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间百态】半生荒芜(征文·散文)
(一)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惶惶恐恐哭着闹着来到这个世界,也不知所谓何事。哭着哭着长大了,走着走着站起来了,忙着忙着就忘了,不问为什么了。累着累着就躺下了,沉沉睡去,不问青山水泽,不问秋水苍颜,离合看遍,万人空巷,坐断黄昏……
一路落寞着,期盼着,追寻着――――落花、流水、云烟、亭畔、楼阁、残暮亦或是衣袂翩翩的恋人……迷路、犯傻、疯狂、淡定、惊喜……仓海桑田,百转千回,枕着幽窗冷雨,夜夜不眠,花木秀丽,落英缤纷流水潺潺的梦里,一度试图,峰回路转,遇见最好的自己。
然而常常是哭着――睡去――梦着,醒来,已是一生!生命飘渺如一粒微尘,来不及弹指挥间,就已经遗失在茫茫天地,埋葬在几千年几万年之前。没有人知道,你是谁?叫什么名字……
唯有李白、苏轼、屈原、李清照等人的千古情思,万古离愁,千帆过尽,还像一副斜阳映画,遍赏着人世间的风景,感慨着几番人世况味,惊了蝉,寒了梦,煮了时间浓了酒,还壮丽了我们脚下的山川、湖泊,温暖了秋水长天,打发了思念潋滟了岁月……
瑰丽的文字,让我在积雪的天追着那些个玉树琼枝,日夜盼着瑞雪兆丰年,让我的树来年也果实硕硕,我站在树下看一场凄美的日落,那才是对前世今生最好的道别。我是喜欢做梦的我,“匆匆一梦去,烟花画里飞!”醒着的时候,最多地出现在眼前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岁月夺步,笔痩墨浅,不只是荒芜了时光,还搁浅了的情感。
(二)傍徨
“没问化,真可怕”,常常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心里的些许欢乐和忧伤,写不出旧宅的清冷,也表达不出世井的繁华,错别字一个接着一个,幽兰的雅韵写成路边的花的俗气,没了读者,连自己也不再想看。
常常会为自己的无知而大吃一惊,也常常为自己的作茧自缚,举步不前而忐忑不安,彻夜难眠。曾经,觉得年华已逝,姹紫嫣红也吧,浑浑噩噩也好,已在昨天。我放弃了自己,找够了理由。偶尔听见心底的声音,一杯浊酒,已然平息。人头攒动,我跟着那些个只剩下躯壳的身形,排成一列,不哭不闹,不挣扎,或穿索于大街小巷,面无表情,偶尔恨恨年华匆匆不能停驻,也恨恨生死无常戏游人生,红尘冷暖,终究灰飞烟灭……
“妈妈,汉字是什么?文学是什么?”一日,儿子睁大眼睛问我。
是什么?我写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的文字,叫什么?我为什么而写?漠然……
身在凡间,不解风情也就罢了,可连自己喜欢做的事都一知半解,自己都啼笑皆非,倍感无知。即使时光如镜,能照见缤纷的过往,但是却参不透生命的玄机,努力了,不一定能看见青山秀水,蓝天白云,实现自己的梦,但不努力,生命就只好接着荒芜,十年,十五年只能日日感叹树树花开零落成尘,又负流年风雅。
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自考本科毕业,105岁还要考研,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提升自己。一个家境贫寒,中途辍学的90后女孩――顾人(顾花人),身无分文,只有一个肩上的行囊,却游骗祖国的大好河山,一路结识了很多的文人雅士,她已经出版诗集《我的心正通往干净的森林》。一个全职妈妈,怀里抱着几个月大的婴儿,手里却拿着《文学概论》,问其所谓何求――――圆梦。昔日跟我一起在广州做流水线的朋友,自考本科毕业,还拿了教师资格证,再次见他,在一所学校教书育人,还准备考研。
我着着实实有些吃惊,也再一次正视自己“怂”。
晨路晓风,早该叩醒帘内幽梦,叩醒沉睡中的我。傍徨的脚步就此停下,接着17岁的梦想重新启程吧,一步一个脚印。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晚的是不敢开始,走吧!来一次不枉此身的修行。
(三)启程
“有没有学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学习力”,“我看好你,加油!”来自远方不同的朋友们的鼓励,穿过千山万水在我的耳边萦绕,我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活着,只是为了一张床,一日三餐,那么这些我们都做到了。接下来,难道又是为了一张更好的床,更好的一日三餐吗?那这样活着,跟动物有什么两样,动物没有人的级别高,是因为人有梦想和追求。
然而,人的一生,有很多梦想,但只有最初的梦想,曾经让人热血沸腾。“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始终,得与不得,过程就已经烟雨如画,可惜我到现在才明白,但愿不算晚。确定要走,外界纵是纷繁动乱,亦不受干扰,坚定,如我!
确定了所去的方向,就算荆棘遍布,赤着脚也要往前走,不要在不值得的人和事物上浪费一分一秒。痛了不要哭,累了也别放弃。
――――致自己
第一次给自己留下的短短几个字。我走进了北京一家有名的自考学校,开启了我的“汉语言文学专本连读”课程。
《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西方文学》、《美学》、《汉语学》……一本本教材捧在手里,还是那个香――书香,洗涤灵魂和视野的神奇味道。
晚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直播间讨论“望”是形声字还是会意字:“望,从月,从壬,形声亡,形声字……”“不,不,不,壬通人,月上,人下,望月,会意字……”唉,好不热闹,仿佛回到十几年前,我专心地做着笔记……
一世云烟,半生偷零,半生繁华――――追梦的路会很辛苦,但是喜欢走的路,山朗月明。寒窗苦,那我就对悲苦来一次积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