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观《二十二》有感

编辑推荐 观《二十二》有感


作者:童霓 童生,596.9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727发表时间:2017-08-21 21:17:19

前几天特地跑到影院,看了一部堪称冷门的纪录片《二十二》。
   知道这是严肃题材的电影,我下意识感觉一定很沉重,所以没有买爆米花,早早地端坐在座位上,手里拿着一大包纸巾。很快,“慰安妇”这三个字走进了我的视野。
   影片记录的这个群体很特殊,特殊到总有人选择刻意去回避;特殊到她们所经历的那场劫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特殊到,再没有人去关注的话,那代表群体的人数会一天天地减少直至完全消失。2012年导演郭柯就拍摄了影片《三十二》,那一年全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人数是32,而时至今天,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8”。抢救式的拍摄,只为了抢救这段历史。
   令我意外的是,影片并没有过度渲染悲剧气氛,没有刻意强调国仇家恨,甚至没有对过往那段悲惨历史的过多描述,真的只是平平淡淡地表现老人家们现下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已。老奶奶们很慈祥,爱说爱笑,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回忆小时候的事,像自己身边的亲人一样。虽然谈及过往的时候总是老泪纵横,但一切都表明:她们首先是一个人,普普通通的人,不是所谓的“慰安妇”。其实,这个词是日本人起的,称呼强行征集的随军性奴隶,她们不过是受害者。
   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老人是93岁的王玉开。战争的时候她多次被日军拉到据点,受尽了侮辱和折磨。但是看到日本军人老了的照片后,她只是一笑:“想不到日本人老了,连胡子都没有了。”日本志愿者米田麻衣惊讶地说:“我以为她会生气,或是哭,没想到是这种反应,如果是我,会很恨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劫后余生的漫长岁月里,始终还是要回归日常的柴米油盐吧,尽管痛苦的记忆永远都不能被抹去。我想。
   97岁的韦绍兰,44年的时候被日军捉走,3个月后逃出来,回家听到丈夫的第一句话是:“你还知道回来?”她瞬间泪流满面,尽管被囚禁的几个月里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她说,不是她学坏,是日本人在山上拿到她的。
   但那又怎样呢,她注定一辈子都要被钉在耻辱柱上,与她不久生下来的中日混血儿一起,永久地活在旁人异样的眼光中。我突然觉得心头有乌云飘过,被一种隐约的悲伤笼罩着。
   有一个后来逃到中国的韩裔老奶奶在回忆的过程中,一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顾自地用日语说着“欢迎光临”“请坐”之类的话,又哭着说不拍了不拍了……旁边竟有人在笑。是怎样巨大的刺激才能让一个人在相隔七十年后,每每提起还能有这样剧烈的条件反射呢?那些人想过吗?
   还有参加过抗日斗争眼神坚毅的林爱兰,喜欢喂流浪猫的李爱连,年轻时很美很美的王志凤……这些可爱的婆婆都值得我们铭记。我们要铭记历史。只不过我们不能去揭开她们的伤疤,不能将日军的罪行加在她们头上,亦不能挑动仇恨的情绪。我们有责任用人文主义的精神去关怀她们,小心翼翼地放飞和平的羽翼,这才是导演想表达的。
   这个画面拍得很美:米田麻衣在树林拜完一个过世的阿婆回来,手里拎着香行走在广阔的原野中,阳光像橄榄油般洒在大地上。这个可爱的日本女生不断说阿婆们真的很可爱,不提那些事的时候,总是笑得像孩子一样,也很会照顾人,像家中的长辈。
   片尾一个老奶奶对志愿者说:你们来看阿婆,阿婆就很开心啊。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
   生命很美好,尽管残酷总是写在正面,背面也多少有点温暖。

共 13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观看《二十二》之后的看法和感受。文章叙述了影片的内容,影片的表现形式,是当时人的讲述,影片更多地表现了主人公们在岁月流逝中的平静生活,阐述了一个道理,面对慰安妇这群不幸的健在的老人,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对待她们:应该是关心,而不是去扰乱她们平静的生活,不是去挑她们的伤疤。文章结尾,描写了电影中的镜头,这不就是我们要给老人们的宁静生活吗?当然,文章也提到了观众中的笑声,这是应该深思的。人一辈子都会遇到很多不幸,我们都希望平静地过,得到和他人一样的平静的待遇。该文是能带给我们很多思考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8-21 22:45:29
  慰安妇的遭遇和不幸,对她们而言,应该是忘记,忘记之后过正常人的生活;对于国民而言,是记忆这段历史,不能让这些悲剧再现。所以,对不幸者,她们已经是老人,更多的是关心,而不是揭伤疤。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