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我们街坊上“发家的人”

编辑推荐 我们街坊上“发家的人”


作者:南尚 布衣,43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04发表时间:2017-08-07 12:52:49

一、住在后街靠山边上的“竹大款”
   他不姓“竹”,可人们喜欢叫他“竹大款”,这里面还有段故事呢!
   二三十年前,他住在后街的靠山边上,那里有一座茅屋,屋旁种着一棵芭蕉树,屋后是一片竹林,远远望去,很有诗情画意,走近一看,茅屋的主人很穷。
   那时,他黄皮寡瘦,常低着头,蹲在茅屋边抽叶子烟,然后吐两泡口水,发出一声叹息。当时生活的担子,压得他太重。
   后来,改革开放了,大地刮起了春风,人心暖洋洋的,大家都在奔小康,他也在想:我——如何发家致富呢?
   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家屋后的竹林。他从小学会了篦匠活,会编各种竹制工艺品,正好这里是旅游城市,他就编了些竹编工艺品去卖。他的手艺很好,编出来的竹制工艺品既有中国艺术特色,又有实用价值,因此很有销路。于是,他们家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
   有一次,来了一个外国旅游团,其中有个外国朋友看中了他的竹编工艺品,问:“多少钱一个?”当时他还不懂得国际行情,也不知道市场信息,只是自己粗略估计了一下,壮起胆子说:“十元一个。”那个外国朋友是个商家,很有商业头脑,觉得这种竹编工艺品不错,价格也好,运回国去,肯定有销路,于是,便想和他作一笔贸易,向他订购一万个。当翻译把这段话翻出来,问他:“行不行?”他太高兴了,本想立即答应说:“行”,可张着嘴巴,半天没有回答出来。
   当时的外贸,没有像现在这样方便,他们找到了有关部门,才签定了外贸合同,答应在三个月内交货。有关部门告诉他:和外商打交道,一要保证质量,二要注重信誉,如果你一个人忙不过来,可以雇几个人来帮忙。他为人实在,一一点头答应了。
   三个月后,他如数交清了供货,外商很满意,有关部门也很满意。
   这一笔贸易,他就收入了十万元。从此奠定了基础,他办起了竹编工艺厂,自己既当厂长,又当技术总监,操劳着里里外外。
   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他的竹编工艺厂越办越大,产品不仅销到国内,也远销到国外。他成了当地靠竹子发家的第一人,他的竹编工艺品,也成了当地的特产、当地的拳头产品。
   现在,后街靠山边上他家住的地方,芭蕉树和竹林仍在,但茅屋不见了,出现的是一座别墅型的小楼房,以前经常抽叶子烟、叹息的他,也变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于是,从前认识他的人都淡忘了他的过去,见着他时,总会怀着羡慕的心情,喊他一声:“竹大款!”
  
   二、他以前是作茶叶生意的
   他以前是作茶叶生意的,在街坊上,开了一个小茶叶店,当时生意不太景气,他坐在小店的柜台里面经常是委靡不振的样子,而且,也听到他常说:“快关门了,生意作不起走啊!”但当时,人们仍然喜欢称他为茶叶店的小老板。
   这里是茶乡,古书记载:“茶上乘,质优,为贡品。”可不知为什么,始终未进入我国名茶的行列。这也是他一直想不通的问题。
   后来,改革开放了,经济兴旺起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一下出现了一个茶叶市场。每年一开春,就会涌来好多外地客人,小镇热闹了,旅馆爆满了,街上熙熙攘攘,外地来的客户争先恐后采购当地产的嫩绿新茶。这一现象自然引起了茶叶店小老板的注意:他想:为什么本地产的嫩绿新茶,如此受外地人的欢迎呢?
   正好他认识一个外地客户,喜欢喝酒,他就买了一瓶“五粮液”,特地款待这位客户,目的是为了探听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商业秘密”。那个外地客户喝得高兴了,“酒后吐真言”,拍着茶叶店小老板的肩膀说:“你们这里酒好、茶好、风景好!可惜就是不会做茶叶生意!”
   外地客户说的话,正中茶叶店小老板的下怀。他顺水推舟说:“现在我手上也有一批嫩绿新茶,想运到外地去,你能不能给我搭个桥,跟你们学学生意经?”
   那客户早被“五粮液”所陶醉,拍拍胸脯说:“没问题!全包在我身上,只要是你们这里的嫩绿新茶,我保管你有多少,我们那里就会要多少。”于是,他和那个外地客户当即买了机票,连同他的那批嫩绿新茶,一起乘飞机飞了过去。
   到了外地,茶叶店的小老板才感到大失所望,原来他跟着的那个外地客户,包括那些所有去他们那里采购嫩绿新茶的商人,都是一些“二道贩子”,因为茶乡收购来的嫩绿新茶品质好,他们就把这些嫩绿新茶转买给当地的一些小茶叶加工厂,再由那些小茶叶加工厂包装打扮,变成了他们所在地的“名茶”了。
   这使他恍然大悟!他感到委屈、感到气愤,最后,变成了一股激励他的力量:既然自己家乡的嫩绿新茶能和外地的名茶媲美,何必要让“二道贩子”运到外地去“践踏”“作践”本地的茶叶资源呢?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忍无可忍的念头:一定要把自己家乡的茶叶事业发展起来!
   回来以后,他就开始筹划、创办了自己家乡的茶叶加工厂,要把当地产的嫩绿新茶,就地生产,创出家乡的名茶产品来。
   第二年春天,在嫩绿新茶上市的时候,他在自己小茶叶店的门前,拉上了大红标语,上面写出十个大字:敞开收购本地嫩绿新茶!
   当那个外地客户再来小镇时,见到茶叶店的小老板十分兴奋,说:“好呀!今年我们又可以好好合作了!”
   茶叶店的小老板解释说:“我是为我们自己收购的,我们已经开办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
   那个外地客户十分吃惊,他顺着自己“二道贩子”思路说:“啊?到底你比我高明,带你出去一次,你就知道就地制作我们那里的名茶,然后再运到我们那里去卖,那当然赚钱更多,利润更大!”
   茶叶店的小老板不得不再次解释说:“你完全误会了。”为了避免那个客户以讹传讹,茶叶店的小老板带他参观了自己创办的茶厂,开始的规模虽然不大,但那里的一切都是全新的:新的厂房、新的设备、新的工艺。那里的一切也全是正规的:正规的工艺流程,正规的操作规则,正规的检测手段。注册了有当地特色的商标和品牌,目的是要创出茶乡自己的名牌产品来。
   参观完毕后,那个外地客户佩服地向茶叶店的小老板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好!好!看了你们的茶厂,我不得不说:你是一个大有前途的企业家,而我,只不过是一个只看到蝇头小利的小商人。”
   茶叶店的小老板谦虚地笑了,也连声说:“哪里!哪里!我也是从小商人走过来的,我只是觉得我们茶乡有这样的条件,应该把本地的宝贵资源开发出来。”
   后来,经过多年勤劳奋斗,茶叶店小老板的愿望果然实现了,他不再开茶叶店,而是专心一意地去经营他的茶厂;他们家乡的茶叶,也真的进入了我国名茶的行列;而他,也从当地的一个茶叶店小老板,变成了当地的一位民营企业家!

共 25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描写了两个有技能、有胆略,能抓住机会,抢先一步发家致富的人。无论是“竹大款”,还是茶厂老板,首先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一个会篦匠活,会编各种竹制工艺品;另一个有做生意的经验和头脑;其次,都能发现商机,抓住机会,前者当外国朋友订货时能大胆承接;后者在会见外地客户后有所启发,断然建起自己的工厂,最终都成了“发家的人”。现实中那些只会做发财梦,却不学本领、不动脑筋、不敢闯不敢试的人,应该向文中的两个人学习!【编辑:执手今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执手今生        2017-08-07 14:19:15
  从文中两个“发家的人”身上看出,成功总是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提高个人能力是基础。给人启迪!祝作者写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南尚        2017-08-08 00:34:53
  谢谢!请多指正.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