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诗词古韵 >> 集梧课堂之填词——《浣溪沙》

编辑推荐 集梧课堂之填词——《浣溪沙》


作者:集梧 布衣,48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93发表时间:2017-09-04 05:24:34

集梧课堂之填词——《浣溪沙》
   ——集梧
   在词的学习中,我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词有个总论,付诸具体写作,我曾经因为网络杂乱地胡写《喝火令》而先论述了《喝火令》的各种体裁和写作方法,其实,填词必先通诗,绝句不通无以成律,律诗不通难以成词。我在讲解各词的写作时,分别代入宫调律吕的知识,大家作个了解,万事万物,只有了解了它的根源,才不至于盲目乱论,盲目则失却厚重,流于轻浮,乃至强词夺理,面目可憎。
   我现在选择《浣溪纱》作为词写作的开始,原因是它是七字句,比七绝多两句,比律诗少两句,在绝律之间。我们是从绝句开始学习的,正好用它作为较为合适的“打击目标”。
   此词是唐教坊曲名,何为教坊?教坊就是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官衙。说它是曲,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我们知道,词的前身是用来唱的歌曲,中国最早的词叫“曲子词”,都是先有曲谱再按音乐基调填上相应的字词。至于词和曲的具体而相对详尽的区别和联系,我们放在专门的论述里讲。《浣溪纱》词的前身是唐朝宫廷乐师谱的曲,词曲均是按一定的曲调填成的。所以《浣溪纱》同样是按一定的宫调填成的词。关于宫调律吕,我们学曲时再讲。
   浣溪即若耶溪。若耶溪是浙江绍兴境内一条著名的溪流,溪畔青山叠翠,溪内流泉澄碧,两岸风光如画。传说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曾经浣纱于若耶溪。于是有人创作了《浣溪纱》曲,到处传唱,后被采编入唐代教坊曲。唐末的韩偓开始用作词牌名。
   《金奁集》(宋时坊间本,一卷)说“浣溪纱”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什么叫“黄钟宫”?黄钟是古代的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起声音清越。它是乐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黄钟宫就是以黄钟调为基音之乐曲。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黄钟的律和冬至相应,对应的时间在十一月。它的格调富贵缠绵、清新明快。
   什么叫“中吕宫”?中吕,也叫仲侣。中吕是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对应时间是农历四月。《史记·律书》说:“中吕者,言万物尽旅而西行也。其於十二子为巳。”它的格调高下闪赚。何为闪赚?闪是闪躲,是避实击虚的方法;赚是诱骗,是虚虚实实之法。意思是说,中吕宫的词曲调子或高或低、虚实扣合而又在虚笔间凸现实的意味的。其实虚实相生是一切文体美的根本。宫是宫室,帝王高官游乐的地方。
   所以,符合黄钟、中吕的“歌曲”,首先一定不是悲伤的,即使是有男女缠绵的调子,也是富贵清新中偶尔的一抹思念。所以,为何同时入黄钟中吕,全在字词运用和所吟咏事物时格调的选取以及乐器的使用手法,对于时令对应的律吕,那是一种音乐形象表述,并不是填某词就一定是某一个节令。不同调式的风格和情感关系的论述,是我本家元人燕南芝庵的《唱论》。和所提出的,绝大多数学者、词曲大家都认同了这个观点。最有影响力的是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1324年)及明朱权的《太和正音谱》(1398年)等,都延用了这个观点。
   唐朝末年的韩偓开始把“浣溪纱”作词牌名。【韩偓,(842~923)中国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此调名目繁多、变体较多的词牌,又名“浣溪沙”、“广寒枝”、“满院春”、“东风寒”、 “霜菊黄”、“试香罗”、“醉木犀”、“小庭花”、“怨啼鹃”等。
   浣溪纱古今名篇甚多,整体是今不如古。它的音节明快,婉约、豪放两派词人均常用,另有集梧所论“清新派”亦可用(一笑)。有平仄两个种类,俱为双调(上下两片)。平韵中常见的是四十二字,另有四十四、四十六字、四十八字,下面分述。
   平韵体始于唐代韩偓,流传至今;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平仄规律和平韵大致相同,填者甚少,兹录于仄韵在此可作对比。《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平韵通常以韩偓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范本,佐以宋代各名家例词,乃成平仄格式。全词分上下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下片一二句多用对仗,且出句第三字多用仄声。也有不对仗的,但语意如流水对句意。
   平韵体正格每句7字,共42字,词谱是这样的:
   “中仄中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四十二字平韵体的有一种第一句仄起仄收的,和韩偓体的区别,只是上片第一句是仄收不入韵。如唐末五代薛昭蕴(女)《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颦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回头来看第一首浣溪纱,仔细对照和体会平仄、用韵以及它的声情。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
   词曲论调,多以逢双位置的字音为音乐基数,韵字在单数上的,因为是音乐的点,自然也在调式的范畴。五音在乐曲中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宫、商、角(jué读决)、徵、羽。韩词中,五个韵字商音,醉字徵音,愁字羽音,髻字角音,铢字羽音,薄字(口语读bao)商音,轻字徵音,红字宫音,翠字徵音,青字徵音,袜字商音,兼字商音,寒字宫音,肌字徵音,是字徵音,琅字商音,香字商音,细字徵音,沈字徵音,综合起来就是:宫音两个、商音十个,角音一个、徵音八个、羽音两个。商音为主,徵音宫音为辅。以商音徵音为主的词调分属“中吕”(乐曲中宫音最低,羽音最高。宫为喉音、商为舌音、角为齿音、徵为牙音、羽为唇音。)
   浣溪纱词的调式,前人——包括敢于打破词牌音律的苏轼,亦多以写高士隐逸或清新雅致的生活追求、余者多借闺中情怀以述志、表意、抒情。
   浣溪纱六句,但句句不可粗心,起拍两句一泻而下,意脉连贯,不可如律诗绝句般荡开,第三句略作停顿;下片换头宕开,声情略变,上片徵音商音为主,下片作变徵;至于结尾,又归开端之旨,跌宕回环。上片三句最紧要的是第三句,可作为全词开阖处(放开首拍词义或总结首拍、或句意延伸引起下片),可三句鼎足并列,最是词家见功夫的地方。下片首拍多作对偶句,像律诗颈联,但和律诗对仗略有不同,律诗对仗气势雄阔,词对仗尤其是《浣溪纱》的对仗则趋向于婉转含蓄,须细读前辈名家词,着意体会方可内感于心,非潜心者不可揣之其内质。不作对偶的反不易作,看似不对仗,而句意连绵不绝,若诗之方家作流水对,浑然天成,半点生涩不得。
   下片作变徽(古代七声声阶中的第四个音级。比徵低半音。《国语·周语下》“七律者何”三国吴韦昭注:“周有七音,王问七音之律,意谓七律为音器,用黄钟为宫,大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也。”),可避免音调以及词义平直。今人填者通音律变化的万不及一,这儿,姑且不论音律,以前代名家名词略作解读。
   先从韩偓的说起,他的这阙词从头到尾都在描绘女子晓起的衣着打扮体态,上片三句以“鼎足并列”状态出现。(那女子)宿醉初醒,充满了离别的愁绪,慢慢整理环形发髻,轻如蝉翼的衣服让身子有一点点寒冷,慵懒地照着镜子涂口红穿翠衣。穿上蚕丝袜和插上有金莲花头饰,像雪一样的肌肤在薄薄的纱衣下仿佛是玉石般润泽,在沉香与檀香的氛围下露出杨柳小纤腰婀娜的身姿。上片主要描写宿醉初醒女子面部神态、发髻、衣服等。“愁”字写出女子的情绪,“慢”写出了女子的动作,“寒”烘托了环境冷暖,“红”和“翠”写出了美的颜色。下片主要描写女子体态、身姿、腰身、皮肤甚至“大长腿”。“罗袜”、“雪肌”、“玉琅玕”突出了女子体态、肌肤的质感,“骨香”和“沈檀”突出了主人公乃至读者的嗅觉感受。
   再看大词人晏殊名动千古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起拍两句是一个整体,第三句从情感上承接起拍,从句式上约略停顿,如同小说家伏笔,引起下片的情感脉络。这首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实际上是感慨抒怀之情。上片回忆从前,下片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几时回”三字折射出了一种企盼(美好时光返回)、却又情知不可能的微妙曲折心态。巧妙地从另一个侧面呼应了下片的“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无可奈何”。
   晏殊的另一首《浣溪纱》“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亦是词中极品,下片似对非对(落花不对满目),近人吴梅先生认为在“一曲新词酒一杯”之上。写作手法同第一首相类。
   我们再来看看不对仗的《浣溪纱》。
   唐末韦庄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宋王安石《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清.纳兰容若《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浣溪沙·红桥怀古》: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四十四字的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例词:五代宋初孙光宪《浣溪沙·风撼芳菲满院香》:风撼芳菲满院香,四帘慵卷日初长,鬓云垂枕响微锽。春梦未成愁寂寂,佳期难会信茫茫。万般心,千点泪,泣兰堂。(平仄和浣溪纱唯下片三个三字句“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代替了中平中仄仄平平)
   四十六字的,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例词:(唐末五代西蜀)顾敻《浣溪沙·红藕香寒翠渚平》:红藕香寒翠渚平,月笼虚阁夜蛩清。天际鸿,枕上梦,两牵情。宝帐玉炉残麝冷,罗衣金缕暗尘生。小窗凉,孤烛背,泪纵横。就是上下片和四十四字的下片基本相同(天际鸿为平仄平,和万般心仄平平略异,枕上梦三字皆仄)。
   四十八字的又叫“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实际上是《浣溪沙》的别体,不过上下片各增三字,把韵移于结句罢了。代表作有李璟(李煜他爹)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等。兹录李清照一首。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附词谱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平仄仄(句)【尾三字仄平仄亦可】,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仄平平(韵)。”
   )}
   写作方法和四十二字平韵常用体均相同或无限接近,要留心《摊破浣溪沙》上片的第三句平仄和第一句只是尾字不同,下片则完全相同,这时候,尾句的七字句和三字句实际上是一句不可分割的话。
   另有长调九十三字的《浣溪纱慢》,则和小令的浣溪纱完全不同,学到长调再讲。
   浣溪纱四十二字平韵体颇像仄起平收的七言律诗“掐掉颈联”,学者应多揣摩诗语和词语之间微妙关系。清蒋兆兰说:“词中小令,收处贵含蓄,贵神远,与诗之七绝最近。”当然,词语诗语没有明确的界限,清词家孙麟趾说:“词之高妙在气味,不在字句也。”又说:“尚端庄者如诗,尚流利者如曲。不知词自有界限,越其界限,即非词。”晏殊就曾经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放进律诗。关于词语和诗语的关系,我个人认同句式舒缓之五七言律句入词亦不妨。

共 646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欣赏才友的神笔墨花!才情见著,开门见山精妙详解词牌《浣溪沙》之起源,格式韵律之要求。深入浅出解析到位。语炼韵雅,字斟句酌,脉络清晰赏析透彻。玉玲过耳:感怀深幽,意境浑然。真乃:文心如潮。春在花亭外:写尽翘盼之情,缠绵过往之忆,孤盏素怀之念,花心缱绻之情,缠绵悱恻、婉约极致、题石笋石钟乳:石林千年修成,玉斗凝烟如乳滴壮观。秋收:浅吟低唱、笔落心声、麦浪翻滚,稻香风起,五谷丰登粮满仓。抒尽金秋丰收的喜悦心情。四阕《浣溪沙》词工律整,立意高尚,意境深邃,艳藻独构,情节自然流畅,毫无雕琢痕迹,文采飞扬。彰显才友深厚的古韵功底。推荐欣赏!【编辑:素心若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7-09-04 05:26:16
  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遥祝秋安!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