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街头的戏摊(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街头的戏摊(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392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41发表时间:2017-08-15 06:50:19

【丁香】街头的戏摊(散文) 鄙人年轻时因工作需要,常出差在外,漂流于宝鸡、兰州、西宁、银川等地。空闲之余,常去火车站、公园或茶馆,听一折折脍炙人口的秦腔戏,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不亚于做成了一笔大业务。
   对于秦腔,我打自小爱好,那时文化艺术贫乏,也没有什么单放机、唱戏机一类的,要听戏,就要到火车站、汽车站、公园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去,有时即使去了,也没有卖唱的。记得大约在87年左右的一个秋季,我在兰州出差,那天天阴得就像扣了一个黑锅,还时有时无的下着小雨,西北地区秋后的天气黑的格外早,下午不到5点路灯就亮了起来,行人匆匆忙忙,手拿雨伞,各忙各的事情。我闲了,心想去火车站听听戏,一来我特别爱好,二来解解心烦,坐了5站路程的公交车,来到了车站。
   一下公交车,走了大约500米,就听到锣鼓声、板胡、二胡声,一折《花亭相会》,张梅英的唱段把我心紧紧揪住,我三步并做两步,赶到跟前一看,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把场地团团围住,只能听见声音,看不见文、武场面和演员,我想这也知足了,饱饱耳福,过一下戏瘾,就算了。
   天越阴越重,雨越下越大,蒙蒙细雨像筛子筛过一样,均匀地洒在过往行人的身上、雨伞上、辽阔的大地上,一丝秋后的寒风袭击着人们,衣着单薄的都打起了哆嗦,但戏迷们都不愿离去。突然,一阵紧张的锣鼓声从场内传了出来,原来是赵匡胤的《下河东》,铿锵有力的吼声震撼了方圆几百米,连路上的行人也放慢了脚步,戏迷们一阵阵喝赞,《下河东》快唱完了,不知为什么,看戏的有些人从里往外退,我一看,走了许多人,就挤了进去,原来是唱戏的一位小姑娘,手拿小铜锣,向看戏的人们讨钱,我也知道,这些人为混一口饭吃,才背井离乡,到外地卖唱,他们多不容易呀?有些人爱看戏,还怕出钱,那来那么便宜的事,我心里想着,但见绝大部分人还是多多少少向盘里放点,表示一下心意。
   我见小姑娘的铜锣内有1角2角的甚多,也有5分2分的不少,5角的没有多少,1元的仅仅只有2张,非常耀眼。有人说这小姑娘原来是唱张梅英的,都夸她嗓子好,有感情,能进入角色。有人还说“这小姑娘卖唱可惜了,应该到专业剧团演唱”。也有人说“这伙人也可怜,住火车站棚棚内,不容易啊”。我从身上一大堆零钱中,找出1元钱给了小姑娘,姑娘看着我,感激地向我鞠躬,连声说“谢谢、谢谢”,我在仔细向盘中瞅了一眼,所收的钱最多是10块多钱。
   山城的气侯变化多端,有人戏称跟“孙猴子” 一样,这时雨停了,云层渐渐退去,星星出来了,月光也慢慢露出了笑脸,火车站晚上热闹非凡,叫卖声,呼喊声此起彼伏,车站的大高音喇叭不时播放着车到站、出站的时间,但再吵杂也不影响戏迷们听戏的兴趣。
   戏唱了约3个多小时,人们听得入迷了,小姑娘又上场了,她唱起了《杀庙》,秦香莲声泪俱下的唱段,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戏迷,另一位姑娘又收钱了,这次我掏了5角,在场的大多数人都3角5角,这次我发现没人溜走了,留下来的都是铁杆戏迷。这次收下来我估摸有20多块。
   以后又是《打镇台》《刘备祭灵》朱春登的《放饭》,“三十六哭”“七十二个再不能”等等,把戏迷的看戏热情一次次推向了高潮,掌声、叫好声此起披伏,那晚我掏了四次钱,也就是3块多吧!
   唱戏休息下来,我跟一个拉板胡的老师傅闲聊,他说:“我们家在扶风,这次来了八个人,到兰州卖唱大约半个月了,我是头儿。”我说:“我也是扶风人。”接着就问他们一晚能挣多少钱。师傅说:“咱们是乡党,我给你说实话,有时运气好了一晚一百多元,少时七八十元,有时天下雨了还一分钱不挣,我们每人来时还从家里带来馍,估计吃一个星期左右。能节省些钱,每天除过吃、住、花销,一个人平均一天能挣五六块钱。”老师傅还说:“他们按每个人水平划分挡次,每次出来半个月到二十天,除过火车费、各种花销,每人带回家一百多元,有些高的拿到一百六元左右,这不错啊,在家谁给一分钱。”
   戏看完了,我回旅社11点多了,也不觉得累,心里格外的舒服。
   以后我出差不管走到那里,一住下,就首先打听那里唱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西宁、银川、兰州唱戏给钱,再不是几角、1元,而是一次2元3元。点个喜爱听的戏,就花5元10元。有时找不见卖唱的戏摊,去茶馆听戏,就门票30元钱。
   出了几十年差,到底给唱戏的给了多少钱,我也记不清了,反正我觉得划得来。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街头卖唱的戏摊也进了公园,农民艺人在也用不着背井离乡到外地卖唱。单放机、收录机、唱戏机、碟片、应有尽有。秦腔名家唱段,不计其数,你有选择的听,有选择的看。如果厌腻了,也可去公园听听、看看,艺人们有时唱《三滴血》《赶坡》《辕门斩子》《梁秋燕》,还有丑角戏《拾黄金》《教学》等等,这都是戏迷自发组织起来的,是义唱,如果你会唱,也跟着吼上几句,热闹热闹,再也不用掏腰包给钱了。
   现在,我已过了花甲之年,也常去西安、宝鸡,但只要到了宝鸡,河滨公园戏摊常有我的身影。虽不能像样的吼上几句,但也会听出些名堂,也常常从这个戏摊走到那个戏摊,品味秦腔的艺术,陶醉在艺术的字里行间。从中接受教育,领略人生。

共 20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自小喜欢秦腔,年轻时出差在外,常会去火车站、汽车站、公园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听戏。难忘1987年秋天去兰州出差,去火车站听戏的情景。人们把场地里三层外三层围住,天空下起了雨,阻挡不了文中的我看戏的热情,遇到唱戏的小姑娘讨钱,我掏出了一元钱给了她,他们背井离乡卖唱不容易。看了三个多小时的戏,我掏了四次钱。我喜欢听戏,出差几十年,给了多少钱,都觉得值。作品描写细腻、情感真挚,清晰形象地勾勒出那个年代街头文艺演出的景象、色调、意境和味道,再现了那个年代唱戏、听戏的情景,把人们的思绪拉回了那个年代,引起共鸣。作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神韵活现地描绘了一幅看戏听戏的戏摊图画,使人回味无穷。好文,倾情推荐阅读。【丁香编辑:柳絮依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08-15 06:51:49
  作品再现了那个年代唱戏看戏的情景,欣赏!谢谢老师赐稿丁香!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灿烂,天自安排。
2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08-15 06:52:58
  作品描写细腻,生动形象。期待更多精彩!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灿烂,天自安排。
3 楼        文友:娇娇        2017-08-15 07:07:14
  秦腔是人们喜欢的剧种,李老师就特别喜欢唱秦腔,特别好听。
娇娇
4 楼        文友:娇娇        2017-08-15 07:08:10
  秦腔唱功婉转悠扬,是地方文艺的一种骄傲。
娇娇
5 楼        文友:娇娇        2017-08-15 07:09:03
  感谢赐稿丁香,期待更多精彩!敬茶!
   感谢依依编辑精彩编按,敬茶!
娇娇
6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08-15 07:10:03
  闲暇时刻,吼几嗓子秦腔,一定很过瘾。
7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08-15 07:11:05
  生活就要丰富多彩,想唱就唱,特别是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好时节,一曲高歌,心情会格外爽朗。
8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08-15 07:11:27
  欣赏美文,祝秋安!
9 楼        文友:木斯塘        2017-08-15 07:12:07
  品味秦腔,是一种高雅。
木斯塘
10 楼        文友:木斯塘        2017-08-15 07:12:52
  地域风情和文化,是一种精髓。
木斯塘
共 23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