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舌尖上的东北

编辑推荐 舌尖上的东北 ——东北游散记之三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6577.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44发表时间:2017-08-26 15:36:30
摘要:《满族三套碗》、《镜泊湖鱼宴》、《东北农家宴》、《东北铁锅炖》,各有特色,都是地道的东北风味菜品。舌尖美味,也体现着东北风情,东北人豪爽大方的性格。

游了东北那嘎达,舌尖美味难忘怀。
  
   一
   第一难忘是:满族三套碗。
   第一天傍晚,走进吉林市松花江畔的“清香园大酒店”。落座不久,就开始上菜。不一会儿,就摆满了一大桌。
   菜品琳琅满目。
   按食材说,肉食有鹿肉、羊肉、猪肉、牛肉、林蛙肉、好几样鱼肉。据说,鹿肉特别强身健体;山珍野味有东北蘑菇,东北小木耳,人参、猴头菇等,还有萨其马,小窝头、大米等面食;还有林蛙油——当地叫蛤什蚂油,蘑菇酱等调味料。
   按做法说,热菜有炒、煎、炸、熘、炖、蒸、煲,凉菜有双色皮冻,大拼盘等。
   看碗碟,小的像杯,称作“杯碗”;中间的叫“中碗”;大的,一尺多的面,得有很敦实的底座才能保持平衡,叫“座碗”,典型的三套碗。
   看数量,大大大小小,包括面食,约有三十道菜点。
   我们一桌人,成人,一个个惊叹不止;小孩子们,一个个大喊“哇噻!”一个个迫不及待;一样样吃起来,真是大快朵颐。
   人参炖的林蛙汤,特别鲜美。一盘炒肉片,颜色金黄,一看就特别诱人,叫黄金肉片。炒肉拉皮,味道足,入口既软又有韧劲儿。山野蘑菇,自有山野滋味。东北小木耳,个头匀称,嚼起来,有些脆。
   据说,这是典型的满族套餐,“满汉全席”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桌人,一个个吃得满嘴流油,肚子发撑,才惺惺做罢。站起来,要离开时,看着剩下的很多美味佳肴,甚觉可惜。
  
   二
   赏完镜泊湖,在镜泊湖畔吃的一顿“镜泊湖鱼宴”,也颇具特色。
   一桌子,大大小小的盘子和菜盆里,除了两个凉菜,都是鱼。
   据说,这些鱼都是镜泊湖中盛产的无污染的绿色湖鱼,有鲫鱼、桂鱼、红尾、胖头等十几种。特别是从湖里面捕捞的鲫鱼,被当地人称作“湖鲫”。在进饭店之前,我们曾看见厨师在剖鱼,一条条体大肥胖,看重量约莫有两三斤。
   一道道鱼肉菜品,仔细品尝起来。酱焖鲫鱼和清蒸桂鱼,肉质新嫩,味道鲜美,一道酱味很足,一道纯正的清香,对比鲜明。干炸红尾和糖醋鲤鱼,颜色金灿灿,造型挺梆梆,吃起来,外焦里嫩,一咸一甜,鲜明对比。清炖胖头,不但鱼肉鲜嫩,而且炖鱼的汤味道极鲜。
   孩子们很少一顿吃这么多的鱼,今天碰到这么多鲜美的鱼肉,一个个露出了馋相,一筷子一筷子,忙不迭地叨,忙不迭地往嘴里送,面食很少吃,净忙着吃鱼了。
   吃到大饱,依然还剩下很多,我看在眼里,心里仍不免遗憾。
  
   三
   在哈尔滨一家“过大年餐馆”里吃的“东北农家宴”,民俗风味很足。
   走到门前,就看见灯笼高挂。门楣上,草书的“过大年”三个字,字体潇洒,笔力雄健。门两旁,贴着喜庆对联。门的左右两边,站着两个东北姑娘,上穿鲜艳夺目的大红花朵对襟褂,下面的裤子亦如此。
   走进餐馆里,二楼甬道两旁红灯笼闪耀着红光,两侧墙壁上,贴着许多年画,每个房间门上又贴着大红色对联。穿大红花朵的姑娘,身姿轻盈,穿行在甬道里,也穿行在红色喜庆里。我们坐的房间里,除了一些小年画,还有一张大壁画,画面上用夸张的漫画技法画着一个姑娘,叼着一个大大的烟袋,画面上就写着一溜大字:“东北一大怪——大姑娘叼烟袋”。
   菜端上来,依然是极富东北特色。除了鹿肉,酱焖鲫鱼,糖醋鲤鱼、红烧肘子等大鱼大肉外,还有极具东北特色的几道菜,东北大拉皮,双色皮冻,东北炖菜——白菜、干豆角、蘑菇、木耳、粉条一大盆,还有一盘子泡菜——酸咸微辣,脆爽利口。
   这一桌菜,一个比一个餐具大,一个比一个菜量丰盛。
   我们一桌九个人,我们家七口,另有一家母女二人,五个大人,四个孩子,又是一顿饱啜。
   吃到最后,依然剩不少,我心里依然感觉可惜。
  
   四
   最后一天,在哈尔滨中央大街附近一家餐馆吃的“东北铁锅炖”,亦是难忘。
   一个灶台,并列两口大铁锅,炖着两锅菜。待我们一家七口落座,服务员掀开锅盖,随着蒸腾的热气,浓郁的炖菜味扑鼻而来。看去,一个以鸡肉为主,一个以鱼肉为主,另外加进白菜、土豆、海菜、粉条、蘑菇、木耳等辅菜。鸡肉锅里,上面有一层篦子,篦子上蒸着小花卷。鱼肉锅里,锅壁上贴着一圈黄澄澄的玉米面饼子。
   开吃了,又端上白亮亮的蒸大米。
   鸡肉炖得酥烂,咬进嘴里,骨头自然脱落。鱼肉炖得非常入味,既保留了鱼肉的鲜美,又饱含各种调味料的综合味道。
   大人小孩,狼吞虎咽,吃到最后,最少还剩下三分之一。二女儿说,“还剩这么多,可惜了!”
   我们几个,亦有同感。
  
   五
   这一趟东北菜吃下来,感慨良多。
   首先,吃出了地道的东北风味。
   取材皆是东北那嘎达的产品,鹿肉、林蛙、人参,本就是东北独有的特产。还有木耳、蘑菇,大多产自东北山林。即使是鱼肉,因为产自松花江、牡丹江、镜泊湖,自有其鲜明的地方味道。就做法而言,特别是炖菜,酱焖菜,大拉皮,双色皮冻等,又是独具东北特色的菜品。因为这两个原因,吃起来,自然有独特的地域风味。
   其次,吃出了东北人的生活习性。
   东北偏冷,冬天漫长,冬天到来之前,东北人一定窖藏一些大白菜、土豆,还存放一些干豆角、干蘑菇、木耳,这些自然就成了东北炖菜的最好原料。为了保持食物的热量,让人吃得暖和,自然就炖菜多。东北泡菜,大缸里泡好,吃的时候,挖一盆子,少加一点调味料拌和,又省事又爽口。大拉皮,粉条,又是粮食经过加工转化而来的菜料。这一切,都是在寒冷的气候环境里,为了生存,为了尽量满足口腹之欲,东北人代代相传的良方,代代相传,又沿袭成习惯。
   第三,吃出了东北人的豪爽大方。
   过去到某些地方旅游,每到吃饭时,就那么几道菜,小盘小蝶,菜量又极少,杯盘打扫干净了,还没吃饱。这次到东北,就有了强烈的对比。不但菜品多,菜量足,就连餐具也用的大气。所谓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就是东北人的口头禅吗?
   当然,因为每餐必剩,我心里时常有浪费之叹,但是,这总比抠抠索索,不让来客吃饱的小家子气要讨人喜欢一些吧?
   当然,东北菜还有一个特点,用盐多,味道咸,年龄大的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的人,吃多了,就难免有些顾忌。这一点,也许与东北的寒冷天气有关吧?

共 24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阅罢佳作,不禁垂涎。跟随着作者优美灵动的笔触,神游了一番东北,享受了一次隆重的精神会餐;真的是不亦乐乎、乐在其中。这篇反映东北地区美食美味的佳作,主要按照全家人游览的顺序,在不同的地点品尝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美食;在欣赏东北黑土地上壮美景色的同时,享受了美食,实在令人羡慕;最后是对全文,也是对东北地区美食多的概括,吃出了地道的东北风味,吃出了东北人的生活习性,吃出了东北人的豪爽大方。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叙述描写细致。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8-26 15:37:14
  阅罢佳作,不禁垂涎。跟随着作者优美灵动的笔触,神游了一番东北,享受了一次隆重的精神会餐;真的是不亦乐乎、乐在其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8-26 17:20:54
  谢谢平淡如水编辑的推荐和精彩的编者按语。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回复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8-26 17:21:17
  谢谢精彩点评和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