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爷的扁担
五爷是干活的好手,他用工具也很讲究。
五爷的扁担是用枣木做的,泛红色,中间略扁,两头圆。据说,五爷做这根扁担的时候,可没少费了功夫,他找了一棵平直的枣树,去头锯尾,先用刨子一点点地刮,后来用砂纸打磨,两头还要用铁钻钻眼,足足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完工。扁担做好后,五爷不仅在上面刻上了自己的名字,还刻上了完工的年月日,足见他对这根扁担的重视。
枣木纹理细密、结实,五爷又喜欢练几下子,所以这根扁担对他来说是“好马配好鞍”。听说在生产队的时候,队员们闲得发疯,都喜欢找个家什比划几下子,五爷就把他的扁担当棍使。有时候对决,别人自然不是他的对手,就连别人用的叉、铁锨、铁耙也被他的扁担磕碰得面目全非,而他的扁担却没有丝毫破损。
六八年闹饥荒,五爷在村里待不下去了,就跟着一个唱样板戏的剧团挑担子。五爷老实、勤快、有力气,深得剧团领导赏识。有一次,在演出《智取威虎山》时,饰演杨子荣的演员突然病了,不能登台,弄得剧团领导手足无措,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扭头,他看见了五爷,说:“老弟,你上!”五爷说:“那怎么行,我不会台词!”剧团领导知道他的本事,一推他说:“去吧,就耍几下子吧!”
五爷从幕后出来,大喊一声:“杨子荣来也!”接着打了一套拳,翻了几个跟头。大伙平时看样板戏都看烂了,没想到换了新花样,而且如此精彩,一个个惊得山呼海叫,掌声如雷。五爷比划完,想走,观众们大喊不让走,更有几个年轻的小伙子爬上台来,扯着五爷的衣服,让他再来几下子。
五爷拗不过大家,就从后面拿来扁担,当成棍,露几手。五爷平时扁担不离身,那扁担也似乎有了灵性,什么围绕着脖子转,什么在脊背上转圈,什么在空中旋转,什么点哪打哪……那扁担,简直被五爷用意念驱使一般。观众看得忘乎所以、目瞪口呆。
戏还没有结束,就有几个小伙子跑到幕后,非得磕头拜师不可。从此之后,五爷名声大噪,成了剧团的台柱子。
后来,剧团解散了,五爷就用扁担给人向山上挑沙子、水泥,借以养活一家人;再后来,改革开放后,生活富裕了,五爷的扁担也派不上用场了。有事没事的时候,五爷就把他的扁担拿出来,像是在回忆往昔峥嵘岁月。
前天,五爷不行了,弥留之际,留下遗言,让扁担给他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