖先赖以生存的驯鹿,告别了他们引以为尊的萨满,走进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学会了普通话,学会了所在城市的语言,可令人担忧的却是,他们出去后会不会忘记自己的母语。故事讲完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美好圆满的人生结局!
   掩卷沉思,前景如何?太多的让人担忧。这个民族的繁衍生息,成败兴衰谁人去写?没有独立的民族文化,没有独立的协作队伍,所以这个民族是令人担忧的。

共 20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读后感,主题明确,引人入胜,行文流畅,感情真实!以老人回忆为线索,集中展现鄂温克族人民苦难、原始、封闭的生存状态!“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全国上下各地区都在发展自己的经济,争先奔小康,这一民族的青年人也开始走出自己居住了千百年的深山,告别了他们祖先赖以生存的驯鹿,告别了他们引以为尊的萨满,走进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学会了普通话,学会了所在城市的语言,可令人担忧的却是,他们出去后会不会忘记自己的母语。故事讲完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美好圆满的人生结局!”,这一段结束语,给人一种峰回路转、如释重负的感觉,温暖在身边,希望在前方!悲悯善良的情感贯穿全文,满满正能量。荐阅,问好社长秋心大姐,祝福佳作不断,同祝幸福安康!【编辑 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鹦鹉        2017-08-04 17:47:48
  拜读佳作欣赏,这篇赏析作品有理有据,阐述自己的观点,将原文的出发点表达的漓漓尽致,让人读后有所感悟,有所收获。问好秋心大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