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酒家】绚烂的苍凉(散文)

精品 【酒家】绚烂的苍凉(散文)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作者:任心一 童生,883.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09发表时间:2017-09-04 14:29:41

【一】
   要分析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首先就要知道悲剧意识是怎样的一个概念,所谓悲剧意识事实上是指人类在自我和社会、大自然、宇宙的抗争之中,渐渐体会到自身的渺小,理解到自我无论怎样痛苦挣扎,都无法改变自己的现实,因而产生的一种自身的情绪,这种情绪实际上体现了人类对于自身的感悟和觉醒。而张爱玲的小说则是用文字的形式来表示对残酷现实的反抗,体现了黑暗现实对于人类原始生命力的压制,故此体现了一种浓浓的悲剧意识。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首先体现在她总是用绚烂的笔触来反映苍凉的现实。张爱玲强调参差对照的美学,这使得她的小说在行文的过程中显得空灵而哀婉,在花影暗香之中展现了美人迟暮的悲凉现实。张爱玲擅长用慈母的色彩来和恐怖的现实场景作对比,用一些夸张的形象来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在苍凉之中带有一丝淡淡诗意与感伤。
   以张爱玲的《金锁记》作为例子可以看到,当主人公曹七巧刚刚亮相的时候,她所穿的衣服是色彩斑斓的,但是这却正好和她那黯淡而毫无生机的现实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了曹七巧内心蓬勃的生机以及她努力想要和恐怖的现实做抗争的心理。而在《金锁记》的最后,则再次用刺目的色彩和恐怖的现实场景形成对比,而且是从留学生的视角来看待曹七巧的,用浓重的笔法来渲染了苍凉的现实。
   张爱玲擅长通过描写不平凡的场景来渲染苍凉的现实,例如《多少恨》中在描写虞家茵心中苍凉的心境时用了“那镜子不久就要如月亮里一般的荒凉了”等句子来反映内心的凄惶,而在《茉莉香片》中则通过对大宅场景的对比来反映苍凉的现实,从“满院子的花木”到“枯的枯,死的死,砍掉的砍掉,太阳光照着,满眼的荒凉”,而在描写老宅的时候又用了“只看见朱漆楼梯的扶手上,一线流光,回环曲折,远远的上去了”这样流光飞舞的场景来反衬“黑沉沉的穿堂”给人带来的苍凉感。
   由此可见,张爱玲擅长使用绚烂的词句和不平凡的意境来反衬苍凉的现实,她擅长用奇诡的描写来展现她对人类个体、整个社会、甚至是人类前景的苍凉预告。
   刚刚主要是从文字的表层来分析了一下张爱玲的悲剧意识,下面再从其小说的深层内涵来分析一下其体现的悲剧意识,张爱玲擅长通过对俗世生活的描写来反映浓浓的末日情结,她的小说中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享受,但是在此背后,她所考虑的则是金钱和情欲给人类生命带来的摧残。
   例如在《金锁记》中,曹七巧有着一段如此不堪的婚姻,其丈夫是一个残疾人,而她本身则有着对于健康人生的渴望,从她和小叔子对话中就可以看出来其受到的压抑,曹七巧的性格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她的生命力渐渐地萎缩,在这里张爱玲有着大量对俗世生活的描写,如兄妹之间的情感因为商品经济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曹七巧必须始终提防哥哥从她这里弄钱。而丈夫、婆婆死了之后,张爱玲详细地写了分家的片段,展现了曹七巧人性的一步步扭曲,说明了她是如何渐渐地成为婚姻的殉葬品的。等到季泽来访的时候,曹七巧的人性进一步变异,她对季泽十分了解,知道他欠债,怕他接近自己只是为了谋求财产,张爱玲通过心理描写反映了曹七巧此时已经将金钱当成了自己俗世生活的唯一依靠。曹七巧要女儿缠小脚,可见其非慈母,她对女儿所做的一切表示她乃是一个报复者的形象,现实让她如此痛苦,而她则想要将自己的痛苦转嫁在女儿的身上,她让女儿离开学校,剥夺了她追求幸福的权利,让儿子也成为了包办婚姻的牺牲品,这一切都是曹七巧末日情节的体现,她用疯狂的举动来展示自己畸形的心态,破坏着家人的幸福。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到,张爱玲通过对曹七巧那些琐碎的俗世生活的描写来反映的则是她空虚无所依傍的心理,曹七巧的异常表现说明了她渐渐地已经将一切都归于虚无了,而这正体现了一种浓浓的末日情怀。值得一提的是,张爱玲在描写末日情结的时候并非完全反映主人公的虚无和无可救药,而是适时地加入了一些享受现实的内容,淡化了一些悲剧色彩,张爱玲擅长通过渲染市民日常琐碎生活的方法来弱化对于生命虚无的描写,试图遮盖住她内心无法掩饰的苍凉感,这使得她小说的悲剧意识变得更为诗意,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二】
   张爱玲的小说及其所体现的悲剧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学价值。首先她为中国文学,尤其是海派文学注入了十分新鲜的力量,张爱玲的小说可以看成是海派小说成熟时期的代表,她透过自己特有的眼光展现了当时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芸芸众生的生活境况,展现了深藏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之中的人类内心隐秘世界中的悲怆和失落的情绪,体现了现代人精神深处的悲哀。从张爱玲的小说中能够让人看到她所描写的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类心灵深处的空虚和孤独。张爱玲通过描写《心经》中父女之间的情爱,通过《茉莉香片》来描写人潜意识的破灭,通过《色•戒》来反映王佳芝女性意识的崛起已经被社会力量所吞噬的过程,从《金锁记》来描写曹七巧本能欲望受到压抑之后产生的变态心理。这些都是张爱玲对于市井人物内心意念准确捕捉和把握之后所描写的内容,若非因为张爱玲对于城市生活有着透彻的了解,她是不能够写出这样有着深刻悲剧意识的小说的,这不同于新感觉派简单的感伤和颓废,而是对于市井生活深入了解之后得出的结论,所以说,张爱玲的小说弥补了海派文学中不足之处,让它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张爱玲的小说还剖析出了人类最原始的本质,她毫不留情地描写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并从中体现出了人生的悲剧。例如在《倾城之恋》中,男女主人公范柳原和白流苏因为香港的沦陷而成全了一段带着点惆怅的姻缘,他们之间的情感并非真正的情感,而是人性中相互算计而产生的,这是对于人类内心最深刻的剖析,从张爱玲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她将爱情的神圣性降低了下来,并对其进行刺骨的讽刺。就连原本人类社会中最纯真的亲情也都被她毫不留情地剖析开,她通过曹七巧、顾太太等形象将母爱的伟大形象彻底颠覆,展现了母亲们是如何处于自私的原因而将子女推向死亡的边缘。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更多反应的是人性最本质的欲望,由于要满足自己内心无休止的欲望,所以人类才会相互倾轧,释放出恶的气息,才会演绎出一段段让人刻骨铭心的人生悲剧,而张爱玲则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将这些人类最原始的欲望都挖掘了出来,血淋淋地展现给人们看,体现了她的小说所独有的悲剧意识。
   张爱玲的小说还体现了一种批判现实的精神,傅雷先生曾经将张爱玲比作鲁迅,给了张爱玲很高的评价,不过,张爱玲小说所起到的批判现实作用和鲁迅还是有一定的不同的,鲁迅用刻画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来达到致力于国民性改造的问题,但是张爱玲则不一样,张爱玲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反映出了现实的沧桑感,勾勒出了封建制度对于人性的损害,她着重用笔墨反映了封建制度对于人类心灵的损害,反映的是病态的人生和异化了的人类意识,她虽然也有一定反封建的作用,但是她对于反封建的描写却显得较为含蓄。张爱玲主要勾勒了一大批女性的市民形象,这些人既是被戕害的对象,她们也在人性的变异之后起到了摧残他人的作用。可以说,鲁迅对于现实的批判主要在于对专制文化的抨击,对病态人生的疗救方面,而张爱玲则更多关心的是市井男女情爱的故事,反映中国古老的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之中所遇到的慌乱,由此而产生的虚无和苍凉,鲁迅的批判在于“立”,而张爱玲的批判在于“破”,她传达出了末世人生中的深切悲哀和人类的绝望,她用自己的方式起到了一定批判现实的作用。
   【三】
   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形成有着自己的原因,首先这和张爱玲自身的现实生活是分不开的,张爱玲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她的曾外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是清末的著名官吏,但是随着时代的迁移,祖辈的辉煌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的张爱玲所面临的是家族的衰败,这在她的内心中渐渐地滋生出了一种末世的悲凉心绪。她能够感受到自己飘零的人生和显赫的贵族血统之间的矛盾。
   在张爱玲的青年时代,她的家庭已经变得更加充满了忧患,她的父母离异,她为了逃避后母的虐待而来到生母处,但是却再一次感受到了亲情的尴尬。随着日本人进攻香港的开始,让她的人生再一次陷入到更深层次的迷茫之中,生命的威胁和随处可见的死亡以及活着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自私和漠然让张爱玲对于人生产生了更加孤独的悲剧感受,她深刻地体会到,和残酷的战争相比较的话,人类简直就是太微不足道了。张爱玲将自己所生活的那个动荡的时代称为乱世,他从中感受到了自己和时代的不和谐,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周围的人都开始寻求政治变革的时候,她却本能地排斥政治,这使得她越来越变得孤僻,她所撰写的小说也体现出越来越浓重的苍凉意境。而张爱玲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则让她愈加感受到了人生的悲哀,所以在她的小说中才会出现诸如《色•戒》等反思政治以及爱情的文学作品。
   由于张爱玲从小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所以在她的小说之中也或多或少地体现了出来,她初中的时候就曾经从《史记》中截取虞姬的故事,撰写了历史小说《霸王别姬》,在其中体现了对于虞姬悲剧人生的思考。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对于张爱玲产生了很深的印象,张爱玲对于《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十分热爱,甚至认为胜过了《战争与和平》和《浮士德》,她深切地感受到《红楼梦》中体现出了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对个人道德的谴责,展现了小说主人公悲凉的人生,张爱玲受到了这种悲剧精神的影响,而且曹雪芹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或多或少和张爱玲有相似之处,所以她就更加容易受到曹雪芹《红楼梦》的影响而将注意力关注在人类命运的悲剧上。
   事实上,悲剧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都是存在的,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底色,而张爱玲则是从中汲取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那种苍凉悲怆之美,并将其发扬光大了。如汉乐府诗歌《古诗十九首》中,就有很多诗歌展现的是对于人类生死的思考,反映了死亡的不可避免和不如及时行乐的思想态度。而在后来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中则有着对于日常生活的关照和描写,如元代的杂剧以及明清时期的市井小说等,都反应出了“俗”的一面,如“三言二拍”就可以看成是市井文化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大多描绘的是日常琐事,展现了普通男女之间的悲欢离合。而张爱玲则是将这两者凝结在了一起,她的小说中不仅能够看到凝聚在中国传统文学底层的对于人类生命的思索,更能够看见对市井男女生活的琐碎描写,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张爱玲是一个非常有自己特色的作家,她善于通过小说来描写人的弱点,通过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来展现人心灵深处的劣根性。在她看来,整个人类世界都是没有希望的,因为人类的本性就是虚无和绝望。张爱玲是一个有着敏锐感觉的小说家,她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苦涩和苍凉,并且将这些普通人的人生悲剧凝聚起来,展现出来,用绚烂的词句和深邃的末世思想来引发人们的思索,这使得她的小说有一种苍凉悲壮的独特审美特点。张爱玲的小说在同时代的作者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她为海派文学注入了一定的新鲜血液,同时也剖析出人类最原始特性,起到了一定批判现实的作用。她的这种独特的风格的形成和她特有的生活经历以及她所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共 44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精彩的评论性散文。以“绚烂的苍凉”为题,详细剖析了张爱玲小说的特点,她是当时作家中一个代表,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展示时代的苦涩和苍凉,将普通人的生活悲剧凝聚起来,展示出来,给人强力震撼。她为海派文学注入了一定的新鲜血液,同时也剖析出人类最原始特性,起到了一定批判现实的作用。她的这种独特的风格的形成和她特有的生活经历以及她所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文章分析透彻,让人信服。推荐。【编辑:故事中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905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