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江山古韵创作现状之漫谈(讲课稿)

编辑推荐 【菊韵】江山古韵创作现状之漫谈(讲课稿)


作者:唐柳 举人,431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93发表时间:2017-09-05 09:05:32

我一直比较喜欢唐诗宋词,但以前对格律之类并不很清楚。近年来,江山的古韵创作硕果累累,羡慕之余决心学习,关注古韵也开始多了。
  
   特别幸运的是,在清影凝霜文友的指点下,我真正按照格律创作的第一篇古韵《清音二十五弦.大美唐山》,竟然在江山加精了。随后没多长时间,唐山市诗词学会主办了 “振兴杯”诗词大赛,我又拿着这篇作品参加投稿,居然获得二等奖,并由此加入省、市诗词学会。但我深知自己底蕴浅薄,不断观摩学习各位文友的古韵作品。以我个人的理解,其中有些是非常好的作品,当然也有些是不太让人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也想把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跟大家聊一聊。
  
   一、古韵理论方面
  
   在古韵中,有一些拗救、四平头、对仗等个性理论问题,这些不作赘述。我简单就一些大的方面谈一谈。
  
   江山文学网于2014年首次由赵兴华董事长提出 “正文学”这一概念。我特意百度了一下,所谓正文学,就是符合“正统的、正规的、正面的、正向的、正派的”共五个“正标准”的文学作品,是“正能量文学”的扩展词。为节省篇幅,“五正”的概念不再多费笔墨,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那么,从这个要求出发,江山人在古韵创作中,其作品首先也应当是“正古韵”。所以我们应当深入思考古韵的昨与今、沉与浮、大与小、现实关怀和终极追求,古韵的书斋化、社会化写作和生命激情等等方面。我个人认为,江山的古韵,最起码应追求深度化写作。所谓深度化写作,我粗浅地认为,起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追求风格的多样性。谈到诗词古韵,我们往往离不开婉约与豪放的说法。我们不能薄婉约而厚豪放,更不能薄豪放而厚婉约。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将其区分得过分琐细,将阳刚与阴柔彻底割裂开来。更何况,无论是古人的作品还是如今我们江山的作品,婉约中蕴豪放、豪放中藏婉约,彼此交互缠绕的作品比比皆是。我想说的是,有的文友一味追求婉约,甚至将作品仅仅局限于男女情恨或花间樽前,那种绮罗香泽之文,不免给人一种先天营养不良、羸弱纤瘦、弱不禁风的印象。江山提出打造“正文学”,顺此思路,在古韵创作上,我们还是应当多鼓励超迈健拔、感慨深沉、关注大我或情绪明亮的作品为好,使得江山古韵“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二是应追求题材的广泛性。有些文友,文字功夫很好,作品从写作角度讲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可就是不能加精。为什么呢?我猜测,就像吃饭,系统天天吃你做的甜点,一天两天行,吃多了自然会腻。作者身处社会,眼睛却只盯着情郎,天天说你家二毛,搁谁谁烦。除了自己,任何人、事、景、物都心如古井、波澜不兴,焉有是理?!这种东西我认为不是不能写,而是要适当适量。我建议大家把眼界放宽,多写写自然清秀、磊落质朴、率真直达、论史谈玄、吊古怀今、言志咏物、爱国忧民的作品更好一些。举个例子,秋月菊韵社团的杜天文友,写了一组七律。我给大家看一下:
  
   一、 架子工
   头顶骄阳汗水频,勤摇扳手付艰辛。
   丈杆直向乾坤立,顺水横穿日月轮。
   卡扣紧连需锁定,腰肩盘固必留神。
   高楼平地冲云起,还看今朝霸气人。
   二、 木工
   铁锯来回木屑飞,神锤一怒动天挥。
   棱方齐码四边整,木板严平三面围。
   钉子锥圆能固定,钢丝绳细可扬威。
   天中丽日晴光好,汗水频浇腹内饥。
   三、 电工
   布管无端梦且藏,分头排尺立中央。
   轻吹号角如风趣,勤把弯弓做栋梁。
   铜线圆盘分大小,钢丝翻转探其详。
   韶华依旧灯光下,美酒赊杯秋渐凉。
   四、 吊车工
   高风亮节入云霄,长臂轻挥志可挑。
   锦绣工程收眼底,辛勤汗水洒心桥。
   花间美景依然醉,梦里残阳雅韵娇。
   世外桃源无觅处,灵机一动任逍遥。
   五、 水暖工
   大度能融细水流,相连直向竖高楼。
   地沟通处无边暗,管道弯时有怨愁。
   电焊光华迷泪眼,喷浆色味醉心头。
   仰天长叹情难尽,残夜孤灯人未休。
  
   必须承认,这组诗作语言不算精妙,对仗也不够精准,其中还存在四平头的问题。但他写出了农民工的辛苦,为农民工发声,深刻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我猜测系统为了改变一些作品的靡靡之态,树起新风正气,给他加精了。这个事例,应该对部分古韵作者有所启发。三是应追求作品的深入性。有些人的作品题材也丰富,风格也多样,仍然不能加精。为什么?这就是作品的深入性不够。表现一:老干体。我有时也管这种东西叫“格律溜”——格律没有什么问题,但怎么看怎么别扭,它怎么就不像古韵呢?写出的东西倒像会议讲话,一堆口号似的东西堆砌在那里,当然没人爱看爱读。古韵,还是要有古韵的样子,我们应认真学习、揣摩前人的遣词造句,结合新时期的语言特点,创作出既符合诗词要求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表现二:爱拼凑。乍一看,诗味盎然。细推敲,不知所云。原因就是作品东拉西扯,不合语法,不合实情,不合情境。我看到过一篇古韵,将秦朝的事情搞到春秋战国去了。这样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加精。表现三:没真情。我看过一篇文章,叫《李赤诗腾飞不起来》,说的是唐朝有位作者,名叫李赤,冒充李白,写了十首诗,我摘录两首给大家看下。第一首《姑熟溪》。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波翻晚霞影,岸叠春山色。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第二首《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这两首诗文通字顺,初看并不差。可苏轼看后,断言:赝物败矣!岂有李白作此语者?为什么呢?作者的真情没有,感受没有,就是罗列了一大堆看到的东西,这样的作品当然不能称为佳作。我们江山的古韵好作品很多,也有些作品把“景”“事”写得很繁杂,而缺少思想和情感。历史上伟大的作品都有它的“秘结”所在,这秘结就是真情,有了真情,作品中才有诗意和真正意义上的感染力。另一个问题是,我们还要走出书斋化写作的误区,到生活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写出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的作品。社会生活是古韵创作的艺术源泉,深入生活是每个古韵作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没有众多的、反映当代社会现实的作品出现,古韵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但是,没有激情的书斋化写作,在江山乃至报纸杂志中仍然不少,有些作品看起来很有文化的样子,但并不能遮蔽那种掉书袋的感觉。
  
   有专家在谈散文创作的具体问题时,提出了“当代散文与当代不对称”的说法。其实,古韵创作也存在这个问题。这些年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而很多作者写作古韵几十年,语言食古不化,一成不变,写当代、写生活的作品当代意识不强并缺乏当代美学品位。比如有人写时间流逝,也写玉漏相催。不禁让人发问:你家看时间,难道不用手表手机?还使用滴漏吗?明显与时代脱节。此外,像什么玉簪、药锄、金兽等等,都够开个文玩店了,我认为,我们应当学会转型,接受转型,这是时代对古韵的要求。比如:我写过一首婉约词《青玉案》:去年今日香阶砌,更吹落、三千蕊。北国南疆都是泪,双心明月,目穿万里,天淡星辰碎。 愁肠无酒何由醉?直欲邀君廿年会。夜静花稀凉似水,点开微信,欲言又馁,却道流光翠。这里面,就写到了微信。当然这也是小我情怀,是一个古韵群的作业,我平时写的不多。但是,我提到了微信,这就是时代语言的变化。总而言之,我们写出的作品不管是婉约还是豪放,都应与时代紧密相连。
  
   二、古韵创作方面
  
   在古韵创作上,我想谈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个:要讲求一点思想性。古韵作品的思想境界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反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如其人、诗如其人”。我国当代诗词大家吴寿松老先生70岁时,写过一首《西行绝句》:“玉泉路近黄泉路,万寿宫无百寿翁。八宝山前烟一缕,五棵松剩四棵松。”我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是不是情趣盎然,非常有味道?老人家以人的生死为题,豁达大度,其人生观乐观顺便,较之生死无常、韶光易逝的情调比起来,高下立见,这不是“正古韵”是什么?同时,诗人从人民立场观察和认识问题,想到封建统治者追求万寿,祸国殃民、遗臭万年,对其进行有力鞭挞和批判,这不是“正古韵”是什么?从玉泉路到黄泉路,从万寿宫到百寿翁,从现实到历史,从人生到社会,诗人进行辩证思考和深化,进行提炼和概括,从而上升到一个哲学境界,这不是“正古韵”是什么?我想,这一点,我们应该认真进行学习。
  
   第二个,要讲求一点艺术性。首先,应化难为易。很多学习古韵创作的人,喜欢掉一掉书袋,弄点典故、搞些绮语。包括我本人在内,有时也自觉不自觉的想卖弄一下,似乎显得有文化。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化难为易、举重若轻、平易近人,更能使读者得到心灵上的共鸣,这一点,白居易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其次,应化抽象为具象。这是解决老干体的一个重要法宝。无论是什么文体,都应避免大话、空话、套话。老舍先生说,写文章有两大秘诀,就是尽量少用成语和形容词。仔细想想,这道理是很正确的。比如,有另外某一家文学网站,古韵编按全是四个字的成语,作品的写作背景、特点、手法全然不予挖掘,铺陈好多像“璧坐玑驰”、“振聋发聩”、“黄钟大吕”、“眼前一亮”……等等成语。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全是废话。这样的编按,有不如无。就拿古韵来说,比如写时间流逝:是“光阴似箭匆匆逝”好,还是“白发悲花落”好?明显前面一句是老干体,后一句诗味更浓厚。不难看出,具象化的写作更容易打动人心。再次,应虚实结合。有这样一首诗,名叫《巧手度流年》:前脸缝实补后跟,巧匠破洞绣花心。谁言穿袜一冬破,我踏山河岁岁春。前三句写实,后一句写虚,从补袜子引申到更广阔的天地,不禁让人拍案叫绝。再举一个我们江山文学网菊韵社团的素心若雪的作品《蝶恋花.梅》:傲骨凌寒清绝影,隆浴冰心,阡陌萦香骋。玉树琼枝镶峻岭。仙姿冷月千尘净。 俊逸超然三友领,墨客争摹,文撰高姿颖。宁肯抱香枝上冷,不随黄叶纷街径。上阕写实,下阕言虚,最后两句“宁肯抱香枝上冷,不随黄叶纷街径。”表达了作者标高自古、不愿随波逐流的清绝姿态,是很有味道的。再再次,应语言精准。古韵(诗歌)是语言的皇冠,必须讲求炼字。贾岛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如此大才,尚且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的“推敲”故事千古传唱。我们写作古韵,也应拿出这种劲头,力争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总体而言,我们几乎所有人在这方面做得都是不够的,诗眼的明亮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三个,要讲求一点开放性。我说的开放性,指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活的开放性,另一个是写作的开放性。下面我们分别来谈。
  
   关于生活的开放性。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功夫在诗外”,我们党如今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说的,就是要我们开阔眼界,要接地气。苏东坡写过一首《海市诗》,对海市蜃楼做过这样的描写:“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赵京战先生就质疑,“空复空”是个什么景象?“群仙”到底什么样?“万象”又是一些什么“象”?而这些,恰恰是作品中应当浓墨重彩描述的。苏轼后来为此诗作序:“祷于广昌王之祠,明日见焉”。原来,他老人家全凭想象,假托神灵,还明日见焉!这诗之所以不成功,就是他在创作中“硬写”造成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生活的古韵作品是苍白的。单靠想象,即便伟大如苏轼,作品也会出现瑕疵。如此,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的深度,决定作品的深度。有的朋友可能会由此问个题外话:小说不是虚构的吗?为什么很多虚构的小说成为成功之作?难道小说脱离了文学创作的规律与定式?回答这个问题,我想用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做例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共 899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此文作为个人稿件留存,不推荐加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17-09-05 09:37:36
  存这里大家读着也方便,论坛那里忒不好找啊!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17-09-05 09:54:51
  讲得好!学习了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刘春        2017-09-05 15:46:34
  受益匪浅。我给你加精。握手!
老兵
4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7-09-05 16:52:02
  厚积薄发,文字朴实,辛勤耕耘,精华总结,实为唐柳老师为我们的人生和文学创作宝贵经验。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5 楼        文友:玉之残泪        2017-09-06 07:01:43
  古韵真不好学,反正玉子是学不会,只好欣赏学习下了
6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8-10-02 14:28:53
  闲来无事,翻到了唐柳老师这篇旧作,古韵学习中,不求加精,只求诗友。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