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风恋】闲话评书(随笔)

编辑推荐 【风恋】闲话评书(随笔)


作者:三子四以 童生,71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22发表时间:2017-08-11 19:34:39

下班回家,门口换鞋之际,瞅见儿子躺在沙发上,和他打了声招呼,小子居然没理我。定睛细瞧,原来跷着个二郎腿,抱着个PAD正听评书。侧耳一听,是刘兰芳的《岳飞传》。爱人正在厨房忙晚饭,请示了一下,没什么要帮忙的,我也就乐得轻松,乘机偷个闲。走过去拍拍儿子的腿,示意他给我腾点空间。于是坐在一旁,靠着沙发,闭上双眼,和他一起听起来。正听得起劲,耳边也未闻“且听下回分解”,那评书声突然戛然而止,原来儿子把PAD关了。问他缘何一集未听完便不听了,他回答的甚是干脆:不想听了,想听再听。听罢不禁感慨,如今科技日新月异,尤其是有了网络,让这个世界彻底变了个样,就像这听评书,只要你有空,你想听多少集,就听多少集。只要你高兴,你想什么时候听,就什么时候听。全凭你做主,完全不受什么限制。感受着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生活变化的同时,又不由怀念起那记忆中的评书声来……
   记得小时的广播评书,一天只播一集。一般都是早上一次,下午重播一次,除非是礼拜或节假日,早上那一场是没有耳福了,下午那场刚好是放学后的时间,就不能再错过了。回到家,赶紧把那学校的作业糊完,便迫不及待地打开那一台老式的半导体收音机了,先是快速的旋转机械旋扭,将那指针调到要听的频道附近,接着慢慢地一点一点的,来回转动旋钮,定要将它置于效果最佳的状态才肯罢手。然后趴在桌前,静静地等待那广播里评书的开场。听评书时,屏息静坐、全神贯注、心无杂念,仿佛整个人的身心都沉浸在一种状态,当讲到《长坂坡》里赵云在那曹营浴血厮杀而七进七出时、《空城计》中诸葛亮独坐城头吓退司马懿时,似乎整个心都卡在嗓子眼里了。有时尿意来了,宁可小肚子被憋得一鼓一鼓的,也强忍着,生怕漏听了几句,半步也不愿离开。到了吃晚饭的点,母亲喊吃饭,若那评书还未听完,我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手里犹举着那还贴在耳边的半导体收音机,母亲常笑骂:“我儿读书若有此般境界,何愁将来考不取大学”。
   小时候,听过许多广播评书故事,有名的如刘兰芳的《岳飞传》、单田芳的《隋唐演义》、田连元的《杨家将》,而印象最深,至今仍念念不忘的,还数听袁阔成大师的《三国演义》了。《三国演义》是我听的第一部评书,也许人生中的每一个第一次,大抵都会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吧。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在没读原著之前,我对《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名著的认识就源于袁老的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之声。大师两年前离我们远去,作为一个普通的听众,我也像许多喜爱听他评书的人一样,怀念袁老留给我们的那一段段经典,感谢他带给我们生活之余的宝贵精神财富。
   评书是一种民间艺术,是大众的娱乐。我不曾有过茶馆或者露天广场听书的经历,只是在影视的片段里见过一些零星的画面。却也曾听长辈说起过农村里听书的回忆:那是秋后的夜场,庄稼收割拾掇完了,场地和人都清闲了。一张破旧的桌子,一盏孤零零的煤油灯,挤挤压压的人影,这里或那里偶尔闪现着火柴点烟划出的红火。天上的月亮,那白里透着青的月光像洒在人们身上的凉水,好些人衣服薄了些,却宁可哆嗦着也舍不得回家添换。嚼着自家炒的花生、蚕豆,磕着自家炒的瓜子,那真是物质、精神两享受。再看那说书之人,拭桌剪灯,端起茶碗喝上一口润润嗓,便开腔款款言之。也不完全依那说本,边说边编,却也有鼻有眼、活灵活现,只要你听上几句,好像就被粘住似的。等那书场收了摊,还有些人久久不肯离去,你一言我一语的,在为刚才说书里的人物故事争论着,就像是现场的一场文学评论。
   随着电视的普及,评书又多了一种更佳的传播渠道,我们可以在家里独自享受镜头表演和传统语言表达的巧妙结合。在评书界素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我认为袁老在评书艺术上的造诣远胜于前人。先从形象上来说,电视评书里的袁老虽没有刘备“面如冠玉,眉分八彩,目如朗星,鼻如玉柱,口似丹朱,大耳垂轮”的出众相貌,但是和张岱笔下“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瘤,悠悠忽忽,土木形骸”的柳敬亭相比,那舞台形象要不知胜出几筹来。再说表演,古时的说书艺人大都是一人坐于桌后的表演,只能算作半身表演。袁老的现代评书率先打破这一传统,撤掉了那桌案,将电视、话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他满腹的文情都融于他的全身表演当中,使评书由高台教化的半身艺术,变为讲究音、气、字、节、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艺术,为如何将古老的评书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生存发展,作出了探索性的研究和发扬,为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做出了可贵的贡献。锣鼓听音,不能光听热闹,要听其腔,这才是老艺术家最值得我们敬佩和缅怀的精神所在。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在不断地翻新变化着,听评书作为一门传统艺术欣赏和文化娱乐活动,正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劈开混沌取须眉,嚼碎虚空寻笑骂”、“眼前活立太史公,口内龙门如水泻”的说书艺人越来越少,那种儿时听评书,简单却又真挚的一份期待也再难找寻。这世上很多东西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即使再次相遇,也会因环境、心境亦或是其它的不同而无法重复,有些可能会换种形式变得更加美好,而有些只能随着岁月的流逝,成为往昔岁月里难忘的一种回味。
  

共 20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化。作者通过下班回家看到儿子抱着PAD听刘兰芳播讲的评书《岳飞传》,引发了对记忆中的评书声的回忆,评书是一种民间艺术,是大众的娱乐,不只是广播中听,露天广场演说,随着电视的普及,评书也多了一些更佳的传播渠道,更难能可贵的是老艺术家为了将古老的评书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生存发扬,做出了探索,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可贵的贡献,值得我们缅怀与敬佩。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怀恋,不舍,却也无奈。只愿这种古老的传统的文化艺术在未来仍然有其活力,以一种更好的形式呈现与世界。感谢赐稿,问候作者,推荐赏阅,期待美文与大家共赏!【编辑:不弃不离】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不弃不离        2017-08-11 19:39:01
  感谢作者赐稿风恋社团,老师辛苦了!
2 楼        文友:不弃不离        2017-08-11 19:43:23
  欣赏美文佳作,对作品理解不透彻,编辑不到位,水平有限,敬请谅解,望给予指出,随时改进。
3 楼        文友:不弃不离        2017-08-11 19:46:29
  感恩老师对社团的支持与付出,期待您的精彩再现!遥祝安好,创作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7-08-11 20:41:59
  感谢老师辛苦的编辑,问好老师,遥祝夏安!
4 楼        文友:汉字很奇妙        2017-08-12 08:08:09
  老师一气呵成的作品,让人仿佛沉浸在听大师说书的意境当中,又是对评书艺术的回顾、留恋和期待,很喜欢。祝老师创作愉快,佳作连连。
回复4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7-08-12 09:20:13
  感谢奇妙老师的点评和鼓励,也愿老师文丰笔健,遥祝夏安!
5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7-08-12 09:07:56
  我也非常喜欢听评书,尤其是单田芳的评书,百听不厌。写得非常好,赞赏!
回复5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7-08-12 09:24:05
  感谢小溪老师的留评,遥祝夏安!
6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7-08-12 16:22:13
  评书是八十年代以前流行的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声频表演艺术,只能通过电台广播收听。在那个年代,就这样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艺术,也影响极为深广,可以说只要有收音机的人,甚至没有收音机的也会尽量凑到有收音机的地方去听。在农村,地边也会放一台收音机准时收听评书。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袁阔成等一批老评书表演艺术家的代表作:《岳飞传》、《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等文学名著,曾影响了一代人。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袁阔成老师的《三国演义》,袁老的“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之声”,能拨动听众的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将听众牢牢吸引住。为了让评书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继续生存和发展,袁老作出了探索性的研究和改进,“使评书由高台教化的半身艺术,变为讲究音、气、字、节、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艺术形式,为评书的存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样一种艺术,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视、电脑、手机、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则逐渐退出了表演市场,再因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年老或相继离世,有的甚至销声匿迹,濒临失传,只能作为一个时代的痕迹,烙印在脑海里,成为岁月长河中一段美好的回味。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随着记忆的脉络,回味一段文艺历史。语言凝练、情感真挚,能牵引出许多人的记忆,对评书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以自身的深刻记忆与感受,作了详尽地阐释。表达一种怀念情结,对过往岁月的缅怀、对老艺术家的缅怀、对传统艺术的缅怀。评书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不可失去的一颗璀璨明珠。应该得到保护、承传和发扬。主题鲜明。拜读佳作!感谢赐稿,问好秋安文祺,创作愉快!
碧潭飘雪
7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7-08-12 16:26:54
  随笔佳作已申报精品,2017.8.12.
碧潭飘雪
回复7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7-08-12 18:13:56
  感谢飘雪老师精彩的点评和鼓励,遥祝夏安!
8 楼        文友:乡村幽兰        2017-08-13 20:28:07
  读了老师的文章,唤回了过去美好的回忆,那时听刘兰芳的评述真的像着了魔似的,尤其是听《岳飞传》和《杨家将》!拜读佳作,遥祝身健文丰!!!
乡村幽兰
回复8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7-08-13 22:13:19
  感谢幽兰老师的留评,祝老师文丰笔健,佳作连连!
9 楼        文友:云朵飘飘        2017-08-16 20:05:19
  评书曾是我们这代人的最爱!小时候每到晚上六点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听刘兰芳播送的《岳飞传》或《杨家将》,是最幸福最惬意的时刻。老师的美文把我们又带进了少年时候,感谢!
回复9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7-08-16 21:59:14
  感谢云朵老师的留评,愿老师生活幸福,文丰笔健。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